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廣西靖西有什麼特產?

農村小夥電商


廣西靖安是指廣西百色市田陽區靖安村!說的百色別人第一印象就是百色香芒。這裡向來有著芒果種植的悠久歷史,香芒是百色特優產品“八香系列”之一,田東縣於1996年被國家授予“中國芒果之鄉”的稱號。田東香芒主要產於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少霜無雪的右江盆地,成熟期在每年6月份到9月份。而身在百色的靖安村當時也是種植芒果的聖地。所以靖安的特產也是芒果。




醬隔譯動漫


桂西鴨

  品種描述

  產地與分佈:主產於廣西靖西、德保和那坡一帶,屬大型肉蛋兼用型。

  外貌特徵:羽色有深麻、淺麻和黑背白腹3種。分別被當地人稱作“馬鴨”、“鳳鴨”、“烏鴨”。

  品種性能:成年體重2.4~2.7公斤,肉用仔鴨70日齡體重約2公斤。母鴨130~150天開產,年產蛋量140~150枚,蛋重80~85克,蛋殼多為白色。

靖西烤煙

 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1992、1993年鑑定,菸葉質量與雲南優質菸葉相似。烘烤出來的菸葉,煙色桔黃,油分足、香味濃,各種化學成份含量協調,品質佳。1993年選樣參加全國評比榮獲外觀質量第一名。產品銷往浙江、安徽、江蘇、河南、北京等地。2001年靖西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烤煙生產技術管理示範縣之一。2004年靖西縣被國家菸草總局列為全國農業(烤煙生產)標準化管理示範縣。2005年自治區農業廳授予靖西縣"廣西菸葉第一大縣"榮譽稱號。2007年實現了總產量、總產值、均價、畝產值、菸農戶均收入、上等煙比例和菸葉稅等8項主要指標創歷史最高紀錄。2015年共落實13個鄉鎮,97個村,395個屯,2948戶菸農種煙,計劃種植8000畝,落實面積60171畝,菸農簽訂合同種植面積50186畝,戶均面積20畝。

靖西桑蠶

目前,市內種植的桑樹以沙二×倫109為主,桂桑優62、12等新品種的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飼養蠶種為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上簇已普遍使用方格簇,生產的蠶繭繭絲長1000~1400米,光潔好,淨度高,解舒率75%左右,繅折低(2.3左右),利於繅制高等級的生絲,蠶繭質量上乘。

靖西大肉姜

靖西大肉姜具有姜球肥大、色澤鮮亮、肉質細嫩、辛辣而彌香、纖維少、肉脆可口的特點。產品遠銷廣東、福建、湖南、陝西、山東等國內南北市場,出口轉銷港、澳、臺地區和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項目,成為靖西市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新的增長點

靖西壯錦

壯錦是壯族民間傳統的實用型工藝品,靖西市所產的壯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壯錦以原色棉紗為經,染色絲絨為緯,用本地木製的土織機手工精製而成,質地結實耐用,圖案配色別緻,花紋精美,傳統圖案有:框邊回字形飾紋、蓮花、牡丹、蝴蝶紋、雲紋、葫蘆紋、水紋、“卍”字形、雙喜等。解放前為民間個人手工編織,產品單純,僅有被面、揹帶心兩種。解放後,由於國家實行民族政策,提倡發掘民間民族工藝品,1956年組成繡織社,1960年改稱壯錦廠後,逐漸引進半自動紡織機,招工培訓,品種增加了床單、檯布、坐墊、壁掛、揹帶、頭巾、披巾、掛包等10多種,花式圖案也增加了玫瑰、蝴蝶、熊貓翠竹和民族花邊等幾十種。多次參加全國、全區舉辦的民族工藝品展覽,產品遠銷港澳、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商青睞,1976年靖西壯錦廠生產的民族織錦獲自治區質量第一名,1989年壯錦系列產品被評為廣西少數民族用品優質獎。2006年靖西壯族織綿技藝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五爪蛤蚧

