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江蘇打造博士後人才聚集“強磁場”

博士後作為高層次人才皇冠上的明珠 ,該如何搶抓博士後人才競爭制高點,吸引海內外優秀博士後人才集聚江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今日從江蘇省人社廳瞭解到,日前江蘇已印發《關於推動博士後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從創新博士後人才集聚機制、加大博士後人才培養集成支持力度、鼓勵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提高博士後人才管理服務水平等四個方面提出了12條具體舉措,著力打造青年博士後人才集聚“強磁場”。

江蘇將再集聚萬名博士後

近年來,江蘇不斷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集聚一批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截至目前, 江蘇共建有各類博士後載體1420個,累計招收培養 21693名博士後;在站博士後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21190項、獲批專利 6712項;出站博士後70%選擇留蘇工作,部分博士後成長為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創造的經濟效益超過千億元。 那麼,未來5年,江蘇 博士後人才隊伍將會達到何種規模?

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介紹, 此次《意見》專門提出,江蘇將要實施“萬名博士後集聚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再集聚培養博士後人才10000名。為吸引優秀海外博士到江蘇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江蘇將建立健全更具競爭力的優秀留學回國博士招收引進機制,擴大外籍博士後招收規模。將引進的 40歲以下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或中國境內高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外國青年人才列為外國高端人才(A類)範圍。

同時,江蘇還將加大對企業類設站單位博士後人才招收引進支持力度。企業類設站單位引進博士後人才支付的住房補貼、安家費及科研啟動經費,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國有企業引進博士後經費,可按規定視同考核利潤。企業引進博士後所發生的人才引進成本,優先從本單位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支出。率先提出對申請進入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類博士後設站單位的博士後,年齡可放寬至 40週歲。為留住人才,吸引鼓勵省內外各類優秀博士後出站後在江蘇工作,引進或出站後留在江蘇工作的博士後可由用人單位或地方財政給予適當的生活補貼,享受地方高層次人才政策。

支持高質量博士後培養

當然,博士後人才培養也需要政策激勵。為提高 博士後人才培養質量,此次《意見》,還從博士後日常經費保障、提高科研創新項目質量、打通職業發展通道等方面準備了誠意滿滿的“大禮包”。

在博士後日常經費保障方面 ,江蘇將建立博士後日常經費投入動態調整機制,除國家下撥的博士後日常經費外,全省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省屬單位和中央駐蘇單位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屬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在站博士後(非在職)日常經費由省財政擇優資助。地方設站單位的博士後日常經費由各地財政擇優資助。

在博士後科研項目資助方面,每年遴選一批國際先進、國內同行領先、符合江蘇省產業發展方向、能創造顯著經濟社會效益,或跟蹤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具有良好研究和應用前景、對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博士後創新項目,由 江蘇省財政給予科研經費資助。

同時,創新開闢博士後職稱評審綠色通道,針對原先在站博士後無法參與職稱評審、出站博士後職稱申報重複評價和低水平評價、事業單位崗位少等博士後群體反映的突出問題,《意見》將在站博士後納入可參評職稱人員範疇、開設博士後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放寬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出站博士後申報評審崗位職數限制。

釋放博士後創新創業活力

都說鳳凰非梧桐不棲。博士後群體年齡大多在 35週歲以下,該年紀正是創新創業的“黃金時期”,儲存的“能量”一旦爆發,帶來的效益不可限量。江蘇將如何搭建“梧桐”平臺, 激發博士後群體潛能,釋放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呢?

記者在《意見》中 發現,為打造博士後創新創業載體,江蘇 提出制定博士後設站引導目錄,同時每年認定10家“江蘇省示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鼓勵博士後參與科技鎮長團、科技副總等相關工作,定期舉辦博士後人才科技項目對接交流會、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博士後創新創業基金。

在完善博士後創新創業激勵政策方面,在站博士後將享受國家和省關於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科硏機構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激發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博士後自主創業,各地創業載體優先為創業博士後提供創業場所和服務,按規定給予一定的場地租賃費用減免。

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