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雅利安人為什麼能統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我喺唐妹崽


一說到印度,人們很容易聯想到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原本生活在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原先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達羅毗荼人無力抵抗這支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很快從印度河流域到恆河流域,廣袤的印度北方土地被雅利安人佔領。雅利安人從此在印度北部定居下來,而且開創了燦爛的古代印度吠陀文明,時至今日雅利安建立的文明仍然影響著印度人的生活。

其實達羅毗荼人先於雅利安人來到印度次大陸,定居在印度河流域,並且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創造了早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不過,“印度河流域文明”經過其繁榮期後,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一樣,突然間就衰亡了。幸運的雅利安人利用古文明衰落的空檔,恰好進入這片大陸,並很快佔領了從印度河流域到恆河流域廣大的印度北方土地。隨後,雅利安人開始南征北戰,整個印度大陸幾乎被雅利安人控制,他們建立了無數的國家,印度也經歷了不同的王朝,直至被另一支來自中亞的能征善戰的遊牧民族征服。不過,雅利安人建立的文明仍然影響著印度人的生活,印度的文字、宗教、社會階層大都是雅利安化的。

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地語就是由梵文發展而來。梵文是雅利安人為了記錄他們的吠陀經書發明出來的文字,併成為印度的古典標準語言。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外民族的不斷入侵,梵語由於過於複雜難學,逐漸演變成如今的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等,不過很多宗教儀式中會使用到梵語。

印度教也是由古代雅利安人信仰的吠陀教演變而來的。吠陀教是雅利安人最早的遠古神教,崇拜種種神化的自然力與祖先、英雄人物,之後演化成婆羅門教,進而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特點,逐步成為今天的印度教。

與印度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種姓制度同樣來自於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征服北印度後,懼怕被土著民族同化而失去民族本性,將印度社會劃分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各個等級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這就是種姓制度,並維持了三千年。種姓制度曾經是印度社會最基本的制度,被寫入印度人的創世神話,融入到印度教教規之中,併成為其核心內容。種姓制度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同時影響著印度教徒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讓印度教徒安於接受眼前一切,也保證了這個多民族、多語言、多人口、多宗教、多次被外族入侵的國家穩定統一,當然這也是讓雅利安文化一直影響印度幾千年的原因之一。

除了種姓制度外,雅利安文化可以持久影響印度而沒有滅亡或者同化,也與達羅毗荼人的性格有關。作為這片大陸最早的主人,當雅利安人佔領印度後,曾經居住在印度北方的達羅毗荼人並沒有像歐洲大陸的尼安德特人一樣滅絕了,而是依然與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次大陸上。隨著雅利安人的不斷入侵,達羅毗荼人要麼被俘成為奴隸,要麼遷移到印度東部和南部。現在,達羅毗荼人在印度南方過著平靜的農耕生活,說著與北方完全不同的語言,他們無慾無求,就像印度的民族性格一樣,寬容的接受著這一切。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雖然對古印度歷史不太瞭解,但是依據所知一二感覺這麼問可能不太嚴謹。

誠然雅利安人通過自己強大的遊牧能力和軍事能力縱橫中東 中亞和西亞地區。

但是早年雅利安人來到印度河區域開始北上、南下和西征。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古代四大文明中的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埃及都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

甚至一度牽涉到了歐洲地區。因其驍勇善戰,並且擁有嚴格的種姓制度,二戰中希特勒認為雅利安人金髮碧眼,血統高貴,並且利用雅利安人的圖騰(忘了)之類的作為納粹的標誌,並稱自己為雅利安人的昆裔。

所以雅利安人一方面通過自身強大的遷徙能力和軍事力量征服了很多力量,另一方面通過種姓和宗教穩固自身的統治。使得雅利安人的影響範圍擴大到很多地區。但是其實因為分家之後,很多雅利安人的血統漸漸分離。

至於說雅利安人到達印度地區之後,統治了印度土著,但是在後來的發展中不停的受到外族的入侵,王朝更迭,血統也逐漸稀釋。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可能不太嚴謹。

但是我本人對古印度歷史瞭解不深,不正之處望指點。


期海拾貝


雅利安人,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

首先的質疑聲當然是來自印度,因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印度學者都不承認他們的祖先來自北面,或者承認他們是雅利安人的後裔。

第二個質疑聲來自歐洲,來自德國。當年的希特勒認為德國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特別是來自“純種”的雅利安人。

而“純種”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所有人種當中最高貴、最聰明、最儒雅的人種。相比之下,猶太人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種質疑聲來自其它一些國家的語言學、遺傳學和人種學家。

他們的觀點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雅利安人”。 所謂“雅利安人”實際上不過是一種宗教,或者一種文化。

這個宗教或者文化非常認同並且強調等級思想。

在印度,有人將這種文化(宗教)帶到了印度,在當地因此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或者“種姓思想”。

因為從人種學上看,印度人和德國人沒有多少相似之處,或者說DNA並不匹配。

但是從語言學角度出發,印度的語言卻和歐洲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樣看來,現在對“雅利安人”到底是“人種”,還是“文化”,都不能輕易下結論。