靖西市境多石山,氣候適宜蛤蚧繁衍和生息,是百色地區蛤蚧主要產地之一,歷史上年最高收購量1.57萬條。《本草綱目》稱:“蛤蚧性屬鹹溫,潤肺補腎,益精助陽,治渴通淋,定喘止咳,肺癆咯血,氣虛血渴者宜之。”為補腎益肺,納氣定喘要藥,用於肺腎兩虛,喘咳短氣及虛勞、咳嗽、咯血等症,尚有補腎助陽之功,適用於腎虛0、尿頻等,以浸酒藥效尤佳。市酒廠以蛤蚧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中藥所釀製的蛤蚧酒暢銷自治區內外。民間用生蛤蚧和豬肉剁碎或蒸或煮粥給小孩食用,治面色肌瘦,頭髮焦稀,不思茶飯。全縣各地山區均產蛤蚧,年捕獲量1萬多條。

  蛤蚧屬壁虎科,頭似三角蛇頭狀,口大,上下頜密佈細小牙齒,眼大突出,有四隻腳,每腳有五爪,爪有細鱗,依附力極強,善攀懸崖峭壁,行動敏捷,全身密佈鱗甲,背部分佈有明顯的痣粒,呈紫灰色間有蘭色或紅色斑點,腹部為灰白色,有黃色或粉黃色斑點,尾部有白色條紋6~7環,尾與體長相等,全長一般25釐米左右。每年3~12月為頻繁活動期,1~2月在洞中休眠,5月間0產卵,每產2枚,白色,大小似鴿蛋。蛤蚧一般白天躲在石縫中,黃昏後才出來活動,以蚊蟲、飛蛾等昆蟲為主要食料,尋偶過程中雄蛤蚧不時發出“喔!喔”的叫聲,雌蛤蚧帶有“都都”的伴音,聲音宏亮,人們常利用蛤蚧長著滿嘴小牙齒和遇敵攻擊咬物不放這個特點,將亂髮和破布混在一起綁在一小竹竿上誘它咬後捕捉。

靖西茶葉

茶葉在市內化峒、地州曾有些群眾種植,因加工技術落後,交通不便,銷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園已瀕臨滅跡,僅有少量散生。1981年縣把發展茶葉生產作為脫貧致富的新興項目, 開始引種白毫茶和大葉青茶,直播試驗300畝,獲得成功,此後不斷擴大。1988和1989年又在縣城和同德、龍邦、地州等地建茶廠。市內茶葉品種有白毫茶、雲大綠茶和紅碎茶等3個產品, 其中紅碎茶經自治區農牧漁業廳組織區茶科所、區外貿廳、區農墾系統、區土產公司等7個單位茶葉專家實地鑑定,具有濃度高,香氣好等特點,內質總分達113分,比世界上最好的茶葉(肯尼亞茶) 的內質還多9分。產品銷往區內外並供出口,已被正式列為全國30個優質茶基地和廣西紅碎茶出口基地之一。全市19個鄉鎮有17個鄉鎮種植,主產地為地州、同德、龍邦、安寧等鄉。

靖西山茶油

油茶是我市主要經濟樹種和生態樹種之一,已有上百年種植歷史,也是我市人民群眾的主要食用油。與橄欖、油棕、椰子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的油茶,其品質優於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植物油王—橄欖油。國際糧農組織已將其作為向全球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高級植物食用油,食用油茶還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療保健作用。茶麩還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素,是天然的洗髮護髮用品,茶籽殼可以用來製作優質活性炭。

靖西大香糯

廣西靖西縣在抓好穩定糧食總產的同時,努力發展特色優質稻種植,採取“穗選――單枝播種――再穗選――再單枝播種”的循環培育方法,對大香糯進行提純復壯,提高種子純度,保持大香糯的特有種性。

靖西大香糯為全國“十大珍米”之一,在靖西已有8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其穗長粒大、米質潔白、飯軟芳香、味美可口等特點而馳名古今中外,有“一家蒸香糯,全村都聞香”的美譽,歷史上曾為朝廷貢品。

