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學習滷菜只要知道它的配料就可以嗎?

秦野雁


大家好,我是隻分享乾貨的唐山美食家,祖上有人做滷味,後來,傳到了我的手裡,今天給各位分享一下滷味的技巧。

首先這個問題,滷菜只要知道配料就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 滷味的味道和幾個要素有關係。

食材選擇

比如做燒雞,使用小公雞最好,替換的蛋雞次之,最差的就是三黃雞,同樣對於豬手來說,前蹄多筋,不膩,後蹄子則表現出來的是要肥膩一些,同樣是豬蹄子,用鮮豬蹄來做,軟糯可口,用冷凍的豬蹄,則達不到這樣的口感,做鴨頭,也分公母,公鴨子的鼻孔較小,而母鴨子的鼻孔稍大,要分開處理,才能更好的去腥。

加工工藝

好的滷菜師傅都知道,處理食材是很關鍵的一部,要充分的去掉血水和腥味,浸泡時間一般要2-8小時,如果時間不夠,還要進行焯水處理,目的都是將食材中的腥味、羶味或者其他的異味處理掉,處理鴨頭還要一個個的擤鼻涕,不然,鴨頭會很腥的。處理鴨脖子則需要提前醃製和風乾,這樣做出來的鴨脖子才能勁道有味,滷料的處理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師傅採用溫水浸泡十分鐘到半小時祛除苦澀味,或者用白酒洗一下,都是讓中藥吃起來更柔和,也有的師傅採用炒的方式來製作配料,很多味道易溶於油脂,這兩年有點翹頭的油滷,也是這個原理,這樣做出來的滷味中藥味更分明。


火候

這一點如果不說,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師傅說煮半小時,你煮半小時,師傅煮的肉多汁鮮嫩,你做的很柴,咬不動,這一點就是火候,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滷味都要用到文火,也就是小火慢慢滷製,這樣做出來的肉,口感好。

鹽頭

很多人做的滷味聞著很香,吃起來沒有味道,原因是什麼?滷味中有一句話“鹹出味淡出香”,做滷味如果做的不能入味,恐怕是沒有未來的,做燻雞、豬蹄這樣的難入味的除了煮的時候要入味,還要浸泡10小時以上,目的就是為了讓食材內部入味,當然這個分品類,製作鴨頭就不需要太鹹的滷水,也不需要浸泡,因為鴨頭很容易入味,這個要根據食材來進行調整。

配料

很多人迷信,有的甚至捧為秘方,不要迷信這個,所謂的秘方就是秘密的方子,誰說秘方就好吃啊!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加中藥的作用有幾點,提味、去腥、提現、解膩、殺菌、增香,基本上沒有別的用途了,只要適量,也就是說,好的滷味要有食材本身的肉味,這個不能吃一口都是中藥味道,這個就是適量,分清楚君臣佐使料,哪一味多點或者少點不會影響食材的美味。

高湯

很多做滷味的不再使用高湯了,我不提倡使用添加劑來替代,從過去對添加劑的使用和了解來看,添加劑現在是濫用,放多放少沒有嚴格根據國家標準,容易出事,其次,添加劑的食品,吃多了,真的反胃,現在去飯店吃飯,我只去媽媽菜這樣的,因為聞到肉寶王、嫩肉粉、辣椒精……這樣的添加劑,我就沒了食慾。高湯是一鍋滷水的關鍵,所以,這個一定要保留。


用高湯出來的麻辣鴨頭,反饋是皮凍比鴨腦仁還好吃,成了大賣點。

有心

之前我做燻雞,我姐夫也做燻雞,別人說我姐夫做的不如我做的好吃,我問她為什麼?她一句話很經典,姐夫那是做事,你是用心做事,差兩個字,差多了,所以,各位做滷味,一定要用心處理每一個環節,我想都會做出來好味道的。


滷味二把刀


在知道配方的基礎上還有知曉其操作流程:

滷製品加工流程一般是:

操作要求:

