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想再努力了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想再努力了​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我会反问他们,对于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么?

他们通常会说,不知道。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真正优秀的人,是停不下来的,因为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无知的恐慌。对于知识,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

樱花纷纷飘落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有钱的人越低调,就像买衣服那些越是全身上下大牌妆容简洁干净的人越是礼貌客气,出手也越是大方,只要是喜欢的决不犹豫;

相反那些越是咋呼叫嚣满嘴名牌的人越是刻薄尖酸,买不起还要挑三拣四;

曾经我以为叫鸟不肥只是个别现象,后来我发现这是普遍现象。

那些有钱的人都有钱且努力,那些没钱的都穷且怨天尤人。

是的,越是渊博的人越是谦逊,越是优秀的人越是礼貌。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老师,你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诺回答说:“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虽然我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东西也比你们多。”

越长大越明白:无知者无畏不是因为勇气可嘉,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胆量过人,不过是很傻很天真。

听朋友说过这么一件事:他听过一个资深投资人的讲座,对方洋洋洒洒说了三个小时的成功经验,却用了一句话做了一个深刻的结尾,那句话影响了他后来所有的投资:做投资的时间越长,越不敢投。

大概因为这样,巴菲特才会只买自己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公司的股票,甚至反对炒股。甚至,他曾经说:“有时候我太过谨慎,但我宁可有一百倍的谨慎,也不想有1%的不小心。我不是靠炒股,成为世界首富。”

你看:越优秀的人,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

于是,步履踌躇、心生敬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不想停下探求的脚步。

相反,平庸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天下无敌。

约翰哈利窗告诉我们,人有四种认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虽然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个我们知道的会越来越多,但同样的我们不知道的(盲点)也会越来越多,可惜,95%的人都处在第一层。

然而,是不是自知无知,正是优秀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区别。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自知之明,即他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所以,当我们问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努力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应该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再努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