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廣東福建祖籍都是河南,而河南跟北方人祖籍都是山西?

一生三三生萬物67893


山晚君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這要從中國歷史上的最大的遷民歷史講起。


元末明初,元軍與農民起義軍戰爭不斷。每當元軍潰敗,元軍便下令“拔其地,屠其城”,大殺起義民眾,全國竟有數百萬人被殺。中原大地、江淮一帶,既是主戰場,也是水、旱、蝗、疫等自然災害的重災區,造成“積骸成丘,居民鮮少”的景象。


明朝洪武年間,皇帝朱元璋採納鄭州知府蘇琦、戶部郎中劉九皋、國子監宋納等人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施行“移民屯田、獎勵開墾”的戰略決策,組織了大規模的官方移民,山西人被遷往豫、魯、冀等中原地區。

復旦大學教授安介生的《山西移民史》統計:“山西移民累計起來,將近百萬人之多。”不論是移民的時間跨度、空間分佈,還是遷徙次數、組織形式,都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組織的最大規模的遷民。根據《明史》《明實錄》等史書記載,明初洪武年間先後從山西移民10次,永樂年間移民8次,共計移民18次。主要移民源地是太原、平陽、澤、潞、衛、沁、汾等府州,而平陽府(今臨汾市)居首位。


山西晚報


首先,這個涉及到中國人口的遷徙。古時候人類文明發源地是在山西地區,這裡黃河母親河的中游地區,土壤相對肥沃,適合人類文明的發源一直到後來到人類文明開始,山西地區又是戰亂相對較少,不過隨著人口增加,人類就沿著黃河沿岸到了如今到底中原地區(河南,山東等),人類文明真正發展起來是在中原地區,土地肥沃,適合糧食種植,城鎮建設等。後來隨著中原地區戰亂飛起,迫使人類再次遷徙到了南方,廣東福建等地。說到底都是人多,事多惹得禍。

其次,個人覺得人口從山西遷徙到河南地區是受政權強制遷移因素。明朝初期在北京定都,當時是政權機關強行遷移人口,從山西地區開始往北京周邊進行遷徙,河南為代表的中原地區受益最大(我家族譜上顯示就是從明朝初期從山西遷出的)。

最後,從中原地區開始往南方遷移,個人覺得戰爭因素是起決定作用的。在戰國時期南方地區還是蠻夷之地,除了少數民族外還沒有其他人口進入,這個時候南方地區還是被髮配的地區。不過隨著朝代遷徙,尤其是到了秦漢時期,國土開拓,一直到了唐宋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止,南方開始引來第二波人口遷徙。

綜上,這個問題所說的基本屬實。說到底如今無論南方北方其實都是同根同族,歡迎沒事的同胞們多回家看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或者留言。


勇談房產壹貳叄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大批的六國臣民不得不向南方轉移。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們又不得不轉向了廣東福建。他們就是潮汕人的祖先,主要有春秋戰國史的河南各諸侯國的人民構成。

秦始皇后來有派了幾十萬軍隊來鎮守嶺南,直到秦國滅亡,這些人也沒有回去。他們留在了當地,成了廣府人的祖先。

之後西晉滅亡,五胡亂華迫使大批的中原漢人再度南遷,大部分人去了長江流域,也有一部分人來到了廣東和福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當地人民融合在了一起。

北宋滅亡後,又一次出現了中原漢人向廣東轉移的浪潮。這些人被廣府人和潮汕人驅趕,被迫搬到山區居住,他們是客家人的祖先。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的說法,得中原者得天下。

如果讀過封神演義的話,裡邊就有澠池縣五嶽歸天的章節,你就會發現自古河南就是戰場。

到了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甚至後來的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包括民國時期。河南都是戰爭的主戰場,成為幾方拉劇的重要地區。

在戰爭中,河南人民飽受戰亂創傷,“百里無人煙,千里積白骨”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在2000年間,只要一發生戰亂,河南就首當其衝,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要麼戰死,要麼搬遷,最終所剩無幾。

