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匯聚更多高質量發展動力 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完成之年,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均對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進行了重要部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市農業農村局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實際,制定了12項重點工作,全力匯聚更多高質量發展動力,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產業升級、鄉村美麗、農民增收,聚力平臺打造、載體搭建、主體培育、項目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生豬生產和優質農產品供應,力促制度機制創新、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三個突破”,補短板、促發展、樹樣板,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圓滿完成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目標任務。

重點工作之一:

抓好糧食生產和生豬穩產保供

穩定糧食麵積和產量。鞏固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成果,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落實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加強監測預警,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80億斤以上水平。同時,努力培育新型糧食領軍企業10家以上,提高糧食的加工增值能力。

狠抓生豬穩產保供。用好環評、用地、信貸等扶持政策,千方百計促進生豬生產恢復,堅決完成我市向省政府承諾生豬出欄600萬頭,淨調出40萬頭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新希望六和種養一體化生豬養殖等重點項目和生豬規模化養殖政策性項目建設,確保儘快投產達效。引導大型養豬企業採取“公司+農戶”、入股加盟、託管租賃等方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對2019年下達的4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加快復工開工建設進度,確保6月底全面完成。建立周調度工作機制,定期調度通報項目工程建設進度和資金撥付進度。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要求,壓茬推進2020年新增34.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建設補助標準由過去的每畝1300元提高到每畝1500元;落實全過程質量監管措施,確保項目建設質量。積極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規模經營+新型經營主體+標準化示範基地”全覆蓋,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管用一體化的“濰坊模式”。

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制定防控預案,加強監測預警,搞好技術指導,強化應急準備,加強農業自然災害的預防、處置和災後生產恢復;推廣統防統治模式,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突出加強草地貪夜蛾和銀膠菊防控。

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嚴格落實動物防疫、檢疫監測、畜禽及其產品調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監管措施和生豬屠宰“兩項制度”,加強洗消設施建設,切實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統籌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等防控。搞好基層防疫安全協管員技能培訓和能力提升,落實網格化監管責任。

重點工作之二:

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

明確任務目標。根據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目標要求和推進措施,統領全年工作。市住建局等6個牽頭部門也將分別出臺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各牽頭工作任務目標、時間節點、工作標準和技術路徑。

組建工作專班。市委、市政府將組建專門工作專班,實行集中辦公。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和各縣市區也要建立專門機構,保證工作力量,下沉到鎮街開展工作督導。

強化檢查通報。採取“四不兩直”暗訪、視頻曝光等做法,市級每月組織一次暗訪檢查,檢查結果以會議、文件等形式進行通報,每月檢查通報的情況納入考核成績。

嚴格驗收認定。繼續由市人居辦牽頭開展村莊驗收,實現所有村莊全覆蓋,並擇優推薦省級農村人居環境示範縣、美麗鄉村示範鎮、美麗鄉村示範村、清潔村莊。其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內的552個村居,要全部達到市級一類示範村標準。選擇在工作開展好、標準質量高,有看頭、有學頭、能借鑑的縣市區召開現場推進會,並確定部分縣市區作典型經驗介紹。

明確考核辦法。市人居辦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細則》,考核成績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和領導班子領導幹部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將檢查通報結果、驗收認定結果、推薦省級“四五鄉村計劃”結果、提供現場和經驗介紹情況、接受上級檢查情況,作為考核指標,確定權重,計算考核成績。

重點工作之三:

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優化產業佈局,構建“兩帶一區一園”區域優勢產業。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年內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處,爭創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2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4個。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田園綜合體,年內爭創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2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個,打造市級田園綜合體20個。大力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打造一批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畜牧業強市建設,持續優化提升畜禽養殖結構,擴大糧改飼規模,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和特色畜牧業,支持大型畜禽養殖、屠宰加工企業開展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等工作。繼續開展美麗牧場創建活動,培育綠色美麗牧場150家。

做強做優蔬菜產業。發揮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蔬菜信息大數據服務中心作用,制定落實濰坊大姜產業和濰縣蘿蔔提升方案,年內建設“濰坊大姜”標準化示範基地4處;完善“濰縣蘿蔔”技術規程,發展標準化示範基地4000畝,帶動基地2萬畝。抓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分中心建設,認證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100家。

