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戰機為什麼會有單發和雙發之分?它們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秦皇見漢武


雙發和單發戰鬥機的分別和優劣,我還是先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這樣就可以一目瞭然的來說:

四代重型機:美國“F-15”和蘇聯“蘇-27”;

五代重型機:美國“F-22”、俄羅斯“蘇-57”和中國“殲-20”;

以上這些機型作為一國的空軍“重器”,要追求全面的作戰能力,最強的航電設備以及投入重大科研經費,並且為未來留下充裕的升級餘量,必然機體比中輕型戰機要重的多,也必然只能選擇“雙發”,至於發動機的性能就看具體國情了(航發技術水平)。

總結一下:這些機型選擇雙發就是因為:最大化的全面作戰能力+捨得投資=雙發大推發動機(即使現在發動機不行,也在未來能行時上雙發大推發動機)

歐洲的陣風、颱風和狂風:追求全面作戰能力+缺錢=雙發中推發動機,(如果歐洲舍的下本兒,羅羅搞點大推什麼的還是沒問題的,但是雙發大推重型機那費用,就歐洲現在這個軍費情況,恐怕誰都承擔不起)。

J-10戰鬥機:僅追求半全面作戰能力,與重型機高低搭配+科研經費有限+發動機沒得選=“單發大推”(大推成熟時)

F-16戰鬥機:追求特定的作戰能力+搭配F-15力求省錢+發動機技術強=單發大推

實際上,在研製戰機時,首先要確定研製這一機型的任務指標,確定需要多大的起飛重量,這也就決定了需要多少推力,並決定了戰鬥機的成本和戰力,然後選擇或研製可用的發動機(實際上美國的選擇有很多,其他國家嘛,可能大多都只能讓戰機設計儘量遷就可用或可研的發動機指標了)。

一般情況下而言,如果單發動機能滿足需求,那麼很少會選擇雙發的(發動機技術水平太次又沒處購買者除外),同等總推力情況下,單發機的經濟成本更好、結構重量輕、轉動慣量小、敏捷性(靈活)好;然而實際上很少有單發機能滿足全部要求,無一例外需要降低某部分能力以減少機體空間和重量,而雙發機型因更大的重量和空間,意味著可以安裝更強大的航電、有更好的載荷水平、來提升全面化的作戰能力,這也就是為何美國的主力戰鬥機都是雙發大推機型的原因。

但是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財力去把“所有任務都交給雙發大推重型機去完成”,即使美國也不例外,因此會選擇高低搭配的方式來完成任務,而高低搭配又絕對不是簡單的、僅有雙發+單發這一種搭配方式:

1、F-15+F-16,性能全面的F-15完成重要任務,因此飛機數量少一些;而大幅簡化航電、降低重量的F-16則僅僅突出了“狗鬥”能力,在載荷和雷達探測能力方面與F-15相差甚遠(隨著技術進步及F-16的不斷升級,F-16的雙重任務能力大幅提升,然空重大幅飆升好幾噸,這些都是後話,我們僅說戰機研製時的選擇)。

2、說說米格-29這種奇葩機型,在基本保持了接近全面作戰能力的重型機作戰能力的同時,犧牲了航程以妥協成本,成為著名的“短腿王+機場附近守衛者”,在其作戰能力提升的同時,空中也有較大增加,以當時蘇聯的發動機水平,單發已不能支撐其體量,只能無奈上雙發中推,這又與蘇-27形成一種遠程+近程的“高低搭配”。

3、歐洲按說是有技術的,但是無奈軍費有限,承受不了雙發重型機的成本,而且其軍隊體量太小,選擇高低搭配機型也不切實際,所以只能以雙發重型機的能力指標全面縮水,打造“縮水型全面戰力中型機”,這種特殊中型機又不是單發所能支撐的,所以就上了雙發中推(一是夠用,而是能省點錢就省點吧)。