戰爭結束後,為了恢復中原的繁華景象,就要從其他地方移民,山西一直是一片相對寧靜和和平的地方,各方面生存條件不如河南好。每逢戰爭結束後,就會有大批的山西人遷到河南來。

我們老家的人小拇腳趾頭都是兩半的,傳說老家都是山西洪桐縣人,大約是明末清初從山西搬到河南來的。

其實從現有的中國歷史資料來看,中原的漢人最初是皇帝從陝西出發,最後到了山西和河北,最後他們的一支來到了河南。

也可以說,這是最早的山西人來河南。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伴隨著戰亂和時局動盪,就是中國人大流動和民族大融合的過程。

它促進了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交流。

這大概就是戰爭不幸中的一點小幸運吧!


新知傳習閣


這是人類遷棲的結果。

河南從古之今都是華夏要地,中原地區,是各朝代必爭之地,自中國歷史上建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始至新中國成立之前,該區興旺時,外地人遷入;戰爭不斷,災荒頻發時,當地人遷往他地,廣東、福建就是這麼從河南遷來的。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相對古老而穩定的地方,戰爭相對較少,災荒也較少,是個安穩造人的地方,其它地方因戰爭、災荒死亡人數較多時,山西本地人自己往外遷移或由當局強迫往外遷移,所以,河南和北方人祖籍大都在山西,祖傳資料很多,好多人都親口說自己父輩、祖輩一代一代……都說祖先在山西。

山西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很多,是人類歷史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芮城西河度文化及合河文化和雲南元謀猿人屬於同期,證明在 250 萬年以前,山西已經有了最早的原始人類;中期的襄汾丁村文化和陽高許家窯古人類化石說明在10萬年以前,汾河兩岸和雁北地區,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晚期的朔縣峙峪文化說明在 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產制經濟為特點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經在這裡確立。據統計,全省共有舊石器遺址 200多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多達 500餘處,幾乎遍佈全省。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原始社會的傳說:“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板(今永濟縣)、禹都安邑(今夏縣)”,傳說部落聯盟中最高領袖堯、舜、堯都在山西境內建過都。《禹貢》說夏禹治水“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龍門又叫禹門口,在山西省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兩省交界處。禹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的建立者,“夏傳子,家天下”。禹死後,由禹的兒子啟做了夏王朝的第二個“夏後”(夏王),原始社會解體,奴隸社會開始,山西境內文明時代的歷史也從此揭幕。可見,大多北方人祖藉山西是有歷史依據的。


田蘭地博


這涉及到兩個移民傳說,一個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一個是河南固始。

山西洪洞大槐樹很多人都知道,即明初,因為元末戰爭、自然災害等影響,河南、山東等省人口銳減,“積骸成丘,居民鮮少”(《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六),而此時,山西卻相對太平,以人口為例,洪武十四年(1381),河南、山東人口均189萬多,而山西人口卻有403萬多,明顯高出河南、山東二省,故從洪武朝開始,陸續從山西移民前往河南、山東等省,而其中最大的移民中轉站就是洪洞大槐樹。所以,河南人和北方人多自稱祖籍山西。

山西洪洞大槐樹

河南固始相對陌生一些,具體要從唐朝官員陳政說起。唐高宗時期,因為嶺南叛亂,朝廷令歸德將軍陳政率軍南下平叛,陳政率領3600名府兵、123員戰將,從河南固始縣出發,南下入閩平亂,其子陳元光隨行,次年陳政胞兄及母又率府兵及軍眷5000多人入閩。武則天時期,陳元光繼承父職,上奏朝廷請置府縣,並與其兵眷定居福建,稱“開漳聖王”,遂有廣東、福建祖籍都是河南固始之說。不過對於陳元光父子的祖籍,學術界存在很大爭議,有河東說、潁川說,廣東土著說等多種,不同觀點意見差別很大,如廈門大學楊際平老師曾進行過考證,“陳元光來自光州固始說屬於偽託與虛構,不足為據。”