加快提升果茶產業。加快推進現代高效果園建設,按照計劃目標,新發展果園4萬畝、茶園0.3萬畝,建設標準化示範基地50個,輻射帶動果園面積3萬畝。推廣矮砧寬行密植栽培模式,打造一批高端果業基地。引進正大集團桃產業項目,帶動全市果業升級。繼續舉辦濰坊市蘋果大賽等推介展銷活動,爭創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培育產業融合發展主體。開展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創建活動,創建一批省級示範縣、示範園、示範企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800家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圍繞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培育10家產值過10億元的全產業鏈一體化農業龍頭企業和10家產值過50億元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形成一批百億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集群。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持續開展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示範創建和規範提升,培育示範合作社100個、示範家庭農場60個、示範社會化服務組織20個。完成臨朐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創建一批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開展高密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規範化建設試點,探索“村社共建、整村託管”社會化服務模式。拓展社會化服務內容,打造一批農村合作金融、農業信息服務等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深化全市土地流轉+土地託管“2+6”農業規模化經營模式,重點培育一批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燻蒸、廢棄物處理、倉儲物流、市場營銷、金融互助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實現60%以上的農戶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協會、龍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緊密連結,構建起“新型經營主體+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訂單種養+農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重點工作之四: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搞好土地質量提升。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計劃,爭取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71萬畝、生態循環農業面積達到210萬畝,建設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區1萬畝,全市主要農作物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比上年減少1%、農藥化肥利用率持續提升。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綠色防控面積達到550萬畝次、統防統治面積達到450萬畝次。

狠抓農藥包裝物收集處置。完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辦法,嚴格落實農藥包裝物處置制度,推廣壽光市農藥標準化經營門店創建試點做法,在全市創建100個農藥標準化經營門店,開展“誰銷售、誰回收”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理試點。

加強農膜汙染防治。認真落實《濰坊市農膜使用與回收利用辦法》,探索使用和回收利用長效機制。加強田間技術指導,推廣應用0.01毫米標準農膜和可降解地膜,示範推廣“一膜多用、行間覆蓋”等技術。加大地膜回收機具推廣力度,推進地膜撿拾機械化。

推進農牧副產物資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城市公交”收集模式,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深入實施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建、種養結合、有機肥加工、沼氣利用、生物發酵“五大工程”,推廣普及畜禽養殖糞汙、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5+1”機制模式,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建率、運營率保持100%,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1%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

重點工作之五:

抓好農產品品質提升

推行標準化生產。依託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研發設施農業“濰坊標準”,集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認證標準,加快完善蔬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依託浙江大學諸城高品質肉研究中心,建立完善畜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年內建成市級以上標準化示範基地20處、縣級50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以上。

強化品牌培育。制定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方案,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和管理,認證一批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挖掘培育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新認證農產品品牌60個,爭創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個、企業產品品牌5個、市級以上農產品品牌引領企業30家。積極推動品牌農產品分級分揀包裝,規範使用質量品牌標識,提升品牌農產品附加值。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健全完善“產地環境綠色化、生產過程標準化、監管責任網格化、質量控制全域化”質量管控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數據平臺,全面推行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ABC分級管理,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網格化”監管機制;深入推進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標準化建設,確保年底前涉農鎮街全部達到省級標準;探索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管理辦法;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雙承諾”制度、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年內市級抽檢農產品5500批次以上。嚴格執行合格證制度。根據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實施方案》,轄區內種植散戶、規模化農業園區、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場、屠宰廠信息要及時準確全面地錄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大數據平臺,定期維護更新,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提供有效數據。凡未錄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大數據平臺的企業,一律不準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加大綜合執法力度。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理順工作關係,紮實開展農資打假、禽蛋獸藥殘留整治、屠宰環節治理等專項行動,依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和農藥監管平臺,完善檢打聯動、刑行銜接機制和農業生產事故司法鑑定機制,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產品及投入品、使用高毒劇毒農藥、添加違禁物質、私屠濫宰、收購加工病死畜禽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大農機監理執法力度,遏制農機安全事故發生。

重點工作之六:

強化鄉村產業要素支撐

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市級層面主要是集中力量推進“一園三院三谷五中心”等12個要素平臺建設。“一園”:寒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三院”: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中國食品科學與加工技術研究院、西安優勢科技濰坊農業物聯網研究院。“三谷”:中國食品谷、國際院士谷、種子谷。“五中心”: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中國農科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浙江大學諸城高品質肉研究中心、齊魯產權交易中心、濰坊農業大數據中心。各縣市區要加快打造自己的平臺載體。

加快項目建設。緊緊扭住項目建設不放鬆,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服務支持項目建設,促進儘快投產達效。建立完善“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儲備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圍繞國家和省、市相關支持政策,提前拿出具體的項目建設規劃方案,爭取更多上級政策性項目落地濰坊。同時,落實政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吸引更多工商資本投向“三農”領域。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建成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和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貸資金支持。

發展智慧農業。進一步加快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爭取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試點,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濰坊農業物聯網研究院,建成農業大數據平臺,認定省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4個以上,培育智慧農場100家、智慧牧場100家、智慧園區40家,建成運營益農信息社6273個。

推動現代種業創新發展。推動農綜區國際種業研發集聚區、壽光蔬菜研發中心建設,完成臨朐國家大白菜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基地項目,建設一批育繁推一體化良種繁育基地。配合壽光市籌辦好2020年國際設施蔬菜品種展和種業發展論壇。推廣小麥玉米新品種30個以上,建設一批小麥、玉米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

