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成年人到底該不該看動漫

這件事要先從我自己說起。

我有點孩子氣。年紀一大把了,還是喜歡看動漫。真的十分喜歡,可很少和人談起。因為這種愛好,也許是成年人不應該有的愛好。

一個成年人可以抽菸,打麻將,隨地吐痰。就是不能看動漫,因別人會笑你真是個幼稚兒。

但對動漫不熟悉的人,也應該聽過宮崎駿吧。

《幽靈公主》是宮崎駿1997年拍攝的一部動漫電影。

這部電影簡直太牛了。

從1997年連續不斷獲獎到2000年。

票房193億日元,共有1420萬人觀看,是當時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幽靈公主》雖然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後來的《千與千尋》影響力更大,榮獲了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

也是中國觀眾較為熟悉的一部動漫電影。

成年人到底該不該看動漫

宮崎駿的電影具有一定的文學性。

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龍貓》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與千尋》

這個世界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在為著同一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努力著,心甘情願的成為金錢的奴隸,死心蹋地的付出。

——《千與千尋》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千與千尋》

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名字:記得自己是誰,便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走什麼樣的路。

——《千與千尋》

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哈爾的移動城堡》

以上這些名言全都出於宮崎駿的電影。

宮崎駿用電影讓人們明白,動漫不僅僅能征服孩子,也能征服成人。

動漫一直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同樣引以為傲的可能還有愛情動作片。

日本人是有資格用動漫跟中國人炫耀的。

這點我深有感觸。

作為一個網文寫手,研究年輕人喜愛的東西是我的必修課。

日本動漫具有商業性、藝術性、創新性

經常給我啟發。

但別人家的孩子再懂事,也不是我們自己家的孩子。在談了這麼久日本動漫之後,我想談談我們中國的動漫。

我們中華民族一向是一個不甘落後的民族。就算是在動漫這塊,也曾做過勇敢的嘗試。

最早的嘗試早在數十年前。

《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1964年製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由法國Les Films de ma Vie (VHS)公司發行,萬籟鳴、唐澄聯合執導。

曾榮獲第二十二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成年人到底該不該看動漫

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神作。

但在這部神作之後,中國的動漫產業就很少再有發展,也很難見到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作品。

直到近些年,中國的動漫產業又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其中優秀的作品,例如《秦時明月》、《魔道祖師》等,深受年輕觀眾喜愛。更是被改編成電視劇。

由《魔道祖師》改編的《陳情令》,我媽媽給了很高的評價。

我媽媽今年六十多歲。

通過這個例子足可見,動漫不僅僅是孩子和青年人的專利,也適合成年人甚至老太太。

話題回到我們的國漫,雖然它每天一個變化,發展得夠快了。

思想性藝術性上,始終還是比日漫矮了一頭。

就拿不久前火極一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來說。

成年人到底該不該看動漫

在中國出了這樣一部作品,足以讓許多國人彈冠相慶。而在日本,這樣的作品很可能會如同一顆石子,沉入浩瀚的大海。

日本的動漫,不再需要對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二度包裝,自有其完整的世界觀,對人性的探索可以更深。

僅是普通人的生活,僅是校園,僅是平平無奇的日常,就能拍出一部優秀的作品。

無論是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上,還是接地氣上,日漫要來得更成熟。畢竟日本的動漫產業經歷了一百年的沉澱,相比之下,國漫還太年輕了。

我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人威風。

只是想說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多麼盼望,中國能出一位像手冢治虫這樣的大師,像宮崎駿這樣的大師。

我們中華民族一向是一個不甘落後的民族。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動漫、喜歡動漫。

因為動漫從來就不是隻屬於孩子的,也屬於我們成年人。

2020-1-15 03點07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