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這樣的想法對嗎?

溫州閒雲野鶴


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

回頭看見挑腳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人生在世,眼睛不能總是盯著那些生活的比自己瀟灑的人,更不能拿自己的短板去與他人的長處做比較,這樣做會讓自己很不快樂的。

爬山的人總是習慣性去仰望那些站在山巔看風景的人,有時候回過頭俯首看看就會發現,在山底邊還有那麼多躍躍欲試的人,他們竟然正在仰望著自己。

一個人心中有榜樣是件好事,這能激勵自己不斷的去追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但如果老是拿榜樣的標準去苛刻對待自己那就是犯傻,這會讓自己活的疲累不堪、毫無樂趣。

人活著,決不能總跟自己過不去。一個人只有把心態給放好了,運氣與福氣就會自然變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算是一件自己不願意去面對的壞事,那也得勸自己想開點、看開點。

已經發生在事實,無法更改也無法挽回,所以不如用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這樣就算是不能改變現狀,但至少可以改變自己此一時的心情,並能把壞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降到一個最低的程度。

做人一定要阿Q一點,要學會自嘲與自我開解,更要懂得隨時隨地的放過自己。當下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即使是很不堪,那也要先在自己的心裡慶幸一番,因為畢竟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那些比自己更慘的人,謝天謝地吧,原來自己也是個被老天爺寵愛的幸運兒。

再說了,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老天爺有時候讓我們經歷一點磨難,指不定是“天將降大任”呢?至於那些暫時活的比自己好的人,瞟一眼也就得了,盯著看那就沒必要了。羨慕嫉妒?那更沒必要。

風水輪就像個時鐘,還在那裡咕嚕嚕的轉著呢,指針明天會指向哪,誰也不知道,說不定就輪到了自己呢。

不要總仰望別人的幸福,走好屬於自己的路。誰都不會是世上最幸福的那個,因為幸福感源自於自己的心態。

步行的人羨慕騎驢的人不用苦苦跋涉,騎驢的人覬覦騎馬的人風光又體面,騎馬的人眼紅坐轎的人不用風吹雨淋,坐轎的人佩服抬轎的人有一副好身體。

人生平凡如我,那又怎樣呢?我不還是一直被很多人欽羨著嗎?


我是牛哥,如果你喜歡本文,請轉發本文並關注我,謝謝!


牛哥談人生


不要在該拼搏的年紀談知足

所有的話一定是在特定的語境之中才能成立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之前我寫的兩篇小短文,重讀它們一次,我有了新的體會。

一篇是這樣的:

剛剛,我去銀行辦事兒,聽見保安和一個熟人客戶在拉呱兒。

保安說,每天平平淡淡的,掙得錢剛剛夠花也挺好。

(保安估計一個月2000元左右吧)

客戶說:對呀,每天過得悠閒自在,就是好生活兒。

我聽了以後有一些感慨: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自己生活的樣子,這無可厚非,只要是自己心甘情願選擇的就好。

只要不糾結,不埋怨,不生氣,不嫉妒,不眼紅,淡定淡泊那就是好生活。

拼搏奮鬥勇於上進固然很好,但安於現狀過寡淡的日子也沒什麼毛病。

最糾結的是那種不甘於現狀又懶得奮鬥的人,見不得別人成功自己又不吃苦的人,一時興起摩拳擦掌沒過多久就偃旗息鼓的人。

自己尷尬,別人難受。

另一篇是這樣的:

晚上散步,碰到兩個熟人聊天,其中一個問另一個:孩子在哪兒上班了?

回答:高不成低不就,這不,天天在家玩呢!

然後,補充一句:知足常樂唄!

我啞然失笑。

因為她真是曲解了知足常樂的意思。

所謂知足常樂,並不是只要有吃有喝就可以每天混日子。

真正的知足常樂是指該努力時努力,該打拼時打拼,不求付出一定得到回報,也不因所付出的努力暫時沒有結果而氣餒。

懷著進取心去努力拼搏,用平常心去面對挫折。

如此,無論遭遇任何變故,才能真正知足常樂。

把以上我兩篇短文的中心思想彙總一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這句話到底對不對的正確答案:

在該拼搏的年紀拼搏,在該拼搏的每一階段拼搏,在該拼搏的每一件事情上拼搏,盡心盡力,做到最好。

不求達到極致的巔峰,只求欣賞沿途的風景,不枉走過路過世上一遭。

即便是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可以心安理得,坦然自在。

只有這樣,才有資格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

否則,不過是掩飾自己的不甘,自欺欺人罷了。

您覺得呢?


