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烏克蘭為什麼不直接對俄宣戰收回克里米亞?

用戶9822891885


克里米亞以及由此引了的烏克蘭東部問題仍在持續之中,而許多國人就奇怪了:俄羅斯生生將克里米亞從烏克蘭政府手中奪去,怎麼烏克蘭就不吱聲,更不宣戰奪回?國際社會怎麼就不能容忍加泰羅尼亞從西班牙獨立?就不許庫爾德人獨立?卻在克里米亞問題面前沒有多大的動作?

1、烏克蘭的綜合實力確實無力因克里米亞問題向俄羅斯宣戰: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後,其政治與經濟長期更多的是依賴俄羅斯。就以天燃氣為例,俄羅斯幾乎是是以“白送”的方式給烏克蘭供氣。基輔、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的居民告訴我說,在俄烏交惡前,烏克蘭居民每個月的冬季供暖費只需要每戶1美元!因此,中國在烏克蘭的留學生告訴我說:“這裡冬天的室內氣溫實在太熱了,因為大家都可勁地燒天燃氣。”然而,今年冬季,烏克蘭大半國土的供暖還沒有著落,因為俄羅斯要按市場價收烏克蘭的天燃氣費用,否則就斷氣。如此依賴俄羅斯還表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東烏克蘭的重工業完全是靠給俄羅斯軍隊供應武器裝備的零部件,現在斷了根,整個烏克蘭的重工業就癱瘓了。

2、烏克蘭獨立後的國防力量幾乎被自己肢解:在相當長時間裡,烏克蘭比較相信西方國家的承諾與安全保證,比如說完全擱置了烏克蘭的戰略轟炸機和其它戰鬥機;為了領取美國與歐洲的拆除核武器補貼,完全交出了核武器並且徹底拆除。軍事建設完全不被烏克蘭政治家所重視。我到克里米亞半島時曾有機會進入潛艇洞庫,發現在蘇聯時代被視為黑海潛艇“黑洞”的克里米亞塞瓦斯波爾潛艇基地因為完全被烏克蘭政府拋棄而癱瘓,相比之下,潛艇基地周邊烏克蘭總統兒子開發的度假別墅以及遊艇產業倒是很繁榮。這種自廢武功的做法讓事件來臨時根本無機會反抗。同樣,由於烏克蘭軍人待遇幾乎不被政治家所重視,導致烏克蘭軍人的收入極低,榮譽感完全沒有。因此,當俄羅斯宣佈駐克里米亞烏軍加入俄軍的話,待遇提升兩倍,保持原來的軍銜級別,以及分房子時,8萬烏軍中有6萬宣佈加入俄軍。





3、俄羅斯不容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再升溫克里米亞問題,就已經制造了更大的烏克蘭東部問題,甚至讓烏克蘭東部整個區域陷入戰爭,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成立了所謂的“共和國”。按現在的情況,只要烏克蘭提克里米亞問題而宣戰,那麼整個烏克蘭東部就會宣佈加入俄羅斯。因此這一戰略令烏克蘭非常為難,而國際社會也顧慮極大。因為俄羅斯迄今不承認其武裝力量其實已經在烏東成體系地作戰,美國與歐洲也不想跟俄羅斯軍隊直接對陣。因此,國際社會沒有支持烏克蘭捍衛領土與主權完整。



4、烏克蘭政府的政治高層一直在內鬥,並沒有形成對外的合力。烏克蘭自獨立後一直政壇動盪,各種內鬥層出不窮,迄今沒有形成一個一致對外的核心領導層。因此,在實施國家意志方面毫無起色,更談不上宣戰收回克里米亞了。

5、克里米亞的主體居民是俄羅斯民族,再加上俄黑海艦隊駐地塞瓦斯托波爾從來沒有脫離過俄羅斯(根據俄烏分家協議,這個城市長久租給了俄羅斯,所以這完全是俄羅斯的城市,並且駐有整個黑海艦隊),所以民意支持度讓烏克蘭很難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有所作為,甚至搞點小動作都很困難。




