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聯想被踢出恆生指數,是什麼導致了聯想現在的這種境地?

小水藍


一家企業如果能入選恆生指數的成份股,它的漲跌將直接影響恆生指數的漲跌,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認可,說明這家企業跟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符合的。同樣的,如果被踢出了指數,意味著這家企業已經掉隊了,代表不了宏觀經濟的狀況——過去5年裡,恆生指數已經攀上了3萬點的關口,而聯想集團的股價卻下滑了56%。

其實,從這幾天很熱的一個“投票時間”就能看出,聯想為什麼會被競爭對手越甩越遠。5月10日晚間,網上不斷出現“聯想為什麼不給華為投票”、“聯想不支持Polar方案”、“因為聯想站隊高通,最終導致華為以微弱差距輸了。”等內容帖子,一時間聯想成了眾矢之的。

根據騰訊《一線》的報道,事情是這樣的,在2016年10月舉辦的“3GPP RAN1 87次會議”上,對於聯想沒有投票贊成中國華為的方案,而是把票投給了美國的高通公司,最終高通的LDPC方案成為了未來5G長碼的使用標準(聯想在短碼方案上投票支持了華為)。

5G標準如果能採用中國標準,意味著在未來最重要的5G時代,中國將不必向3G和4G那樣受制於人,可以真正掌控這一網絡關鍵技術標準。聯想當初作出這樣的選擇,到底是處於商業上的考量還是別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件事情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聯想和華為這兩家企業對核心技術的重視程度真的很不一樣。

在1992年的時候,聯想的營業收入是17.67億元,柳傳志一時風光無兩;而任正非那時候還待著五十多名年輕員工奮戰在深圳寶安縣蠔業村的破舊的廠房中。當時,華為當時僅有1億元的銷售額,能否存活下去還是一個問題,更不用說和理想相比了。

但是,此後的聯想和華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聯想電腦2013年的銷售量雖然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PC生產廠商,但是聯想其實是大而不強。聯想在柳傳志的帶領下走上了“貿工技”的路線,在技術方面實行買買買的策略,並沒有非常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

財報顯示,在2006年-2015年的10年裡,聯想累計投入的研發成本只有為44.05億美元;而華為在2017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為897億人民幣,一年的研發費用比聯想十年的還要多。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華為2017年的營收高達6036億元,比BAT還要多;而聯想的市值只剩443億港元,不要說和騰訊的3.6萬億港元相比,就連即將上市的小米都比不過(估值為600-1000億美元)。

網易吃雞大賺200億,為何丁磊還是贏不了馬化騰?阿里巴巴的老闆竟然是日本人,這是真的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只能說都是報應!不重視消費者和售後的報應!

2010年的時候,準備給父母買臺電腦,由於老人平時就是玩玩紙牌,上網看個新聞,因此也沒打算買很高配置的那種,當時就看中了聯想其中的一款臺式機(具體型號忘記了,時間太久了。),花4000多一點買下。

父母也很高興,將之前他們旅遊的所有照片也都拷貝了進去,結果。。。。不到半年時間,硬盤裡儲存的東西無法讀取了。當時便拿到聯想客服去修理,對方說修不好,裡面的數據已經損壞。我當時就求爺爺告奶奶,讓他們想想辦法,因為裡面的照片都很重要,而且才半年時間,還在保修範圍之內(保修一年)。

結果,對方回答了我一句我這輩子都忘不掉的話:“既然照片重要,就買貴一點的機子啊,幹嘛買我們這一款。”

之後,我打電話進行了投訴,結果壓根沒有人理,只是告訴我,恢復數據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自己拿著硬盤去北京的一家數據恢復中心恢復,費用大概要幾萬塊(自費)。至於其他的他們不管。

從此以後,聯想這個牌子徹底被我拉了黑名單,我是沒錢,我是買不起貴的電腦,但我起碼不會做這麼噁心的事。

看到聯想如今的樣子,我只想說,鞭炮呢?


