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王玉龍:疫情後的產業地產

王玉龍:疫情後的產業地產

榮盛產業新城集團副總經理王玉龍


本次疫情對於產業園區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轉變呢?

先說影響:

此次疫情從短期來看,對園區影響還是很大的。

身為疫情中心的湖北,是汽車產業鏈的大省,

僅武漢市,就有600餘家大型車企和零部件企業;十堰市有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600多家,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從業人員20萬人;襄陽市從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製造的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過億元企業200多家,過100億元的企業有4家。

 

“零庫存”,一直是汽車廠商追求的目標,停工一天,給汽車行業帶來的損失大概200億,現在湖北省復工沒戲,廣東和江浙滬地區都小心翼翼,全球汽車行業都盯著中國,都在煎熬著。現在,這些工廠全部是停工狀態,零配件斷供,國外的汽車公司更換廠家都來不及。

除了汽車,全球的手機出貨也被這次疫情影響更大。不管是國內的各大手機品牌還是三星蘋果,華為武漢研究所,小米武漢總部,聯想、大疆等終端企業的相關產品生產線無一倖免。

幾乎所有的重要的電子產品,都在中國製造,電子行業在武漢的上市公司就有13家之多。這13家企業一年的營業收入就達到484.3億元,

湖北還是中國乃至全球面板基地,因為疫情的影響,供貨不及時,材料價格半個月漲了3.4倍。

同樣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河南,也是全球電子產業鏈的重要區域,全球90%的iphone都出自鄭州富士康,但目前富士康只有10%的工人復工,目前富士康到目前復工比例還沒有恢復到50%,

再說說園區,武漢光谷是我國光通信產業聚集地,擁有華為、中興、華工科技等光通信產業鏈的重要公司和工廠,通訊行業在武漢的10家企業年收入就達454.9億。像長飛光纖在光纖及光纖預製棒領域世界排名第一,目前光通信下游廠商還沒有像汽車廠一樣的停產,正在使用庫存材料,但是隻夠1-2個月,預計三月份就會面臨告急。

武漢2019年的GDP1.5萬億,光谷世界500強的企業達到94家

除了醫藥、汽車、手機、電視屏幕、光纜之外,還有很多細分領域都依賴中國廠商,全球化 分工精細,供應鏈斷供,在這場疫情中格外顯眼。恰恰這些廠商都分佈在園區,要麼是自建園區,要麼分佈在開發區內,這對我們園區的企業和運營的影響是巨大的。

剛剛我們談的都是大園區,大企業,當然,有些園區內的中小型的企業和客戶受的影響更大,部分企業已經出現租金交付困難,或者是未來可能會出現退租這種情況。即使疫情過後也還會存在滯後的影響,也就是說租戶可能會延遲擴張,對於園區的企業和運營者,我認為也並不樂觀。

所以從短期來看,今年的各種園區經營活動、收益肯定會受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園區運營商來全部承擔這樣的一個風險,會存在很大的困難。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下面從五個層面談談如何應對和轉變

一、園區配套升級及硬件的轉變

對新建的園區來講,經過這次疫情,應該將健康、綠色作為園區建築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評價因素。

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應更加智能化、垂直化、專業化、健康化、共享園區內資源,形成協同合作效益以及創新創造體系。

第一點,園區所在的城市區位可能會顯得更加重要。通過這次疫情後,可能企業選址會更多關注城市的醫療水平、法治程度、配套設施、城市的治理水平、園區管理運營等要素,而這些要素可能在我們過去選址過程中,只考慮GDP、人口、產業基礎、教育配套之外,更加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第二點,從微觀上來說,作為我們產業園區這個行業,對面臨突發的公共事件時,園區能不能夠贏得客戶的信任。那麼未來需要更多的考慮智能園區的管理、健康安全的管理。

第三點,從軟件上來說,產業園區需要更多考慮和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的管理和運營水平。提高運營的效率,能夠快捷反應,使得園區更加數字化、更加安全,尤其是在技術層面上和軟件上使互聯網、物聯網,能夠更多的得到應用。

二、政策扶持的轉變

針對園區,產城開發及運營針對性的政策比較少,這幾年貿易戰、經濟的下行,各地方政府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此次疫情更是對地方的經濟雪上加霜,為了刺激經濟, 3到6月期間,政府肯定會出臺更加有利,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來刺激經濟,在工業用地土地、商住用地,行政規費、項目融資、園區融資方面會有創新的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招商、園區運營,投資主體等方面都會有大的舉措及改革,基礎配套設施更會是一個快速的提升的過程,大家要密切關注,快速反應,詳細解讀政策,抓住這次少有的窗口期。

三、產業轉型升級的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下,產業園區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應該是一個產業的集聚。當不同規模的企業聚攏起來,形成了資源整合效應,園區可建設一個智能化的互聯合作平臺,憑藉平臺來吸引企業的入駐,從而增大產業的集聚,推動了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的互利循環的產業鏈條。