我是林梢雁,一個三觀比五官還正的碼字工。

關注我,給你好看。


林梢雁


Ⅱ慕三子

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不同,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這樣的話語老人們常常講起。為什麼老人有這樣的感悟呢?一生坎坷一生風雨一生歷練總結出來活著的精髓。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是消極的生活態度,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咋聽此話,感覺有一種消極無奈的滋味。給人的感覺好像生活、人生只能這個樣子了,只能安於當前現狀。學生如此理解沒有了求知的動力,年輕人如此理解選擇了消極安逸,中年人如此理解就選擇了心安理得的逃避。如此理解此話有失偏頗。為什麼說這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呢?“比上不足”與優秀者對比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向優秀者學習、靠攏。“比下有餘”與泛泛之輩對比找到自身的優勢,把優勢合理發揮應用。這是一個自我解剖、自我認知的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去彌補,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 ,做到短優互補。這樣的理解去面對學習、工作、生活,將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



知足常樂,是對自我的肯定、認可

有人把常“知足常樂”掛掛於口唇,或安慰自己或勸導他人。通俗意義上的“知足常樂”就是讓人滿足擁有的,高興與當下 ,得樂且樂。本人對此不敢苟同。“知足常樂”是對自我的一種認可、肯定。“知足”是什麼?對自己學習的付出與成績心理認可,對自己努力拼搏與回報心理認可,對自己的現實生活與憧憬心理認可。“常樂”又是什麼呢?在自我認可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這種狀態,樂於其中,循環往復。形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對此話的理解見仁見智。人的悟性不同,境界有高有低。這樣的想法沒有對與錯,生活是自己的,活的幸福愜意,勿聽他人說西東!



我是慕三子 你永遠的心靈知己!


慕三子


你騎俊馬我騎驢,

意氣洋洋我不如。

回頭看見推車漢,

比上不足下有餘。



大雨小桃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句話的內涵是希望每個人能放平心態,別總是爭強好勝;放棄過度的私慾,凡事適可而止。

人生在世,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竭盡所能,奮力拼搏,是高尚情操的體現,值得發揚光大。人生在世,為了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是熱愛生活的體現,值得加以肯定。這是毫無疑義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是對奮發努力的否定,也不是甘居中游的心態。而是人們對自己實際能力作客觀估量後不再盲目攀比而持有的正確態度,也是對自己善於丟掉煩惱、享受生活的一種正確選擇。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居於上層社會生活的與居於弱勢群體生活的都是少數,而居於中間狀態生活的總是多數(約佔80%左右)。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物質生活方面不作過度的奢求,知足常樂,是最良好的心態;是避免三觀不正、貪得無厭的最好良方。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物質上與低標準對照”的積極的“中庸之道”。

牢記“慾壑難填”,不忘精神富有,是我們應取的做人之道。



玉堂行佛人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順其自然,

知足常樂。

話雖如此,

都得拼搏!

沒有奮鬥,

全是消極!

努力過後,

接受現實。

無怨無悔,

順從其美!



悠哉142881850


正確


找東東西南北中


世人紛紛說不齊,他騎駿馬我騎驢,

回頭看到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青松5698


這個太對了!

在生活中能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說明你已戰勝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國人了,你為什麼覺得不對呢?

雖然說人常說“人要是沒有追求,沒有夢想跟條鹹魚沒有什麼區別?”但說的也沒錯,不過這不能成為我們的負擔。人生百態,多姿多彩,有好的活法那還為什麼活得那麼累?有追求是追求的事,但生活就是生活,能讓你放鬆又能讓你充電,還能讓你心態歸零的地方,而不是你與世爭鬥的場所!

知足常樂其實是很奢侈的,人活在社會受到的影響太多了,能知足常樂的人其實並不多,我們能見到的只是知足常樂的外表,而永遠見不到知足的內心!

如何拔亂見真那就要看你是如何去渡這個世界,還是被這世界所渡?比上不足是壓力,比下有餘是支撐,知足常樂是你遊走這世間之根本。

世界很大當你想出去走走,當你被一條溪流調戲,當你被一朵野花親吻,當你被黑夜浸滿,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逼迫,當你拍掉露入水,起身迎接又一個清晨,當你開始習慣荊棘與風雨,用傷痕覆蓋傷痕,用傷口撫平傷口。當你歸來時發現世界也很小,小到世界的眼中只有你,與你在一起,就是知足而常樂!


我愛大番薯之勵志生活


知足常樂,無欺自安!城裡房子貴,農民兄弟勤務農,冬暖夏涼住窯洞。車到山前必有路,水來灘頭自有溝。學手藝,常打工,屁股後面姑娘一大群。

請朋友們欣賞我老家礆畔上的菜園與花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