裝備空間


戰鬥機的單發動機和雙發動機之分和各自的優勢?這是個看似簡單實則解釋起來一團亂麻的問題……因為美軍已經把這個概念玩壞了
我們先從傳統的定義角度來分析——單發動機的戰鬥機就是輕型戰鬥機(又叫前線戰鬥機或者殲擊機),有著與輕型戰機相對應的作戰半徑,自身體積和最大起飛重量。

戰術任務定位主要是區域防空和防區內作戰,這時候執行對面打擊任務還是屬於轟炸機或者戰鬥轟炸機的活兒。(海面地面的面)
輕型戰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三個字:性價比!特別是在現代科技和現代空戰概念的背景下,輕型戰機簡直就是小國神器啊!對於那些五常以外的小國家們自身有點科研和工業能力但是跟五常國家比又差的遠,這種後勤維護簡單,戰術應用靈活多變,功能性又強,使用成本低廉的戰機類型簡直就是拎包入住款了呀!

單發輕型戰機傳統意義上的缺點就是受制於機型本身的物理限制,所以在作戰半徑,最大起飛重量,機載雷達性能等方面侷限性比較大。

如果你要說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機體本身只有一個發動機萬一出現故障,單發壞掉了的話,這時就要看上帝給不給面子讓飛行員把飛機開回來了。但如果是現代空戰背景下的空戰被敵方空空導彈鎖定的話,單發還是雙發區別不大這時主要看運氣。

既然對方已經鎖定了說明該戰機已經被敵方發現了,按照現代空軍強國的戰術標準——發現即摧毀……這時候駕駛員可以賭一下運氣試看看到底是被幾枚空空導彈鎖定或者說不定自己的一個和兩個發動機性能比空空導彈更強悍再玩個超級眼鏡蛇機動呢……


一般來說輕型戰機的國際報價都在3000萬到5000萬美金之間。

再來說重型戰機,又名空優戰機和戰鬥轟炸機。傳統定義中的戰術定位——奪取制空權,實施遠程對面打擊(海面地面的面)在現代科技的空戰背景下對敵目標實施於敵方防區外打擊,即超遠程的超視距打擊。重型戰機的特點就是一個字——貴!什麼都貴!研發貴,製造貴,使用貴,訓練貴,機身材料貴,機載雷達貴,航電和電傳系統貴,配套武器貴,後勤保障更是又麻煩又貴!我們的蘇35!帥不帥?升空訓練一小時的普通科目就要燒掉30-40萬人民幣,一臺寶馬3系就沒了!如果是中國殲20和美國f22那種五代重型隱身多用途戰機升空訓練一小時的普通科目50-60萬人民幣,一臺奔馳e300就沒了……如果是戰機實彈訓練科目,我感覺我就算拿個打火機使勁燒美金都追不上它花錢快....

重型雙發大推力多用途戰機單機國際報價5000萬到1點多億美金。

聽說印度買的陣風漲價到1.2美金億一價!/ 埃及買的時候才9000萬美金一架啊!/ 我們進口的蘇35單價8500萬美金。/ 歐洲空優雙發戰機臺風單價9800萬美金,/ 美軍的f22單價居然超過了3億這還是內部採購價格。

臺灣空軍正在和美軍談二手戰機軍購合同,以單機4000萬美元的單價要買他們服役年限超過32年的206架f15鷹式雙發重型空優多用途戰機……天啊,服役超過32年的二手機?4000萬美元單價!我真的沒有寫錯字嗎……
之所以說戰機分類已經被美軍玩壞了~~~這直接體現在預警機和大型預警機的服役,加油機特別是美軍的硬管高速加油機的服役,第五代戰機隱身性能指標和戰機個體的平臺化信息化。這些在現代信息科技和現代國防工業技術背景下誕生的新裝備和新理念把空戰戰法和空軍建設推向了新的高度!毫不誇張的說以後弱國空軍面對強國空軍將不存在絲毫還手之力......

