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豬場怎麼做生物安全?

我的世界我們的青春


小規模的養殖也要做好生物安全只有這樣才能安全有效生產!業內人說“是生是死看健康,是虧是賺看生產,賺多賺少在市場”!也就是說做好豬舍生物安全的必要性!

如何做好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

其一:細菌和病毒是永遠活躍在養豬生產中的,因此搞好豬場生物安全是每一個飼養者的責任。生物安全是指採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豬隻感染細菌和病毒,並控制病菌病毒在豬場內的蔓延。因此,生物安全計劃的目的是使豬場免受感染,或將已經暴發的疾病影響降低到最小。作為一位資深的豬場管理者,對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必須是零容忍的,生物安全防控必須貫徹到豬場的每一個細節。

疾病感染幾乎是所有養豬生產者的近憂遠慮,與豬場規模的大小毫無關係,疾病暴發後甚至可以摧毀一個豬場。所以,作為養豬者,一定要知道豬病是如何在豬場蔓延的,是如何通過豬的活動、人的活動在養殖場之間傳播的。,

疾病的傳播主要有四個途徑:二是發病的豬或潛在的載體;二是通過後備公豬或母豬傳播;三是通過購買的凍精傳播:四是通過豬場的昆蟲、鳥類、飼料、水源、來訪者、員工穿過的鞋子傳播疫病(隨著人的移動鞋上的病菌也會隨著移動)。而運輸飼料、淘汰豬、育肥豬的車輛,也可能成為病的.傳播載體。當有些時候人的手上、臉上以及鼻黏膜攜帶病菌時,雖然並沒有在我們身上發病,但也有可能是疾病潛在的載體。所以,生物安全措施應該做到周密、全面。

其二:我將生物安全分為六個方面進行介紹。1豬場附近場地的要求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在養殖場的周圍不能放養其他的動物,否則就成為了豬場潛在的威脅。例如,在附近放養羊,羊攜帶的口蹄疫病毒將會對豬產生威脅。此外,在豬場之間的距離較近的情況下,一定要建柵欄,防止豬場外的貓狗等其他動物進入豬場,一旦進入應撲殺。

2管理程序

管理的重點是控制豬場的地方性疾病,採取的措施是全進全出,進豬前後要對豬舍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同時清洗、消毒工人的鞋。在寒冷的季節還要注意豬舍內溫度的調控,避免出現設施故障或管理不當而引起的冷應激或賊風,從而導致動.物疫病的發生。

3運輸

運豬前豬場選擇的車輛一定要乾淨,運完豬後也必須對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在運輸時,為了避免與其他運輸豬的車輛相遇,讓豬不被病菌感染,應事先選擇好運輸路線,不要經過發生傳染病的豬場,運輸的距離越短越好,儘量做到一次運輸,時間最好選在晚上。另外,農場主一定要知道自己豬場的附近有沒有裝死豬的車經過,如:果有,這段時間豬場的生物安全一定要故的更加周密。眾所周知,車輛進入豬場區域之前,險胎要進行清潔和消毒是。在從豬場向外運豬時可以使用自己豬場的車輛將豬垂到門口,外面的車則在門口等候(也要生行全面徹底的清洗和消毒),不必進人豬場裝豬,兩輛車進行交接。

4人的管理

對於進入養殖場的工人、獸醫以及來訪者,要做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隔離。時間隔離是指從外歸來的人員不能立即進入豬舍,應有時間間隔;空間隔離是指隔離換衣服的地方,不能穿著在外面穿過的衣服、鞋進入豬舍。對於來訪者,作為老闆一定要知道他們的情況,從哪裡來,有沒有接觸過發病的豬,還要進行嚴格的登記。如果你不知道他來之前去過哪些豬場,就應該禁止其進入。

5易耗品和設備

豬場使用的藥品、電線、管道等最好自備,不要讓工人從外面直接帶進來。如果養殖場需要進行維修,維修工人也必須遵守場內的生物安全制度。維修工人帶來的工作包、工作箱:工作器械,儘量將外包裝卸在豬舍外面,不要帶進豬場,帶進的工具也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當然他們使用的器械最好是新的,沒有在其他豬場使用過的。

