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雖然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但是中國人民經常深受資源短缺的危害,一家過日子,經常陷入各種糾紛不能自拔,買一個名牌包包還是單反,來一個吊墜還是給寶寶一個暑期補習班,這些事情都很讓人心煩意亂,面紅耳赤,不能安睡。

對於寸土寸金的戰鬥機來說,也同樣存在這種短缺資源爭奪戰,其中最最明顯的就是機頭大戰。

這就是座艙和雷達,兩個冤家,最終背鍋俠是誰?發動機。

簡單來說就是,發動機辛辛苦苦掙錢,座艙和雷達爭著敗家。

讓我們看看幾種飛機的機頭設計。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米格21戰鬥機,機頭很小,座艙也很小,飛行員剛剛可以露頭

讓我們先從世界最暢銷戰鬥機米格21來說,這架產量上萬的經典飛機,從設計來說,機頭尺寸很小,早期雷達口徑300毫米,而且雷達探測距離超短,10公里左右,經常發生故障,還沒下視能力,幾乎等於瞎子。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印度米格21-93機頭魔改,最大雷達直徑也不到400毫米,很悽慘的樣子

座艙蓋也非常小,飛行員幾乎頂到了座艙蓋,而且飛行員從外界來看就剛剛能露出頭盔來。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原版米格21的座艙,狹小凌亂,外加多層黃色玻璃,讓人看不見

米格21設計師採用這種設計的理由很充分,發動機推力才5.6噸,飛機還要飛2倍音速,儘量減小飛行阻力是壓倒一切的關鍵,從設計來說雙管齊下,一個是採用60度大後掠角三角翼,另外一個減小飛機橫截面,所以我們看到米格21小機頭,小座艙,非常屌絲的樣子。

和同時代美國最暢銷戰鬥機F4相比,F4效能更高更復雜,產量超過5000架。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F4戰鬥機突出超視距導彈排隊槍斃作戰,所以配備了超大尺寸雷達,天線直徑700毫米

但是,F4的座艙卻很猥瑣,矮小的不像話。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F4飛機的座艙也不大,飛行員剛剛露腦袋

F4座艙高度和視野和米格21差不多,最大的理由就是,F4設計成一種全天候導彈載機,超視距對敵人空中目標發動攻擊,對於格鬥啥的,放棄,機炮從設計伊始就放棄了,飛行員作戰主要看屏幕就行了,後艙飛行員專職伺候雷達和導彈,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座艙也不能做太大了。

理由就是,和米格21的大後掠三角翼相比,F4戰鬥機採用了40度左右中等後掠角的機翼設計,飛機亞音速巡航好,超音速阻力稍大,為了維持飛機的高速能力,限制座艙蓋尺寸,理所當然。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直觀對比來看,米格21戰鬥機機翼更適合高速飛行,F4走中庸之道

當然,米格21最大飛行速度2倍音速,而F4戰鬥機可以到2.23倍音速,除了飛機設計師在氣動上採取了利於超音速飛行的尖頭大肚子尖尾巴設計之外,最大的原因是,F4裝備了2臺7噸推力的J79發動機,堪稱渦噴發動機裡面的神器。

二代機時代,導彈技術還不是太成熟,機炮空戰機會很大,到了三代機時代,導彈非常成熟,機炮攻擊幾乎沒戰績,這個時代開始普遍強調導彈攻擊能力,其中對於飛機的雷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此,米格21那種超小口徑雷達就和戰鬥機說拜拜了。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雷達技術落後,只有做一個大機頭,別無他法,這就是米格29和蘇27.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米格29和蘇27都趕上潮流,頂個大機頭,但是座艙蓋都不太高

對於美國人來說,F4航電導彈無雙,還被俄羅斯的簡陋米格機追殺虐待,這簡直是世界拳擊賽冠軍被街頭混混摩擦,完全不能忍,所以,在三代機時代,美國人發狂一樣追求雙豐收!

這就是F15,大機頭大雷達,外加超大水泡座艙,兩樣都要牛!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從對比來看,蘇27飛行員剛剛露肩膀,F15飛行員幾乎露上半身

從設計師的選擇來看,F15設計師可以通吃,依靠無敵的發動機和超強材料和設備,飛機做的很輕,而蘇27戰鬥機設計師只能做取捨,保證機頭雷達尺寸,座艙保證一定視野,不和美國人硬拼。

當然到了輕型戰鬥機,美國人走了另外一條路子,這個就是F16.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這就是F16戰鬥機,座艙很大,無隔框,很敞亮,但是犧牲了雷達性能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可以看出F16座艙大,雷達小

F16和F15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就使用了一臺發動機,推力減半,所以擺在設計師面前就要做選擇,保證座艙視野還是雷達,最終設計師犧牲了雷達,口徑很小,而座艙很大,這也是美國電子技術高超,小雷達也能有很遠的發現距離,換了別的國家,玩不轉。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我國電子技術落後,為了保證雷達指標,必須做大機頭,外加客戶要求好視野,蓋子做的也大

殲10戰鬥機為了保證雷達的探測指標和座艙視野(也是第一次採用新的軍標,座艙視野比二代機有了機大提高)最終大機頭保證了雷達的效能,大座艙保證了飛行員的視野,而且飛行員頭盔離蓋子很遠,距離超過20cm,從使用來看反響很好,但是機身迎風面積太大,對飛機的加速性有很大影響。

單純從取捨來看,米格29做的不錯,在電子技術差的前提下,犧牲一點視野換了飛機的高加速性,還是一個畢竟合理的選擇。

戰鬥機雷達大點好還是座艙寬點好-機頭風水寶地爭奪戰

米格29座艙,蓋子很低矮,飛行員腦袋幾乎碰壁了,追求高速度的無奈選擇

從飛機設計師的觀點來說,只要發動機推力足夠大,不需要犧牲視野,也不需要犧牲雷達。

大部分飛機設計師都很苦惱,發動機推力不足是常事,保證雷達性能,保證飛機加速性,降低阻力,犧牲座艙視野是最常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