說輕型戰機作戰半徑短,執行任務單一嗎?

傳統戰法是輕型戰機戰區防空和攔截,重型戰機獲取制空權和對敵地面海面目標實施打擊。

而1981年以色列空軍運用f16輕型戰機做主攻手,任務戰機全部攜帶對地攻擊武器不掛副油箱,負責實施對地面目標的攻擊。而f15重型雙發大推力戰轟多用途戰機也不帶副油箱,任務戰機全部攜帶空對空格鬥導彈擔負掩護和空中警戒任務。

以色列空軍的這兩次成功的長途奔襲作戰任務,超過了f16四倍作戰半徑。一次是摧毀巴格達的戰略核反應堆,另一次是摧毀敘利亞的19座俄國進口“薩姆”導彈陣地……這兩次經過多次空中加油的單發輕型戰機戰術運用戰例已經作為經典空戰戰例載入各國空軍的教科書。同時,也在空戰戰法運用的層面模糊了輕型戰機的用途分類…美軍都戲稱——以色列人對f16才是真愛!打出了比美軍更高的戰術水平。

最後,美軍f35單發多用途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的列裝部隊徹底顛覆了各國空軍對單發輕型戰鬥機的概念

f35作為一個單發動機戰機,空重13.154噸!這個數據已經遠超其他輕型戰鬥機了!

法國幻影2000才重7.5噸。我們殲十重9.75噸。/ 美軍自家的f15重型雙發戰轟空重12.973噸。/ 俄軍米格29雙發空優戰機空重11噸。/ 瑞典鷹獅單發多用途戰機空重6.62噸。

f35單發戰機最大起飛重量31.8噸。~~~( 這個數據對於戰機性能很關鍵。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型號戰機的載油和載彈量,也就是說這個數據可以決定戰機能跑多遠和幹多少活 ) !

俄國米格29雙發空優戰機最大起飛重量20噸。/ 俄國蘇30雙發戰轟最大起飛重量34.5噸。/ 我們殲20雙發五代機最大起飛重量39噸。/ 美軍f22五代機最大起飛重量38噸。 / 歐洲颱風戰機雙發四代半多用途,最大起飛重量23.5噸。

幻影2000單發多用途四代機最大起飛重量17噸。/ 我們的梟龍單發多用途戰機最大起飛重量12.7噸。/ 瑞典空軍鷹獅多用途單發戰機最大起飛重量14噸。/ 我們的殲十最大起飛重量19.227噸。

由以上數據可知,f35單發戰機的主要作戰性能如: 最大起飛重量,作戰半徑,最大速度,隱身性能等數據遠超輕型戰機甚至直追雙發重型多用途空優戰機,但自己又僅僅只有一個單發動機而體重又比重型戰機輕的小胖子戰機……本打算再延伸一段各空軍強國們對於單,雙發戰鬥機戰術運用和歷史發展,但是現在篇幅已經很長了有機會再寫吧……


Qiho


戰機是單發還是雙發,是根據研發國不同需求制定,不好一概而論。中美俄這樣的大國,不僅國土面積廣大,空軍戰役戰術地輻遼闊,各自有都潛在的捲入大規模戰爭風險,需要雙發重型機作為戰役戰術核心。

雙發重型戰機具有航程選、機載設備多、性能全面、戰鬥力強的特點。執行巡邏作戰任務時,用密度較少的機場與飛行架次,就能有效覆蓋領空與戰區。進入三代機時代就呈現出多用途趨勢,雙發重型機成為空中多面手,完善的機載設備、大載彈量與載油量可以有效執行遠程截擊、奪取制空權,、攜帶不同種類空地/空海彈藥,打擊敵方的地面及海上目標。