6建築物及其結構

這裡主要強調的是裝豬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裝豬臺應設在一個獨立於豬舍的一個隔離區內。將豬放在乾淨的區域內,裝運完畢後,立即進行清洗和消毒。豬場周圍不能有雜草和植物,要保持乾淨。植物和雜物的堆積會成為齧齒動物、昆蟲繁殖的最好地方。飼料儲存間要封閉,防止鼠類的進入。

對於豬場疾病的防控,這裡主要介紹藍耳病和豬流行性腹瀉是如何通過返飼控制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疾病暴發最猖狂的階段,可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返飼方法,這樣可以將恢復期縮短到5―8周,而不是等疾病拖延成了慢性病之後的5―6個月。

我的豬場曾經暴發了藍耳病,我朋友的豬場也暴發了該病,我朋友花了很長時間來檢測藍耳病的毒株,我則直接採取了返飼。5周後我的豬場疫病基本控制下來了,而他的豬場5個月還沒有完全恢復,最後他用疫苗控制住了,但是他損失了5個月的生產。

通過用返飼治療流行性腹瀉,我的心得是該病可進行返飼的最佳時間只有10―15天。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那麼就錯過了治療該病的最佳時機,會逐漸發展為慢性病。

返飼的方法是將發病或死亡豬的腸道內容物或糞便與水混合,比例為1:2,然後進行飲水或拌料,直至腹瀉症狀消失!


棗鄉紀事


你好,我去年豬場順利出完所有豬,分享幾點給你,1:豬場有豬的情況下,豬舍必須封鎖,窗子必須鐵網封鎖,防止外面野貓進欄,2:老鼠的撲滅,豬舍內粘鼠板要用,老鼠追蹤膏用上,3:飼料管理,進飼料用自己車,沒有的情況下,專車用料,不要讓那種到處送料的車拉,很危險,4人員管理:能不出廠就別出去,如果出去後,在外部換一次衣服,再到豬舍更換一次衣服,5:豬舍外部管理:豬舍外面夏天早晚2次敵敵畏噴灑防蒼蠅蚊子,進豬舍門口水鞋防消毒桶泡著,進欄必換,欄舍外部走道鋪石灰。目前能想到的就這,目前我是按上面執行的,豬全部安全出欄


鄉村陳大王


生物安全是一個豬場的根本大計,任何傳染病都不會無緣無故從天而降,當前非洲豬瘟對豬場安全的威脅最為突出,能否有效防控非瘟是養豬人最關心的事情。豬場圈舍是飼養豬隻的地方,圈舍的生物安全直接關係到豬隻能否健康生長,那麼,如何才能做好豬場圈捨生物安全呢?我們總結了幾點分享給大家。

(一)圈舍的生物安全規範

1、圈舍消毒一般在空圈時進行,豬場豬隻轉出後,立即清空豬舍,未使用完的易耗品應立即銷燬,如藥品、耗材等。

2、工具、器材等應立即按消毒程序清洗、消毒。

3、按圈舍消毒程序清洗、消毒豬舍,消毒後立即關閉門窗,同時做好環境消毒。消毒過程注意事項如下:

(1)清洗必須在空圈後24小時內完成;

(2)將可移動的物品移開,徹底清掃(包括房頂、牆壁、排汙溝等);

(3)用打泡槍將泡沫清潔劑噴在地面、牆面、圈欄、食槽等設施上,浸泡60分鐘;

(4)使用22 Mpa,70 ℃的高壓熱水徹底沖洗限位欄;

(5)圈舍的地面和牆面用15 Mpa,常溫高壓水徹底沖洗;

(6)待幹後,用2%(戊二醛濃度)戊二醛-季銨鹽消毒液噴霧消毒,檢查合格後,空欄淨化直至徹底乾燥;

