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深圳速度!20天建成應急醫院 解碼背後“硬核”科技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應急院區,從接到任務,到高質量建成一座智慧醫院,僅用了20天,充分體現了“起跑就是衝刺,開戰就是決戰”戰鬥精神。應急院區“火速”上馬、“神速”完工背後,有著強大的科技力量在支撐。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建設過程,到底用到了哪些“硬核”科技。

深圳速度!20天建成應急醫院 解碼背後“硬核”科技

BIM技術:有效實現項目全生命週期管控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能在20天的極限工期下如期完工,BIM技術功不可沒。項目一啟動,負責承建的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就組建了BIM特戰隊,工程師採用邊設計、邊建模、邊驗證的方式,為設計排查及審核提供全專業的三維可視化模型。藉助BIM模型,可以在實體還沒有建造出來時,就直觀地“看”到所有的細節問題,能提前發現設計的問題。BIM特戰隊的工程師與時間賽跑,僅用3天時間完成全專業的模型搭建,並輔助完成所有施工圖碰撞檢查。

有了BIM技術建立的模型,在施工當中,各方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在雲模型上實時查看項目效果圖,提前發現設計的問題,避免後期返工。有賴於BIM技術的應用,應急院區的建設都處於數字化管控之下,實現了20天時間高質量、高水平建成千張床位的院區。

深圳速度!20天建成應急醫院 解碼背後“硬核”科技

鋼結構模塊化建築:將工期由2年壓縮為20天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為鋼結構模塊化建築,隔離病房及配套用房採用2560個標準化鋼結構箱體組拼而成,現場所有的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那麼如何實現快速安裝和調試,全預製模塊化的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應急院區的基本模塊為鋼結構箱體單元,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多元化自由拼接。為了滿足緊急施工需求,裝配團隊對施工場地進行了科學規劃佈局,專門開闢了4處場地進行模塊拼裝作業,保障場地平整、模塊箱體拼裝、機電設備安裝與管線敷設同步進行。

深圳速度!20天建成應急醫院 解碼背後“硬核”科技

創新的建造模式和科學合理的安排,僅用20天就完成傳統建造模式醫院2年建設工期的工作量,不僅實現了快速建成應急醫療建築的需求,也為未來建築形態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圳速度!20天建成應急醫院 解碼背後“硬核”科技

這次應急院區的主體構件,有2000噸的鋼結構需要加工,不僅時間緊迫,還要保證產品質量,其中,中建科工的全球首條鋼結構智能製造生產線發揮了重要作用。生產線在智能系統控制下,全線設備火力全開,整線密切配合,不停歇運轉,智能製造生產線各個環節都將馬力開到最足,僅僅用3天的時間就完成加工任務,全部運到項目安裝現場,確保了工程如期完成。

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建設中所體現出來的建造工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僅為打贏疫情狙擊戰提供強有力支撐,還讓大家看到了未來建築方式更多的可能。


第一現場 壹深圳客戶端記者:柳海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