選擇雙發中型機多為中等國家,本身空軍規模比較小,國土面積相對有限,沒有必要建立輕重兩套戰機體系。所以這類國家側重選擇性價比高的雙發中型機,既有媲美雙發重型機的高性能,同時也兼顧了經濟性。雖然相較雙發重型有航程短,機載設備不完善,載彈量小等缺點,但對於領空範圍與戰役戰術地輻有限,性能略顯不足的雙發中型機,完全可以滿足此類重型國家的需求。

單發機分為中型機與輕型機,三代機典型的單發中型機有美國的F16,中國的殲十與法國的幻影2000。中美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單發中型,與雙發重型機做高低搭配。單發中型的優點是造價低廉,節省一臺發動機可以節省大量工時,單于戰時大規模生產。單發中型機作為重型機的低端搭配,可以彌補雙發重型機數量的不足,確保戰時有足夠的數量。單發中型機不僅使用費用低、野戰條件下可維護性強,對後勤保障要求低。

單發輕型機一般多為中小型國家裝備,三代單發輕型機有中國的梟龍,瑞典的鷹獅和印度的LCA。單發輕型機具備單發中型機的所有基本能力。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機,是三款單發輕型機中性價比最高的,具備中距攔射與優異近距格鬥能力,還可以執行對地面/海面的打擊任務。造價低廉、使用成本低、維護簡便,完全可以滿足中小國家的需求。瑞典的鷹獅是單發輕型機中最昂貴的,但性能也是最優異你,有抗衡雙發中型機的能力,遇到雙發重型機也可一戰。

LCA是印度第一種本國開發的三代機,LCA的性能是最差的三代機,但它標誌著印度從此由戰機進口國,躋身於戰機研發國。印度是最奇葩的國家,固執的給空軍配置雙發重型機,雙發中型機與單發輕型機。進入三代機時代以後,隨著航空科技的進步,三代機已經全面走向多用途化,戰鬥轟炸機與強擊機等已經不再被各國研發。可是印度依然堅持重、中、輕三種戰機,列裝印度空軍。

印度三代雙發重型機是引進俄羅斯的蘇30MKI,雙發中型機有最新法國陣風m2,俄羅斯的米格29,單發中型機有法國的幻影2000,單發輕型機現在選中的是LCA用來取代米格21。這還不包括現役艦載型米格29K,還有待選配備給新航母的,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法國陣風艦載型,本國的LCA也有艦載型。

三哥,您到底想咋樣?





雯臣


單發雙發戰機很早之前就出現了

在二戰的時候螺旋槳戰機時代,那時候就有單雙發之分,不過那時候單發戰機以空中格鬥為主,而雙發戰鬥機通常會帶有攻擊機的性質,不過轟炸機通常都是雙發以上的。

也就是說很早之前,就根據任務的不同性質製造不同戰機,而具體到戰機就是根據執行任務所需的載荷,來製造或者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戰機。

例如魚雷攻擊機、俯衝轟炸機、戰鬥機,但是不是絕對的啊,不是說單發戰機就不能轟炸,雙發戰機就不能空中格鬥,我可沒這樣說別噴。

在這裡曉偉想強調,不管是以前二戰時候,還是現在的信息化戰爭,戰機的任務性質決定戰機搭載什麼載荷,設計一款戰機通常就是設計出來它主要執行什麼任務,假如說需要彈藥多,那麼必然設計大的機體,大的機體就要求飛機具備更大的起飛重量。

增大起飛重量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就是增加發動機數量,更大的機體必然要增加更多發動機,因為其需要具備大載荷。更多的發動機顯然明顯增加起飛重量,所以說雙發戰機(同樣機型,不要拿不同樣的對比)一定是比單發載荷高,質量當然也更重。



李曉偉


噴氣機時代,尤其是雙發和單發的各自優勢就會非常明顯,尤其是加裝了各種航電設備,增加了載油量和載彈量,對航程和滯空時間的要求。雙發戰鬥機的優勢就表現的非常突出,可以攜帶更多的油量,一般對空導彈的攜帶量都會不低於8枚,保證空中火力的持續性。

