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上網課不好好學,天天玩遊戲,叛逆不聽話怎麼辦?

絕地求生凱瑞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長跑,途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在這重重障礙中,不好好學,天天玩遊戲,叛逆不聽話也許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導語

孩子上網課不好好學,天天玩遊戲,叛逆不聽話,與父母溝通不暢,不知感恩,處處和他們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等現象,這些就是叛逆期的表現。當我們家長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還有的家長認為引導的,慢慢引導引導也會改好。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還是打的輕,打一頓就好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所有“叛逆期”的表現,根源在於家長先入為主,為孩子所有的行動做主,變成了孩子人生的守門員。於是家長和孩子方面,就生活的主動權展開了激烈的對話。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說到這裡我們家長很多人都會說是青春期叛逆。嚴格上來說不太正確,因為青春期叛逆是指兒童在青春期時由於心理和情緒引發的叛逆叫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叛逆其實是個好的開始,最關鍵的是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關鍵時期怎麼做了。家長做了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將會受益一生。但是如果家長錯誤的教育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陰影。

孩子為什麼會深陷手機遊戲?

這跟家庭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有關,舉個例子說吧!在日常家庭環境中,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很少,一回到家由於一天的工作壓力想放鬆放鬆,拿出手機玩幾局遊戲、刷一刷抖音等等,給孩子的陪伴太少,潛移默化中慢慢地影響到了孩子。

孩子心理會怎麼想呢?既然你們能玩為什麼我不能玩,久而久之孩子由於最初的接觸到最後的沉迷,因為手機遊戲的設計用戶粘度非常的高,這是因為遊戲在開發時做了大量的心理數據分析。

請你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心理數據分析,它足以讓千萬青少年深陷手機網絡遊戲當中,因為孩子們的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非常的薄弱,不單單只是孩子,連成年人對手機遊戲的誘惑都是無法抵擋的。

青春期,是告別孩童時代的時期。此時,孩子的身體會分泌非常旺盛的激素,這些激素刺激孩子的身體發生變化,心理也漸漸趨向於成人。但孩子的成長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年齡和成人還有很大差距。

關於手機遊戲成癮,這件事我覺得孩子其實是受害者。為什麼呢因為近幾年來我發現太多的家長,都是因為自己忙沒時間照看孩子,為了圖省力,就把手機交給孩子,讓孩子看動畫片。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也不忘在玩手機,甚至還出現過因為玩手機導致孩子走失都不知道的事情發生。我們的家裡也出現過這樣的場景吧,就是週末在家,我們一家子都在家裡待著,孩子在看動畫片,我們家長在玩手機。因為看電視時間長對眼睛不好,我們就說孩子不要看電視。孩子非常的不情願。

如何戒除孩子手機成癮的壞習慣?

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然後再對症下藥這樣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孩子的網癮問題。很多網友說沒有“網癮”這一說法。的確,網癮這一說法可能說得有點重,早在前幾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孩子的這一現象(網癮)被定義為“遊戲成癮”,在2018年6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成癮”列為一種疾病,歸類為“精神疾病”。

與其說戒除我們不如說如何預防孩子過度沉迷於手機遊戲,因為完全戒除根本是不可能的,在將來的社會,誰離開了網絡又能受得了呢?

所以說,在日常的家庭環境當中,父母可以慢慢地引導孩子手機對自己的危害,包括心理危害和身體危害,經常熬夜打遊戲第二天上課必定無精打采。過度的沉迷於手機遊戲對學習自然會慢慢地喪失興趣。

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比如說在家中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上網的時間,通過自己的勞動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通過戶外軍事化拓展鍛鍊孩子的意志力等等。方法有很多,只需要父母慢慢地幫助孩子遠離手機、預防孩子手機成癮其實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非常疫情時期,孩子待在家裡難免無聊。筆者建議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玩一玩地圖尋寶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學會看地圖,而且能夠鍛鍊他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類似的活動非常多,比方說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變著花樣兒做一些麵點或是菜餚,能夠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唱歌、寫作,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一些創作。家長可以把孩子們的作品在朋友圈裡曬一曬,有的可以推薦給老師或是媒體,讓孩子來提高基本功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體驗到自己勞動帶來的快樂和價值,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為什麼要叛逆?

