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電場、磁場也是一種物質,具有物質的基本屬性,那麼物質的基本屬性又是什麼呢?

左明雪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在物理學中,一般把物質分為兩類,那就是“粒子”與“場”。

顯然,電場與磁場屬於場,而像電子這樣的東西可以看成是粒子。

但是,問題在於,在物理學中,我們有時候把粒子與場又看成是等價的——這也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

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電場與磁場,你可以把它們看成是虛光子構成的東西。再比如說電子,你也可以把電子看成是電子場——也就是說,電子也是一種波場。

因此,從這個地方你可以看出來,物質的基本屬性是波粒二象性。

當然了,我們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感覺到的物質,大部分都是具有粒子性,因為我們感覺到的物質都比較大,比如一個蘋果,一個杯子,你會覺得它是粒子組成的,而不會覺得它是場組成的。但是,到了微觀層次,你可以認為蘋果也是由場組成的——雖然這樣說有點反直觀,但事實確實如此。

另外,只要是物質,它們的基本屬性必須與時間與空間的對稱性聯繫起來,因為物質一定是存在與時空之中,而且時空可能是物質粒子的量子糾纏衍生出來的。那麼,簡單的時空肯定有比較高的對稱性,這些對稱性導致了物質在運動的時候必須滿足能量守恆與動量守恆定律。這些守恆定律是物質必須滿足的,所以也可以看成是物質的基本屬性。電磁場作為物質的一種,當然也滿足這些守恆定律。

當然了,這個回答是從物理上來考慮的,如果從哲學上來說,你可以看看一本哲學書,叫《從物質實在到關係實在》。


軒中科技評論


現代更多科學家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由更深層次的東西“湧現”出來的,也可以認為“部分”物質就是“湧現”出來的(我想並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是湧現的結果)。

弦論大師波爾欽斯基說:“光傳播的方向,既不是空間也不是時間,我們稱之為‘空’(null)。它是空間和時間的交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直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空’方向的存在,可能比空間或時間本身更基本。”

那麼,如何定義物質呢?

我想可以就認為是“信息”,現代物理學也認為,宇宙的最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是信息。從認知層面理解,只有被人類群體性共同認可的感應信息,才能叫“物質”。

這就是物質,無論是湧現的結果,還是最基本的量子比特,都脫離不了被“人類”意識到,沒有感應到的就不是物質,就是不存在。


探索貓


本來很簡單的問題愣讓一些專家給弄複雜了。物質的本性就是存在,存在的都是物質的。不論有形的無形的,可見的不可見的,只要存在,它就是物質。

電場磁場當然也是一種物質,雖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可以通過儀器探測到,它確確實實存在的。當然它和我們通常看到的物質不同,不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但不妨礙它們是物質。沒有誰能規定物質一定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和物質相對的並不是意識,意識也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產生的,雖然我們不知道它的機理,但意識產生於物質是沒錯的。意識之於物質,相當於知識之於書本,軟件之於硬盤。和物質相對的是意識的結果,沒有根據的臆想。我們沒見過神,也沒見過鬼,當然不能武斷地說世界上一定沒有鬼神。我只是想說,即使有一天證明了神鬼的存在,神鬼也是物質的。因為存在就是物質,不管這個神鬼是以什麼形式存在。那隻不過是具有超強能力的智慧個體。

現在還有一種錯誤言論,認為意識本身可以決定物質,無論它披著什麼樣的科學外衣,都是唯心的不科學的。意識影響物質世界只能通過物質去影響物質,不可能僅僅通過意念去幹涉物質世界。最典型的是意識的觀察導致量子狀態的坍塌,那只是人類目前科學水平的限制,不能解釋這一現象。更有甚者,是平行宇宙理論。前者還只是意識決定微觀粒子的運動,後者就是意識決定整個宇宙的變化。

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去推理去假想,但科學精神必須有,科學底線必須有,那就是唯物論。任何不可解現象,如果用唯心的方法解釋,就沒有解釋不了的。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敷衍做法,也是一種不科學不嚴謹的做法。解釋不了可以不解釋,但不要用唯心方法來搪塞。


多維觀世界


物質的基本屬性有兩點,能夠獨立存在和與其他物質產生相互作用。

物質不和任何物質產生相互作用,就意味著它不符合任何科學定律,無法用任何方法探測到它的存在。科學是研究物質規律的學科,沒有任何規律可言就不算是科學所說的物質,物質也必須通過與其他物質產生相互作用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暗物質是最神秘的物質之一,科學家很難探測到暗物質,彷彿它不存在。但是暗物質有質量,能夠產生萬有引力,因此暗物質還是一種物質。如果連引力都沒有了,暗物質恐怕真的要在宇宙物質中除名。