  靖西大香糯是中國十大珍米之一,曾為歷代貢品和現代接待外賓用品。靖西香糯的獨特之處在於顆粒大、米質潔白、濃郁芳香,蒸煮過程香飄四溢,熟飯質地鬆軟有光澤,米飯放置兩天,表皮仍不發硬。主要產于靖西縣的新靖、化峒、嶽圩、地州等鄉鎮,尤以新靖鎮東利村的香糯為最純、最軟、最香。有人這樣形容靖西香糯之香:“一家煮飯十家香,十家煮飯香滿莊。”

  宋代時靖西就開始種植香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清光緒年間編寫的《歸順直隸州志》記載:“州屬所產圓大光澤,著名珍珠糯最佳,”珍珠糯即是現在的香糯。改革開放後,靖西香糯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4年,靖西縣把香糯生產列入產業化開發計劃,當作農業主導產業項目來開發,增加投入和科技含量,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香糯,使香糯種植面積從原來的0.8萬畝擴大到2004年的1.5萬畝,年產量5000噸,年產值1500萬元。盛名之下,近30年來,中央和自治區有關部門曾多次調運靖西香糯招待外賓。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有關部門就專門用飛機從南寧調運靖西香糯進京,用於招待。曾經吃過靖西香糯的日本田中首相和各國貴賓,對靖西香糯讚不絕口。

  地域範圍

  靖西大香糯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05°56′~106°48′,北緯22°51′~23°34′之間,南北長75公里,東西寬99公里,地域保護範圍面積48437.88公頃,年總產量4500萬公斤。主要包括新靖、化峒、同德、湖潤、嶽圩、壬莊、龍邦、安寧、地州、祿峒、吞盤、南坡、安德、龍臨、果樂、新甲、武平、渠洋、魁圩等19個鄉鎮共282個行政村。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靖西茂糯穀粒淡黃色,平均長7.4mm,寬3.9mm,長寬比為1.9︰1,平均千粒重31.4g;米粒平均長5.3mm,寬3.1mm,長寬比1.7︰1;蒸煮米飯潔白油亮,香味濃,粘性好;靖西蜜蜂糯穀粒花褐色,有芒,平均長7.9mm,寬4.0mm,長寬比為2.0︰1;平均千粒重34.5g;米粒平均長5.5mm;寬3.2mm,長寬比1.7︰1;蒸煮米飯潔白油亮,清香,粘性好;靖西長芒花斑糯穀粒呈粽紅與淡黃色相間,平均長8.1mm,寬3.9mm,長寬比2.1︰1;平均千粒重35.9g,米粒平均長6.3mm,寬3.5mm,長寬比為1.8︰1;蒸煮米飯潔白油亮,氣味清香,粘稠柔軟。 (2)內在品質指標:靖西大香糯粘性好,膠稠度達56—117mm,陰糯率為0.6—0.8%,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支鏈澱粉等營養成分,其中直鏈澱粉含量0.9—1.5%,支鏈澱粉含量82.4—86.5%,蛋白質含量6.82—7.54%,氨基酸總含量4.61—6.58%。 (3)安全要求:產品符合NY5115-2002《無公害食品大米》要求。

靖西大麻鴨

靖西1鴨,是廣西百色市靖西縣為廣西地方優良家禽品種,是當地最大型的地方優良鴨種。

  主要特性

  靖西1鴨體型碩大,軀幹呈長方形,羽色為深麻型。頭部羽色分別為烏綠色、細點黑白花,亮綠色,脛、蹼分別為橘紅色或褐色、橘黃色、黑褐色。初生重48克,成年體重公鴨為2.7千克,母鴨為2.5千克。屠宰測定:90日齡公鴨半淨膛為84.08%,全淨膛為72.77%,母鴨半淨膛為80.21%,全淨膛為72.16%。130~140天開產,平均年產蛋140~150枚,平均蛋重為86.7克。殼色青、白均有,蛋形指數1.4。公母配種比例1:10~20,種蛋受精率約95%。

