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永輝到家業務整合,“分家”的張氏兄弟共識達成?

永輝到家業務整合,“分家”的張氏兄弟共識達成?


​知情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永輝生活App正全面融合永輝線下門店,包括永輝大超、mini店,而去年9月上線的“永輝買菜”App即將要退市。


有市場人士稱,從2019年12月份開始,“永輝買菜”的推廣在福州等地區就已顯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永輝生活App的推廣加強。


《商業觀察家》則在永輝買菜App上看到,其首頁向用戶推廣下載的二維碼,日前已更換成永輝生活App。


永輝到家業務整合,“分家”的張氏兄弟共識達成?


而據接近永輝超市的相關人士稱,永輝超市已達成意向重新“接手”永輝生活到家業務,此前分由兩套“人馬”經營兩個平臺的永輝“到家”業務,將“合二為一”。而“永輝買菜”平臺恐將退出。


《商業觀察家》求證永輝超市,未獲回覆。


永輝買菜


永輝買菜App系永輝超市旗下雲超體系獨立團隊打造。去年9月上線,首個測試地區在重慶,隨後延伸到福州、成都、合肥、深圳、北京、西安等6個城市上線。


永輝買菜是基於永輝線下超市門店、mini店,及獨立前置倉發貨的1小時達到家業務模式,輻射周邊3公里,自建配送團隊,承諾30分鐘-60分鐘內配送到家。其供應的商品與線下永輝門店基本類同,主打生鮮食材,同時也供應紙品清潔、母嬰用品、個護美妝、家居日用等品類。


彼時,永輝買菜與永輝生活到家是兩個獨立團隊操盤。前者屬於張軒松掌舵的上市公司永輝超市旗下雲超業務體系,後者屬於永輝雲創創始人張軒寧掌舵的永輝雲創。


2019年,永輝雲創從上市公司平臺——永輝超市剝離,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則解除了所持永輝超市股份的一致行動人關係。張軒松“掌管”上市公司平臺永輝超市,張軒寧負責永輝雲創,淡出永輝超市,宣告“分家”。


可能正是基於“分家”,直接催生了“永輝買菜”的上馬。


上線後,“永輝買菜”協同永輝mini,在福州試點了“店+倉”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業務。據相關人士早前透露,上線永輝買菜到家業務後,改造後的永輝mini店,上線一週左右時間,日銷額實現從1萬多元到五六萬元的大幅提升。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永輝超市曾宣佈到家日訂單量曾突破了30萬單。


永輝生活


永輝生活的到家業務,是在2018年6月開出了第一個前置倉。前置倉到家是永輝生活發展到家業務的重要領域。


2019年6月,永輝生活到家還進行了一輪倉型調整。升級後,永輝生活到家核心倉型為400-600平米標準倉庫,日常運營3000-4000支sku,生鮮商品銷售佔比50%。


截至去年底,永輝生活到家在福州、廈門、深圳三地開設有40多個前置倉。


其中,福州地區到家業務較為平穩,雖在福州相較於同城的前置倉生鮮電商樸樸超市是後發,但在訂單起量上追趕得很快。


到去年6月中旬,倉齡6個月的福州成熟單倉(300平米左右)日訂單據稱能跑到2000單。


而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令得永輝生活到家業務訂單量暴漲。永輝雲創方面的數據是,2020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三),永輝生活到家福州地區訂單年同比增長率超過400%,銷售額年同比增長近580%,銷售額環比上週均出現大幅上升。


永輝雲創聯合創始人、永輝生活前置倉到家負責人張曉輝告訴《商業觀察家》,過去幾周,福州到家訂單增長了3倍多。


而除了前置倉到家業務,永輝生活App過去還作為永輝超市的數字化平臺,據稱在當時累計擁有超過1500萬數字化會員(主要做掃碼購等業務,也做了部分門店的到家業務),基本覆蓋了永輝超市旗下所有業態門店。


在永輝雲創的三塊業務中(永輝生活生鮮便利店、超級物種、永輝生活APP及前置倉到家業務),永輝生活APP及到家業務,其實可能是永輝超市對永輝雲創的最早定位,及最想要其發展的領域,即數字化業務平臺。


“合二為一”


從目前《商業觀察家》瞭解的情況來看,永輝超市對旗下多線開跑的到家業務,開始進行整合了。


首先,是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永輝買菜和永輝生活到家在經營上的融合先行。然後是“兩套人馬”的合併。


到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永輝生活到家與永輝買菜在業務層面進行了加速度融合。尤其是永輝生活到家加速了與永輝超市、永輝mini店的線下門店網絡全面融合。


接近永輝超市方面的人士透露,春節期間因為疫情影響,永輝生活增加了很多永輝超市的門店做“倉”,在疫情非常時期導致的線上訂單大增情況下,做大線上業務規模。


2月初,永輝超市各戰區召開了到家業務融合的視頻會議,對永輝mini店上線永輝生活到家業務做了落到具體上線日期的推進。


以福州為例,首批23家永輝mini 店和第二批永輝買菜倉等16個倉,15個店內全倉,都要求在2月初完成上線永輝生活到家。同樣,福州外區也依次在加速上線。同時到1月份,永輝買菜的推廣逐漸沉寂。