邱永崢


對俄羅斯宣戰? 這個問題很可笑,這世界有誰見過“雞蛋碰石頭”後“雞蛋”還能完好無損的? 體量相差懸殊的兩個拳擊手是不可能在正式比賽中一決高下的。烏克蘭不是一個“莽夫”,它很清楚自己的體量不足以和俄羅斯硬碰硬,如果盲目的挑戰俄羅斯,無疑是“雞蛋碰石頭”,很可能連整個烏克蘭都會被俄羅斯“吃了”!原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是除了俄羅斯之外的第二個有實力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原蘇聯給烏克蘭留下了強大的武器工業基礎及部分核武器。但烏克蘭為了取悅美國為首的北約及歐盟,以便儘快加入歐盟和北約。在西方國家的忽悠下,烏克蘭銷燬了核武器和導彈系統。雖然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表揚”,卻也是在自廢武功。獨立後的烏克蘭一心撲在西方國家身上,整天幻想著加入歐盟和北約,從而忽視了自己國家的建設。國內民族矛盾激化,政治鬥爭不斷,實力已大不如前。及至克里米亞問題出現時,自己已無力掙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克里米亞“去”了俄羅斯。而此時的西方國家卻只能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而已,而不敢對俄羅斯有其它行動。這是烏克蘭的悲哀,也是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


人生觸底反彈


因為不敢。

畢竟俄羅斯還是那個令人生畏的俄羅斯,但烏克蘭卻再也不是那個實力雄厚的烏克蘭了。

2013年11月底,以烏克蘭當局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為起點,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因為一心想要擁抱西方,烏克蘭遭到了昔日大哥俄羅斯的強烈反制,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動盪不安。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的“感召”下於2014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儘管遭到了烏克蘭當局的嚴厲鎮壓,並在3月15日解散了克里米亞議會,但“去意已決”的克里米亞仍然於3月16日舉行了獨立公投,並在3月17日以96.6%的超高票數通過了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議。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訂合併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隨後於3月21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

在克里米亞投向俄羅斯的這段時期內,除了上躥下跳的克里米亞,雷厲風行的俄羅斯,惱羞成怒的西方國家以及作壁上觀的國際社會,作為當事國且最大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不承認公投結果,宣佈其行為違憲,便再無更多動作,對俄羅斯公然奪取本國領土且讓自己顏面掃地的行為緘口不言,更不要說對俄宣戰奪回失地了。

那麼,為何烏克蘭在失去克里米亞後如此“剋制”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實力不允許

實力不足,是烏克蘭不敢對俄羅斯宣戰的最根本原因。

雖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蘇聯大家庭的“二哥”,分得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財產,包括數十架戰略轟炸機,175枚洲際導彈和1800多枚核彈頭。但因為蘇聯時期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經濟水平卻相當落後,這使得獲得獨立的烏克蘭沒有維持核武器開支的經濟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和美俄等國兩年多的談判,烏克蘭於1994年1月10日宣佈放棄所有核武器。

放棄核武器雖然在短期內為烏克蘭換來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但從長遠看絕對是烏克蘭的夢魘。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擁有,而是得到了再失去。擁核時代的烏克蘭令西方不安,但無核時代的烏克蘭更不讓人放心,因為烏克蘭地處的東西方要衝的戰略位置是無法改變的。而當美俄再次交鋒,烏克蘭需要用核武器維護自身利益時,卻發現自己只能成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從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烏克蘭也經歷了和俄羅斯一樣的“改頭換面”的歷程,進入了積重難返的寡頭時代。但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普京式的人物,葉利欽式吃裡扒外的領導人倒是一抓一大把。

包括波羅申科在內的烏克蘭領導人,作為寡頭以及寡頭的代言人,從來無視烏克蘭被東西方撕扯的戰略位置,一心想要擁抱千里之外的西方,和咫尺之遙的俄羅斯劃清界限。所以結果就是俄羅斯強力反制,煽動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州叛亂,烏克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可以說,無能的烏克蘭領導人,一步步將烏克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等到量變引起質變,克里米亞事件爆發,烏克蘭除了譴責別無他法,因為東部的俄羅斯州蠢蠢欲動,如果烏克蘭選擇以卵擊石,一旦失敗,那麼東部各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屆時烏克蘭的分裂無法挽回,相比之下按兵不動反而能最大程度地止損。