  靖西馬鴨

  主要價值

  靖西馬鴨具有肉質上佳的特點,用來製作烤鴨是靖西宴請賓朋時首選的美味佳餚;經師傅用秘方配料醃製,之後掛爐用碳火慢慢的烤,再經過多道工序的處理。出爐的時候全是一個特點:金黃色的外皮,可以聽見鴨皮上噼啪作響的聲音,香氣四溢。

  靖西烤鴨

  靖西馬鴨還是製作聞名遐邇的靖西臘鴨的上好材料。用靖西馬鴨加工製成的臘鴨,解放前就以其獨具的特色聞名於世,近銷百色、南寧、廣州、雲南、貴州,遠銷香港、越南、泰國、新加坡。解放後曾一度組織生產、加工、銷售。臘鴨製作師傅根據靖西的氣候特點,吸取了外地經驗,用獨特的方法,把靖西馬鴨製作加工成剔骨臘鴨和帶骨臘鴨兩大類產品。剔骨臘鴨的品種有鴨餅、葫蘆鴨、封鴨等,帶骨臘鴨有馬鞍鴨、半邊鴨、葵扇鴨等。在這些品種中,封鴨最具特色,其外觀仍是一隻完整的鴨,內則填有豬肉、豬肝,並配有蛤蚧、白花蛇等各種名貴藥材和佐料,不僅形成香氣馥郁的美味佳餚,而且是滋補健身的佳品。

靖西山楂

靖西最有名的特產之一就是山楂.這裡的山楂青中帶黃,香氣四溢,結在高大挺拔的山楂樹上.他們經廣西農學院分院專家鑑定,被命名為” 靖西大山楂”.1985年3月25日,中國新聞社向國外發了一篇消息: 中國全國山楂科研協作組最近確認廣西靖西縣所產山楂果為全國最大的山楂果.它被定名為”靖西大果山楂”. 靖西大果山楂樹型高大,枝葉繁茂.在中國現有八九種優良品種中,果實最小的一百五十多個才有一個,中等的五六十個才一斤,大的也要三四十個一斤,而靖西大果山楂一般三至五個就有一斤,最大的兩個就重一斤……當地居民歷來把它加工成山楂糕,山楂漿,山楂片,山楂酒等,色香味俱佳,是高空,高溫作業人員很好的保健飲料。

  其中營養價值也高,含有多種維生素等十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中醫藥上有來消積,化滯,胸腹痞滿,疝氣,血淤畢經等症;民間用葉,用果皮泡茶飲用,能治高血壓等病症……

靖西八角

茴香,又名大茴香,俗稱八角。木蘭科常綠喬木,全身有香味。果實為8~9個木質蓇葖,輪生呈星芒狀,紅棕色。果、葉經蒸餾提取香料,名為“茴油”,是高級食用香精及化妝品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製藥工業的重要原料,是靖西的傳統出口商品。早在清光緒年間就有縣人組織和利公司和同德公司,在五嶺和龍邦一帶立案墾荒種植八角。民國時期年產八角約2.5萬公斤, 茴油5.5萬公斤。解放後最高年產量為1974年產八角11.45萬公斤,1978年產茴油4.1萬公斤。1990年全縣有八角林1.4萬畝,產八角0.36萬公斤,茴油1.16萬公斤。產地主要分佈在魁圩鄉的扶賴、馱林、那多、那些村,岜蒙鄉珍邦、新邦村,武平鄉安本、立祿村,同德鄉足表、意江、七聯、果老村,湖潤鎮更村等地。這些村大多靠近德保縣,產品往往就近銷往德保,

靖西金銀花

  靖西金銀花,是廣西百色市靖西縣的名優特產。

  產地範圍

  廣西百色市靖西縣境內山區均產,其中以嶽圩、安德、龍臨、 魁圩、龍邦、祿峒等鄉鎮居多。

  金銀花種植基地

  產地環境

  靖西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天無署,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9.1℃,素有氣候“小昆明”之稱,優越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金銀花的生長。

  產品特性

  金銀花又名忍冬花,是屬於忍冬科的豐常綠蔓性小灌木,全株密生,褐色柔毛,葉對生長橢圓 形,經冬不落,故名忍冬。原為野生,近年已發展為人工栽培,花、莖均可人藥,每年2~3 月開花,白色管狀裂唇形花,後變成黃色,有香氣,故金銀花。將即將開花的花蕾收下,用 硫黃燻蒸曬乾,即成品。