(7)特殊情況下,非金屬設備也可用20%的石灰乳塗布,但石灰乳徹底乾燥後,務必空欄4 小時以上方可進豬。

4、員工工作服和鞋等全部清洗、消毒並存放於該區的工作房內;消毒後的圈舍在下一次轉入豬前,不允許進入空豬舍,應留足夠的時間徹底乾燥空圈。

5、生產區的每棟豬舍門口必須設立消毒池,加2%燒鹼水,每天更換2次,但必須保持清潔,如發現渾濁立即更換。

(二)圈舍的水線消毒

空圈後,將洗潔精(洗碗用)1 L,加入100 L水中混勻;空圈消毒前,將洗潔精溶液充滿飲水管中,按開每一個水嘴,直到水嘴流出洗潔精溶液為止,將溶液停留在水管中;按程序清洗圈舍,在圈舍消毒前,放空飲水管中的洗潔精溶液並放幾次清水,直到每一個飲水嘴流出的潔淨的清水為止。

(三)圈舍防鼠防鳥防蟲措施

(1)門窗嚴絲合縫,門與門框、窗與窗稜縫隙應小於6 mm,飼料倉庫及其它可招致鼠害的場所木質門的下沿,應鑲包內外30 cm高鐵皮;所有窗戶及通風孔應加裝13 x 13 mm的鐵絲網;

(2)各種管道或電纜進出建築的孔洞用水泥等材料堵塞;室內可能被鼠類利用的孔洞、縫隙也用水泥填堵;

(3)下水道應裝返水碗,室內排水溝裝有鐵篦,通往外界出水口部位應有13 x 13 mm防鼠鐵絲網閘;

(4)所有倉庫門應包有30 cm高鐵皮,經常開啟的門應設置50 cm高包鐵皮的防鼠擋板,庫內常年備有盛裝新鮮滅鼠藥品的餌料盒或粘鼠板。

(5)進氣口設置有防蠅防鳥網、糞道防風板,避免外界蚊蠅進入。另外,可採用幹清糞工藝,當天糞汙當天颳走,防止蚊蠅滋生。

(6)鼠藥投放與頻率。室外:沿牆每10 m投放一份鼠藥,鼠藥投放於PVC管中或撲鼠器中,注意經常更換,以保證鼠藥及誘食新鮮;室內:豬舍內,在老鼠經常出沒,豬接觸不到的地方,或沿牆每10 m投放一份鼠藥,投放於PVC管中或撲鼠器中,同時注意經常更換,以保證鼠藥及誘食新鮮;投放使用頻率每月一次。

(四)全進全出和批次生產原則

在生產中,批次化管理生產很容易做到全進全出,全進全出是非常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每批豬全部離舍後,需立即徹底清掃、沖洗、消毒,空舍,徹底乾燥後再進入新豬群。比如“1+2+4”多點式生產模式, “1”即為一個種豬場,“2”為兩個保育場,“4”為四個培育場。仔豬從母豬繁殖場斷奶後轉到不同地點的保育場、培育場,不同的批次之間豬群在人員、設備、工具上不存在交叉,有效地切斷了豬病在不同批次豬群之間或各場之間傳播的可能。

同時,實行“28天”分批次生產模式。每隔28天就會有一批母豬進行配種,一批小豬出生,出生的小豬一般在21日齡斷奶,斷奶後的小豬與母豬都會全部運出產仔舍,接下來的1周時間對產仔舍進行清洗、消毒與烘乾,隨之下一批待產母豬進入產仔舍產仔。斷奶仔豬離開產房後被轉移至保育舍進行飼養, 保育結束後又會全部轉至育肥豬舍進行育肥飼養,通過這種方式,種豬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進全出和批次生產,從而進一步提高豬場的生物安全水平。

圈舍是豬場生物安全的最後防線,我們需要嚴格按照生物安全規範進行消毒和防範。就生物安全而言,沒有最好,只有不斷去完善和改進,越好的生物安全,發病的幾率就越低,在未來發展的機會就越多。當然,生物安全是一項十分細緻的工作,不僅要考慮仔細全面,更需要執行到位。只有做好豬場的生物安全,我們對抗非瘟才會更有信心。