而統治印度的也不是“雅利安人”,而是“種姓思想”,或者“種姓制度”。


閒看秋風999


首先一點,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這個雅利安人入主印度其實是個偽命題,這個是西方杜撰出來的一個觀點。

其次,說到雅利安人也好印度人也好,這就不得不提人種問題。那麼印度的這些在白種和黃種之間的人是黃白雜交之後的人種,而不是什麼白人後代。

那麼印度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呢?在說這一個問題前,先要說西亞,也就是英國人稱之為中東的這個地方。在歷史上,西亞是一個文明的發源地,而文明誕生於這個地方的強大。同時期的歐洲處於的狀態還是接近於原始打獵的狀態,西亞是一個遊牧同農耕文明一起發展的一個地方,但是也是非常強大。當年,西亞人是屬於黃種人,而不斷的向歐洲擴張,抓住的男人就是奴隸,抓住的女人就當老婆或者是奴隸。這個過程進行了幾千年,才使西亞現在的面貌不同於黃種人的面貌,但是又不是白種人的特徵,而是在黃種人的特徵基礎上,有些些白種人的特徵。最明顯的就是眼睛基本上是黑色,頭髮也是黑色,這個說明的問題是什麼呢?那就是是在一池子裡的黃顏料加入了白顏料,但是沒有把黃種人的特徵改變。而歐洲本地則是,一池子白顏料加入了黃顏料,基本的白種人特徵也沒有消失,只是在一些特徵上表現了黃種人的特徵,比如純種的白種人是沒有嘴唇的,而有嘴唇的都是黃種人的特徵。

那麼就來說一下,印度的情況,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西亞地區是非常強勢的地區,而歐洲人相對於西亞人來說,那就是野蠻人的代名詞,也是奴隸的來源地。就像歐洲把黑人當奴隸販賣一樣,西亞人也把歐洲人當奴隸販賣。而說到入侵印度的人種,那是在西亞人不斷同販賣來的白種女人結合後的人種,然後對印度的一次次侵略。而印度人表現出有點比較白,有的比較黑,那也是西亞人不僅做白人奴隸的生意,也做黑人奴隸的生意。

我們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被西亞人販賣到中國的情款,不僅是白人奴隸還有黑人奴隸。有了解歷史的研究者,可以詳細的研究一下,曾經的崑崙奴,還有許多白人奴隸,出現在中國,更多的是以奴隸形式出現,然後和本地人結合。

所以說現在西方比較強大,他的話語權也比較大,在很多歷史問題上先入為主。基本是那些黑暗的歷史被抹去,全是勝利者的歷史。在啟蒙運動前,歐洲處於的狀態和我們瞭解到的非洲部落的狀態沒什麼兩樣,一樣赤身露體,拿杆標槍,然後跳大神。

有人會說了,人家有歷史建築,這個就要說說,歐洲的歷史狀態的另一個證明就是這個石頭建築。舊石器時代人會一些簡單的時石器作方法,新時期時代可能出現一些石器工具。在往後發展一些,就是出現了石頭房子,然後出現一些石頭建築,這就是歐洲的歷史,翻來覆去的都是和那幾塊石頭打交道,也可以這麼理解,那就是他們處於的狀態好似新石器時代的末期。

而啟蒙運動的另一個解讀,可以理解為歐洲人在西亞文明和中華文明之間,一些人提出的要改變的一種呼聲。而這些人當時無不是以西亞和中華文明為藍本來塑造歐洲的未來。這時候才有一些理智的聲音,而不是天天舉著火把跳大神。


飛狐一刀


原因也不復雜,一個族群,只要在軍事、技術、組織、文化上能勝過其他族群,尤其軍事和組織非常重要,哪怕對方人數比自己多幾倍或幾十倍,就能輕鬆統治對方。同樣的道理,一個階層哪怕人數很少,但他們在前面說的幾個要素上佔優勢,他們也能統治比他們人數多出幾倍幾十倍的階層。這樣的案例,在人類社會和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先講點案例,古代羅馬帝國只需要兩三萬軍團,就能遠征到蠻族地區,打敗對方,統治當地一二百萬甚至三四百萬人口,並且遭遇人數比己方多數倍的叛亂時,經常能夠平息?原因很簡單,因為羅馬在軍事、技術、組織、文化上勝過那些蠻族。

羅馬軍隊是古代的國家常備軍,戰爭是他們的職業,平時訓練,戰時出征,服役期間有國家發放薪水,為他們購置裝備。再來看那些蠻族,他們沒有統一的政治組織方式,分屬於各個部族和氏族,自然也就沒有常備軍,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太低,根本養不起。軍隊通常都是臨到打仗前才召集起來,打完仗就解散。士兵們平時是農民或牧人,很難長期聚到一起進專業軍事訓練。每到了農忙季節,蠻族士兵們無法長期作戰,得一鬨而散回家播種或割麥子,不然來年大家就要餓肚了。羅馬軍隊就不用擔心薪資和農活,專心作戰就可以了,裝備和訓練都優於那些蠻族。另外,羅馬人在工程技術上也佔據優勢,蠻族一般都居住在草屋或木屋裡,羅馬人都修築宮殿和大型軍事要塞,征服一個地方後,只需投入少量兵力駐守在要塞中,就可以輻射周邊數百百方公里的範圍,大大節省了人力。遇到大規模蠻族反叛,因為有堅固的堡壘,裡面儲存有充足糧草,可以堅持到大股援軍到來。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族群從南俄草原、伊朗逐漸侵入印度的示意圖。