  營養功效

  金銀花主治風熱感冒、發熱、斑疹、咽喉痛、熱毒下痢、癰腫瘡痕等症。 《本草綱目》載:“金銀花可治一切風溼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散熱解毒。” 金銀花的藤功效與花相同,兼清經絡風熱,止經絡疼痛。花葉經蒸餾成露,為清熱解毒上乘飲料。

靖西田七

  田七又名“三七”,是廣西、雲南的著名特產,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藥用其地下莖。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為我國人民發現和採用, 後轉為人工栽培。因為這種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條葉柄,每條葉柄上往往有七張葉 子,故通稱“三七”。據清代《歸順州志》說,“三七……以田州產者為最良”, 清代《百色廳志》卷三也說,因三七實出自田州,故“俗名為田七”。

    田七是一種名貴藥村,是具有獨特功能的人參屬中的優異品種。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有“金不換”之稱。清代趙學敏著《本草綱目拾貴》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本草綱目》中還說,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料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並說,“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蟲傷”痢”,“大腸下血,婦女血崩,產後出血,產後血多,男婦赤眼,無名癰腫,虎咬蟲傷”等。據藥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種皂甙和谷甾醇、胡蘿蔔甙、黃酮類化合物。皂甙是人參的主要成分,對增強體力,改善心肌氧代謝,提高動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藥書說田七“功同人參”確非虛妄之詞。谷甾醇和胡蘿蔔甙能降血脂,而黃酮類化合物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彈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僅對冠心病、心絞痛有顯著療效,而且對冠心病、心絞痛有預防功能。無病的人服用後可起預防冠心病和滋補強壯作用。

    田七要根據使用目的來決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異。

    一般說,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縮,是治跌打刀傷的特效藥,確可達到藥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調成糊狀,敷於瘡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腫作用。內服田七要根據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應服生田七;補血、補身則服熟田七。熟田七的製法是把生田七切成片,用鹽水浸透,曬乾後研成細粉即成。也有將生田七置小碗中,碗內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乾為度,再蒸軟、切片,用油炸成黃色,酥而不焦, 然後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兩種方法均可。熟田七有補氣、活血、補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田七燉雞,是婦女產後服食的上佳補品。

    在廣西的名菜譜上,有一叫“田七燉雞”的。用熟田七配以北芪、黨參、杞子、杜仲等藥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補酒”,早晚適量飲用能補血補氣,舒筋活絡,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進健康,是藥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製成的“田七牙膏”對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田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強的,傳說有一屠工殺豬得一大盆豬血,因手被割傷,急取田七粉敷傷口,匆忙中把一些田七粉撒落於正在凝結的豬血裡。不久,豬血盡化為血水。因此,屆間鑑別田七真偽的方法,常用凝血塊用試驗,能化為血水的是真田七,否則是假田七。

    購買田七,以顆大、堅實、滑身、無枝爪者為優。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種三年以上才能收。種植年代越長,個頭越大,質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級以每市斤有多少頭(個)為準。如四十頭,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個,六十頭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個,百二頭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個;民間分級則沒有這麼嚴,百二頭,一般指每市斤不超過一百三十個,八十頭指每市斤不超過八十五個。總之,頭數越多,表明田七越小,頭數越少,則田七越大。二十頭、 四十頭的田七一般要種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田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來後,洗淨剪下鬚根(鬚根曬乾也可入藥),置陽光下曝曬,邊曬邊搓,直至根塊全部乾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跡為止。如加工到最後階段,換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圓整。如遇陰雨天氣,則用炭火烤乾,火力以攝氏三十至三十五度為宜,也要經常翻動,邊烤邊搓,中間不能停火,以免溫度降低,出現“回汗”現象。大量的田七貯存要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止受潮、黴變或蟲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長期存用。

