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不是所有茶葉都適合煮茶!煮茶時,時間和火候要注意

直接將茶葉放在釜中熟煮,是唐代以前常用的飲茶法。煮茶也是有技巧的,在多次實驗和查詢歷史書籍後,得出三個關鍵:首先是煮茶之前先烤茶,有遠近、茶色和時間長度的把握講究;其次是碾茶,在烘乾茶餅冷卻後,敲成小塊狀,再倒入器皿碾碎。用篩子選出粗細適中的茶顆粒,使得茶味純正,味道不會太苦澀。

不是所有茶葉都適合煮茶!煮茶時,時間和火候要注意

煮茶最重要的就是茶、水、鹽三者的比例,更要掌握好火候。烤茶主要針對的是餅茶,燃料最好選用木炭。唐代通行的煮茶是先把茶葉碾碎成碎末,製作成茶團,在飲用時在搗碎茶團,加入蔥姜、橘子皮、薄荷、棗、鹽等調料一起煎煮。或者碾碎成末的茶葉可以沖水將其調成糊狀喝下,便是“吃茶”。直到宋元時期,人們才開始泡茶,不加其他調料,體會到了茶葉本身的滋味。

不是所有茶葉都適合煮茶!煮茶時,時間和火候要注意

並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煮飲,不發酵茶和未發酵茶建議用90℃以下的水溫沖泡,最好不煮飲,因為太高溫度可能會使茶湯變黃,味道苦澀,失去茶水本身的清香。綠茶適合沖泡喝,白茶是微發酵茶,不僅可以煮飲也可以沖泡,黑茶是後發酵茶,滋味醇厚,可以煮飲或沖泡,屬於全發酵茶的紅茶若採用煮茶法最好不要時間太長,尤其是當年的茶,最好不要煎煮。

不是所有茶葉都適合煮茶!煮茶時,時間和火候要注意

煮茶一般用玻璃煮茶壺,採用電玻璃壺可以更好的觀察壺中的水沸騰情況,有效把握煮茶過程中的火候。茶葉和水用量也要根據人數來定:通常一個人飲用,只需200ml的水和2克的茶葉;如果是三至五人,一般是600ml水和4克的茶葉;人數再多,通常是1000ml水和8克左右的茶葉。煮水過程中,水冒泡大小從蟹眼大小變為魚眼大小就可以加入茶葉了,有的人喜歡在投茶之前洗茶,就是先將茶葉放入白瓷碗,然後衝入煮好的沸水,靜待一會倒出水再投茶,是否洗茶可依據個人喜好決定。加入茶葉之後煮一分鐘左右就可以停止加熱,泡兩分鐘左右再到出。一人份的茶水可以全部倒出,多人份需要留三分之一的茶湯,以備續茶。

不是所有茶葉都適合煮茶!煮茶時,時間和火候要注意

如果茶與冷水一起放進壺裡煮,可能煮出來的茶水苦澀。續水時要用熱水,用冷水會延長煮茶的時間,茶葉會不耐泡,影響滋味。煮茶時間不要太長,新茶一般兩分鐘左右,續水後煮茶時間可以增加1-2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