況且今日的烏克蘭還倚仗著俄羅斯的天然氣,欠著俄羅斯至少20億美元費用,這更決定了烏克蘭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舊賬可以賴,但烏克蘭不想被凍成狗。

2、隊友不給力

隊友不給力,是烏克蘭被迫沉默的重要因素。

普京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雷厲風行的手段,不僅收穫了大票俄羅斯粉絲,更在國際上狠狠打了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臉,因為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一直站在同一陣營。

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希望烏克蘭建立一個完全親西方的政府,使烏克蘭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為此西方國家不斷策劃對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但隨著除亞努科維奇外的烏克蘭歷屆政府積極向西靠攏的政策,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表面關係越來越融洽。

但在硬漢普京面前,西方國家和烏克蘭的“情同手足”瞬間“形同陌路”。雖然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一直堅定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干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會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時提供支持哪怕是道義上的支持。

因為克里米亞雖然距離烏克蘭很近,但距離俄羅斯也很近。這意味著一旦西方國家武裝介入,就要面臨在俄羅斯家門口打仗的尷尬局面,在全力以赴的俄羅斯面前,即使西方國家一擁而上也基本沒有勝算。

再者,西方國家雖多,但各懷鬼胎、同床異夢,根本就無法形成支持烏克蘭的強大合力。

雖然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喊得歡,但他們深知自己和烏克蘭一樣都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維持生命,在真實的飯碗和虛名的“勝利”之間,務實的西歐國家早已做出了選擇。

而美國雖然不指望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煽風點火終歸是需要打手的,在西歐國家不配合的情況下,單槍匹馬的美國心裡沒底好怕怕。

事實上,雖然美國和西歐國家面和心不和,但兩者在利用烏克蘭的問題上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搞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烏克蘭戰爭的泥潭。至於烏克蘭怎麼想,那是烏克蘭自己的事,西方國家“尊重”烏克蘭主權。

所以,深知西方國家德行的烏克蘭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麼身份。

3、道義不佔理

道義上的啞口無言,讓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所有報復俄羅斯的行動變得師出無名。

克里米亞事件,與其說是“吞併”的克里米亞,倒不如說是“收復”了克里米亞,因為克里米亞本身就是俄羅斯的。

雖然拳頭才是真理,2014年前的克里米亞確實是烏克蘭領土,但這塊土地的歸屬卻顯得不清不楚。

因為克里米亞是在1954年蘇聯為紀念俄烏合並300周邊時,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將其“送”給烏克蘭的。

在當時蘇聯的大框架下,所謂的“贈送”更多的是順水人情,也就是左手換右手,畢竟誰也沒想到會有蘇聯解體的那一天。

但是蘇聯解體還是來了,這塊土地也就成了俄烏爭端的重大焦點,同時也成為烏克蘭棄核的交換條件之一。

但這塊土地早已在沙俄時代就被種族換血,境內基本都是俄羅斯人,如果遵從民眾意願,是一定會投向俄羅斯的。

而如果公投的話不僅烏克蘭,西方國家更是無話可說。因為就在10多年前的1999年,西方國家為了肢解南斯拉夫,拔掉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戰略支撐點,不惜發動科索沃戰爭,武裝支持科索沃公投獨立,並蓄意轟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

在這樣的情況下,克里米亞公投更像是俄羅斯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科索沃戰爭時的西方國家可以玩公投的把戲,為何俄羅斯不能玩?

所以克里米亞事件鬧到最後,成了俄羅斯的獨角戲,西方國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俄羅斯重新將克里米亞吃下去,並牢牢壓制烏克蘭。西方國家除了高喊制裁,對俄羅斯幾乎沒有實質性報復方案。