墨斗哥


豬場想弄好,生物安全很重要,但是生物安全並不是萬能的,對於養豬來說,第一要有好的品種,好的生產性能,第二個好的營養,均衡全價,沒有汙染,第三個是日常的管理,細節決定成敗,第四個是預防,日常的疫苗,或必要的投藥. 健康來於營養,細節決定成敗,成本數據說話,效益來自管理.1小豬疫苗要做好,2母豬營養要保證,3小豬溫度要控制好,4豬圈衛生一定要用火鹼消毒,5豬圈左右不能有野草,5小豬圈周圍不能有蒼蠅,老鼠,有要及時處理!總之養殖細心,經驗,環境好!



某多卡通


l基礎設施控制

1.1的選址

的選址要遠離開交通主幹道,離其他畜牧場、屠宰加工場、畜產品交易點、居民區至少50o m。同時最好有山坡、樹林、湖泊等天然屏障隔離。

1.2佈局

周圍要建圍牆,最好用磚砌,高度2.5m,離豬舍至少20m。圍牆內分三個區,即生活區、生產區和生產輔助區。生活區內設置辦公室、宿舍、食堂、洗浴設施等,生活區必須相對封閉,只留二條通道與生產區相通。生產區內設置各種類型的豬舍和通道。生產輔助區是為生產區服務的各種設施,如:飼料加工廠、水泵房、水塔、配電房、備用電源、維修房等。

1.3豬舍佈局

根據場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佈局,比較理想的應為三點式或二點式的豬舍。三點式的,分為配種懷孕、分娩舍、保育舍、生長肥育舍,其間至少相距500 m。二點式的,母豬生產一處,保育與生產肥育又一處,或母豬生產與保育在一處,生長肥育另分一處。如條件限制,可採用一點三區式,即在同一個場地內分為三個區域:母豬區、保育區和生產肥育區。其中保育區應與母豬區和生產肥育區(大豬區)至少相距50m以上,可有效地預防受感染。

2人員及物品控制

2.1人員控制

內人員流動頻繁,且常常被忽視,應嚴格控制。

2.1.1工作人員的控制

只有生產人員與管理人員才允許進入,所有人員必須住在生活區內。休假人員回場必須經過24 h的隔離,並經過常規消毒後才准許進入生產區工作。

2.1.2外來人員的控制

生產區謝絕參觀。非人員,如確實需要進入生產區的,經批准並經洗澡、全身更衣後方可進入豬舍,並由場內工作人員引導,按指定的路線行走,不得到處走動。外來辦事人員進場辦事,須經過消毒,且只能在生活區辦公室內辦理業務。

2.2物品控制

任何物體從場外進入場內都有可能攜帶病原,而給豬群帶來威脅,因此必須注意控制和嚴格消毒。

2.2.1衣著的控制

生產區內工作人員的衣、褲、鞋、襪全部由提供,生活區的穿著一律不許帶入生產區。所有人員進出生產區均須經洗澡、更衣、消毒。嚴禁食品及其他東西帶入生產區。生活區內不準穿用生產區的衣、褲、鞋、襪等用品。離開生產區時,必須在消毒更衣室更衣、換鞋並消毒。

2.2.2車輛的控制

運輸飼料原料的車輛必須經消毒後才能進入飼料加工廠或倉庫門口處停車卸貨。所有進入生活區的車輛都要經過消毒。外來車輛不能進入生活區,只能停放在生活區外停車處。裝載車輛須經消毒,待涼幹後停放在圍牆外裝豬臺,或用場內專用運豬車,把豬運到裝豬臺。