《商業觀察家》認為,永輝超市對“到家”業務的整合正當其時。


一方面因為疫情正在改變用戶消費行為,線上訂單大增。


這個時候一定是要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大力發展的。如果過於分散,效果可能不好,在一個穩定市場期,幾條線跑,有賽馬意義。


但在一個市場的劇烈變化期、需求方向已經非常確定的時期,集中力量、降低成本、補短取長就非常有必要了。否則,可能會面臨輸掉市場、輸掉競爭的風險。


永輝的數字化業務、線上業務,在當下市場格局中,並不是領先、領跑的企業,並沒有絕對領先優勢的。


另一方面則在於成本價值。


組建“兩套人馬”,總歸是不太經濟,攤得太大會面臨“自己打自己”、重複投資的情況。在特定市場環境下,弊端則會放大。用戶體驗也不好,消費者對永輝的抱怨之一,就是怎麼有這麼多APP、小程序,很難都下載,又不知道選哪一個。


同時,數字化、線上業務又需要很高的投入。


按永輝目前情況,與同類型競爭者比,永輝也沒有絕對實力來撐起“兩套人馬”,得省錢做這個市場。


這個市場,永輝未來面臨的都是巨頭型企業的競爭——阿里巴巴、京東、美團、大潤發、沃爾瑪、物美、麥德龍等等。


這個市場——生鮮電商、數字化,到最後比的就是成本。因為生鮮的利潤回報相對低,你不能優化成本,未來就沒有優勢。


永輝在這塊市場的優勢則在於,它的生鮮供應鏈能力、生鮮運營能力很強,相對劣勢在於APP能不能做起來。這塊的永輝起步相對晚,所以,要集中力量把APP做起來。


聯手?


而伴隨著永輝買菜與永輝生活的融合,由此而來的問題是,2019年從永輝超市剝離的永輝雲創,以及宣告“分家”的張軒松、張軒寧兄弟是不是要“聯手再戰江湖”。


一段時間來,《商業觀察家》也聽到了一些有關張軒松、張軒寧之間分歧的言論,表現在永輝雲創層面,就是對永輝雲創的發展方向有些分歧。


最早作為永輝超市創新業務平臺的永輝雲創,據一些市場人士稱,永輝雲創是被希望主要做成一個數字化業務平臺,可能會有點類似物美多點平臺的感覺。


但是發展下來,永輝雲創做了永輝生活生鮮便利店、超級物種,數字化業務平臺的表現反而沒有那麼明顯了。


據一些市場人士稱,去年永輝雲創的高管會議上,張軒寧曾透露,2019年永輝雲創只投入10%的財力做到家業務。


這可能體現了張軒松、張軒寧的分歧。


一些市場人士對張軒松的評價是,非常果斷。新業務快速試水,試過以後只要發現這個業務算不過賬來,馬上止損、砍掉、賣掉,非常果斷。不會像一些企業那樣,再看個一兩年,再試試,或者再等個更好時機。


現在永輝超市是走單一超市業態,全國複製的路子,但其實,永輝超市早期也是做過多業態發展的,做過購物中心,當時購物中心被“砍掉”可能就是因為張軒松的果斷。


張軒寧則被認為非常靦腆。一些市場人士稱,以前在永輝超市內部會議上,張軒寧都不怎麼公開講話,公開說話甚至有時還會臉紅。但是做了永輝雲創後,張軒寧被很多人士認為變化很大。


“以前公司內部會議張軒寧都不怎麼公開講話,對外更是張軒松負責。但做了永輝雲創後,竟然會到一些公開場合去公開演講,參與公開討論。不知道是什麼力量驅動,看不懂。永輝雲創的一些業務,也好像是要一條道走到底。永輝雲創構建的海外商品供應內容,卻長時間都沒有與永輝超市共享,張軒寧好像憋著一股勁。”


這些是《商業觀察家》聽到的一些言論,但不一定完全準確反映了實際情況。


一些市場人士也認為,不要放大張軒松、張軒寧兄弟間的“分歧”。


“以前張軒寧張軒松兄弟配合很好,張軒寧帶業務也帶得很好。兩兄弟則都非常孝順,福建的家族、宗族觀念非常強,所以,當有外部挑戰時,會一致對外的。”


一些市場人士則告訴《商業觀察家》,去年下半年的時候,針對雲創業務,永輝超市張氏兄弟就召開過家庭內部會議,當時討論的重要內容,就是業務整合。


“張軒寧提出了一個接盤價,張軒松想要到家、數字化業務,當時好像因價格沒有達成共識,永輝買菜隨即上線。而現在永輝買菜和永輝生活到家的整合提上日程,可能是共識達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