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運用心理技巧治療心理疾病的效果怎麼樣?

常州心理


首先,心理技巧是心理治療中使用的技能,而心理治療對於抑鬱,焦慮,強迫等常見的精神障礙有很好的效果,對於中輕度的患者大部分可以只進行科學的心理治療就可以痊癒,並很好的預防復發。

但心理治療使用何種方法非常關鍵,認知行為療法(CBT)和正念療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經過反覆臨床驗證,對於上述的心理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都是寫入醫學治療指南的首選非藥物治療的方法。

CBT的理論是:情緒來自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是經常說的認知和思維模式。錯誤的思維會導致抑鬱,抑鬱反過來又會產生更多的錯誤思維,最後會越抑鬱,形成抑鬱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所以想緩解抑鬱,逐步康復就要改變我們不健康的思維模式。這就是為什麼碰到相同的事情,有些人可以積極的去處理和麵對,情緒也相對穩定;而有些人則被動消極,情緒低落或者過於激動。這就是對事物的不同認知造成的。

正念是懷著好奇的心態,不附加評判的一刻接一刻地對當下的自己進行覺察,不是去擔心未來,也不是去後悔過去,也就是俗稱的“活在當下”。這樣的練習可以將我們的注意力從消極思維上轉移走,也就可以有效的防治我們被那些錯誤思維帶走,防止被自己捲入消極情緒的漩渦。

對當下的覺察可以讓我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想法,感受。也就可以更好的認識到那些錯誤的思維模式,其實是我們自己鑽了牛角尖,也就是所謂的旁觀者清,而這個旁觀者就是我們自己的正念冥想。

如果你在受到消極情緒的困擾,一定要試試這兩個方法。相信可以幫到你。


健心家園App


題主您好,非常感謝您提出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來思索和探討。從你的問題描述中,能感覺到你有一種急迫感,期待有一種方法,能像施了魔法一樣,很快就能把心理疾病給趕跑。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以我的諮詢經驗來說,過於強調心理技巧其實對於心理疾病的療愈是有負面作用的,如果你懷著這種急迫感,去面對自己的心理疾病,或是面對其他心理疾病患者,都會讓自己或別人人更加焦慮和緊張,反而加重了病情。
當心理諮詢師面對一位患心理疾病來訪者,諮詢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更重要。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有豐富的諮詢技巧,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諮詢師本人的人格狀態是怎麼樣,在諮詢中能否真正理解到來訪者痛苦;能不能從心底接受來訪者目前所處的狀態;能不能讓來訪者從諮詢師這裡獲得被看到,被理解的感覺,這是最基本的。所以,不建議你過多強調心理技巧,而是能不能用心陪伴和理解心理疾病患者。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發病原因比較複雜。我們首先要分清自己是輕度抑鬱還是重度抑鬱,如果是輕度抑鬱,可能通過自我開導或親人陪伴中走出來。如果是重度抑鬱,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幫助,因為抑鬱症患者大腦裡的化學物質與正常人有微妙的差別,需要通過藥物來進行調節,配合服用藥物的幫助,對抑鬱症的康復會更有效。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菊紅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您好,我是心理社工,超心理學愛好者周雲騫,我來給大家簡單說說心理治療的歷史。在弗洛伊德之前,心理治療存在於民間巫術,其中催眠就被引入到心理學中用來探求潛意識,尤其是被壓抑的早期的甚至是兒童期的潛意識,(注:我是超心理學者,深度催眠還能回溯前世),通過催眠治癒神經症,在弗洛伊德時代非常盛行。

後來那個說“一打嬰兒”名言的華生創立行為主義,現在所謂的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都源於此。

再後來就是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羅傑斯,我在學心理學的時候,羅傑斯的書讓我落淚。因為我們性格很像很溫暖。但是人文主義對那些鐵石心腸的人不像是人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太大作用。

人本主義之後發展很多流派,有家庭治療,敘事治療,建構主義,正念療法,還有綜融學派。統稱後現代主義。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超心理學和超個人心理學,雖然被主流心理學標榜偽心理學,但是我不在乎,因為有個超字,就是超越生死,超驗,超脫,研究催眠,潛意識,心靈感應,輪迴,超能力,靈魂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領域。研究這些有什麼用,可以用於心理治療,比如通過催眠或人類圖,星盤探求使命和生命藍圖,激發自我實現能量,可以為人類造福。研究這個領域人很少,需要懂前面說的全部知識才能進到這個層次。目前社會上99.99%的治療師都沒有達到這個層次。

努力吧,尋求同行者。喜歡心理學和超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朋友,可以搜索並關注頭條號《生命這出戏》和《超心理學研究》。都是我寫的。我寫頭條的目的是真心為了造福社會。我懷著感恩之心,堅持公益寫作。我是個有故事的人,當年如果沒有已故親人的照料,沒有陌生他人的幫助也許我早就不在人世,生命之恩,一生相報,這就是我毅然決然走心理治療師之路的原因。

呼籲更多的人加入到心理學的事業中。

關於我對未來中國心理學30年的解讀,可以看看我寫的這篇文章。圖二。

關於抑鬱症,可以看我寫的這篇解構憂鬱症。圖三。





考拉讀書會


許多人不明白:其實抑鬱症分內源性抑鬱症和心源性抑鬱症患,內源性抑鬱症與 家族性和基因等等有關,需要用藥物來控制,而心源性抑鬱症 是由心理引起的,只需心理的幫助。現在 絕大多數的抑鬱症都是屬於心源性抑鬱症,所以心理問題產生的疾病只需找會治療的心理師,根本不用吃藥就能徹底根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