楚邾


我小時候聽我爺爺說祖上有兄弟兩個跟家裡不和去福建,100年後那兄弟兩個的後人回來尋親定居,家族以田舍不多為由,婉拒了那兄弟兩個的後人,後來一直沒有再回來…再後來我也在家譜上看到這段記載,只是一筆略過,沒有提到他們回來這件事,也就是說福建仵姓和南陽仵姓,同出一脈,這是我緊知道的河南遷往福建有跡可循的真實事蹟。但是我還沒有聽說福建哪裡有姓仵的


勿忘初心145635331


我們這有幾塊唐未宋五代的石碑,記。記載著閩南人從中原南遷的事實證據,閩南人從晉代初有一部分人因為宮廷內鬥,鬥敗的高官與及家人,及士兵部下和貴族為躲殺頭之罪南逃,在福建地方生存了下來!後來發現這氣候好,地廣適合人生存,經過幾代的耕種,不斷壯大,到了晉代未福建的這些人還和河南那的人有聯繫,晉代又幾次戰亂,又一批中原難民南遷,再到唐代宮廷又一次內鬥,唐代皇帝李治兄弟帶著家人宮女南遷躲蔽!唐未是一次最大規摸的南遷,因為唐代河南戰爭連連,餓死的戰不計其數,和近代的民國相以,朱侯四起,王潮與王瀋之兄弟為了平息福建這的亂,又派了一支幾萬的軍隊南遷福建,駐所在福建生存了下來,後來唐代內亂打得四分五裂,好多人紛紛來投靠王瀋之!紛紛建議,建立政權,後來才有五代十國,中的閩國,宋代也有一次小遷移,真正客家人是元代和明代才從中原及從其它省份遷來福建的,後來者為客,所以閩南人就稱他們為客家人,客家人也是漢民族!只是閩南對他們的尊稱!一直延用至今!成為客家人的名稱,其實他們就是和閩南人一樣的漢民族!


寒梅秋葉


簡單的說現廣東福建居民的祖先是在河南一帶,因戰亂,饑荒,各種自然災害等一路南下到現在廣東福建。那麼這些人走後空出來的區域就給來自北方遊牧民族佔據了。現北方人和南方人的臉型是不太一樣的,北方人臉瓜子臉,南方人臉的比較圓,跟現在佛像的臉頰很相似。


蘋梵的世界


其實就兩個字:遷徙!究其原因,遠古時代南方屬於蠻夷之地,人煙稀少或沒有人煙,而中原文明發達人眾富饒。因戰亂迭起、人廣地少、災禍逼仇、獲罪放逐、官逼移民、擴疆拓墾等等因由,就出現了淵源流長的中原地區百姓遷徙閩、粵並在此定居繁衍生息的現象,從而就有了如今閩粵“祖籍中原,老家河南”“尋根問祖到河南”的現狀。比如,所謂當年蔣介石花園口炸堤決口黃河拒日之曠世災難,河南黃河岸邊的眾多生靈塗炭,萬頃良田被毀,撿回一條命的百姓為了生存,逃荒要飯到黃土高原的大西北生計,如今在陝、甘、青、寧、新的許多老家河南的人們,都是因為黃災而逃到哪裡生存下來的。

至於河南跟北方人出處山西,也是因連年戰亂,中原生靈塗炭人口大福減員,官家才從山西組織移民遷徙中原和人煙稀少的北方地區形成的。需要說的是,並不是所有河南人都是從山西遷徙至此的,中原地區依然有眾多原地居民並不屬於山西而來的移民。他們是土生土長的正宗的中原人。


清音悠韻1


這句話不正確,廣東福建祖籍卻是中原遷徙過去的,河南並不是都是從山西遷過來的,明朝卻有山西大槐樹遷到河南,但這不能說明山西人北方的祖先,首先山西遷過來大部分,但是還有河南本地或者整個北方剩餘人口,就算從山西遷過來的,往上追溯幾代可能也是中原人。廣東福建江蘇上海都跟河南人脫離不了關係。詳情請百度查詢開申之祖和開閩三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