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毒”親兄弟,戰“疫”父子兵

他們是父子、是兄弟、是戰友,在疫情防控中,他們齊上陣、戰疫情、保民安,他們用自身行動踐行著初心與使命,在這個刀槍無用的戰“疫”中,用平凡的身軀砌成了防禦的堅強……


上陣親兄弟

“你這鬼娃娃,趕緊把車子掉頭開回去,現在疫情嚴重得很,不要外出。”在大方縣牛場鄉九龍村小黑塘疫情防控卡點,民警劉瑛正在勸返一名年輕群眾。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以來,在大方縣牛場鄉的疫情防控戰線上,有這樣一對親兄弟。哥哥劉瑛,中共黨員,大方縣公安局牛場鄉派出所民警;弟弟劉勇,中共黨員,大方縣牛場鄉樂公村村幹部。兄弟倆一個在公安系統一線,一個在鄉鎮基層,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並肩作戰、逆行而上。

抗“毒”親兄弟,戰“疫”父子兵


從大年三十開始,哥哥劉瑛在牛場派出所已經近一個月沒有回過家了,他堅持吃住在單位,為群眾調解矛盾糾紛,辦理各類案件,開展涉及疫情的警情排查工作。同時,劉瑛還參與到卡口執勤工作中,無論是對外來人員進行核查,還是在疫情防控檢查點進行體溫測量,都能看到劉瑛戴著口罩的身影,協助衛健、鄉鎮(社區)等部門對過往的車輛、人員細緻檢查,把好每一道關卡。“我要好好發揮餘光餘熱,要將共產黨員鐵一般的擔當發揮出來,而你們作為新生力量,更要如此”,劉瑛對所裡的年輕人說到,激勵他們更好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一起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抗“毒”親兄弟,戰“疫”父子兵


弟弟劉勇,接到疫情防控任務時,正在辦公室核對資料,從大年三十,就開始了緊張忙碌的工作。“一定要加強防控,武漢返鄉人員一定要排查到位,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劉勇積極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勇於擔當,深入細緻開展武漢返鄉人員排查工作。疫情排查統計、防控物資發放……只要能做的會做的,劉勇都會爭著做,搶著做,在執勤卡點上,通常一站便是幾個小時,餓了就吃方便麵,渴了就喝礦泉水,生怕漏掉一輛車,錯過一個感染者。與哥哥劉瑛一樣,劉勇近一個月沒有回過家,倆兄弟在執勤點遇見也只是相互微笑,互說一句打氣的話便各自忙碌,提起家裡年邁的父母親,倆兄弟都感到很愧疚。即使這樣,倆兄弟依然毫無怨言,也未曾叫苦叫累,“只有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才更更好的團聚,才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只有大家在,小家才在”,弟弟劉勇說到。

戰疫父子檔

張芝友,今年60歲,大方縣牛場鄉大營村一名剛退休的村支書,是一名年過半百的老黨員幹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他說:“我是黨員,疫情當前,我不上誰上,我還不老,還能戰鬥。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張松,大方縣公安局牛場派出所大營村一名村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接到命令的小夥子隨著戰友們一起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張芝友和張松這對“父子兵”,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抗“毒”親兄弟,戰“疫”父子兵


“小松,你把口罩戴好!”張芝友對著自己身旁的兒子張松說道,這時是2020年2月7日早晨八點,張芝友和張松已經在崗位上奮戰二十幾個小時了。各種車輛一輛接著一輛走,各類人員一個接著一個過,但是父子兩卻始終堅守在崗位上一刻也沒有停歇,不停地排查著、登記著、勸說著。年過半百的張芝友,眼鏡上的霧氣擦了又擦,一宿沒閤眼的他眼裡充滿了紅色的血絲,看著身旁的兒子,心裡一陣的焦慮,但卻也是歡喜。他說,“疫情當前,我們不上誰上。”父子兩在疫情當前,全力以赴強擔當、防疫情,雖是不同行,卻是同行者。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疫”打響以來,從大年三十至今,這對“父子兵”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在疫情防控卡點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嚴格疫情信息排查,每天在寒風裡一工作就是20幾個小時。

抗“毒”親兄弟,戰“疫”父子兵


“現在父親年齡也大了,但疫情當前,他每天依然跟著我在一線執勤,希望他一定保重身體,注意防護。”提起父親,張松的語氣中卻透出一絲擔心,因為同樣在一線執勤崗位的他,非常清楚疫情防控的辛苦,每天上崗前,張松都要幫父親整理好著裝,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隨著疫情防控任務的開始,張松的妻子承擔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任,張松對妻子充滿了愧疚,他說:“我現在擔心家中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我母親常年患病,走路不太方便,兩個孩子又還小,家裡的重擔都落在妻子的身上”。所以,他把所有的愧疚、擔心化為行動,那就是再認真一點,在仔細一點,多排除一處隱患,多保護一方平安。

疫情不除,警察不退,黨員不退,是每一個戰鬥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踐行的錚錚誓言。面對疫情,有國才有家!像劉瑛、劉勇、張芝友、張松一樣的“親兄弟”“父子兵”,他們不顧自身安危禍福,勇敢地與病毒戰鬥著,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迎挑戰,眾志成城,這場疫情防治的硬仗必勝!

通訊員:劉楊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