滷製品製作過程掌握幾個方面

1、嚴格初加工,保證滷製品達到色、香、味、形、衛生俱佳。

2、火力運用恰當,掌握原料滷汁時間及火候,原料下鍋後先用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煨煮,達到內外成熟一致。

3、投料先後次序適當,但需根據原料的不同質地及所需機若時間分先後投料,應保證成熟一致。

4、對大塊及整形原料如雞、鴨、牛肉、羊肉、排骨等應先醃後滷,具體方法是:原料30斤,硝鹽75克 花椒100克 薑片150克 白糖200克 鹽450克 大蔥150克 料酒250克。醃製時用鐵釺扎空,反覆內外搓揉,裝入缸中浸漬幾小時,翻料處理,可使成品色澤紅潤,鮮香入味。

5、投料滷汁中的香料應用紗布包紮緊,保持湯清及香味濃郁。

6、對醃漬(硝鹽)的雞、鴨、牛肉、羊肉、排骨及內臟等原料,應先清洗焯水後再放入滷汁中滷製。

7、滷汁要注意打去多餘的浮油、沉澱物,保持清澈,凍制保存和燒開存放,保證滷汁不變質,隨時添加香味和鹽,對紅滷汁還應注意用糖色調色。

8、大批量滷製,保鮮及冷藏袋裝或盒裝,密封保存。可適用於超市及食品加工部門的熟食品製作和變化菜品。有幾種方式變化菜品。直接滷製直接銷售;滷製後擦乾表面水分如高油溫油鍋中炸制油燙;滷製後粘蛋液拍增香物質(麵包糠、芝麻、松仁、桃仁、果仁、花仁等)炸制;滷製後放入煙燻爐中熏製;滷製後經過刀工處理再進行炸炒或炸收。根據需要有選擇放入辣椒、花椒、辣椒油、香油、孜然粉、熟芝麻、咖喱粉、蔥花等以增添滷製菜餚風味特色。


美食理想


配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好的味道和好的配料是分不開的,還應該注意在製作過程中火候,和顏色的把控


峰哥教你做滷味


大家好!我是布衣君,身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還是比較喜歡滷製一些菜品的。

選材:

1、雞肉類:建議選取生長期為半年。

2、豬肉類:選取農家飼養,肉質比較好。

3、內臟類:選擇新鮮紅潤的,

配料:

香辛料儘量選擇當年生產。時間長的容易發黴變質再加工過的。

香料分為兩大類:芳香料和苦辛料,

香料選取 常用的有:小茴香、八角、豆蔻、白芷、桂皮、老薑、肉桂、草果、香葉、紫草、花椒、幹辣椒、冰糖、等

準備:

1、食材採購回來用水浸泡最好水龍頭開小水一直衝著,變於血水浸泡出來,大約至少浸泡1-2小時,

2、焯水,主要是進一步去除血沫和初加工,這時候可以放入一些去除腥氣的調料,例如:生薑等

3、高湯,一般頭一天就已經熬製上了,主要配料有:大骨、雞架子、牛骨一根,將湯汁熬成乳白色,撈出殘渣,並用紗布把油脂過濾掉。

4、一些香辛料,如有條件可以打粉備用。

製作:

將原材料放入高湯中,先放豬肉類如:肘子、豬頭等

加入事先準備好的香料用紗布包裹防禦高湯中,加入適量的幹黃醬、白酒、醬油等,根據個人口味控制食鹽用量。

大火燉上40分鐘改為小火,這時候可以放入雞腿等

小火燒至20分鐘將,將內臟類放入,繼續熬製20分鐘關火,待在湯汁浸泡15分鐘左右撈出晾涼。

具體操作還需根據實際情況,掌握火候與時間。可根據食用人群制定食材軟硬程度。

建議將剩餘的滷水裝入器皿冷藏,待下次製作時候在新滷水中加入,味道更濃郁!