2.2.3豬隻的控制

2.2.3.1豬隻流動控制

生產母豬隻能在分娩舍和懷孕舍之間相互流動。生產肥育豬流動方向:斷奶後一保育舍一生產育肥舍一出售或轉入待售欄,不能逆向流動。

2.2.3.2引進豬隻的控制

引進後備是最重要的傳入途徑之一。各種病原體都有可能隨引進的豬進入,特別是購進無臨床症狀的帶毒,可造成巨大損失。在引進豬隻前需做血清學檢測,主要檢測本沒有發生過的傳染病。引進群前,須在隔離檢疫舍隔離觀察30~60 d。30 d後再檢測1次。這次重複檢測極其重要。如檢測結果仍為陰性,給飼餵本場老年豬的糞便,或用老年豬隔欄飼養,以便讓引進的豬逐步適應本場的病原微生物,待適應後,方可與本場豬群一同飼養。

2.2.3.3病豬的控制

每棟豬舍應預留病弱豬欄,一旦發現病豬立即轉到病弱欄內。經2 d治療未見好轉的,轉入病豬隔離舍治療。

2.2.3.4野生動物與昆蟲的控制

老鼠、狗、貓、鳥、蚊蠅等野生動物和昆蟲是將新疾病引入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應該禁止讓狗和貓在內四處走動,儘可能消滅老鼠和蚊蠅等害蟲,並對野鳥進行控制。

2.2.3.5飲用水和飼料的控制

可用自來水或深井水,定期檢查水質是否有化學汙染和病原微生物。嚴禁用地表水作飲用水和沖洗欄舍。飼料必須進行檢測,排除汙染物,不用汙染的飼料,提倡飼用無汙染飼料和綠色飼料添加劑。

3衛生清洗和消毒

進豬前,徹底清洗、消毒所用欄舍,至少空置7d後,再轉進新豬。清潔欄舍可用高壓熱水或冷水或蒸汽,同時結合應用洗滌劑,以便使附在地面的有機物鬆散開來而被洗淨。做好此項工作,可以殺滅95%以上的有害微生物。沖洗過程中,儘可能使用高壓水流(21~42kg/cm )。進豬後每週帶豬消毒1~2次。使用消毒劑要注意控制溫度,不能用50℃ 以上的熱水稀釋消毒劑,以免降低消毒效果。但還應注意的是,多數消毒劑在溫度低於l7℃時,每降低3℃,會降低消毒效果50%。

平常場內道路、舍內通道、值班室、更農室要每天打掃乾淨。售豬後立即打掃出豬通道及出豬臺、路面等,並及時沏底消毒。舍內所有垃圾一律遠運深理。堅持全進全出原則,可預留一定的空舍時間(至少不低於3 d)。

4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是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根據本地區傳染病流行情況,精心設計常規免疫程序。科學的免疫程序是預防疾病爆發的一種保證。免疫接種可分為預防和控制兩種。對本地區沒有發生的傳染病,是否要接種,應視其危險性而定。

5藥物應用

使用藥物目的是為了預防疾病,而不是用來治療疫病。但是當發生疫病時,就必須使用抗牛素等藥物來幫助減少該疫病所帶來的損失。基於食品安全考慮,場內應儘量少用抗生素,禁

止使用大量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或生長刺激劑,提倡使用綠色添加劑和酶製劑。肥育場可通過同時採取幾種預防性控制措施,把藥物的使用劑量控制在安全用量範圍內,並做好用藥記錄。

6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

農村有句諺語:“七分管三分養”,足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措施惡劣,環境條件差,如通風不良,潮溼,營養不良、擁擠、炎熱、寒冷以及欄舍骯髒等都是引發疾病的應激因素。這些應激可損害豬體的免疫系統,從而降低對病原的抵抗力。

總之,傳染病傳入的途徑很多,有引進的豬,造訪者,運輸工具,野生動物,昆蟲,汙染的水和空氣以及飼料等,要有的放矢設計和採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進行防控.