而且,作為俄羅斯對烏克蘭“西去”的懲罰,克里米亞事件絕不是結束,如果烏克蘭政府繼續執迷不悟,那麼接下來的烏克蘭將難逃東部割據,東西撕裂的慘烈結局。既然俄羅斯無法掌握整個烏克蘭,那麼在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下退而求其次,將烏東地區收入囊中,對俄羅斯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而無論成功與否,屆時的烏克蘭下場勢必會更加悲慘。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因為烏克蘭傻唄!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當時有15個加盟國。當時蘇聯擁有戰略和戰術核彈頭2.7萬餘枚,戰略核武器主要部署在俄羅斯,少部分部署在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隨著蘇聯的解體,這份威力無比巨大的遺產也分家了,繼承者就是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大頭當然是俄羅斯,然而烏克蘭雖然從繼承份額上排第二,從絕對數量上卻不少,烏克蘭成為了當時僅次於美俄的世界第三大核儲備國。

當時的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都想保留核武器,對於硬生生多出來的三個核武器國家,不僅蘇聯的法定繼承國俄羅斯大為恐慌,以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是內心不安。於是遊說開始了,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三國同意廢除核武器,1992年,俄、烏、哈、白四國外長與美國務卿在葡萄牙的里斯本簽署了里斯本議定書,7年內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銷燬核武器。1994年,美俄還給予了烏克蘭安全保證,烏克蘭信了,到2001年,烏克蘭徹底銷燬了核武器。

一隻有著威力巨大的獠牙的老虎即使不咬人,別人也會懼怕三分,除非你帶著槍。一個國家即使十分愛好和平,當時你擁有強大的軍力,別國也不敢輕易和你開戰,自古皆如此。不要談克里米亞半島歷史上屬於過誰,這個沒意義的,歷史上統治過克里米亞的民族多了去了,公元前的凱爾特人、斯基泰人,公元后的羅馬人、哥特人、匈奴人、可薩人、蒙古人以至於後來的俄羅斯人,1783年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54年又劃給了當時的烏克蘭。2014年,俄軍開始進入克里米亞,隨後克里米亞宣佈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加入當年的烏克蘭狠狠心咬咬牙,即使再缺錢也保留核武器,我相信當世界上任何一國家面對世界第三大核儲備國時有亂來的勇氣嘛?作為一個人不要天真,其實作為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呢?本來是一隻老虎現在成了一隻貓,又有誰怕你呢?即使宣戰又有啥意義呢?


十三叔看歷史


第一個原因:克里米亞本來就是俄羅斯的啊。

俄羅斯拿回來屬於自己的東西,烏克蘭想怎樣?克里米亞在俄羅斯手裡有近300年的歷史了。蘇聯時期赫魯曉夫心血來潮,把克里米亞州從俄羅斯手裡劃出去,轉到烏克蘭的歷史也就70年而已。如果赫禿當年不搞事,怎麼會有現在的爭奪?

從1700年算起,俄羅斯迫使奧斯帝國承認克里米亞汗國獨立,到1783年用法律吞併克里米亞,俄羅斯一直牢牢掌握控制權。二戰時對德作戰,克里米亞成為最血腥的戰場。蘇俄死了那麼多人,才保住了克里米亞。當時烏克蘭可是沒幹好事,不抗戰也就算了,還開門喜當帶路黨,迎接德軍王師吧。

圖一:克里米亞美女檢察長,都已經改嫁俄羅斯老頭了。你還指望下邊的平民百姓留在烏克蘭?

第二個原因:多數克里米亞人民並不希望迴歸烏克蘭。

經過斯大林的清洗後,韃靼人被流放,俄羅斯人成為主要居民。赫禿把克里米亞州劃到烏克蘭,根本沒有問過當地居民的意見。蘇聯一崩潰,克里米亞就希望回到俄羅斯。但是俄羅斯當時葉利欽主政全面投向西方,所以這事沒成,成為歷史遺留問題。後來俄羅斯希望烏克蘭放克里米亞一條生路,搞個自治政權,但是烏克蘭歷任總統一直不同意。

大家都說俄羅斯經濟差,但是烏克蘭更差。居民投奔俄羅斯不說吃穿,最起碼冬天有氣用有油用,烏克蘭現在搞成這樣,沒錢沒米沒油沒氣,總統兒子是全國最大房地產商,大家留在烏克蘭有什麼盼頭。

圖二:聽說有人想硬鋼我,要不要試試我的九陰白骨爪?