物質的第二因素是能獨立存在。有很多場,如電場和磁場,還有引力場。電場和磁場都是物質,而引力場不是。很多時候電場由電荷產生,依靠電荷而存在。但是變化的電場可以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可以產生電場,電磁波證明了電場和磁場可以不依靠其他物質獨立存在,因此電磁場是物質。

萬有引力產生的力場是引力場,引力場必須依賴有質量的物體而存在,沒有獨立存在的引力場,所以不能歸類為物質。其實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萬有引力和引力場都不存在,其本質是時空的彎曲。

一鍵關注,分享你想看的科學!


飛魚科普


從字面上理解“基本屬性”應該是普遍性和根本性。宇宙的定義是所有時間和空間的總和,現代對宇宙的定義做了一定的修改,認為宇宙是所有物質的總和。所以從哲學上來講世界是物質的。什麼叫物質?物質就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所以包括電場磁場在內的所有物質的基本屬性就是客觀實在性。這是“物質的概念”所闡釋的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的概念”和“物質本身”不是一回事,它們的關係是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那“物質本身”的根本屬性是什麼呢?是運動,因為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運動的物質。

下面我們再從物理學上做一談討,現代科學已經證明時間和空間也是物質。宇宙是物質的,而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是物質的外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一無所有的時空是不存在的,時空中充滿了場和物質,時空作為場的結構性質而存在。時空就是場就是物質。電場和磁場不是實物粒子構成的物質,但它們是虛粒子構成的場物質。電場和磁場是虛光子作用時空共同運動變化的一種存在。可以說不運動不變化,電場磁場就不存在。所以實質上電場磁場就是一種運動變化。另外大質量物體引起時空彎曲,時空彎曲產生的引力效應會引起別的物體的運動變化,受到引力效應的物體也會反過來影響。整個宇宙世界就是處於不停的運動中,運動是物質的普遍性和根本性,因而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我認為任何不具有普適性的所謂屬性都不屬於基本屬性,比如說質量、能量、波粒二象性、甚至一些原理定律都有適用條件或具有相對性因而不能算是物質的基本屬性。象質量,只有實物粒子才有可能有質量,場物質沒有質量參數,還有一些只有動質量而沒有靜質量,在微觀還得需要“上帝粒子”賦於質量等等。至於波粒二象性,首先宏觀物體並不顯示這種性質,既使在微觀表現有的也只表現出一種性質,而不是兩種,是分開表現的,象題主舉的電場磁場都只表現波動性虛性場性,並不表現實物粒子性,所以不能作為基本屬性。……

以上是我的拙見,分享讀者諸君,歡迎關注物原愛牛毛1。


物原愛牛毛1


電場,磁場,引力場都是場,都是物質的一部分具有物質的部分屬性。但是都不是獨立的物質。而電磁場是物質具有物質的全部屬性是物質。獨立物質必須具備兩個屬性:既能量和時間。場如果沒有變化就不存在時間,所以不是一個完整的物質。而電磁場具有能量和時間是獨立物質。 獨立的場必須由別的物質產生所以只是物質的部分屬性,所以必須通過運動來演繹物質的屬性。

物質的基本屬性就是存在。無論物質的表現形式有多少,主要是客觀存在就是物質。



物質存在的基本數學工具是多重複數。按多重複數的邏輯規則,物質存在是按中國古代老子“易經”的版本演繹的。

歷經二千多年,還能和物質存在的邏輯吻合,老子可能是理論物理的祖師爺。

存在的最高形式就是“道生一”的“一”既一重複數。

一重複數的兩個物質維度在物質層面的能量和時間。由於是最高的物質形式,所以能量和時間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量子力學中被叫做“弦”。雖然它是“一”的形式,但是卻存在於每一個物質的維度。主要是物質就必須有能量和時間,並且能量和時間在最高形式中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這種不確定性是萬物之本,它決定了所有物質的存在最基本不變量。普朗克常數!