阿標分享農村生活美景


對於養豬來說,不分大小,規模場都必須做好生物安全防護,這是保證豬場效益的主要方面。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說明養殖場的風險大於其他行業,這主要就是指的疫病風險,而要防制疫病,就必須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才能保證養豬場的安全。

做好小型養豬場的生物安全防護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做好選址和圈舍建設,不論是細菌還是病毒,抑或是寄生蟲都需要傳染源、傳播途徑和傳播媒介,在建場時一要選擇遠離交通要道,可以避免疫病傳播,二要遠離其他養豬場,防止交叉感染,三是要避免選擇在低窪潮溼的地方建場,潮溼的環境利於細菌病毒滋生,而且對於豬的生長髮育不利。

在圈舍建設上也要讓豬舍設計符合豬的生長髮育,比如說圈舍地面要有一定的斜度,容易清掃避免糞便長期的停留。而且圈舍要有一定的通風口,能夠及時換氣,保持清潔的空氣。還有就是豬舍要冬暖夏涼,避免冬季氣溫過低造成細菌病毒感染。

二是做好對於養殖場人員的管理,養殖場的成敗就在於人,一般來說小型養豬場用工不會太多,大多數都是場主自己和本家人,在工作上也是既是飼養員又是飼料加工員,也有可能既是司機又是接生員,很可能一會兒在飼養場另一會就得去市場,接觸範圍特別廣,因此生物安全防護更應該特別重視。

因此對於進入養殖場的人員,要做到隔離和消毒。隔離是指任何人要進入養殖場都必須做好生物安全防護,既要經過紫外線燈的消毒,又要更換衣服和鞋子,尤其是從其他養豬場或者與豬接觸過的人員,要進入養豬場必須瞭解以前的情況,有沒有發病情況做好登記,以利於溯源。如果不能確定風險,應該禁止其進入。

三是做好豬場的管理程序,要控制豬場的常見性疾病,比如說常見的蛔蟲病、疥蟎、胃腸道腹瀉等,避免豬群抵抗力下降。在豬群的飼養上採取全進全出的措施,進豬前後要對豬舍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在寒冷的季節還要注意豬舍內溫度的調控。

四是做好豬群的運輸,儘量選擇專業的運豬車,在裝豬前後都必須對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在運輸時選擇不要經過發生傳染病的豬場,運輸的距離越短越好,時間最好選在晚上,而且要一次到達。車輛進入豬場區域之前,險胎要進行清潔和消毒。如果有條件的話,進出豬場可用自己豬場的車進行轉運,而讓外面的車在特定地點進行轉運,但同樣要注意做好車輛的消毒。

五是做好一些其他方面的生物安全防護屏障,要防止公豬在配種時傳播疫病,儘量使用人工授精,選擇健康有資質的凍精,規範操作程序。要防止昆蟲、鳥類、鼠類傳播疫病,因此上要定期進行滅蟲滅鼠,防止交叉感染。也要防止飼料、水源等傳播疫病,對這些也要進行消毒處理。

小型養豬場由於人力物力不足,容易發生對於生物安全防護不重視的情況,作為成熟的養殖場主,一定要加強生物安全防護觀念,才能夠獲得養豬收益。


寂寞的青韻


(1)生活區防疫措施:內部人員要減少外出流動,半封閉式管理,周邊有疫情威脅時應全場封閉,員工不允許去農貿市場和其他養殖場。

(2)原則上員工請假回家或親屬來探親,到場後要在公司後勤部隔離至少兩天,嚴格消毒後才能進入生產線上班。

(3)不允許外來人員參觀,特別是在養殖場,屠宰場,農貿市場的人員來生產線串場,跟公司發生業務的工作都在辦公室洽談。

(4)前來購買生豬客戶,要為其提供更換的鞋子和參觀服。

車輛消毒(1)內部拉飼料的車和拉豬糞水的車輛在進入每條生產線都要經過嚴格消毒才能進入,收車時也要經過消毒,

(2)拉大豬的車和去場外拉種豬的車在進入公司前進行一次嚴格消毒,然後進入每條生產線時再進行一次消毒。

生產區的防疫措施:豬舍飼養人員必須固定,不準隨便串舍,工具不準串用,

(2)杜絕使用發黴變質飼料。

(3)死豬及分娩的死胎,胎衣應裝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無害化處理場處理或在指定地點焚燒後深埋。


不起眼的角色


中小規模豬場,由於選址不科學,生產設備落後,獸醫技術薄弱,以及生產工藝流程落後,飼養密度大,應激因素多等問題給豬場防疫造成很大困擾,一旦發生疫情,便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中小規模豬場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更不能忽視生物安全管理。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和相關專家經驗對中小型規模豬場如何做好生物安全管理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一、什麼叫做生物安全?