從積極的一面來說,必定會促進數字化方面的進程和應用。

一方面,比如在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方面,大數據的應用、5G、雲計算、人工智能甚至是區塊鏈,都需要有大量的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城市和園區都號稱做了智慧城市和智慧園區,而當我們真正用起來以後才發現,很多在應用上還差得很遠。這定會促使政府重新思考和改革線上辦公及審批,加速推進智慧城市系統的搭建進程。

我再談談在線辦公,迎來新趨勢“

這次疫情後,2月有2億人開啟“雲辦公”模式2月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排行榜中,釘釘超越了此前排名第一的微信,躍居榜單第一。這也是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歷史上,首次有辦公類應用位居第一。

第三方面,比如一些機器人服務,無人機的配送,人工智能的一些實際應用,也都會進行轉化。所以與數字化相關,與在線應用相關的,與醫療行業相關的產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這樣的增長,往往會改變我們經濟增長的結構和方式,而傳統的一些應用可能就會逐漸淡化或是消失。

四、產業招商能力的轉變

1、從短期來看,園區招商肯定會受影響。疫情過後,各地地方政府應該會出臺更加優惠的招商政策。而在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租戶的減少,客戶的猶豫和觀望,使得優質客戶可能會成為大家更加關注的重點,所以之後很有可能會出現擠兌的現象,所以招商的競爭肯定會在疫情恢復正常以後變得更加激烈。但長遠來看,招商引資依然是解決地方經濟困局的重要手段,招商團隊在對抗疫情的同時,後期招商壓力有增無減,特別是對於民營背景的產業地產公司,不僅面臨物業出租出售的全面停滯,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給園區企業免租金或物業費,短期內現金流壓力將更大,2020年對於各地方招商工作都將是巨大挑戰的一年。

2、園區需要保增量,對我們現有已經入駐的企業,怎麼能夠通過提升服務水平,儘可能最大程度上減少他們受到的影響,其最關鍵的還是要通過軟硬件及政策等提升來留住這部分客戶。這次疫情後,醫藥、醫療設備,線上遊戲、遠程教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行業出現爆發式的增長,那麼我們怎麼瞄準這些行業讓它們成為園區未來落地的客戶,這個是值得各個園區需要思考的問題。

3、在疫情影響之後,大家也在技術上想辦法,怎麼能夠使得招商能更加智能化,將來我認為線上招商方式可能會成為趨勢。過去傳統的招商可能還是通過線下解決,而將來可能更多的是在線上,這可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將來需要通過更多的手段來實現完善,使得我們招商場景、業務場景能夠長期線上化,甚至說線上就能進行一些簽約等。當然它不能完全代替代線下,但是它可能會更加有場景,更加有應用。藉助地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實景三維建模等,對各類招商信息資源(如土地資源、樓宇資源、項目資源、設施配置等)進行立體展示和統計檢索,遠程就可以實現對園區環境的整體瞭解;同時還方便對園區進行信息化管理。包括運營商信號強度、攝像頭實時監控、信息發佈屏、智慧燈杆、停車誘導牌等。對於被招的企業和入駐的企業來說,他們更多可能會通過這次疫情,強制性的也接受線上招商的這種方式,而這種方式慢慢也會也被更多的客戶所接受。

4、此外,就是已有招商項目的流失。除了短期內招商工作停滯,對於很多已經與園區簽約或有明確投資意向的企業,隨著本次疫情的蔓延,可能出現融資困難、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改變投資方向等情況,將導致企業原有投資計劃不能順利進行,使招商團隊之前的工作成果付之東流。

五、園區智慧運營能力的轉變

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絕不是簡單的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而是一套綜合的體系,幫助城市的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精細管理和快速響應,以及應對GDP增長、提升就業、改善生活質量及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挑戰。園區通過互聯網+全方位智能信息平臺,能幫助企業第一時間獲取市場動向和投融資方向的變動,也造就了園區內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互利互贏。

另外在運營方面,像物業管理和企業服務方面,我們要更多的考慮線上的資產管理能力、數字化的能力,儘量減少線下人與人的直接接觸,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實現園區的管理和運營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讓我們的每個終端的用戶,包括園區的員工可通過手機就能夠完成園區和樓宇出入,減少接觸硬件設施和交叉感染風險。很多園區和政府機構,他們更關心的是你的招商的效果,而對運營的效率、運營的安全性、運營的便捷性、運營的準確性等可能過去都不夠重視,所以將來這塊一定會成為園區需要提升和加強的。

未來的產業園區,將會是通過互聯網新興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打造一個智能化的運營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企業資源共享、高效辦公、業務管理、合理決策等功能的一體化。而面對新一輪的數字化轉型,園區同行們你們有沒有準備好?

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最後希望各位做好防護,等到春暖花開我們再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