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青藏地區風光儲獨立供電系統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青藏地区风光储独立供电系统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青藏地區電力供應是保障邊疆發展的基礎,由於地廣人稀、生態脆弱,無法全部依靠大電網供電。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的“青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通過協同攻關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該項目發明了風/光/水/儲多類電源分區間、多拐點有功—頻率/無功—電壓協調控制技術,攻克了控制帶寬覆蓋5個數量級的獨立供電系統頻率/電壓控制難題,顯著提高了電能質量;發明了基於暫態量識別的故障準確定位和快速隔離技術,發明了供電系統狀態自識別的穩定控制策略和多電源協同電壓/頻率恢復技術,實現了100%變流器型電源供電系統的故障準確隔離與電壓/頻率快速恢復,故障定位和隔離時間≤30毫秒,解決了短路電流小、電網殘壓低帶來的系統抗擾性差的難題;提出了上層協調優化與底層源荷自治運行的兩級能量管理方法,發明了儲能/光伏電壓源狀態自識別的一鍵式黑啟動技術,研製了基於智能雲的全景可視化運維平臺,實現了供電系統的智能化自主運行,減少了能量管理系統故障、黑啟動過程複雜、專業運維人員缺乏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供電可靠性達到藏中電網同等水平;發明了光伏變流器/儲能系統高耐候、緊湊式模塊化設計與便捷施工方法,解決了現場可達性低、建設週期長帶來的難題,關鍵電氣設備佔地面積降低20%以上,系統建設工期由原來的180天左右縮短為100天以內。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勝介紹,該項目成果得到規模化應用,解決了我國供電難度最大的青藏地區措勤、尼瑪等7個州縣,近50萬平方公里、50多萬人口的用電問題,年供電小時數由不足3000提高到8700以上,供電可靠性達到藏中電網同等水平。

1月10日,“青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系統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原標題:破繭成蝶,這些科技成果飛向你我——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獲獎項目亮點解讀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