    田七是第三紀古熱帶孑遺植物,現在全世界僅有我國廣西、雲南等省區部分縣種植。廣西的田七分佈在田東、田陽、靖西、德保等地,特別是靖西因田七產量高,質量好,被稱為“田七之鄉”











小車車大視界


我是廣西人,我來說一說廣西靖西都有什麼特產。


靖西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的一個縣級市,我覺得首先能夠代表民族特色的一個特產就是繡球


繡球是一種非常精緻的針繡手工藝品,熟悉的人都知道在我們壯族的傳統節日或者其他文化活動中,經常能夠看到繡球的身影,它作為阿妹傳情信物,會採用對山歌的一個形式,阿妹將手中的繡球拋給心怡的阿哥,以此來表達情誼。


繡球呢起源於清代,它的樣式也是多種多樣,只不過發展到現在,它有了非常多的變換。


現在我們看到的靖西繡球是圓形的,球形呢大概是6~10釐米,一般由12片葉瓣片組成,每個球形下面都會繫上球穗。但是也有大的,一般最大的是最大的30瓣,直徑1997釐米。


繡球上繡的東西也非常講究。基本上都會在球上面繡有龍、鳳、孔雀、蝴蝶、金魚、鴛鴦、菊花、玫瑰、牡丹、蘭草、祝詞等。


值得一說的是呀,繡的東西還有特別的寓意,比如說瓣片邊緣鑲繡金絲,瓣內填充物為綠豆,取意長久常青。


繡球是男女青年傳情信物,所以如果來到靖西,不妨帶一個回去,送給心愛的阿哥或者阿妹,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感受得到你濃濃的愛意哦。


另外,靖西的其他特產也非常多,比如靖西大麻鴨,田七,香糯,大果山楂,木耳田七紅棗湯,五爪蛤蚧,茶葉,也是非常特色的特產代表,歡迎你們來廣西靖西,遇見不一樣的世界。

 

俠姐的茶馬江湖


1.靖西大香糯 地理標誌產品

  廣西靖西縣在抓好穩定糧食總產的同時,努力發展特色優質稻種植,採取“穗選――單枝播種――再穗選――再單枝播種”的循環培育方法,對大香糯進行提純復壯,提高種子純度,保持大香糯的特有種性。今年種植的5.1萬畝大香糯,普遍獲得增產豐收,預計總產量可達2000……

2.靖西大麻鴨 地理標誌產品

  靖西1鴨,是廣西百色市靖西縣為廣西地方優良家禽品種,是當地最大型的地方優良鴨種。 主要特性 靖西1鴨體型碩大,軀幹呈長方形,羽色為深麻型。頭部羽色分別為烏綠色、細點黑白花,亮綠色,脛、蹼分別為橘紅色或褐色、橘黃色、黑褐色。初生重48克,成年體重公鴨為……

3.靖西田七

  田七又名“三七”,是廣西、雲南的著名特產,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藥用其地下莖。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為我國人民發現和採用, 後轉為人工栽培。因為這種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條葉柄,每條葉柄上往往有七張葉 子,故通稱“三七”。據清代《歸順州志》說……

4.靖西香糯

  靖西香糯是廣西特產,是獨特之處在於顆粒大、米質潔白、濃郁芳香,蒸煮過程香飄四溢,熟飯質地鬆軟有光澤,米飯放置兩天,表皮仍不發硬。主要產于靖西縣的新靖、化峒、嶽圩、地州等鄉鎮,尤以新靖鎮東利村的香糯為最純、最軟、最香。有人這樣形容靖西香糯之香:“一家煮……

5.靖西繡球

    廣西靖西一帶鄉村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在山野間對歌時,隨手摘下山間花草,用藤紮成花球,拋給意中人,而後演變成繡有蓮花,鴛鴦等愛情吉祥物的繡球。    關於繡球,在壯鄉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靖西縣舊州古鎮下的一個小村莊裡,居住著一……

6.靖西大果山楂

   靖西大果山楂屬於薔薇科的落葉喬木,樹形高大,原野生於我國西南亞熱帶地區。在靖西栽培歷史悠久,早在1899年的《歸順州志》記載“山楂其實甚大,清香微酸,以之作糕,可以遺遠,州屬所產極多”(州:歸順州,即現在的靖西縣)。由此可見,很久以前,靖西縣已……