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是以豬的生物學特性為基礎,以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為依據,要求規模化豬場在生產過程中,對豬群建立的一系列的保健和提高生產力的措施。

二、做好生物安全的具體措施

1.生活區防疫措施

(1)內部員工要減少外出流動,半封閉式管理,周邊有疫情威脅時應全場封閉。員工不允許去農貿市場和其他養殖場;

(2)原則上員工請假回家或親屬來探親,到場後要在公司後勤部隔離至少兩天,嚴格消毒後才能進入生產線上班;

(3)不允許外來人員參觀,特別是在養殖場、屠宰場、農貿市場的人員來生產線串場,跟公司發生業務的工作都在辦公室洽談。

(4)前來購買生豬的客戶,要為其提供更換的鞋子(雨鞋,鞋套)和參觀服。

2.車輛消毒措施

(1)內部拉飼料的車和拉豬糞水的車輛在進入每條生產線都要經過嚴格消毒才能進入,收車時也要經過消毒;

(2)拉大豬的車和去場外拉種豬的車在進入公司前進行一次嚴格消毒,然後進入每條生產線時再進行一次消毒;

(3)外來拉種豬和拉淘汰豬的車不允許進入公司,只能由公司的車輛拉到外面指定地點交接,返回的車輛經過嚴格消毒才能回公司。場內員工嚴禁接觸淘汰豬車,趕豬分兩段,外段必須是由趕豬專人負責。

2.3生產區的防疫措施

(1)豬場職工及飼養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經更衣室更衣、換鞋,腳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並進入消毒室經紫外線燈照射(注意保護眼睛)後方可進入生產線。消毒池每週更換兩次消毒液,更衣室紫外線燈保持全天候打開狀態。離崗時將工作服、鞋留在更衣室,不準帶出場外;

(2)生產線每棟豬舍門口、產房各單元門口設消毒池、盆,並定期更換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進豬舍須腳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

(3)豬舍飼養人員必須固定,不準隨便串舍,工具不準串用;

(4)飼養人員必須隨時注意觀察豬群的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獸醫,以便採取相應措施;

(5)杜絕使用發黴變質飼料;

(6)死豬及分娩的死胎、胎衣應裝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無害化處理場處理或在指定地點焚燒後深埋;

(7)飼養員應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清掃豬舍、清洗食槽、水槽,並將收集的糞便、垃圾運送到指定的蓄糞池內,糞便送到糞場後,用水沖洗乾淨運糞車。同時應定期疏通豬舍排汙道,保證其暢通。糞便、垃圾及汙水均需按規定實行無公害處理後方可向外排放;

中小型規模化養殖場中,過量的糞便若不能合理輸出和消納將造成一系列的環境汙染,而高溫好氧堆肥是處理糞便和汙水的有效途徑之一,所謂的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動植物遺體和排洩物,加上泥土和礦物質混合堆積,在高溫、多溼的條件下,經過發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製成的一種有機肥料。該方法相比厭氧沼氣發酵等液相處理方式更利於節約投資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充分實現養分輸出,緩解養殖區周邊的環境壓力。

(8)經常開展滅鼠、滅蚊蠅工作,禁止其他動物進入場內,場內禁止飼養其他動物;

(9)消毒是殺滅和消除停留在媒介物上的病原體,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制定完善的豬舍、豬體消毒管理辦法。

消毒的作用: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傳播,保護畜牧業經濟的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消毒操作要點:噴霧方法:噴霧前要關閉門窗,噴霧嘴向上,使藥液如霧——緩慢下落,不得直噴豬體,藥液要噴落到豬體、牆壁、屋頂、地面。