第三個原因:北約不敢派軍隊正面硬鋼普京。

指望烏克蘭那點軍隊,收復克里米亞是沒戲的。北約又不肯為烏克蘭出死力。在敘利亞戰場拖拖普京的後腿,這種事法國跟美國搶著幹,要說正面硬鋼普京,直接派幾十萬大軍跟普京打仗,呵呵對不住,堅決不去。北約沒有理由去為烏克蘭總統波羅哥賣命。如果沒有北約出兵裝膽,波羅哥的光復計劃,也就是說說而已。


厲兵


因為烏克蘭的綜合國力不如俄羅斯強大,所以烏克蘭只能吃啞巴虧。

1.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被俄羅斯吞併後,烏克蘭也想用軍事手段把克里米亞奪回來,可惜烏克蘭的軍事實力不如俄羅斯強大,所以只能忍氣吞聲。

2.俄羅斯把克里米亞吞併後,又在烏克蘭東部開闢第二戰場,鼓動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武裝鬧獨立,可以說烏克蘭處於俄羅斯的兩面夾擊中,烏克蘭沒有軍事實力對俄羅斯進行兩線作戰。

3.烏克蘭非常希望得到美國、北約、歐盟國家的軍事介入,幫助烏克蘭收復被俄羅斯佔領的克里米亞和其他烏克蘭領土,不過美國、北約和歐盟懼怕與俄羅斯正面開戰,所以拒絕了烏克蘭的請求,使烏克蘭沒底氣與俄羅斯開戰。

4.雖然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但是俄羅斯面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以及俄羅斯在東烏克蘭和敘利亞的作戰,極大的消耗了俄羅斯的國力,導致俄羅斯的日子也不好過。

5.所以美國、北約和歐盟利用烏克蘭危機消耗了俄羅斯的國力,他們才是最大的贏家,只可惜烏克蘭成為了俄羅斯與北約、美國博弈的犧牲品。


香堂風子


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一直在忙著打“口水仗”,再就是忙於算計自己的利益,實在是抽不出來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一,烏克蘭實力不濟。第二,沒有外部的實際支持。第三,烏克蘭內部早已分化,無可用之兵。第四,波羅申科政府只在乎個人的政治前途、經濟利益,根本不考慮國家利益。



烏克蘭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與俄羅斯都無法相提並論——烏克蘭早已淪為一個三流國家。再加之陷入與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親俄武裝的內戰,烏克蘭根本打不起這一仗。波羅申科調動政府軍清剿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親俄武裝的獨立運動,很多士兵半路逃了,還有是未戰先降的,更有甚者是直接調轉槍口。波羅申科不得已只能從烏克蘭西部地區(親西方)調兵,結果是清剿行動沒什麼進展,反而是丟了大量重裝備,屢屢敗於親俄武裝之手。



儘管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親俄武裝得到了俄羅斯的大力支持,比如俄羅斯僱傭兵、特種部隊培訓親俄武裝、指揮作戰,甚至是直接參戰,但烏克蘭的清剿行動確實是打得夠爛——最終只能簽訂停火協議。連俄羅斯支持下的親俄武裝都無能為力,還指望著對俄宣戰?一旦對俄宣戰,戰敗是必然的結果,波羅申科這位總統可捨不得還沒坐熱乎的總統寶座。對於波羅申科這位西方培養、扶持起來的總統來說,什麼也比不上他的政治前途、個人利益。


波羅申科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才登上的總統寶座,在其上臺後,不斷的去俄羅斯化,使得原本就極為緊張的東西部分化問題更加嚴重。烏克蘭東部地區俄羅斯族人佔據多數,他們的母語就是俄語,而且多數人仍當自己是俄羅斯人。波羅申科卻將俄語的地位給拉了下來,只顧“一路向西”,向他的主子獻媚,根本就不考慮這些俄羅斯族人的感受。烏克蘭東部地區這些俄羅斯族人如果能支持波羅申科政府,那才叫見了鬼了。


