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樓繼偉:建議社保基金投資基準長期化,同時允許配置部分海外市場

1月11日,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首季峰會今日在京舉辦。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出席並發表演講。樓繼偉指出,養老金的投資管理要從負債端和資產端兩個方面入手。負債端的結構是決定性的,指導了資產端的策略。他建議,將社保基金投資基準長期化。

先從負債端看養老保險結構。根據1994年世界銀行提出的養老金“三支柱”的概念,中國養老金可以劃分為政府實施普遍保障的第一支柱,即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中央財政撥款形成的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是第一支柱的重要補充;以職業群體繳費形成的第二支柱,在我國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私人養老金儲蓄投資形成的第三支柱,包括商業養老保險等。

基於目前的公開資料,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約5萬億餘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約2.4萬億元,職業年金約8000億元,企業年金約1.6萬億元,商業養老保險約1000億元。國內各類型養老金的總規模超過10萬億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部分主要投資於國債和銀行存款。

在三支柱體系下,首先確定三支柱在總替代率中的佔比。假定總替代率70%是恰當的、社會可接受的,則第一支柱佔比過高,第二、第三支柱發展的空間就較小。我國第一支柱替代率設計時為60%,第二、第三支柱發展的空間就很小。

對此,樓繼偉進一步指出,近年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全國平均已不足50%,今後我國社會養老替代去還會下降一段時間,第二第三支柱發展空間會逐步加大。

而導致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在於,第一支柱替代率下降的趨勢是持續性的,而維持替代率不下降的因素都需艱苦的結構性改革,見效不會太快。

在他看來,導致替代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第一,中國老齡化發展太快;第二,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率比較高,為8%+20%,企業負擔過重,從去年開始分兩步,分兩年降到8%+16%,收入來源減少;第三,財政的社會保險補貼佔比高,而財政政策正處於減稅週期,沒有多少餘力再大幅度增加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上述收入端的減收因素,都會壓低第一支柱的替代率。

與此同時,維持替代率不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五個。第一,繳費徵管效率提升,目前徵收效率不足80%。第二,引入更強更透明的機制,多繳多得,激勵參保人的積極性。第三,全國統籌起步。2018年全國統籌從3%起步,每年提高0.5%,按此,今年應當達到4%,佔企業繳費20%的四分之一,力度逐步增大。第四,發展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用於彌補改革初期社統繳費造成的收入缺口,目前先按10%的比例,今年會完成資本化轉。第五,加強精算平衡,精算公式中人口的預期壽命,老齡化趨勢,投資收益率等都是客觀的,難以做出調整。而可調整的,如繳費標準、給付標準和領取養老金年齡的調整都很難。

樓繼偉也分享了對於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未來發展的看法。在他看來,今後可能加大發展的是第二支柱。

第二支柱主要是企業年金,按照稅收政策,企業提取的年金可按工資總額的5%在成本中列支,這是一個稅優政策。目前,缺乏的是在年金投資階段的稅收優惠,建議考慮年金委託封閉的投資基金操作,用於再投資的投資收益給予免稅。

而第三支柱暨稅優型個人儲蓄商業養老保險和目標日期年金,今後發展不會很快。主要是按我國稅制,個人所得稅的稅優安排很難精準的執行,我國個人所得稅基礎扣除高,5000塊,有六項專項扣分,目前正在推出三地試點:上海、福建、廈門。按1000塊錢一個月給予稅基扣除,中等收入階層基本無感。加大扣除金額,則指向更高收入者。因此,今後更大可能加大發展的是第二支柱。

上述背景下,推動養老金投資策略就需要與負債結構相匹配。

如何把握負債端結構決定投資端結構?樓繼偉指出,第一支柱的階段性結餘用於投資,是主權養老金的投資策略。第二支柱的投資人按各企業要求進行投資,由於不是全國範圍的統籌共計和整體代際補償,投資可忍受的波動要小,需要相對保守,即提高固收類佔比。第三支柱的投資人按照預計的需求設計產品,由個人投資者進行購買,由於該類產品主要面向個人,要考慮個人投資者的個性化需要,設計不同的策略。

養老機構對基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投資基準則是開展投資工作的指揮棒,也是機構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的出發點。如何設立一個合適的基準和合理的考核週期?

樓繼偉指出,需要結合資金性質和償付壓力進行綜合考量。整體上看,養老金的平均久期都長於市場中其他的資金,其中主權養老金的久期可以跨越商業週期,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在選擇投資基準和配置週期時關注長期目標,從而獲得更好的累計回報。

“我在全國社保基金工作時,做配置決策最糾結的是基準不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基準是年度絕對回報,這不是長期主權基金示意的基準。按此基準配置,需大幅度壓縮股權類佔比,以減少波動,也降低了收益。理事會自行承擔風險,決定按5年滾動絕對回報做配置。” 樓繼偉說。

另外,他還建議按照風險分散的要求,應允許配置一部分海外市場。特別是反全球化浪潮之下,當前各市場之間的相關性下降,監管部門可以對海外投資封閉式管理收益只能匯回,這樣可以保持資本項目的適當的管制。

“成熟市場資產配置解釋了投資收益90%以上的原因。我國市場不成熟也解釋了近80%,因此要有定力。” 樓繼偉認為,我國配置解釋度低於成熟市場,說明還有擇時、擇股、擇風格的空間。“但這個空間不是留給配置大幅度偏移的,是留給投研團隊和外部管理人的。在紀律約束之下,給予一定的自主調倉的空間,是可以得到超額回報的。這個過程也是使得我國市場機構化成熟化的過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