“一生二”的“二”是物質第二層存在。這個層面是物質的特殊形式。因為沒有“二”就不會有“三”,所以“二”的存在形式有兩種狀態。首先是每個“二”都可以獨立存在。並且具有基本物質的維度。它的四個維度在“二生三”的“三”中表現為電場,磁場,能量和時間。由於“二”只有四個維度,所以“二”的所有形式在“三”中必須以運動的形式存在(因為“三”的基本維度是八維),才能形成八個維度。一個維度就是一個獨立性質。實際上“二生三”才是“二”的主要歸宿。


在標準模型不難看出,u c t d s b 等基本粒子就是“二”的獨立存在形式。而其它的基本粒子則是“二生三”的產物。“三”是由“二”生成,但是和“二”的空間性質卻是不同的形式。在標準模型的理論中所有的物質維度都是“四維”的。所以它的基本粒子的形式是不完整的。它忽略了四個基本維度。致使基本粒子的許多性質不能公式化。這也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還不能統一的原因。


所以只有“三生萬物”才能展現“三”的屬性。



實際上“一和二”也都是陰陽關係的,只是在萬物空間“一和二”的陰陽不是特定的,主要其中一個是陰那麼另外一個就必須是陽。比如一個電子的電場是陽那麼磁場就一定是陰。這也同時註定了在“三”的空間磁單極的磁子是不能存在的。



所以在萬物空間,萬物負陰而抱陽。在三生萬物的基本物質中子,質子都需要有十六個維度,才能穩定存在。




每個“三”是八維的,其中四維是陰,四維是陽。



每個中子和質子都需要三個“三”的基本物質才能形成十六維空間。其中陽的部分包括公共時空三個陽合併。陰的部分是十二維度的。形成的質子和中子等在萬物空間有八個獨立性質,其中四個是四維時空。萬物的形成就是質子中子,電子等的演繹。

這就是物質的基本屬性。


科學無止境


首先,物質的基礎是能量,一個無限細小無限短的能量線,因為自身的能量做高頻震動,形成能量點此為質子,多個質子由中子連接。此為原子核,因為質子有能量。能量的表現形式在4緯度(即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緯度)是力,為了維持原子核力的平衡,由與原子核的相反力的電子包裹以達到平衡。這就是物質的基礎~電場與磁場就是宏觀的描述原子核和電子之間力的規律。在我們現代人理解範疇裡,我們把這種力取了一個名字“引力”。為了描述這種相對且相反的能量的力,也為了更好的研究這種力,我們單方面的給予其量化。量化的結果就是原子核的力為正極和電子的力為負極。電場和磁場其實就是這兩種力在不同環境中的性質,屬性,規律的描述


貴財B-


任何物質都是一種能量,能量分為人為能量和自然能量,人為能量是對自然能量運用,因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在自然科學中大體可分為熱能量冷能:量的區別和相互作用,熱能量有自我膨脹力即推動力。而冷能量卻有自我收縮力,也稱為引力,在宇宙的大環境中冷能量體遠遠大於熱能量體,因而熱能量在宇宙中是有限的,它始終處於冷能量的包圍之中。在宇宙環境中熱能量通常會被冷能量吸收並形成冷熱空氣層因而形成地球的有序運轉和人類以及萬物生存空間,但人類物理運用中往往注重熱能量的開發和運用而忽略或淡化冷能量的運用,勢必造成人類自然環境的惡化。但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冷能量利用不斷被提上日程,也許這也是量子力學的由來,當然量子力學也畢竟是人類運用科學,也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超越人類生存的極限……


手機用戶5828008812


物質的基本屬性是能量。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看到的是場、粒子、空間與時間。如進一步分解,本人認為,宇宙只有空間與能量這兩種最基本的東西,而時間只是空間與能量的衍生產物。為何?根據現有的粒子理論(量子場論)和質能方程,粒子最終可分解成能量,即粒子由能量轉化而來。根據本人的《負空間論》,能量在化子(一種空間膨脹的產物)作用下可變成質量,場是一種存在於粒子周圍的顯性能量場(區別於暗能量場),如電場,磁場,引力場等,它是粒子的質量轉化成能量的結果。場與粒子是統一的,即均為能量,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化子。化子將能量轉化成質量並形成粒子,粒子的部分質量脫離化子控制後變成能量場,即各種特性的場。在化子參與的質能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力,使得粒子(物質)發生運動,從而衍生時間。自然界是簡單的,並不複雜,僅為空間與能量組成而已。


空間的奧秘


電場、磁場也是物質,具有物質的基本屬性,那麼物質的基本屬性是存在。有質量的物質細分為粒子。粒子有輕子和重子,有弱作用強作用。表現為質量和運動,產生力。電能轉化為磁,磁轉化為電,電轉化為光、熱、磁、聲……粒子有夸克子(夸克子分上夸克子和下夸克子)、光子、膠子、中微子、電子等為基本粒子。質量產生引力。光子產生光。電子產生電。黑洞又叫灰洞,還叫蟲洞。發現暗物質,也是存在,暗能量,也是存在,中子星也是存在。射線也是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