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攝影大師 陳復禮


2018年9月11日,著名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與世長辭,享年103歲。

陳復禮與吳印鹹、郎靜山齊名,被攝影界並稱為“華夏三老”。

陳復禮的攝影風格歷經幾次改變,從四十年代的“集錦攝影”,到五、六十年代的寫實與沙龍相結合的攝影風格,再到後來的“風光畫意攝影”,他在藝術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突破,最終成為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一代大家。

下面是幾組陳復禮先生的攝影作品,為了更有條理,我將先生的作品分為兩大類——“紀實人文類”和“風光畫意類”,然後進行詳細介紹和深入分析,那麼讓我們在欣賞和學習中緬懷大師吧。


  • 先生的紀實人文類作品

其一,對影調的掌控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特別是黑白攝影更能體現影調的變化、光線的質感。先生的這兩幅作品,影調層次豐富細膩,質感強烈,大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香港石板街,行人》,這幅作品的亮點,採用逆光拍攝,人物通透,光感強烈。逆光使臺階形成了黑白分明的線條,由此而產生了節奏和韻律,帶給人莫可名狀的審美愉悅。並且由於逆光生成的陰影,遮擋了暗處的物體,從而簡化了畫面。遮雨棚、臺階、和周圍的樓房形成的框架,有效地突出了人物這個主體。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60年代,香港石板街,行人

《香港的漁港》作品亮點——側逆光拍攝,人物幾乎成了剪影,形態更加突出,背景的大船交代了環境,烘托了主題。看這幅作品,大家是不是想到了莫奈的一幅名畫《日出·印象》,水面上躍動的光斑是多麼美麗啊。這幅作品也從側面反應了先生深厚的藝術修養,看到了西方藝術對他的影響。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67年,香港的漁港



其二、前景的運用

《香港,流浪者》作品亮點——豎幅構圖,給前景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從而使主體變得渺小,突出了主體的寂寥感。前景粗糲的石條很有質感和幾何圖案的美感,破損的路面交代了環境,襯托了主體,渲染了主題的孤獨。前景的一抹黑色均衡了畫面,也是一大亮點。陪體人物以及樹木由於空氣透視若隱若現,既交代了環境,又不干擾主體,構成了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5年,香港,流浪者

《香港仔漁港》作品亮點——前景大船的利用,很有形式美感。前景一般有以下幾個作用:裝飾作用、襯托作用、引導視線作用、交代環境作用、對比作用等等。這幅作品的大船即是前景,也可視為框架,既和小船產生對比,又框住了主體人物和小船,從而突出了主體。側逆光的運用也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20世紀60年代 香港仔漁港



其三、人物豐富的姿態和表情

人文紀實類作品的重中之重,那就是主體人物的塑造,也就是抓拍典型人物的經典瞬間。要求主體人物瞬間狀態形象生動,表情飽滿豐富、形態舒展自然。要能從主體人物的眼神、表情、動作上,反映出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先生的以下幾幅作品,對人物的刻畫就非常成功,是我們學習的好範例。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6年,越南,天真的小女孩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7年,柬埔寨,血汗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8年,泰國,喜雨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0年,西藏,快樂的旅程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2年,江蘇,多少事欲說還休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90年,福建,老太



其四、畫面中線條的力量

在構成中,點線面的有機運用,合理的佈局會產生美感,特別是線條的利用往往會產生非常有力量的效果。

《舵手》中的舵和人物的姿態動作形成了一條潛在的斜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角線構圖,斜線在畫面佈局中是非常有力度的,有很強的動勢。畫面中人物的表情也強化了這一感覺,從而鮮明地刻畫了主題。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9年,廣西,舵手

《漁家樂》中的線條也很有動勢,畫面因此很有張力,整個畫面不再顯得散漫。另外祖孫倆的表情很生動,突出了主題。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61年,香港,漁家樂

《撈》,作品中線條很有幾何美感,是平面構成在現實中的體現。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撈 香港 1967 雙重中途曝光



其五、主體和陪體的有機組合

主體、陪體和環境是組成畫面的重要元素。主體點明主題,陪體和環境對主體起到烘托作用,主、陪體之間應該有機關聯,相互呼應,使畫面形成統一的整體。陪體有時也起到均衡畫面、對比的作用。

《目語》、《送牛奶的工人》這兩幅作品,先生對主、陪體進行了合理的佈局,不僅是畫面達到了視覺平衡,也增加了畫面的信息量,使畫面內涵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試想,假如沒有陪體的加入,豈不成了一幅肖像照了。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8年,尼泊爾,目語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8年,尼泊爾,送牛奶的工人



其六、畫面佈局和畫意

《搏鬥》《兩修女》兩幅作品都採用豎幅構圖的方式。

《搏鬥》給天空的雲彩留出了三分之二的空間,雲彩的氣勢有效地渲染了天空的遼闊,海平線和雲彩的動勢形成了十字構圖,這也是先生在攝影上不僅借鑑中國畫的技巧,也洋為中用,將西方的藝術表現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67年,越南,搏鬥

《兩修女》

這幅作品的畫面構成,更是大膽留白,主題人物僅佔據畫面不足五分之一的面積,而天空幾乎沒有多少影調,有力地渲染了天空的寂寥和曠遠,烘托了修女的生活方式,突出了主題。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6, 越南 ,兩修女


以下三幅作品

《家家扶得醉人歸》、《春雨》、《江南小景》,攝影表現手法多樣,倒影、後期和霧氣的利用,使畫面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是先生深厚藝術修養的展現。雖是三幅小品,但寄情於景,借景抒情,體現了先生深厚真摯的人文情懷。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家家扶得醉人歸》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8年,福建,春雨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0年,浙江,江南小景


  • 先生的風光畫意作品

因為都是以風光攝影為主,所以我將先生以下的作品都歸為一類,統稱為“風光畫意”攝影,除了少部分早期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大部分是先生後期的作品。

在本文的開頭,我對先生的藝術創作之路進行過釐分,從初期的“集錦攝影”,到中期的寫實與沙龍相結合的攝影風格,再到後期的“風光畫意攝影”,這是先生攝影創作的三個階段。特別是“風光畫意攝影”,更是引起了大眾對先生的廣泛關注。

先生不僅廣泛深入地進行藝術實踐,更形成了自己的系統理論加以支撐,他對“畫意攝影”在理論進行總結,明確提出“風景攝影,實在不能不重視中國畫的傳統”。

他在藝術實踐中,借鑑中國畫的畫面佈局,將中國畫的色調運用、空白布局、散點透視等藝術手法應用到攝影創作中,中國畫注重意境的體現,先生的作品也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

那麼,就讓我們盡情地欣賞和學習先生的“風光畫意攝影”吧。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白牆》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朝暉頌》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淨化的世界》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裂脛之作》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煙渚寒禽》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影子》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0年 越南《香河朝汲》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2年 越南《彷徨》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7年,越南,艱步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59年,廣西,黎明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62年,黃山,朝暉頌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74年,泰國,不染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80年代後期作品《千里共嬋娟》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0年 四川 《九寨飛瀑》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1年 湖南 《青巖山》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4年 雲南《家家都在畫屏中》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4年,雲南,莫辜負三春楊柳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4年,雲南,塔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5年,廣東,家鄉的水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8年,吉林,破曉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89年,福建,金湖之渡


緬懷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深入分析大師高超的攝影理念和表現手法

1994年 廣東《逆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