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近兩年李書福和吉利一直都是中國汽車圈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焦點”,無論是吉利8年前收購沃爾沃以及勢如破竹的市場表現還是如今豪擲千金的海外併購成為戴姆勒集團的最大股東,都讓外界對於李書福和這家中國民營車企充滿了好奇。

5月21日,李書福親書萬字長文,致敬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講述了他自己從一名普通的放牛娃到如今身價上千億的民營企業家的奮鬥史。從這篇長達萬字的長文中,也讓外界感受到了一家目標高遠的自主品牌從小變強大的艱辛歷程,以及李書福在吉利三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事實上,成功的背後從來沒有輕而易舉,從放牛娃到草根創業再到汽車瘋子,再到吉利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化大型汽車集團,這與李書福幾十年的探索和不斷奮鬥不無關係,在這篇萬字長文中,李書福也總結了幾條他這些年的心得。

第一, 做事情必須認準一個方向,堅定一個信念,提煉一種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個使命。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李書福從一名“草根創業者”到如今吉利邁入而立之年,在他心目中一直遵循這樣的信念,早在1999年李書福就曾對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說:“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作為一個造成狂人,從四個輪子兩個沙發,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到造每個人的精品車,收購英國猛銅、收購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箱廠、收購沃爾沃……李書福所走的每一步都在鋪設一條讓吉利真正有資格有底氣與合資品牌競爭,並走向世界的道路。

這也印證了李書福在這篇長文中所提及的,“一定要打基礎、練內功,千萬不能隨泡沫飛揚,跟妖風起鬨,否則風口過後將會留下一片狼藉的悽慘景象。退潮以後,裸泳者將會很難看,搞得不好有可能回不了家。”

第二、中國汽車工業要做強做大,必須進一步放開管制,應該歡迎更多的人參與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來,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新與探索。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近兩年,互聯網造車如火如荼,PPT造車、巨量的資本注入,帶著互聯網基因出生的造車新勢力們以電動化、智能化為噱頭,他們的目的或許並不是造車,既不想自己承擔風險,又想乘機變相撈錢,這樣做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對於當前中國汽車工業,在對外放開之前,儘快對內放開,早日形成自己的能力。這樣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實惠,可以提高中國汽車工業的全球競爭力。而5月19日,中美貿易風波已“止戰”,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接下來汽車進口關稅調整也有望進入新的窗口期。對於貿易戰,李書福也坦言:“我是一個市場派,我完全鼓勵與支持公平競爭,堅決反對特權與貿易保護主義。”

第三、不能急功近利。要想實現夢想,就必須腳踏實地遵守事物的客觀規律,播下希望的種子就會帶來光輝的前景,埋下罪惡的禍根就會帶來無情的災難。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眾所周知,自從2010年收購沃爾沃之後,李書福就為其制定了“放虎歸山”的發展戰略,同時也明確了其未來全球年銷量達到80萬輛的中遠期目標,但在旁觀者看來,這並不是一個輕易實現的目標。從2015年沃爾沃的全新車型平臺SPA的開發完成,以及SPA平臺戰略的首款新車XC90的持續熱銷,讓沃爾沃看到了SPA平臺的巨大潛力。但沃爾沃要想實現之前制定的目標,僅僅依靠SPA平臺或許還是不夠的。因此投資規模約為200億人民幣、首個由中外兩個品牌技術研發團隊合作研發的豪華技術平臺CMA平臺運營而生。

如此看來,在併購沃爾沃之後,李書福並沒有對涸澤而漁、坐吃山空,而是繼續積蓄內功,加大投入技術研發力度。

第四,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必須是依法合規、公平透明,必須以人為本,合作共贏。

從借錢創業到身價千億,李書福做對了這幾件事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的小聰明,都有可能變成嚴重的問題,產生嚴重的後果。做成一個成功的企業很難,毀掉一個企業的前途可能就在眼下,可能就是因為某一件小事。所以,做企業必須天天如履薄冰,天天小心謹慎,時刻牢記合規的重要性,法律的嚴肅性。

對於合作,李書福曾在北京車展的高峰論壇上表示:“汽車行業的變革要求車企大力開展新技術方面的投入,汽車行業思維方式需要改變。如今世界各地的生產企業都是各自為戰,這樣就給所謂的新勢力造車機會,他們熱鬧非凡,各家企業都獨自開展相同或者相似的研發工作,導致了大量的重複投資,浪費了資源,這是傳統的競爭方式,但是這顯然不是開發新技術最有效的途徑。企業只有對合作持開放態度,才能夠更好的生存,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應對即將到來的變革,企業不應該孤軍奮戰,而是要在汽車行業內部推動合作的環境,組織機構,思維模式和發展模式上培養合作的環境。”

李書福的這篇萬字長文中的對於過去幾十年短短的四條心得總結,幾乎可以說是李書福個人以及吉利的成長史,也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挫敗和問題時所對應的積極樂觀的心態,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