12.08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侯景,北魏六鎮之一懷朔鎮人,與高歡算是老鄉。不過他是羯人,與五胡十六國時的後趙石勒同種。羯族據說來自中亞。

侯景在高歡手下的時候,已經做到了擁兵十萬,專制河南的一方土豪,連高歡也要給他三分面子。當然有高歡在,侯景即使野心勃勃,但也不敢造次。

高歡死後,他兒子高澄接班,侯景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像侯景這種類型的人,不是一般人能降伏的,比如當時的猛將高敖曹和彭樂,被他鄙視成豬,世子高澄,在他眼裡是“鮮卑小兒”。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侯景

所以,高澄一上位,他就反了。但是他的實力,和東西魏,南梁相比,畢竟無法割據一方,自成一國,不然就是“四國大戰”了。他必須依附於其中的任何一方,那麼既然脫離了東魏,要麼投靠西魏宇文泰,要麼歸附南梁蕭衍,這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對於西魏和南梁來說,河南之地十三州,確實是一塊大肥肉,誰得到都可以瞬間改變當時的三國戰略格局,當然不會輕易拒絕。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然而,宇文泰和蕭衍採取的策略卻是全然不同的。

宇文泰素知侯景為人,必不敢居於人下,常有不臣之心,所以採取了步步為營的策略,獲取了河南數州之地,但也沒給侯景任何實質性的好處。

而蕭衍則把侯景看成是個香餑餑,以為得了侯景便可實現一舉北伐,鼎定中原之志,於是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還派兵接應,以貞陽侯蕭淵明為都督,大舉進攻東魏。

但沒想到,他們碰到了東魏名將慕容紹宗。這個慕容紹宗是誰呢?十六國名將慕容恪之後,侯景的兵法老師。在慕容紹宗的進攻下,寒山一戰,蕭淵明被俘。隨後,侯景在渦陽被慕容紹宗擊敗,損失甲士四萬人,僅得八百人逃過淮河。順便說一下,此戰中,北齊名將斛律光已在軍中。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慕容紹宗

之後,蕭衍中了東魏的反間計,促發了侯景反梁,以區區八千人,渡過長江,進入建康,攻陷臺城。這就是著名的“侯景之亂”。

那麼蕭衍在臺城裡的軍隊就有兩萬人,勤王之兵約有三十萬人,怎麼就鬥不過這個只有八千人的侯景呢?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寒山之戰

我們從下面的幾個角度試著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政治腐敗

梁武帝統治梁朝47年,總體來說,可以說“斯為盛矣,魏晉以降,未或有焉”這是唐代史學家姚思廉的評價。但是在他後期,昏庸腐敗到何等地步呢?

首先是專用倖臣。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䮼和太子左率陸驗被時人稱為“三蠹”,就是三個大蛀蟲。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奸佞驕貪,蔽主弄權”無論是是否接受侯景投降,還是是否與東魏和好,交出侯景等等舉措,朱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很大的。侯景叛亂之時所打的旗號就是誅除“三蠹”。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南京雞鳴寺,相傳前身就是梁武帝四次捨身的同泰寺

其次是縱容權貴。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對他的弟弟蕭宏的寬恕到了令人無法理解的地步。蕭宏聚斂錢財三億餘萬,蕭衍一點怪罪之心都沒有,還說“六弟,你的生活過得不錯啊”還與其痛飲至深夜,秉燭而還。蕭宏謀叛,蕭宏的兒子蕭正德逃往北魏,後來返回南梁,竟然啥事沒有,該做官還做官,該享受照樣享受,真是見鬼了。蕭正德非但沒有一絲感恩,後來還成了侯景的內應,你說,蕭衍不敗才怪呢!

第三,當時權貴世族的奢靡成風。不講別的,僅從侯景起兵的檄文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今日國家池苑,王公茅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美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

二:對侯景的處置有諸多決策性的錯誤

第一:宇文泰知道侯景狡詐多變,所以,對於侯景的投降請求,要求他交出兵權,入朝為官,但是蕭衍完全無視侯景的特點,採取了完全授權的策略。

第二:為了配合侯景,出動建康主力,但遭遇慕容紹宗,致使主力喪失殆盡,進一步削弱了與東魏之間的戰略平衡力量。

第三:侯景八百騎逃回淮南,在沒有上報的前提下,先斬後奏,殺死壽陽守將韋黯,獨據壽陽。蕭衍居然無動於衷,繼續縱容侯景。

第四:東魏實施反間計,蕭衍沒有識破,同意了東魏以俘虜蕭淵明交換侯景的請求,這無異於將侯景推上叛亂之路。

第五:在侯景抓緊時間準備反叛的時候,南梁各級官吏是有所耳聞的,但蕭衍對這些消息一律不聞不問,聽之任之。

這不是腦子進水的話,好像還沒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釋。

三:內部矛盾嚴重,可以說是眾叛親離

首先,當侯景叛亂後,蕭衍任命他的親侄子蕭正德都督京師諸軍事,佈防長江,但沒想到這個蕭正德為了圓自己的皇帝夢,與侯景勾結,遣大船數十艘,幫助侯景渡過了長江。後來又是蕭正德,協助侯景渡過秦淮河,併合兵一處,直搗臺城。讀到蕭正德這一段,你都會無語,這個世界上毫無底線的人還真挺多啊!

其次,雖然侯景過江時,只有八千人,馬數百匹,但包圍臺城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了十萬人。這些人怎麼來的呢?主要來自北方被俘虜而被沒入為奴隸的這一群人。侯景許諾這些人一旦入軍,取消奴隸身份,而且還可以做官,做什麼官呢?儀同三司。那些奴隸當然高興啊,紛紛參軍,這樣一下子形成了浩浩蕩蕩十萬大軍。這也反映出當時南梁底層百姓和上層之間的深刻矛盾。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臺城圍困戰

最後,連蕭衍的兒子,孫子還有手下大將們,也都心懷鬼胎,互相仇怨,擁兵不進。臺城被圍困一百二十多天,從原來的十多萬人口,兩萬士兵,到最後只剩下四千,並且都是老弱病殘之輩,而在外的援軍高達三十萬之眾,但這幫傢伙,在外圍整日置酒作樂,根本沒有任何救援的意思。

再加上蕭衍又中了侯景的緩兵之計,同意與侯景議和,答應侯景下詔請勤王之師退兵,這下,真的連老天也幫不了他的忙了。

真的不怪侯景,一切都是蕭衍咎由自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麼就活活餓死了三十萬大軍的梁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