7.木耳田七紅棗湯

  功效:手腳冰冷、活血調經、防治臉部黑斑、潤肺補血氣。 材料(一人份):黑木耳一兩 田七三錢 紅棗十粒生薑兩片 做法: 1、將黑木耳浸軟,去頭切碎。 2、田七洗淨切碎或打碎;紅棗洗淨拍松去核。 3、上述材料……

8.五爪蛤蚧

  靖西市境多石山,氣候適宜蛤蚧繁衍和生息,是百色地區蛤蚧主要產地之一,歷史上年最高收購量1.57萬條。《本草綱目》稱:“蛤蚧性屬鹹溫,潤肺補腎,益精助陽,治渴通淋,定喘止咳,肺癆咯血,氣虛血渴者宜之。”為補腎益肺,納氣定喘要藥,用於肺腎兩虛,喘咳短氣及……

9.靖西茶葉

  茶葉在市內化峒、地州曾有些群眾種植,因加工技術落後,交通不便,銷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園已瀕臨滅跡,僅有少量散生。1981年縣把發展茶葉生產作為脫貧致富的新興項目, 開始引種白毫茶和大葉青茶,直播試驗300畝,獲得成功,此後不斷擴大。1988和198……

10.靖西壯錦

  壯錦是壯族民間傳統的實用型工藝品,靖西市所產的壯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壯錦以原色棉紗為經,染色絲絨為緯,用本地木製的土織機手工精製而成,質地結實耐用,圖案配色別緻,花紋精美,傳統圖案有:框邊回字形飾紋、蓮花、牡丹、蝴蝶紋、雲紋、葫蘆紋、水紋、“卍”字……


吃貨阿帥


一、靖西地方特產有:

1、繡球,繡球是靖西壯族民間一種精緻的針繡工藝小圓球,起源於清代,靖西龍邦一帶鄉村男女青年成群結隊在山野間對山歌、談情說愛時,隨手摘下山間花草,用藤紮成花球,拋給意中人,而後演變成用繡有蓮花、鴛鴦等愛情吉祥物的綢巾,包上重物,連上絲繩。舊州街號稱"中國繡球之鄉",是廣西繡球的主要產地。

2、大肉姜,大肉姜是廣西名優的傳統產品之一,姜塊肥大,肉質細嫩、品味香辣而在區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3、大果山楂,靖西大果山楂屬蕃薇落葉喬木,1985年正式定名為Crataegus Jingxinisi Li 。

4、壯錦,壯族的一種瑰麗工藝品,它與湘繡、蜀錦齊名,馳名中外。2006年靖西壯族織綿技藝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二、靖西特色小吃有:

番嘰嘟、灌腸、捲筒粉、靖西酸野、五色糯、米餃、炸油團、秘壽、靖西酸肉、大香糯涼粽、沙糕、餅哆、賊那、壯族粽子、霸王百色雞、靖西麻鴨、排骨糯米糰等系列食品


我不是靖西人,作為遊客,去過兩次靖西,做了兩次攻略瞭解一些,歡迎指正!感謝關注!


紙上談窮遊


1、靖西餅哆:也被稱為靖西土月餅,這是用靖西自產的香糯手工做出來的餅,一般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比較多。以前只有中秋的時候才能吃到,現在隨時可以吃到了,街上都可以買到,原汁原味靖西特產,來靖西旅遊的朋友帶一兩袋做為手信相當高大上啊。

2、血腸: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血腸是這裡的血腸不放糯米飯粒的,而是以白米和豬血混合磨成漿,加蔥花、鹽、油、香料拌勻,灌入腸中,結紮兩端,用文火煮熟,豬血腸煮熟後把血腸放入油鍋,煎至腸衣焦黃,起鍋用剪刀剪成段,再入鍋加入醬油、酸醋、辣椒、蔥花、香菜、薄荷翻炒,經過三次入鍋煮,煎,炒,豬血腸味道更香鮮可口,妙不可言。

