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清《諧鐸》——棺中鬼手

棺中鬼手

蕭山陳景初,長久客居在天津。後來整頓行裝回家去,路過山東界。當時,正是饑荒之年,無數窮苦百姓都餓死了,旅店的生意十分蕭條,店主也不敢留客人住宿,害怕有人死在店中。

陳景初找不到旅店住宿,就投宿到一處寺院中。

見寺院的東廂房中停放著三十多口棺材,西廂房中也有一口,安安穩穩地單獨一口放在那裡。

三更天之後,棺材中全都伸出一隻手來,都是無比焦黃瘦瘠,只有西廂房的那口棺材中伸出來的那一隻,稍微覺得肥白。

陳景初向來對自己的膽力頗為自負,左右看了一下,笑著說:“你這等窮鬼,想是手頭緊了,都來向我討錢了?”

於是,解開囊袋,選一枚大錢送給他們。

東廂房中鬼手得到了錢,全都縮回去了,西廂房的那一隻鬼手依然伸著,像是還想要的樣子。

陳景初道:“一文錢恐怕不滿你的意,我當再多給你一些。”

增加了到了上百枚,那鬼手依然兀立不動。

陳景初惱怒起來,說:“你這鬼真是貪得無厭了!”直接提了兩貫錢,放在他的手掌手,鬼手頓時就往回縮了。

陳景初覺得很驚奇,拿過燈來,靠近過去,四處照看,見東廂房的棺材上都寫著是饑民某某等字樣,而西廂房那口棺材上則寫著的是某個縣的典史某公的靈柩。

陳景初感嘆道:“饑民無大志,一枚錢便能讓他們心滿意足了,而官吏向來接受人家的大禮慣了,不到一定的數目,是不會收手了。”

接著,聽到錢嘎嘎散落在地上的響聲。

原來,棺材的縫隙頗窄小,鬼手在裡面強力拉,錢怎麼也進去不了,繃地一聲,串錢的繩索便被拽斷了,一枚枚的錢散落得滿地都是。

鬼手又從裡面伸出來,向四面撈取,可是怎麼也夠不著,只摸了一個空。

陳景初看著,不覺感到好笑,說:“都怪你貪心太重了,最後只剩下一隻空手,反而還不如他們器量小的人,還留得一文錢看守口袋!”

然後,鬼手還是掏摸不已,好像很捨不得的樣子。

陳景初拍掌大聲說道:“你生前接受了兩貫錢,便坐在衙門中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到頭來錢財又積攢在那裡?今日何苦又做出這樣的鬼態?”

話還沒說,就聽到東廂房的鬼長聲嘆氣,好像在感嘆什麼。而那隻鬼手也縮回去了。

天亮了,陳景初策馬上路,把散落在地上的錢,奉送給寺裡的僧人作為房資。

【原文】

棺中鬼手

蕭山陳景初,久客天津。後束裝歸裡,路過山東界。時歲大飢,窮民死者無算。旅店蕭條,不留宿客。

投止一寺院,見東廂積棺三十餘口,西廂一棺,巋然獨存。三更後,棺中盡出一手,皆焦瘦黃瘠者,惟西廂一手,稍覺肥白。陳素負膽力,左右顧盼,笑曰:“汝等窮鬼,想手頭窘矣。盡向我乞錢耶?”遂解青橐,各選一大錢予之。東廂鬼手盡縮,西廂一手伸出如故。陳曰:“一文錢恐不滿君意,吾當益之。”增至百數,兀然不動。陳怒曰:“是鬼太作喬,可謂貪得而無厭著矣!”竟提兩貫錢置其掌,鬼手頓縮。陳訝之,移燈四照,見東廂之棺,皆書饑民某宇樣;而西廂一棺,上書某縣典史某公之柩。固嘆曰:“饑民無大志,一錢便能滿願。而四公慣受書儀,不到其數不收也。”

已而錢聲戛響。蓋因棺縫頗窄,鬼手在內強拽,苦不得入,繃然一聲,錢索盡斷,青蚨拋散滿地。鬼手又出,四面空撈,而無一錢入手。陳睨視面笑曰:“汝貪心太重,剩得一雙空手,反不如若輩小器量,還留下一文錢看囊也!”而手猶掏摸不已。陳擊掌大呼曰:“汝生前受兩貫錢,便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究竟積在何許?何苦今日又弄此鬼態耶?”言未已,聞東廂之鬼長嘆,而手亦遂縮。

天明,陳策蹇就道,即以地下散錢,奉寺僧為房資焉。

鐸曰:“官愈卑者心愈貪,若輩之醜態,何可言也!乃生既如鬼,死復猶人,豈冥中無計吏之條耶?東廂長嘆,想已早褫其魄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