求生哥


說到底,就是接班人選錯了導致了今天的境地。

企業運營還是看掌門人,掌門人看對了方向,企業就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一條道走到黑,那隻能是死衚衕。

聯想現在有兩個上市公司,一個是聯想控股,一個是聯想集團,都在香港上市。

這次加入恆生指數的石藥集團也是被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投資過的企業。

聯想控股是柳傳志自己在搞,2001年成立的聯想控股已經比聯想集團市值還高了,可以說發展的還不錯。

但是楊元慶率領的聯想集團則一直在走下坡路。

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柳傳志辭去董事長職務,交棒楊元慶。結果2008年經濟危機,2008至2009財年,聯想鉅虧2億多美元,楊元慶搞不定,柳傳志又於2009年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復出僅僅兩個月,聯想集團就成功扭虧了。之後,2011年柳傳志又再次退出。

201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還收購了摩托羅拉手機。

聯想手機業務為何一直虧損?其實還和聯想集團對手機的方向誤判有關。

一開始聯想手機依靠運營商定製,形成了“中華酷聯”的良好形勢。然後互聯網智能手機時代到來,中華酷聯就一個華為轉型快,現在銷量躋身世界第二。而其他三家則半死不活,聯想手機品牌都沒了。

後來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可是直到現在摩托羅拉還在堅持模塊化手機這種非主流路線,還定位高端,賣得挺貴,甚至都要把聯想的ZUK手機品牌放棄了。

聯想發展這麼多年,可以看到,其實就是個方向問題,楊元慶能力不夠,帶領的聯想集團也是死氣沉沉的感覺,聯想真的老了。


GRIDMAN


問君有道,和你一起回憶一下聯想和恆生的歷史時間。

2000年,聯想集團首次加入恆生指數,

2006年,聯想集團被踢出了恆生指數,

2013年3月,聯想集團再次加入恆生指數,

今年4月,聯想集團再次被踢出了恆生指數。


PC時代的王者,聯想到底怎麼了?

  1. 企業戰略出現了誤判
2004年12月,聯想集團收購了當時個人電腦最大品牌IBM。完成了中國企業首次蛇吞象的併購案例,聯想在那一年也達到了品牌巔峰。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PC端已經轉化成智能移動端,移動互聯快速成長超越了傳統互聯網成為大趨勢。那麼我看分析一下聯想的智能移動端和pc端的實際情況。

智能手機方面,聯想的競爭對手不僅包括國外的蘋果 三星,還包括國內的華為 小米 ov等智能手機品牌,可謂是四面楚歌。 聯想旗下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前十都進不去。摩托羅拉品牌在聯想併購後,在歐美市場的銷量也並沒有起到很好的貢獻,聯想手機戰略的優勢明顯不足。持續佔有率和市場份額都不搶眼,使得聯想在消費者市場的影響力和品牌認知認知也呈下滑趨勢。

PC和個人電腦方面, 2017年筆記本電腦市場報告顯示,蘋果市場份額從8.3%上升到了9.6%,位列第四名。 其中,聯想的市場份額同比去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而排在第一的惠普則增加了1.9個百分點,蘋果MacBook則增加了1.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 蘋果MacBook銷售勢頭不斷上漲,戴爾面臨著來自蘋果的嚴峻挑戰,當然也包括排名老二的聯想其市場份額正在被蘋果MacBook蠶食。或許聯想也已經看到,自己的主業正在面臨著挑戰。

可以說,聯想沒有實現從PC向移動終端轉型成功,在享受完pc紅利的時代後,聯想並沒有能乘風破浪,反倒是被移動互聯和智能移動甩在了時代背後。



2.關於技術流還是貿易流

先給大家講一段故事。1994年,聯想公司的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倪光南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一手研發了漢卡的總工程師、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而總裁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柳倪之爭後來被認為是代表了中國企業“貿工技”和“技工貿”兩條路線的爭鬥。

鬥爭的結果是技術總監自然沒有鬥過總裁,優先發展市場的路線,勝過了優先發展技術的路線,原本被稱為聯想技術功臣、有巨大技術貢獻的倪光南,則被趕出了聯想公司。柳傳志任命楊元慶為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當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銷量躋身中國市場前三位,柳傳志由此被稱為是創造了聯想集團的傳奇和神話。但在這裡,我們一定不能忽略和忘記的是:

聯想集團的第一桶金是靠純技術起家的,是靠的倪光南技術團隊研發的聯想微機及AST漢卡,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在它發展到67億元銷售的時候,都是靠技術起家的,並非靠貿易,在柳傳志執掌後聯想才走向貿易路線。

好故事講完後我要分享一下數據: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佔總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聯想2006-2015財年財報顯示,除2015財年的研發收入佔比達到2.6%,其餘年份均低於1.9%。過去10年,聯想累計投入研發成本44.05億美元,尚不及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支出。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為聯想哭一會😭😭😭)