3、番嘰嘟:粘稠糯米粉裹著紅薯蓉,然後放入油鍋炸,經油炸後蘸白糖,外酥香脆,內陷軟中帶勁。最後放入盛滿白砂糖的盤子裡翻滾幾下即可食用

4、餈粑:“賊吶”是一種糯米餈粑,靖西以南一帶的人們為了慶祝秋收以及表達秋收後的喜悅,就在每年農曆十月初十用新收穫的大香糯來做餈粑。當天做的餈粑用壯語稱呼為“賊吶” 。還有一種靖西新艾葉餈粑,選用鮮艾葉、糯米粉、花生加白糖餡兒做成,餡兒裡面加一點芝麻會更香。口感香甜、柔軟、爽滑,同時艾葉具有清涼保健作用。絕對美味好吃,吃過的人都知道!

5、酸野:酸蘿蔔、酸芒果、酸木瓜、酸姜頭、酸李果、酸沙利、酸蒜頭、酸桃果、酸泡菜、酸豆類、酸山楂等。還有其他的靖西特產就山楂的種類繁多有:山楂(片、糕、茶、果脯等)有酸甜辣的山楂美食!

6、米餃: 靖西米餃成“月牙形”,外表晶瑩剔透,通體潔白,細膩,姣好,餃子皮韌而嫩,靖西米餃主要材料是當地的一種大米,蒸熟後捶爛,揉成米團,擀成餃子皮,包上由鮮肉與木耳剁碎製成餡料,再回籠蒸。口感糯軟微韌, 輕輕咬上一口,其特有的淡淡的香味和糯而不膩口的感覺頓時讓你唇齒留香,有“餘香繚繞,三日不絕”的效果。

7、大粽:吃粽子是壯族的一項傳統習俗,靖西做為壯族人口聚居大縣,這一習俗當然必不可少。靖西大粽,以綠豆(或竹豆)和豬肉、豆沙等為餡,用香糯包成,剛出爐的肉粽香味濃郁,十分誘人用以製作粽子的靖西大香糯自古以來便有“中國十大珍米”之美譽,以“香”取勝,靖西的粽子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更成為靖西人逢年過節舌尖上的美味。

8、脆條:說到靖西的美食小吃一定要吃靖西脆條,靖西的脆條選用靖西最有名的大香糯來製作,脆條集齊色(金黃色)、香(保持著淡淡糯米清香)、味(香脆而不膩)。

9、五色糯米飯:靖西五色糯米飯還是頗有名氣的,上好的靖西香糯,一輪精挑細選,清水漂洗,浸染大自然恩賜給植物的純天然色澤。不僅秀色可餐,而且天然的五彩更是妙不可言.靖西人過農曆三月三,靖西家家蒸五色香糯米飯,到處都散發著香氣四溢的香糯味,令人垂涎欲滴。靖西的香糯粒大軟糯,十分可口。


8090小兩口


五色糯米飯,五色騰米飯是社族地區的傳統風味小

吃.因精米飯星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

又稱"烏飯\

小紅居居


我只說關於大糯的事實。大糯禾苗很高,禾長一米五以上,米粒並不是特別大,米粒特別大的反而是矮棵的糯米,蒸熟後很快就硬了。真正的靖西大糯米粒中等大小,蒸熟後留置一兩天還口感綿軟。另外,沒有真正的大香糯,香糯很香但口感不好,大糯口感好但不香,所謂大香糯是用大糯和香糯按九加一的比例混合而成,一成香糯是用來保證香味的,九成大糯是用來保證綿軟的口感的。外地人來買大香糯,要到化峒、嶽圩、地州、湖潤這四個鎮去買,等圩日的時候農民才會拿來賣,大糯壯話音是“摳怒歹”,香糯則叫“摳怒毛”。你在城區買到的包裝精美的所謂大香糯大部分是假的,是矮棵的糯米。


馬特首


便宜又好吃的











南安安安安


靖西特產有:大香糯米、大麻鴨、田七、大果山楂、五爪蛤蚧、靖西繡球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