俄羅斯佔了克里米亞,不管是不是俄羅斯的領土野心,但烏克蘭除了打些毫無用處的“口水仗”,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這說明了什麼?這隻說明了一個問題,波羅申科政府根本不考慮國家分裂的問題。俄羅斯並了克里米亞,而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的公投、獨立、申請加入俄羅斯,普京卻一直不置可否,而且多次表態可以與烏克蘭談。波羅申科不僅是不想著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反而是專踩俄羅斯的紅線——加入北約。因為波羅申科很清楚:抱緊美國大腿,做美國打壓俄羅斯的棋子,那他就能獲得美國的支持,繼續當他的總統。


國家利益?顯然不是波羅申科政府考慮的問題。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軍事實力差距根本就不是主要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總統波羅申科害怕失去他的總統寶座。11月25日的刻赤海峽衝突事件,俄羅斯軍艦開火,烏克蘭軍艦並未反擊,說明其接到的命令中就沒有反擊。波羅申科只是要俄烏局勢緊張,以便他操控總統大選。他還宣佈向俄烏邊境派兵,以阻止俄羅斯可能的入侵,實際上都是在為他的總統大選造勢,真有那本事,向克里米亞發兩枚炮彈來瞧瞧!除了會打口水仗,一無是處,嗯,還有菠蘿……


儒道之主


兩大因素,決定了巧克力當局沒有對俄宣戰,首先是國力不濟的同時還不得民心,對俄宣戰等於自殺!美國不支持。其次寡頭們要的是利益,領土主權只是他們政治操弄的工具,並非他們真正的追求。現在烏克蘭大選臨近,又到了決定巧克力政治命運的時候,他仍然只能把領土主權問題炒熱激化拉抬自己選情,照樣沒有對俄宣戰的膽氣。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巧克力上臺執政,到今天的大選與美烏俄三方互動經歷先理解清楚。

當年美國在烏克蘭策動顏色革,巧克力、亞採紐克等投機鑽營成功,獲取了美國的信賴,在最高拉達政變會議罷免了亞努克維奇後,成功的接掌了烏克蘭政權,並在美方授意下立即投入了與美國代表的北約開始協調程序,緊張的籌備烏克蘭加入北約事宣。這個過程中,巧克力利用美國成功竊取了烏政權,美國要用巧克力領導的烏克蘭成為自己絞殺北極熊的絞刑臺,這個刑臺的絞索就是克里米亞。

然而儘管美國實際操縱著北約,烏克蘭入盟無任何懸念,美烏雙方就等著收果子宰熊了,但在29個成員國的北約組織辦理過程的程序必競太繁雜,烏東人民不願自己成為美國絞殺同胞的幫兇,紛紛宣佈獨立,要求併入俄羅斯,而俄羅斯只接受了蘇聯時期,為支持烏克蘭地區經濟發展而劃撥歸其管轄的克里米共和國。搶先一步收回了這處關係到俄羅斯國運命脈的戰略要地,並立即派軍隊進駐克里米亞,守住了半島通向內地的咽喉克拉地峽,和控制整黑海的鎖眼——塞瓦斯托爾港。這個舉動立即使烏克蘭對美國來說,失去了原有的戰略價值,宰熊已無可能。

烏克蘭由此從倍受美國寵愛美少女,變成掉了底的破鞋,頓巴斯之亂還在這破鞋裡面長滿了蒺藜,美國不可能再要她了。因此不會出兵來增援巧克力收復克里米亞,並且基於俄烏實力現狀也不支持巧克力對俄宣戰,讓自己的傀儡去自殺,白費了美國投入的大量資源。事實證明戰略精算師美國沒算錯,在巧克力竭盡全力調動政府軍征討東兩州獨立運動過程中,被民間武裝屢屢挫敗,除丟了大量重裝備外,還有大量成建制部隊臨陣倒戈加入東兩州民間力量,這充份說明美國的判斷沒錯,自己的烏克蘭政策,和傀儡政權在這裡廣受包括作戰部隊在內的反對,巧克力沒有對俄宣戰的本錢。

現在美國又來操縱巧克力玩火,只是為了它自己攪屎歐洲,撕裂俄歐關係的戰略利益,烏克蘭又從破鞋變成了火鉗子,夾著一團火來燒烤北極熊,一旦這個火鉗子被火燒紅燙手了,就會甩了這東西轉身走人,到別處繼續煽風點火去了。而巧克力近來為救自己的選情,用各種動作刺激俄烏對峙局勢越來越激烈,強硬態度已接近於對俄宣戰,其防長宣稱近期要再派一批艦艇去穿越刻赤海峽,如果巧克力付著實施就極有可能引爆戰爭,巧克力的結局就是逃亡西方尋求政治避難,把烏克蘭人民推進火坑後,他就沒心思去想了。