十來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回顧這些發展史,一個科技企業如果不掌握核心科技就沒有未來,聯想在本能創造歷史的年代,輾轉一圈終卻回到了原點。




3.聯想領袖是狹隘plus版

我之前寫過:聯想的“買辦”思維已經深深植入於這家公司的“DNA”中。聯想從柳傳志執掌期間主張“貿易”和“加工”的成長方向,在國內市場中聯想實施低買 組裝 高賣的策略賺的缽盆滿盈,這也導致聯想的“思想內核”變的只注重企業短期變現能力,像技術研發這種靠長時間積累,才能逐步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策略在聯想內部是非主流的。大家都不關注所謂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時間給大家改造的,不敢去創新 不會去創新,甚至是不值得去創新。所以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十多年後的今天聯想在技術方面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基本都是靠貼牌(IBM、摩托羅拉)或ODM代工來維持其市場地位,最終在產業鏈條中只能嚴重依賴外資(美國)企業,自我葬送前程。

楊元慶接掌更是變本加厲,聯想變的封閉固化 自大狹隘。我感覺楊總應該是楊廠長(真的感覺楊元慶就是一個廠長水平)😤如此大規模的科技企業,如果企業家沒有戰略定力 全球視野 敏銳的行業洞察力 深邃的趨勢判斷力怎麼能夠掌舵這艘科技大船。

聯想的規模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其自身的產業博弈能力在哪裡?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技術儲備與研發在哪裡?

通過這次曝出的“5G投票事件後”,我能想到的是聯想無罪,只是聯想掌舵者的格局是狹隘plus版本,聯想我很擔憂你的未來!

請君留言,你怎麼看聯想與華為👊


問君有道


這是聯想第二次被剔出恆生指數,第一次是在2006年。


在恆生指數公司季度性成份股檢視中,聯想集團在恆生指數中的成份股地位將被石藥集團取代。該指數編制者週五發佈公告稱,此次調整將於6月4日生效。這家個人電腦製造商的股票一度下跌4.3%,石藥集團股票則一度上漲9.1%。自2013年被納入恆指以來,聯想集團股價已累計下跌57%,市值減少了59億美元。


而產生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移動業務接連喪失市場佔有率

眾所周知,儘管聯想在2014年通過併購摩托羅拉移動和IBM x86服務器業務而正式開啟其作為傳統PC廠商的轉型之路,但這幾年時間過去,聯想通過併購進入的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主要是服務器)市場的表現並不理想。

在智能手機市場,據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統計,聯想智能手機在2017年的銷量同比下跌了2%,從2016年的5070萬部下跌至2017年的4970萬部,排名全球第8,市場份額僅為2%左右,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第二陣營。

具體到中國手機市場,據調研機構GFK發佈的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聯想去年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10排名中墊底,出貨量僅為179萬部(注:2016年的銷量為300萬部),同比下滑接近60%,佔有率為0%。

同時從賽諾發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整體銷量報告顯示, OPPO、vivo、蘋果、華為、榮耀、小米位列前六名,第六至十名為魅族、金立、三星和小辣椒,銷量均在百萬級,聯想仍未進入前10看,情況並不樂觀。


2、一度表現尚佳的海外市場也正在遭遇蠶食

隨著國內廠商在海外重點市場的發力,聯想曾經一度表現尚佳的海外市場也正在遭遇蠶食或者說其在中國市場由盛而衰的過往正在被複制。


例如在印度市場,聯想曾經一度進入到前3,但進入到今年,據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統計,2018年一季度,聯想手機出貨量僅為100萬部,同比下降超過60%,另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聯想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退出印度智能手機前5。那麼隨著中國手機友商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拓展,目前聯想尚佔據優勢的拉美等市場也難言安全。


3、核心中核心的pc業務痛失全球PC市場冠軍頭銜

據Gartner和IDC的統計,聯想在去年全球PC市場的銷量已經被惠普超越,痛失全球PC市場冠軍頭銜。雖然聯想重申要重返PC市場第一,但進入到今年,種種跡象表明這以目標的實現也是頗有難度。據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惠普依然是全球PC市場的老大,且銷量同比增長4.3%,相比下,聯想同比增長為0%,也就是說在落後惠普的情況下,增速又不及對手,聯想在PC市場何以重返第一?