對地的火力一般也都在6噸以上。單發戰鬥機除了原來機動性的優勢外,其他方面就相對來說表現的不如雙發戰鬥機,在對空方面基本都是6發彈,少數可以達到8發。空中持續火力比較弱,飛行員一般選擇發射都會比較謹慎,也容易因此丟失戰機,不如雙發機的飛行員那麼從容。

無論是實戰還是類似“紅旗”軍演這樣的演戲中,對於任務的拓展性和多樣性方面,雙發戰鬥機都表現比單發戰鬥機更好的優勢。比如F/A-18擴展性就非常的好,幻影2000作為單發戰鬥機就明顯有差距。當然單發機的價格優勢對於需要數量補充也是必須的,畢竟沒有哪個強國只裝備大批昂貴的雙發戰鬥機而沒有單發戰鬥機作有力的補充。


史海雜談


戰鬥機,運輸機,民用客機,直升機大中小型各類飛機✈根據用途,性能指標,會選擇不同類型的發動機以及選擇不同的發動機配置,有單發,雙發,三發,四發不同的配置方式!選擇那一種類型發動機佈局是結合飛機的整個設計通盤考慮。

現代戰鬥機,發動機的佈局同樣結合作戰性能,用途,機體承載力,以及發動機的功率全面整合選擇。

輕型機基本上都是選擇單發,現代發動機的性能功率已經非常成熟可靠,當然,輕型機也有配置雙發佈局例如中國的高級教練機“獵鷹”L15教練機。

中/重型機例如國產“殲8”系列高空高速戰鬥機、美國的“F15”、“殲15”艦載機,就是根據任務、用途要求而選擇發動機佈局。

噴氣式發動機(渦扇式/渦噴式)還分加力式和非加力型,不同類型。螺旋槳式發動機一樣也是整合飛機的整體佈局需要來選擇配置發動機數量。例如老“運5”運輸機載重量是1.5噸選擇的是一臺發動機,安裝在機頭位置,“運12”載重量也是1.5噸選擇的是兩臺發動機佈局……選擇多臺發動機佈局安全可靠性上相對餘量更大。





孔乙己亂彈


戰鬥機採用雙發還是單發是根據任務指標而來的,一般戰鬥機設計的時候會根據實際的工業基礎來進行,在戰鬥機上最為重要的部件就是航空發動機,對於一般國家來說航空發動機的選擇範圍非常有侷限。但是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研製一款戰鬥機可以同時還研製一款新型的發動機。就當是美國研製F-22A猛禽戰鬥機而言,由於美國空軍提出的指標就是要具備隱身能力,較大的作戰半徑和非常高的機動能力,這就促成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具備隱身能力的F-22A猛禽戰鬥機的規劃。

而在上個世紀70年代,當美軍裝備F-15鷹式戰鬥機之後又提出了低成本配合戰鬥機的需求,這就有了F-16戰隼戰鬥機的研製,當時明確的提出了成本的限制,而發動機的成本在整個戰鬥機中的比例非常高,所以美國空軍也樂意購買F-16戰隼戰鬥機。如今F-16戰隼戰鬥機的產量已經超過4500架的規模,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在進行這款戰鬥機的生產。

同樣在昂貴的F-22A猛禽戰鬥機誕生之後美國空軍又提出了JSF聯合攻擊機的需求,這就出現了單發的F-35閃電II戰鬥機,在美軍的需求中成本也是一個考慮重要因素,單發就成為了一個必要的選項,這就出現了目前又肥又重的F-35閃電II戰鬥機的出現了。

雙發戰鬥機的優勢是可以獲得很大的載彈量,這是由於使用了2臺大推力發動機,當然也要考慮發動機的推力,之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9雖然有兩臺發動機,但是載彈量和航程都是成問題的。使用單發戰鬥機的優勢就是價格便宜,目前價格便宜的戰鬥機基本上都是單發戰鬥,包括梟龍JF-17和鷹獅JAS-39等。