推進科技下鄉。實施基層農技人員培訓計劃,培訓人員800人以上。實施“百名專家聯牧場、產教融合助振興”“千人聯千社、培強新主體”科技支農“百千”工程,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推廣普及先進適用技術。

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依託市職業農民培訓學院、8處職業農民培訓學院分院、20處職業農民培訓教學點和山東(壽光)農村幹部學院、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建立完善職業農民和“三農”幹部培訓體系,實施高素質農民和“三農”幹部培育計劃,突出搞好農業職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合作社理事長培訓和“三農”幹部培訓,全市培訓高素質農民和“三農”幹部1萬人以上。

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鮮活農產品主產區和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產品為重點,通過以獎代補、農機補貼、貸款貼息、落實優惠電價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建設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和產地預冷、分揀包裝、倉儲保鮮等設施,配套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建設中國食品谷農業雙創中心,在全市佈局建設10處農產品分級分揀冷鏈倉儲園區。

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農機裝備現代化水平,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92.3%。完成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20萬畝。深入實施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農業機械化示範創建工程,申報省級“兩全兩高”農機化示範縣3個,申報全國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2個。紮實開展“平安農機”示範創建活動,完善農機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全市整建制創建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重點工作之七: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創建

建立包靠責任制。建立完善市級領導和市委農委成員單位聯繫指導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制度,統籌推進示範區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包靠領導和成員單位定期向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報告創建工作情況。各縣市區也要推動建立相應制度機制,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上下溝通對接。

加強工作指導。建立工作調度機制,召開現場推進會議,紮實開展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組織管理、技能收入、文化旅遊、農村改革6個“雙提升”行動,示範區內所有村莊全部達到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類示範村。

加大支持力度。用活用好國家、省、市支持鄉村振興的若干政策,在財政獎補、土地指標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扶持示範區建設,將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高標準農田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性項目向示範區傾斜。

重點工作之八:

積極推動農綜區建設

積極推動農綜區核心區項目建設,加強與正大、新農創、匯源等大型企業合作,引進一批引領開放發展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項目。推進中日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互認進程,推進齊魯產權交易中心、東亞畜牧交易所、中國農科院(濰坊)食品科學與加工技術研究院、院士谷、食品谷等平臺建設。

重點工作之九:

強化“雙招雙引”

完善“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制定“雙招雙引”工作方案,建立“雙招雙引”激勵機制,分解任務,壓實責任,充分調動全員參與“雙招雙引”的工作積極性。

提高“雙招雙引”成效。加強與國內外大型農牧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對接合作,招引一批總部基地,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平臺和項目,完成上級下達的“雙招雙引”任務。加強與西安優勢科技合作,建成農業物聯網研究院。積極對接中國建材集團,建設“荷蘭式”植物工廠。紮實推進新希望六和集團等大型企業投資的12個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前全部投產達效。

重點工作之十:

紮實推進農村改革

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清產核資、成員確認工作,全市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完成率達到96%以上,市裡將組織市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檢查驗收。同時,開展好昌樂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有償退出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經營新機制。積極推進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支持齊魯產權交易中心創新發展。

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全面推廣高密宏基農機合作社社會化服務、安丘沃華“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探索土地規模經營新路徑,全市農村承包地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50萬畝,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66%以上。推動齊魯產權交易中心轉制升級和擴面增量,優化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流程,對於土地流轉涉及農戶較多或流轉土地面積達到50畝以上的,推動進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交易。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配合組織部門落實省《關於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和《濰坊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盤活集體資源資產,力爭50%的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積極推動村黨支部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增加服務性收入。及時總結推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搞好面上宣傳推廣。

重點工作之十一:

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

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合組織部門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繼續向貧困村、軟弱煥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嚴格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

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研究起草《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意見》,狠抓過硬黨支部、文明新風、平安鄉村“三個重點”,突出“三資”管理、移風移俗、環境整治“三個關鍵”,紮實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創建國家級鄉村治理示範村3個,省級示範縣1個、示範鎮(街)1個、示範村5個,市級示範鎮(街)15個、示範村228個。

促進文明鄉風建設。推動申報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加強農耕文化保護傳承。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倡導每個縣至少選擇一個村舉辦慶祝活動。

重點工作之十二:

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產品保供

全力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切實抓好《關於進一步加強蔬菜生產和流通的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繼續組織好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加強信息共享和市場引導,發揮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益農信息社的橋樑紐帶作用,搞好產銷信息對接,進一步暢通“綠色通道”,建立完善“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長效機制。

全面抓好畜牧企業復工達產。針對當前畜牧企業流通不暢、資金短缺、招工難等問題,落實好《濰坊市畜牧企業復產保供指導意見》,確保畜牧業生產有序運行。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產保供,兩手抓、兩手硬,穩定畜產品有效供給。

積極做好農田管理和春耕備耕。統籌抓好春季田管、春耕備播和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草地貪夜蛾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防控等當前農業生產重點工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儘快開工,確保按期完成。指導農民有序下田,分散作業,避免人員集聚,做到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兩不誤,努力將疫情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