對於聯想PC更為不利的是,來自捷克著名安全廠商Avast近日發佈了2017年度PC趨勢報告顯示,在PC品牌選擇中,惠普以19.8%高居第一,其後的宏碁、華碩、戴爾都是10%左右,聯想僅為9.6%,在主流PC品牌的用戶選擇中排名墊底。而在今年年初美國權威雜誌《Consumer Reports》針對8.3萬名用戶進行的PC故障率調查顯示,聯想以31%的故障率排名第二。看來用戶對於品牌的選擇和本身產品的品質才是聯想PC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優勢的最大隱患。


本次回答內容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更多其它其它因素,歡迎在評論中指出。


36氪


聯想一度是桌面互聯網時代的神話,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由於戰略失誤及方向誤判等目前彷彿成了一搜失去動力的航母,風雨中飄搖。

聯想淪為如今地步,是有原因的。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聯想的核心業務:PC包括服務器打印機等、手機、投資業君聯資本三大主營業務。

在PC領域無論是移動電腦或者桌面電腦儘管聯想一直宣稱自己是行業老大,但是在PC領域的競爭遠遠比不上手機行業,看一下華為小米突然的降低維度殺入pc行業,瞬間給一潭死水的pc行業帶來革命就能看得出來,pc領域的不思進取是有多麼的嚴重,在手機行業基本上半年一個產品迭代,而pc領域還是5年才會做一個外觀的升級,移動互聯網的衝擊只會讓聯想不斷縮緊出貨量。

再看手機領域,哦抱歉,聯想現在手機基本宣告死亡。儘管聯想以lephone最早殺入移動互聯網藍海,但到今天為止我們能記住的lephone,zuk已不復存在,花大價錢買的moto運營的也淪為傳說。

可能聯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君聯資本了,但其管理的資本也區區350億人民幣。這還抵不過華為一家公司的年淨利潤。

一家公司主營業務基本面臨不斷縮緊局面,基本意味著這家公司提前宣判死亡。這也是聯想在資本市場市值不斷下跌,甚至近日被踢出恆生指數的原因所在。

對於聯想來說,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上一個時代作為互聯網老大哥地位,缺乏新的動力和思維方式,官僚現象嚴重,導致執行力嚴重不足,轉型失敗,終會被時代所拋棄,如同諾基亞一樣,終會成為傳說。

再補充一點,聯想每年的研發投入不到5億美元(營業收入1%左右),僅僅是華為研發投入的20分之一,華為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15%。


鎂客網


不慎走錯了一步,步步皆錯。聯想這不是第一次被踢出恆生指數了,經常聽到一些傳言說聯想快要垮臺了,撐不住了,其實聽到這個我真的倍感遺憾,曾經那麼輝煌,牌子已經打的很響的一個企業。

1.曾在港上市

恆生指數,香港股市價格的重要指標,恆生指數由恆生銀行下屬恆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及按季檢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但在過去5年中,聯想集團股價下滑56%,市值損失58億美元。

2.競爭激烈卻不進行創新

阿里巴巴現在正值上市以來最高增速,不巧,前不久小米也在香港上市了

,這麼多大勢企業的注入,聯想卻止步不前,聯想的手機目前看來就是做失敗了的一塊,而現在又只專注於個人電腦,企業的思想不夠鮮活,沒有創新的意識,不會創造新的業務,企業也沒有進行階段性的調整。

3.企業沒有向心力,技術匱乏

聯想這個企業的領導者分歧太大,而且企業內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文化思想,負責人只管自己口袋錢幣飽飽卻不傾力於企業的發展走勢,

聯想自己沒有研發出自己的技術,靠買國外的技術只是一時的。

我有我的見解,你有你的看法,歡迎您的留言評論,展現您不一樣的態度!