用量用時:以均勻溼潤地面和豬體表稍溼為宜。

夏天消毒完畢要及時開窗,保持產房、保育舍的乾燥性。


廣西土貨阿修仔


引言: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包括減少和消除疫病的發生、控制疫病在豬場中的傳播等。通過生物安全,從現有環境中去除病原體,並且儘可能減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是一種系統連續的管理,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控制疫病發生和傳播的方法。

1.引進新豬

新豬必須是從已檢測為主要傳染病陰性的豬群引進,新進的豬需要隔離30天以上,最好在生產場所外進行隔離觀察;在最終混群之前還要做1次檢測。

2.生產過程

生產流程應從仔豬到母豬或是老年豬。按照不同日齡分群,並做好不同豬群間的隔離。在仔豬舍的入口處建立一個洗滌池,在移入產仔豬舍之前,用抗菌皂和溫水對母豬進行清洗,定期利用兩個生產週期間的空舍期進行消毒清潔,防止疫病在豬群內傳播。

3.豬場位置

豬場應儘量位於相對於較高處;風向應選擇在全年大部分時間為上風處的地區。

4.人員

儘量謝絕參觀活動,必須時參觀者應與工作人員進場一樣對待。會客要有離開生產場所的專用會客間。重視電工、木工、水管工等工作人員的管理,不讓他們與豬群接觸。飼養人員要使用消毒過的膠靴和工作服,對不同用處的工作服和膠靴做出明顯標記以示區別。

5.運輸控制

進出生產場所的運輸車輛,必須經過嚴格的清洗和消毒;實行生產區運輸工具的明確分工管理。

6.消毒

豬場應建立門口消毒池,豬舍內外、豬場道路都要定期嚴格消毒要根據不同的物體選擇不同的消毒劑。嚴格按照消毒劑的使用方法配製消毒液,消毒藥要現配現用最佳消毒時間要根據消毒液的濃度、環境溫度以及汙程度選擇。

7.豬場設備

圍欄、豬群、盛物框之間的間隔設備,要進行消毒清潔。風扇、天花板、給料器、飲水器也要定期消毒清洗,角落更加不能忽視。


豫東南瓜


你好,我是家輝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

1、針對豬場洗車房的建立

 要對離豬場1公里以上建洗車房,豬場內要自己備自己的運豬車,洗車房還要針對只洗自己豬場的運豬車,乾淨衛生!清洗運豬車時一定要注意先用開水沖洗,然後再對其進行消毒過程,消毒完了以後必須烘乾後再使用。

2、防鳥防老鼠

  防鳥:要在進風口處安裝防鳥的網子,並且豬窩的周邊一定要是樹少的地方,以防止鳥棲息。

  防鼠:要定期對老鼠進行大掃除澆滅工作,把餌料放在老鼠經常經過的地方捕殺老鼠。

3、進行消毒

  種豬出欄舍後要採用燒開了的水進行沖洗消毒,再採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每週還要對豬消毒兩次,每月換一種類型的消毒液出生的仔豬用乾粉消毒劑消毒。

4、免疫接種

 主要做到豬瘟、偽狂犬、口蹄疫、乙腦、細小病毒病的免疫,儘量減少其他疫苗的注射;做到專人注射疫苗,保證注射質量,可採用連續注射器和長皮針注射疫苗,快速且對豬應激小。

5、進行保健和驅蟲

  1.母豬群:每月進行常規保健;如母豬分娩正常,則飼料中不需添加抗生素;母豬產仔後儘量不要輸液。

  2.仔豬群:斷奶至保育分群,需添加抗生素保健;如豬群出現健康問題,常選用飲水加藥;在仔豬用藥時要把好關,注意藥物休眠期。

  合理利用實驗室的設備來對豬豬進行檢測來監測好疫苗的有效性,做好病原診斷及藥敏實驗,做到高效養豬。

希望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