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工信部反思應急物資保障制度,關鍵時刻如何拿得出調得快?

經過前一階段的不懈努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醫療物資統一調配和供應保障得到逐步強化,實現了從最初十分緊缺到緊平衡再到基本滿足的轉變。

但工信部黨組近日在《求是》雜誌撰文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在應急物資保障中一些長期存在的不足和體系性缺陷。要針對存在的短板死角進行徹底整治,抓緊堵上漏洞、築強體系。

與此同時,強大的工業綜合實力,也為我國構築強大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底氣。

健全應急物資保障制度

疫情暴發初期,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療器械等嚴重不足,加之無序使用緊缺醫療資源,導致一段時間內防控物資供應十分緊張。

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際剛撰文分析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雖經各方巨大努力,但仍暴露出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生產滯後,物流運行不暢、調度難度大,分發、配送效率低,航空物流、醫藥物流、冷鏈物流薄弱等問題。

魏際剛分析,其原因是缺乏完善的應急物資保障管理體制,缺乏應急物資保障大數據平臺、專業應急能力、完善的應急法律法規和應急管理思維。需系統考慮應急物資的生產、採購、儲備、運輸、儲存、分撥、快遞、配送等,完善應急物資保障管理體制,建立國家應急物資保障大數據平臺,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物流網絡,提升航空物流、醫藥物流、冷鏈物流、智能物流等能力。

工信部反思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关键时刻如何拿得出调得快?

上述工信部黨組文章也提出了三方面的舉措來解決應急物資保障中的不足和體系性缺陷。一是要加快建立工業基礎能力調查制度,對包括醫療防控物資在內的重要工業產品和生產能力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摸底,分門類編制產業供應鏈地圖,建立工業基礎大數據平臺和重點企業儲備庫,做到心中有數、管理有據。

二是加強衛生防疫物資的戰略儲備,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和結構,變製造優勢為供給能力,確保關鍵時刻充分供應,寧可讓物資等人,不能讓人等物資。

三是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佈局,完善部門協同機制,開展常態化統籌管理和動態監控,提升應急生產機動性和調撥分配效率,做到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形成了超大規模製造能力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製造業規模穩居全球首位,而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上述文章認為,這一獨特優勢奠定了醫療物資保障的基礎,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有具備強大的工業綜合實力,才能構築起強大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無論是支撐堅決徹底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是對沖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衝擊和破壞,都需要堅定不移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上述文章要求,加快復工復產,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支持汽車、電子等帶動性強的產業儘快復工復產,推動5G網絡、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醫療設備、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近日企業復工率回升較快,生產經營活動正有序恢復。截至2月25日,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78.9%,其中大中型製造業企業達到85.6%。

此外,工信部強調,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組織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堅持智能製造主攻方向,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聚焦短板弱項,深化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加強食品藥品供給保障能力。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擺脫受制於人局面的根本途徑。有利於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有利於促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要求。

防控疫情至今,在醫療手術、體溫檢測、人臉識別、配送、消毒殺菌等眾多場景中,智能製造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助力安全復工復產中作用巨大。

2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暫停使用指紋考勤機,改用其他方式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無接觸模式的刷臉入閘成為這一特殊時期的首選方案。

“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檢測準確率超99.8%。”京東數科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京東數科在人臉檢測、人臉識別等技術進行重點攻堅,實現實時檢測戴口罩人臉、對未佩戴口罩或錯誤佩戴口罩的人員及時發現,並進行語音提醒,用數字科技為企業響應復工復產構築了第一道防疫屏障。

中冶集團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針對工程項目復工過程中的疫情防控管理需求,中冶賽迪智慧工地管理雲平臺推出了“防疫復工”輕築智慧管理方案,研發集成智能門禁測溫、疫情在線智能填報、防疫物資盤點、防疫消殺、視頻監控、視頻AI識別、視頻會議等多項工程現場疫情防控專項智慧應用,圍繞工程現場人、機、料、法、環等各方面,提供復工管理、遠程視頻會議、防疫物資保障、人員防疫管理、應急預案、環境防疫管理等服務,保障工程現場疫情防控工作無遺漏、無盲區、全覆蓋,築起工地疫情防控的智慧網。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製造業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企業將依託“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產業技術的深度融合,向著產業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的方向發展,產生產業競爭新優勢,從而在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實現全面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