其實一個人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期,第一次是在2-3歲,第二次是7~9歲,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青春期叛逆,大概在14歲左右。這三次叛逆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只不過有的孩子表現不明顯,有的孩子表現非常明顯。明顯的孩子更多的是我們早期教育的失誤造成的,而不明顯的孩子可能父母的早期教育非常好,而且在孩子心智發展成熟之前,給了孩子非常好的心理的干預。

第一次叛逆期,是孩子尋找自我,“客”“我”兩分的關鍵期,所以家長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接納和順應孩子。第二次叛逆期,孩子反抗的目的是挑戰權威,比如家長或老師的權威,這個時期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孩子達到他的目的,所以這個時期的教育方法就是堅決管教。第三次叛逆期,孩子叛逆的目的是尋求獨立自主,覺得我長大了、成人了、可以自己做主了,所以這個時期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要強行打壓,要多和孩子商量溝通

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童心,因為“強權”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

1.父母以身作則

子女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如果父母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範作用,自然無法要求子女,也就沒有權威。許多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有空閒的時間,也會整天拿著手機或對著電腦上網聊天、玩遊戲等,孩子也在悄悄的學著大人呢。所以呢,要想孩子不沉迷於電子產品,首先大人就要先做到不沉迷於電子產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2.多對孩子說肯定句

面對能走會跑的孩子,家長最常掛嘴邊的倆字便是“不要”。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表達方式,也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說話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潛意識都不接收否定的詞彙,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潛意識越會告訴你“要做”。比起“不要再看電視了,洗手吃飯”,孩子更樂意接受“寶寶去洗手吧,我們要吃飯了”。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尊重,所以他就會變得順從。所以,家長要注意用肯定的句式,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給孩子指明方向

3.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明智的家長應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批評藝術

分清場合和措辭。當著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也聽不進家長的批評。

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對事不對人。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即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4.合理使用替代法

可以用戶外活動代替。比方讓孩子打球、野餐、游泳、踢球等,就是用一個更讓孩子著迷的活動來代替。家長要付出一點代價,可能要花時間,要陪他去,甚至還要花上精力組織一些小夥伴,或者約好朋友一起參與,但目的在於用一種充滿魅力的、孩子喜歡的項目去轉移他的興趣。當然替代法也需要長期堅持,比方說孩子如果天天玩遊戲,你可以要求孩子出去踢兩次球,兩次以後逐漸三次,加一個項目,加兩個項目,讓孩子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5.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

家長過問、干涉孩子的行動,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

比如,處理孩子放學晚歸這種事情,有的家長是等孩子回家後,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這樣孩子不但沒有體會到家長的愛心,反而對家長產生了牴觸情緒。而有的家長則會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並說明因為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晚歸,心裡很著急、很擔心,希望孩子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後,會為自己的晚歸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對家長的干涉行為也不會產生牴觸。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也是每個家長的必經之路。希望家長們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叛逆期的孩子,用好的的心態來包容他們。

結語

筆者認為,教育孩子最好的時間是以前,其次是現在。很多家長一味求方法,從不回頭看自己,這樣其實也很難改變孩子。很多孩子雖然叛逆厭學,他的內心還是比較懂事的,只是在家的這個環境讓他變得無所適從,肆無忌憚,家長如果能學習好的教育方法和溝通方法,並運用到實踐當中,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改變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做爸爸媽媽的也需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1.您的孩子很可能性格孤獨、內向,不願意與人交往,當心裡有了矛盾、苦惱自己無法排解時,他用手機聊天發洩,因為他發現,手機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手機操縱在自己手上,想說什麼就和網友聊什麼。很快,他就會迷上網絡。

