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順昌:“一元碳匯”平臺上線試行公眾踴躍參與認購

“感謝您對順昌縣‘一元碳匯’項目的支持,您認購了項目產生的林業碳匯量10千克……”2月28日,順昌“一元碳匯”平臺剛上線試行,便得到諸多公眾特別是環保、愛心人士的關注和支持。2019年初,順昌在成功開發森林碳匯、竹林碳匯的基礎上,探索開展“一元碳匯”試點項目,即通過頂層設計、體制創新,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市場化、多元化的林業碳匯交易模式,助力精準扶貧,支持當地生態保護工作。

  據順昌“森林生態銀行”數據信息管理中心負責人、該碳匯項目技術服務工程師王荔英介紹,“一元碳匯”項目是“森林生態銀行”開發的第一個扶貧碳匯項目,目前在全省也是首創。項目主要依託北京中創碳投的技術支撐,共同創立了扶貧碳匯管理方法學,並邀請國家級第三方機構對試點項目進行審核。“一元碳匯”項目率先在順昌縣建西鎮開展試點工作,目前已有路茲村、慈太村和謝屯村三個村和90位林農超過6400畝的林地被作為項目碳匯林,經測算約可產生2.68萬噸的碳匯量。順昌“森林生態銀行”負責人趙剛源說,掃一掃“一元碳匯”項目二維碼,平臺主頁的醒目位置上顯示著參與該項目的林農或村集體。首次實名認證後,大家即可按1元10千克碳匯量的價格,自願認購有碳匯存量的林農或集體的碳匯產品。認購成功後公眾可獲得相應的積分和碳匯證書,認購的資金也將進入專門設立的公益賬戶。“我們鄉里相對困難的林農比較多,大家對參與‘一元碳匯’項目的積極性也挺高。”順昌縣高陽鄉鄉長吳志斌積極與順昌“森林生態銀行”對接著該項目,希望儘快將鄉里符合條件的村集體或個人的林子納入碳匯項目。據瞭解,順昌“一元碳匯”項目在建西鎮試點後,也計劃以鄉鎮為項目開發單位,加快推進全縣各鄉鎮符合條件的集體或個人的林子的碳匯量測算和計量。經前期摸底調查測算,符合該項目條件所涉及的林木面積,每年預計可產生6萬噸碳匯量。

順昌:“一元碳匯”平臺上線試行公眾踴躍參與認購

順昌縣林業局局長鄭韶明表示,碳匯扶貧是生態補償機制的具體實踐,“一元碳匯”項目又是全新的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在生態補償中的創新,既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生態補償手段,還要著力激發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元碳匯”項目想要取得更好效果,還需要有更高層面的支持及提供相應的激勵措施,以此提高公眾主動購買碳匯產品的積極性。目前,該平臺處於試運行階段,但在上線試行的48小時內,已有來自全國各地近150位公眾自願認購超過5000千克碳匯量。“該平臺計劃於今年3月12日植樹節當日正式上線。”趙剛源說到,“這段時間,我們將通過試運行收集大家反饋的問題,做好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