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蕭何與呂后密謀殺韓信,作為韓信的老朋友,張良為何不阻止?

在楚河漢界的疆場上,韓信一身傳奇,在劉邦平天下的過程之中,韓信戰功無數。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拔旗易幟、背水一戰、沈沙決水、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韓信用神勇、用智慧、用鮮血創造出來的,他出陳倉、定三秦、破魏、代、趙、燕、齊,最後全殲楚軍,打敗項羽,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連劉邦也不得承認:“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是,正這位連劉邦都自嘆不如的“人傑”,卻在呂后和蕭何的合謀之下,死於婦人之手、鍾室之中,讓人嘆息。


蕭何與呂后密謀殺韓信,作為韓信的老朋友,張良為何不阻止?

前197年,劉邦親征陳豨,朝政安排呂后和蕭何負責。劉邦親征期間,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前196年春,呂后用蕭何之計,安排人假扮成劉邦信使入長安,謊稱劉邦親征得勝,群臣因此紛紛入朝祝賀。呂后安排蕭何邀請韓信入朝祝賀,韓信輕信蕭何,結果有來無回,被斬於長樂宮鍾室,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那麼,呂后與蕭何密謀殺害韓信,同為三傑之一的張良,為什麼既不參與,又不阻止呢?張良之所以不參與呂氏之謀,這就是張良與蕭何、陳平區別最大的地方。蕭何是一個幹吏,擅長理國理財,搞起謀略來,他則外行,所以他幫助呂后,用的是利用朋友的信任,搞的是陰謀;而陳平雖然也是劉邦手下的謀士,也出過奇計,但我們從《史記》的記載中也可看出,他那“六大奇計”也大都是小計謀,局部用用可以,但在戰略長遠來看,卻並不適用,所以他只是謀士。


蕭何與呂后密謀殺韓信,作為韓信的老朋友,張良為何不阻止?

張良在格局上與蕭何、陳平就大不一樣了,他是後人尊稱的“謀聖”,是謀略家,他的謀劃是戰略性的,眼光是長遠的,他出的謀略都是關乎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大策。所以,對於收拾功臣、助紂為虐地為劉邦、呂后清除異己的陰謀勾當,張良既不屑,亦不恥,當然不會參與。

那麼,張良為什麼又不阻止呢?這與張良在劉邦平天下後的想法有關。在漢初的那些功臣裡面,張良是最清醒的一個人。前201年,劉邦平定天下以後,大封功臣,在議分封的朝會上,大家你爭我要,以長比短,互不相讓,以至“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爭執了一年多。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張良,從不去爭。

但張良的功勞,又比幾人少?劉邦當然是知道的,為此,他單獨召見張良,讓他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主動封他萬戶侯。


蕭何與呂后密謀殺韓信,作為韓信的老朋友,張良為何不阻止?

但是,張良不但不爭,還對劉邦的特殊關照推辭不受,只接受封地更小、封戶更少的留侯。可見,張良是一個不貪權戀位的人,功成名就後,他還多次對劉邦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表示希望掛冠歸隱。像他這樣一個連封賞都推辭、只想離開朝廷這一是非之地的人,自然不會主動去蹚呂后、蕭何的渾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