2.同時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經常得到的是你們父母的批評、否定和斥責,但是孩子有很希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可定,所以轉而以聊天來獲得這份缺失心理的滿足。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作為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孩子有什麼不愉快的事儘快幫助他化解,每天抽出點時間來和孩子聊聊天,聽他講講今天班裡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真心關心他。另外,不要對孩子要求太苛刻,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比如每天一定在什麼時間看書、一定得考多少分,給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他們也不願意和父母親近。

孩子在學習之中具有進步,那怕是微小的進步,我們要立即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一來孩子自然就和我們親近了,只有孩子願意和我們親近了,自然就會遠離手機聊天了


創新思維方法


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不好好學習的後果,輕視了生活的艱難,我的學生之前不好好學習,我給他看了一個搬磚小哥的視頻,視頻裡小哥一臉苦笑,說“”如果知道這麼生活這麼難,當初真的應該好好學習!”

所以作為家長我建議多讓孩子懂得社會競爭的激烈,家長的壓力!讓他知道不學習可能將來要面對比學習更難的事!


餅餅英文


1.首先不能有過激的行為,就去打罵他,叛逆期孩子很反感,你越是打或者罵,他就越反抗,我也曾是少年,也有過這樣。2.多關注他的生活,看看他的興趣愛好,而且你要有耐心,從心理出發去教育,如果他喜歡什麼事物,你也可以嘗試看看,跟孩子做朋友,慢慢的疏導 3.從側面讓他學習,你可以看網課,記下來,然後以其他方式告訴他。加油總會有好的結果的


靈活的身體


大家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信好的教育,還是應該給人帶來成功體驗。以下是我的分享和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孩子在家裡上網課,學的好不好只要經過做題才能查看成果,假如上了網課,做題沒有不會的,都做對了,就闡明孩子上網課的時分學習了,孩子的作業問題越多就闡明上課沒有仔細聽課,沒有聽清楚,這就需求大人及時的監督孩子了和鼓舞孩子。

有的孩子上課沒有玩,可是心不在學習上,寫作業的時候發現的問題就很多,關於上課不能仔細聽課的孩子,爸爸媽媽要賞罰分明,鼓舞孩子仔細聽課。最好,陪伴孩子一起停課。

最後在這裡我祝福大家的子女能夠健健康康成長,能成為優秀的人,變成棟樑之才。謝謝大家!


胡說化學


對於叛逆的孩子,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一定不要用暴力甚至大吼孩子,因為他們還分不清對與錯,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並告訴他們,他們的行為是錯的,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是懂事的寶寶。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人會經歷三個比較嚴重的叛逆階段,三歲,七歲,和青春期。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教育方法,既能讓他們接受而且還得聽父母的話。

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不要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聽你的話。

我們要尊重叛逆期的孩子,不能給予“訓斥”,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建議,讓孩子知道不是在強迫而是商量。作為家長,更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切記戒驕戒躁哦!


大頭—小龍人


在家上網課可能存在困難的,主要的一些原因是:1. 很多孩子仍處在“假期模式”;2. 學習環境秩序感的破壞;3.學習工具的誘惑;4. 網絡課堂帶來的參與感降低。

家長可以這麼做:1.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擺正心態;2. 幫助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刻表;3. 給孩子安排一個新的學習環境;4. 注重學習的啟動儀式;5. 家長注意自己的行為。


阿濤老師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因為自律,自主學習其實是大學培養的習慣,而現在被迫讓初高中生學習了,誰能脫穎而出,以後就不怕大學,社會的影響了。這一屆中高考的人能通過的,也是有史以來最高水準的一批了。


西木的慄92


我的建議是,首先不要覺得孩子有問題,從而希望一個好建議來搞定孩子,這樣是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你應該反省:

我和愛人做了什麼,讓孩子這樣?是不是孩沒有足夠的愛?孩子是否接受父母的溝通方式?父母是否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支持?是否經常高質量陪伴孩子?當一個孩子缺愛的時候,好多問題就來了。當孩子感覺充盈的愛時候,他自己知道好學。每一個人天生好學的。是後天錯誤養育方式讓孩子不愛學習


溫心教育


我覺得要強制性不給小孩玩遊戲 ,跟他說上完網課才能好好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