美國的F-35閃電II戰鬥機則是在成本要求和性能要求之下權衡的結果,F-35閃電II戰鬥機雖然是單發,但是性能卻不俗。當然與雙發的第五代戰鬥機相比性能上還是有劣勢的,這其中就包括缺乏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機動能力等,另外就是載彈量小。


航空視界


在戰鬥機上使用單個發動機或者兩個及兩個以上發動機,主要還是戰鬥機的研發和製造國對戰鬥機的綜合戰術性能的考慮和本國航空工業研發和生產能力水平綜合考慮的,即研發一款性能指標的飛機,必須是以自己的航空工業能力為基礎的!因此有些國家採用的就是單發發動機飛機設計,有的國家就是雙發發動機設計!



區別單發或者雙發很簡單,就是其裝備發動機的個數,一般的雙發戰鬥機都為中型或者重型戰鬥機,單發戰鬥機都是輕型或者中型戰鬥機,這個標準因不同國家的航發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相對來說,歐美國家的航發技術水平相對與俄羅斯或蘇聯的較高,其單發戰鬥機基本上都具備蘇俄的雙發戰鬥機水平!以著名的F16為例,其綜合作戰能力基本上具備蘇俄米格29的能力!



雙方發動機一般機體也想對較大,對應的載油量和機載設備也想對較多,因此航程和載彈量也想對比較高,所以基本上都被用於綜合作戰,而單發戰鬥機一般的都被用於空優作戰,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戰鬥機都符合這個情況,新一代戰鬥機因為研發難度的提高和裝備數量的限制導致單機成本極高,因此都被賦予很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當然單發戰鬥機與雙方戰鬥機也存在一些飛行性能上的微小差別,例如雙發戰鬥機並列佈置的發動機可以形成很好的橫向機動性,通過調節發動機的推力,可以代替部分尾翼能力,而安全性上也想對單發較強,戰鬥機遇到空中發動機停車或者戰鬥時被擊中其中一個發動機,飛機還是有操作空間的,例如以色列當年與中東國家之間的戰爭,就有一架F15憑藉著一個航發和一半的機翼成功的返回基地!


涇水書生


飛機之所以會有雙發和單發,是因為不同的需要來決定的。

首先雙發戰力多為重型制空戰鬥機,性能強大,起飛重量大,動力強,機動性能更出色,比如美軍的F-15鷹,前蘇聯的SU-27系列等等。

其次,單發戰機多為輕型戰機,起飛重量小,一般用於多種用途,更多的擔任對地攻擊。比如美軍F-16隼,我國的殲-10。

空軍一般都會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對戰機進行優化配置。




海市蜃樓489


單發與雙髮指的是發動機,有的飛機只有一個發動機,就稱之為單發,有兩個發動機就稱之為雙發。

飛機只所以有單發和雙發之分,主要在於技戰術性能及經濟上的考慮,單發飛機肯定比雙發的便宜,維護起來也方便,雙發價格昂貴,但推力大,性能更加強大,作用也更加廣泛。

一般來說,單發戰機都是輕型戰機,主要的特點就是靈活,譬如在近距離的格鬥中單發就更有一些優勢。而雙發戰機都是重型戰鬥機,其性能優越,安全性高,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飛機設計成雙發戰鬥機,如美國的F-22就是著名的雙發戰鬥機,但單發戰鬥機也還有市場,F-16,J-10都是單發戰鬥機,它們仍是戰鬥機裡的主力機型,這主要是其經濟性所決定的。無論是單發還是雙發,兩者都可以高低搭配,取長補短,組成最佳組合,發揮最大優勢。

在武器裝備的發展與配備上,並不是越貴越好,也並不是越高端越好,只要保持夠用、好用就行了,過分追求高大上,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與技術實力作支撐是很難持續下去的,因此“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