鐵嶺鋒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力量完全不成對比,如果是烏克蘭在蘇聯剛解體時還能和俄羅斯扳下手腕,因為擁有上千顆的核彈是一個巨大的威懾力,但當時被美俄忽悠以巨大利益和提供核保護的條件而全部被銷燬,就算當時是一頭老虎,但現在也只是一頭沒牙瘦弱不堪的老虎,如果能和一頭強大的北極熊較量呢?而俄羅斯雖然因為蘇聯解體承受了巨大的損失,軍力和軍工都受到嚴重影響,從而使他的常規力量被削弱,但俄羅斯從蘇聯繼承而來的強大軍力和最主要的核彈足夠使世界上包括最強大的美國不敢對它有非分之想,所以在烏克蘭克里米亞事件上美國也只能經濟制裁和譴責,無法做出軍事行動方面的事情,現在大國特別是有核國家只要不觸動對方的核心利益都不會選擇用戰爭來解決,而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顯然算不上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除非俄羅斯吞併整個烏克蘭一巴掌打在美國和歐洲臉上,那麼宣稱烏克蘭受他們保護的美歐為了臉面的光彩有可能會做出一些激烈的事情,但俄羅斯聰明的地方就是隻動了克里米亞,而烏克蘭的政治家們又是一個聰明的人,做不出來拿雞蛋碰石頭的事情,所以只是在開始時想用美國和西方國家給俄羅斯施加壓力從而使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但他們也知道以當今俄羅斯領導人普京的性格是不太可能就範的,但總歸要試試,同時給出國民一個交代,給世界一個聲音,最終結果也沒有任何改變,俄羅斯頂著國內經濟面臨崩盤貨幣大幅度貶值情況下還是悍然吞併了克里米亞!而現在這個弱肉強勢的世界裡,如果弱者想要絕對的公平和擁有一顆強者的心的話那麼就只有兩個結果,要麼亡國要麼變得強大,而這種顯然不適合當今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如果烏克蘭敢對俄羅斯宣戰,美國肯定會給予一部分支持,但迎接它的只有滅亡而被吞併的下場,因為就算歐洲和美國給予大力支持,在常規戰中擊敗了俄羅斯。但俄羅斯是有核武器的,同時沒有保證不首先和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所以美國也不可能為了一個烏克蘭而和俄羅斯來場核大戰,而一個毀滅的世界再談利益又有何用呢?所以只要烏克蘭當局腦子沒發燒,那麼宣戰就不成立也不會發生!


若初見R難再見


克里米亞半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俄羅斯族佔總人口60%。2014年克里米亞以全民公投方式決定歸屬,投票結果以壓倒性優勢支持獨立,隨後以聯邦身份併入俄羅斯。



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後,為何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前蘇遺留的歷史問題。克里米亞半島擁有優良軍港,是黑海戰略重地,原屬前蘇俄羅斯聯邦。在1954年,為慶祝俄羅斯、烏克蘭合併三百週年,最高蘇維埃將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前蘇分解後,俄羅斯聯邦聲明1954年決議無效,向烏克蘭討回,遭到拒絕。



二、烏克蘭自身體量、實力與俄羅斯相差幾個數量級。兩國情況懸殊過大,根本就是侏儒和巨人的比較,即使宣戰,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自取其辱。



三、克里米亞的去向,是通過全民公投決定的。這種方式被西方陣營普遍使用於科索沃等有爭議地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支持烏克蘭的西方陣營有苦難言,只能在經濟制裁上虛張聲勢一番。



四、即使烏克蘭內部,還分為“親烏派”和“親俄派”兩股力量。本就實力不濟,自身又無法團結,難以形成一致對外的合力。

2018年克里米亞與俄羅斯之間,建起跨海大橋,聯繫更加緊密,烏克蘭要回克里米亞更加的遙遙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