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趙縣今年創建3萬畝雪花梨標準化示範基地

人勤春來早,梨園備耕忙。3月2日,在趙縣大安精園梨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梨園內,隨著嗡嗡的電鋸聲,一棵棵梨樹的樹心枝幹被伐下,一場針對梨樹的“大手術”正在有序進行。

“新的雪花梨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要求對較高樹體進行落頭,推廣自然開心型,樹高控制在3米左右,依據樹齡和樹勢進行修剪,主側枝搭配合理,畝枝量控制在5萬個左右。”正在指導梨農進行果樹修剪的合作社社長鈐英軍告訴記者,相對於之前傳統的栽培管理,新的雪花梨栽培管理技術保證了樹體通風透光良好,不僅省工、省力,更能大幅度提升雪花梨品質。

趙縣是“中國雪花梨之鄉”,梨果種植面積達25萬畝,其中雪花梨面積13.7萬畝,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年產優質雪花梨30多萬噸,收入近7億元,梨果產業成為趙縣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提升“雪花梨”這一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今年趙縣在定魏公路兩側,新南路兩側,謝莊、大安三個核心區域創建3萬畝標準化雪花梨示範基地,制定了“樹開心、枝拉平、通透好、省人工、統一管、質先行、創品牌、效益增”為內容的新的雪花梨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精要。

“隨著天氣轉暖,4月梨樹就要進入花期,建議大夥兒用蜜蜂授粉與人工授粉相結合,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梨果的果型以及品質。套袋在6月中下旬進行,要選擇透氣性好、韌性強、蠟紙層分佈均勻的高質量雙層袋,果袋要撐開,使果實位於果袋中央,扎口要緊,不能傷害果柄,防止病蟲進入……”在現場,趙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一邊指導梨農修剪,一邊講解新技術的管理要領。

趙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常新立介紹說,新制定的《雪花梨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精要》從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管理、病蟲害防治、生長季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適時採收等七個方面,對雪花梨標準化栽培管理作出了詳盡的要求。目前,趙縣正在按照新的技術要求,全面推廣雪花梨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

在趙縣李志輝梨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梨園內,去年秋播的油菜已經開始返青。“果園覆蓋、種植綠肥不僅可以增加土壤透氣性,減少地面蒸發,穩定保持土壤水分,還能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和養分含量,能改善土壤生態環境,促進樹體生長髮育,進而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合作社負責人李志輝是新技術要領的先行者,他的合作社是北京新發地在趙縣的梨果基地。對新技術帶給雪花梨品質的提升,他感觸頗深。

“雪花梨標準化栽培管理,可以使梨果含糖量提高1—2個百分點,平均含糖量達到14%以上,商品優質果率達到90%以上。”趙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示範基地範圍內在確保百年古梨樹面積不減少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品、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趨勢適當進行高接換頭,發展秋月、奧紅、紅香酥、玉露香、新梨七號等新品種,實現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通過示範帶動,引導非適宜雪花梨栽培區域進行品種調整,增強趙縣雪花梨優良品種率,從而提高雪花梨整體質量水平。

在全面推廣新的梨果栽培管理技術的同時,趙縣還將通過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科學規範管理,實施名牌戰略。同時,扶持冀華星、精園、冀康源等合作社對接國際標準,提升技術配套體系,建設一批出口基地,推動嘉華、瑞豐、鑫茂、碧玉等梨果出口公司向歐美高端市場進軍,核心示範區年出口量達到1000萬公斤以上,逐步建成全國最大的梨果出口基地,最終達到鮮梨銷售、深加工、出口創匯三分天下。(記者劉立芳 通訊員徐哲普、朱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