布衣影像


學習滷菜,不光只要知道它的配方,還要掌握:

1.食材的挑選。食材挑選決定了肉的香味、賣相、出品率,以及重要的成本問題。

2.原料的前期處理包括清洗處理、初步刀工處理、焯水處理。

3.常用香料要懂得它們的作用、用途和用量,以及會挑選優質香料。

4.糖色的炒制。糖色要求不甜、不苦,色澤金黃。滷肉的金黃色是靠糖色來產生的,千萬不能以醬油來代替。

5.熬滷水,用骨頭、瘦肉、雞、鴨等熬製傳承的“老湯”,是我國傳統的助鮮佐料,最能使人體會到鮮味。

6.掌握火候, 火候不僅決定了滷肉的口感,更決定了肉的出品率。

7.掌握鹽的投放,“鹽為百味之本”在每天投放原料時都必須嘗試滷水的鹹味,看其鹹味是否合適,差多少鹹味加多少鹽,只有在鹽味適宜後才能進行滷製。

8.滷水的保管與存放。熬好的滷水,應該妥善保管,不宜攪動。如果經常攪動而不燒開,就會滋生細菌,使滷汁變酸。

本人一家之見,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教。


風起天閣


學習滷菜只要知道他的配料就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必須要知道加工流程和教你的師傅的一些多年經驗。否則您是做不出來好的產品的。



一:準備食材

食材準備要以新鮮的當日產品為最佳,滷味的好壞食材起到關鍵。

二:高湯準備

好的滷味打底的高湯很重要,高湯的熬製時間基本比較長。我說的是無添加的做法。而不是添加劑勾兌的。

三:滷水的製作

關鍵二中藥料包,和其他的一些配料。上色等配合製作滷水。

四:產品製作

產品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放入滷水,按照滷製時間依次出鍋。


八谷味美食


感謝您的提問,美食小夫子回答。滷水的配方只是記錄使用香料的種類和重量。滷製滷味的工藝並沒有告訴你,你連三分之一還沒學到。如原料的初加工,香料使用的先後順序,火候的運用等等,就拿唐山萬里香的老前輩說,30多年前製作燒雞,圍裙上一溜小兜,裝著各種香料粉,嚐嚐燒雞滷水,一會加點一種香料粉,一會嚐嚐再加另一種香料粉。除了為技術保密,更重要的是加入香料是有時間、火候的順序,如果沒有明白人告訴你其中的奧秘,你永遠不知就裡。這還不算滷水的保養等工序。


美食小夫子


別的不清楚,家裡滷肉的秘訣是要捨得放調料,我家一般主要是花椒、大料(好像也叫八角)、桂皮、丁香、草果,還有醬油(老抽)調色。如果要肉爛,就是冷水煮;如果要勁道,水開了放肉。都要撇沫子,撇完沫子放調料。如果講究想滷的更好,原先煮肉的水都不要了,肉撈到放好調料的鍋裡(水燒開)小火燉。一般半小時就OK。


魚和12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反覆強調的就是:手藝比配方更重要。

配方只是一張紙而已。人,才是滷菜工藝中最關鍵的因素。好的滷菜師傅,即使用最簡單的配料,也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滷菜來。其實一直以來經得起時間考驗,能夠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那些經典滷菜配方,其實都特別簡單,一般不會超過12味調料。



如果說一個人做滷菜的技術不行的話,那即使得到了好的香料包,他也做不出好的滷菜呢。滷菜配方只能說是滷菜製作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

除了配方以外,還要有手藝。象焯水,炒糖色,火候把握,時間把握,袪味增香等等,都需要親手去實踐,在大量的實踐中才能體會到這些工藝的真諦。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各種信息傳播方式如此發達,互聯網無孔不入,滷菜配方其實也沒有多少真正的秘密可言了。但是手藝卻是需要一個人花大量時間去體會的。21世紀什麼最寶貴?那就是人才。做滷菜當然少不了會滷菜手藝的人,所以說手藝比配方更重要。手藝,才是滷菜製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免費學滷菜


學習滷菜和學習其他的技術、知識一樣的:要學會,知點皮毛功夫,很易。學懂,學精,繼而創新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和代價的。學滷菜知識只要配方,對於有基礎的朋友,掌握得很膚淺。對於沒基礎的學員,連香辛料的具體名稱也不一定叫得準確,更不用說,其用料在整個配方中的作用,功效知道更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