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2月17日,由人民日報微博聯合出品,謝霆鋒作曲,謝霆鋒、王俊凱和蕭敬騰共同演唱的戰“疫”公益歌曲《保重》正式上線。向奮戰在前線的全體“戰士”、向堅守崗位為人民服務的“勇士”、向想見而不能見的親人,向努力抗擊疫情的所有人,說一聲保重。


“等到春暖花開之際,見面一定熱情相擁!”此時此刻,很多人正在承受想見而不能見的思念。堅守在前線的醫生、護士、志願者們,放棄了與家人相聚的機會,選擇去和病毒戰鬥。


每一天,我們都被這些千里之外的故事所深深感動。多天未見面的醫護夫妻在隔離病房走廊相遇,通過聲音和眼神認出了彼此。兩人短暫地擁抱在一起,隨後又各自返回工作崗位。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陝西一位快遞員的妻子是護士,從過年前就在病房工作。這對95後夫妻各自堅守在崗位上,已經有近20天沒有見面。正逢兩人結婚紀念日,他在醫院外舉著紙牌:“結婚兩週年快樂,盼你回家。”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一位ICU護師堅守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工作崗位上,遺憾地未能陪女兒度過3歲生日。“雖然覺得對不起孩子,但在大義面前,我想孩子長大後也會理解我的選擇。”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疫情之下,人們之間保持著距離,卻也對於心中的愛和思念更加清晰。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想見你”三個字,見證了太多故事,釋放出人間溫情。


從2019年底至2020年初,一部電視劇《想見你》也在牽動著觀眾的心,詮釋出相愛的真義,探討了尋找自我的命題。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2月16日晚,《想見你》迎來大結局。令無數劇迷苦思冥想的這樁時空迷案,終於給出瞭解答。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每週日更新必上的熱搜、豆瓣25萬網友打出的9.2高分,《想見你》得到的關注度已經無需贅言。令歌手伍佰自己都頗為意外,1996年的那首《Last Dance》,時隔20多年被劇迷們翻出來循環播放,“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今天,就讓我們進入那充滿旖旎感情和哲理思考的《想見你》世界。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莫比烏斯環時空結構

唯美純愛+高概念懸疑


提到偶像劇一詞,相信有很多觀眾的第一反應就是——就是談戀愛嗎?會不會有點單調?的確,閱片無數的資深影迷們,對於“相遇-相愛-誤會-和好”的模式化純愛劇情,難免會心生厭倦。

《想見你》之所以能夠令人耳目一新,首先就在於大幅度提高故事性的“愛情+奇幻+懸疑”融合類型設定。有網友總結觀看這部劇的心理感受:“第1集,青春劇居然這麼高分?第4集,居然還能這樣?第10集,腦子已經不夠用了!第14集,我想看全劇!”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簡單回顧一下劇情。

故事開始於2019年,女主角黃雨萱正在因為男友王詮勝的意外離世而耿耿於懷,腦海中不斷浮現兩人相愛的美好畫面。某天,她通過“世界上另一個自己”APP,意外發現了與自己跟王詮勝非常相似的兩人——那便是存在於1998年時空裡的主人公,陳韻如和李子維。

當2019年黃雨萱的靈魂,穿越到1998年陳韻如的身體裡,關於愛和牽絆的故事隨之而發生。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想見你》一共26集,所有的懸念迭起以及感情進展,都依託於情節中“莫比烏斯環”式的時空結構。所謂“莫比烏斯環”,就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會形成一個奇特的二維單面環狀結構。如果從正面原點出發,不必通過邊緣,它就能經由反面,回到正面的原點上。

在一般認知中,時間當然是線性的,過去、現在、未來有著清晰的先後順序;但在“莫比烏斯環”概念裡,時間是相互滲透的,過去和未來相互交織、互為循環。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簡單來說,《想見你》在觀劇過程中一直在讓觀眾猜謎:現在是什麼時空?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和過去、未來有什麼關係?主人公到底為什麼要這樣,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細節?

這種懸疑感給了觀眾極大的追劇動力,網友們熱情地畫出錯綜複雜的時間線,都想率先抵達結局。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而時空穿越的“鑰匙”,表面上是伍佰的《Last Dance》,實際上還是戀人之間的強烈思念——“因為想見你,所以我們為彼此穿越時空”。作為主角愛情象徵的莫比烏斯環狀戒指上,刻下了一句“only if you asked to see me”(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這句動人的情話,取自波伏娃的一首詩歌: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 但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 這不是因為驕傲 /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 而是因為 /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柯佳嬿、許光漢

細膩入微的少年情懷


觀眾通過《想見你》重新認識了兩位不俗的青年演員,柯佳嬿和許光漢。因為長相接近,柯佳嬿一度有“小桂綸鎂”之稱。她曾憑藉《艋舺》《渺渺》等影片獲得不少肯定,但卻未曾在普通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這部劇中,柯佳嬿一人分飾黃雨萱和陳韻如,僅僅憑藉眼神,就能區分出明朗和內向的不同氣質。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而更不為觀眾所知的許光漢,更是一躍成為追劇女孩們的喜愛。《想見你》的創作班底同樣也是2011年那部《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團隊。許光漢也再次塑造出溫暖的“大仁哥”型男主:細膩入微、溫情守護。

值得一提的是,許光漢和柯佳嬿分別是30歲和35歲,演起高中生來卻一點也不違和,滿滿的少年少女感衝出屏幕。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光芒

探討青少年對自我的認同


編劇組合簡奇峰和林欣慧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們在《想見你》中真正想探討的議題,並不是時空穿越或愛情本質的辯證,而是飽含現實意義的“青少年認同”。

“其實我們寫的三個青少年主角身上都有一些特別的地方,而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特別。我們很容易忽略青春期少年的煩惱,覺得他們還這麼年輕能有什麼大不了的煩惱,但其實這個問題很嚴重。”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故事中,黃雨萱和李子維是美好和光明的化身,開朗、樂觀、廣受歡迎。而作為“煩惱的另一群”,陳韻如、莫俊傑、王銓勝(穿越前)卻都各自擁有種種困擾,內向而孤獨。但也正是他們,能夠讓同樣體會著煩惱的我們更加產生共鳴。


尤其是陳韻如這個表面上有點“不討喜”的角色,實際上才是整部劇的戲核人物。

陳韻如在日記中寫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顆星,拼命地發光,想要有人發現我渺小的存在,可是最後等待我的,卻只有墜落。隕落的那刻,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人記得我。”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現實之中,有多少人能夠成為熠熠發光的主人公?又有多少人在擔心自己不夠重要?《想見你》的結局實際上就是圍繞著陳韻如展開,用她的遭遇來啟迪觀眾。


正如編劇林欣慧所說:“自閉、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懦弱的陳韻如,從來不是討喜的角色。但她不是工具人,更不是靈魂穿越的容器,與受矚目的主角一樣,她也是被困在莫比烏斯圓環中的受害者。”


陳韻如最終也將意識到,她身邊也有無比珍貴的愛,她也有獨特的美麗光芒。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感謝《想見你》,讓觀眾在這個冬天,收穫了一個如此動人的故事。現實之中,“想見你”也正是所有人此時此刻的心聲。在今天這個日子,愛有了特殊的意義。

儘管一線醫護人員無法與親人相見,但卻為對抗疫情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儘管人與人之間拉開距離,但全國各地同胞們的心卻貼得更近。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想見你》大結局:春暖花開之際你最想見誰?


等春來,我們期待一個重逢。等春來,我們摘掉口罩,好好擁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