關注懂財帝微信公眾號(ID:znfinance),奔向財務自由之路。


懂財帝


時代如果拋棄你,連聲再見都不會說。

聯想輸給了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做不過門外漢小米,技術做不過華為,應用做不過騰迅,生意做不過阿里,只會做硬件,房地產,資本運作。

現在中小學生對手機的需求超過電腦,聯想電腦也就失去一大批用戶,年青人對手機更新接代迫切,對電腦更新換代不迫切,聯想電腦銷售就停滯,芯片,軟件開發商對升級電腦不熱情,都跑去玩手機了,聯想電腦也就失去大眾市場。

小米不生產手機,可卻用手機完成了商業生態鏈,有各種商品,金融產品,自產自銷。

華為有5G技術基礎,完成了手機制造全生態鏈,有芯片,基帶,雲計算,操作系統,不受人擺佈。

騰迅有社交,有手遊,有應用,有支付,有天量利潤,可以去收購競爭對手,投資新興產業,複製先進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環。

阿里更是用技術完成商業王國的建設,衝出亞州,走向世界。

反觀聯想沒有在移動互聯上有一點存在,沒有賺錢的母牛,怎麼走出困境。


光芒萬丈34957


首先,我們得知道聯想現在所處的境地是怎樣。


聯想這品牌估計大家都挺熟悉,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市值,亦或者在科技行業以前的排位情況(聯想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二,僅次於三星)。現在的聯想呢?一方面被踢出了恆生指數,另一方面,聯想股價從2013年3月納入恆指以來已經下跌了56%,聯想在港股的市值也僅700億元港幣,表明投資人對其未來市場前景和價值的認可並不高。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在的聯想這般境地呢?


在聊聯想的落寞時,我們不妨拿近幾年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都高歌猛進的華為來做一下對比,大家或許就能夠更清晰明瞭的看清楚聯想為啥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有分析認為,聯想與華為差距的關鍵是二者的核心研發能力。聯想10年來的研發投入累計44.05億美元,不及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支出(90.47美元,佔其銷售收入的15%)。


聯想雖然品類繁多,然而品牌定位卻不清晰,相比而言,華為則有著清晰的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華為、榮耀)。以聯想整合失敗的Moto為例,有昂貴到5000元的moto x,也有賤賣到幾百元的moto g,更有取了中文名字卻讓人笑掉大牙的moto x(中文名"極"),被調侃為"x(差)極了"。其二,聯想盲目跟風互聯網和電商化運營,打爛了原有線下渠道,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其三,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是想幫助自己打開歐美市場的大門,結果並未達成初心,卻搞砸了IBM原有的好名聲。而對於讓聯想後來痛心疾首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其失敗的整合更是導致聯想如今鉅虧的主因之一。


上面講到聯想跟風電商化運營和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聯想戰略佈局的失誤,總得來看,聯想戰略佈局的失誤,在筆者看來,起碼有四點的戰略失誤:


一、沒有實現從PC向移動終端的轉型


這個就不用更多說了,現在回過頭去看的話,聯想跟風電商化運營和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就是從PC短轉型到移動端失敗。


二、沒有實現從製造業向服務的轉型

聯想雖然在PC製造產業上仍然是霸主地位,但畢竟是過氣產業。很多昔日的王者都選擇退出市場進行產業升級,比如Thinkpad就是IBM退出後轉給聯想的,而IBM專業做更有前途的軟件和服務去了。雖然現在IBM也在新時期遇到了一些挑戰,但不可否認當時其轉型是非常成功的。


三、沒有實現從工業品牌向消費品牌的轉型

這一點可以參考第一點,PC端的本質還是工業品牌,也就是說,聯想沒有把在PC業務上的成功經驗,直接複製應用到了手機業務上來。


四、沒有實現從營銷到技術驅動的轉型

這一點從華為跟聯想的研發差距就可以很好的驗證這一點

(-8東南偏北)


天天說錢


國際5G標準居然投高通一票,不投華為,致使華為傳輸協議落選。讓華為失去了5G標準的制定資格,以後中國每年大概要給高通交1000多億美元的專利費,每部手機大概3%。人家小米,oppo、vivo雖然都是競爭對手,但是人家照樣投華為,簡直是不可原諒。 聯想打破了PC行業的代工模式註定要失敗!為什麼別的PC品牌不自己生產,為什麼別的代工廠不做自己的品牌,不是沒有原因的,然而聯想確去打破這樣的局面!太以為是了,它根本是覺得自己和國內其他企業不一樣的了,或者說它覺得國內企業比它低一個檔次,不願與國內企業為伍,可它自己不知道他就是個空殼子而已。 沒有民族大義,沒有國家榮辱,5G話語權掌握在自己國家企業手裡,總比在美國高通手裡強萬萬倍吧!作為一個若大的企業,怎麼連這點肚量都沒有,關鍵之時幫助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