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傳統汽車廠商在電氣化領域的競爭優勢在何處?電動車也能擁有像燃油車一樣的駕駛樂趣嗎?

我在做畢設


傳統汽車廠商面對電氣化變革,只需要達到某一節點則可席捲所有造車新勢力

  • 燃油動力汽車-內燃式熱機

  • EV純電動汽車-電動機

  • PEHV插電混動式汽車-內燃機&電動機

三種類型的汽車本質的區別只是動力傳動兩大總成,傳動系、行駛系與車身架構並沒有顛覆性的升級,且面對物理學的瓶頸也基本沒有形態變化的可能性。那麼三類車的主要區別只是兩大總成,這對於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而言意味著什麼呢?參考下圖。


標準答案

造車新勢力是現象級存在,是在傳統車企轉型速度拖沓的過程中,出現的一批善於鑽空子的資本。這類所謂的車企大多成立不過數年,核心技術充其量在於系統生態的建設,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三電系統大多依賴供應商;其次在車輛平臺的打造,懸架系統的調校以及可靠性等諸多方面還是小學生的水平;再次在品控質檢環節也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蹚到哪算哪。

以這種技術水平打造的諸多新勢力品牌電動汽車,其產品品質可想而知會有多低;但是在補貼的特殊階段這類企業是可以存活的,面對C端市場即使連立錐之地都找不到,但是在B端共享與網約領域則能完成“自產自消”,說白了就是左手倒右手就能完成產銷。以這種方式運行是的車企必然不會把技術研發放在第一位,汽車電氣化轉型想要順利的升級則需要淘汰掉這些車企;淘汰的方式與步驟有兩點,其一取消補貼,其二是激活行業競爭。

激活行業競爭的方式則為刺激傳統車企轉型,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以及少數一線車企技術研發升級對行業造成的振動,老牌車企也不得不轉型了。比如梅奔、福特林肯、捷豹路虎、菲克集團、沃爾沃亞太、大眾汽車等等,這些車企的停產燃油車轉型新能源的節點最早從2019年開始,平均都在2025年之前。

隨著這些車企的轉型,造車新勢力會被“血腥”的屠滅。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老牌車企大多都有成熟且充足的技術儲備,從模塊化生產到平臺化造車,再到懸架系統的調校和品控質檢的科學體系,在這些造車核心的方面要遠勝那些“玩票”的新勢力車企。

電驅系統在性能方面本就有絕對優勢,那麼只要車輛本身能與這一系統完美的匹配,燃油車的時代則必然會結束了。所以決定燃油車何時會結束的分析基礎,正是2020年補貼取消的時間,因其必然加速老牌車企的轉型;屆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會出現德美日三大車系,與自主品牌BGG(比亞迪長城吉利)大亂斗的場景,這一階段必然會出現很多優秀的汽車。

電動汽車的性能優勢簡單說明

汽車想要極強的加速能力,其基礎是在低轉速區間輸出大馬力;車輛想要實現很高的車速,需要的是高轉速區間輸出大馬力。馬力的計算公式為【(轉速×扭矩÷9549)×1.36=PS】,發動機轉速的提升總需要時間與過程,所以在低轉速區間能輸出大扭矩則直接決定了加速能力的強弱。內燃式發動機實現大扭矩依靠的是大量噴油與大量進氣,而大量進氣的前提為發動機達到高轉速,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曲線。

  • 內燃機做不到在低轉速時輸出大扭矩,比如有400N·m的2.0T發動機,其1000轉時只能輸出110N·m左右,到2000轉時才能輸出240N·m上下,達到3000轉以上才能接近峰值扭矩,這一個緩慢的過程決定了加速不夠迅猛。

  • 電動機可以做到恆扭矩輸出,因其動力來自動力電池組傳輸電流到電機,以電磁場驅動轉子輸出轉矩。電流的傳輸速度僅次於光速,在起步瞬間只要油門到底則能夠在起步第一轉輸出峰值扭矩,同樣為400N·m的話是用電動機加速快還是內燃機加速快呢?

這就是電動汽車以及插電式混動汽車為什麼性能可以很強的原因,說白了就是不同類型發動機的技術特徵的差異,低效率的內燃機應該被電動機淘汰了。

本文由天和Auto原創發佈,歡迎轉發留言討論;內容請勿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天和Auto


目前的汽車在整體結構上還未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傳統動力和新能源根本區別只是動力系統的變化,但這並未引發其他系統的根本性變革。傳統汽車(就說一般乘用車類)大體可分為:1.車身系統、2.動力總成(發動機和變速箱)、3.懸架系統、4.轉向系統、5.、制動系統、6.行駛系統、7.內外飾等。可見大部分新能源只是用電機和電控替代了發動機和變速箱(未來還是有可能發展電動變速箱),電池取代燃油箱,省略了排氣部分。重要的懸架,轉向,制動都沒有大的變化。對於傳統汽車公司,這幾個子系統的性能開發才是技術含量較高的部分。

新能源汽車在底盤結構上與傳統汽車差別不大,在開發過程中也離不開對整個底盤系統的調校(乘用車是承載車身,準確說是沒有底盤的,行業裡習慣上還是說底盤調校)

底盤調校是針對汽車內部系統的全面調校,包括針對制動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和行駛系統的調校。底盤調校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它夾雜著大量的感性元素,車型的定位、發動機工況、不同的路面、不同的輪胎,電池的重量、使用的環境、目標客戶的使用習慣等。

制動系統的調校:包括對汽車的剎車方式、剎車的制動性能更改調整。

傳動系統的調校:包括針對汽車的變速箱、離合器、傳動軸和驅動橋的性能更改調整。

轉向系統的調校:包括針對汽車的轉向器、轉向節、轉向節臂、橫拉桿、直拉桿等轉向配件性能調整。

行駛系統的調校:包括針對汽車的懸掛、車架、車輪等行駛組件的性能調整。

以上這些系統整合工作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這恰恰是傳統汽車公司的優勢。只要底盤設計合理,操控性之類不存在先天性不足,與動力系統類型沒有必然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