再來說說雅利安部族入侵印度的事兒,公元前15世紀開始,膚色較淺的雅利安部落從南俄草原活動至伊朗高原、中亞草原一帶,其中一些部族自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侵入。當地居民是膚色較黑的原住民,通常稱為達羅荼毗人。雅利安人在軍事、組織上佔擾了優勢,自然就征服了原著名。但是要想維持長期統治,光靠軍事統治和鎮壓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統治族群處於人口少數,身陷被統治族群的汪洋大海中時,這就還需要文化和宗教。雅利安對印度的整個征服過程持續了數百年,印度教文化即“吠陀文化”就是征服者與當地文化融合而成。

雅利安族群征服印度後,人口結構是這樣的:大多數人是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層平民。為了固化少數外來征服者貴族統治多數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層的政治體系,維持政治和社會穩定,雅利安部族中常握了文字,負責宗教事務的祭司們就發明了“種姓制度”,並且以宗教作為這個制度的理論基礎。一般來說,有四大種姓:第一種姓是祭司或宗教學者,即婆羅門,處於種姓最頂部;第二種姓是軍事和政治貴族,即剎帝利,處於第二等級,他們與婆羅門構成了政治與精神的統治階層;第三種姓是平民階層的農工商業者,稱為吠舍;第四種姓是以原住民為主的人群,構成第四等級首陀羅階層。當然,後來還出現了在四大等級之外的“不可接觸者”,即從事製革、屠宰、掃廁、埋葬等行業的達利特,也稱為“賤民”。

種姓的理論大概來說,就告訴你,你所處的等級是神定的,在自己種姓中各盡其職也是神的旨意,不該有非分之想,不該有僭越的言行,反抗高級種姓是罪惡,會遭到神的懲處。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不可交往,也不可通婚。不要小看這些理論的作用,對於完全沒有文化,處於全文盲狀態的族群來說,也會深受影響,甚至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不也會發現,沒文化的人容易被忽悠嗎!不過時間久遠之後,其實很多原住民也與雅利安的底層融合了,起碼在文化和宗教上融合了。後來只能通過種姓來區分,通常高種姓階層膚色較淺,低種姓階層膚色較深。

在古代,種姓制度對於統治階層而言,這種金字塔社會結構的優點是變得很“穩定”,好統治,多數被統治階層聽天由命,逆來順受;但缺點是嚴重阻礙了階層流動,使社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難以抵抗外來入侵。到了近現代,種姓制度的缺點體現得更嚴重了,會削弱民族和國家認同感,阻礙經濟和文化發展,所以印度有識之士們都達成共識,必須廢除。

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以人體為示意圖來描述的種姓制度和社會結構。


段宇宏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千紀就來到印度,首先是印度河流域,征服了達羅毗荼人的哈拉巴文化,後來逐步發展到恆河流域。很多土著居民被趕往南部。之後雅利安人和土著居民開始融合形成印度諸民族。

在這一過程中在北方是以雅利安人為主體,如現在的印度斯坦、旁遮普、克什米爾、拉賈斯坦、孟加拉等民族,南方達羅毗荼人成分更大,如泰米爾和泰盧固族。



歷史上希臘人、伊朗人、蒙古人、突厥人、英國人等都曾征服印度,也都引起印度疆域和人口的變化,如東北部在英國殖民期間併入印度,主要是蒙古人種的漢藏語系居民。但再沒有使居民主體發生改變。


都城歲月


雅利安人對印度的統治穩固而持久,其中原因在《摩奴法典》和《政事論》裡都有記載。可問題是,這兩本經典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婆羅門的理想,並不完全是事實。英國人殖民時代,對印度習慣法進行了大規模調查和改革(《野蠻習俗調查》),只有兩者相對照才能弄清楚原因。如下

一,雅利安人來到印度時的真實情景

雅利安人大約於公元前1500年以後來到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哈拉帕文明地區。當時哈拉帕文明已經因某種不可知的原因而消亡了,大多數印度學者都認為是環境變遷所致。當地考古僅發現少量青銅武器和少許殘疾屍骸,不能證明曾發生過大規模戰爭。且年代檢測也表明哈拉帕文明起源相當早,已經高度成熟,存在自我毀滅的可能性。

根據各種研究,哈拉帕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就已經毀滅。考古學家最早發現摩亨達羅佐等兩座大城和大面積外圍城鎮。2017年,印度考古學家又發現了5座大城,規模都不在原先兩座之下。可以推測,哈拉帕人在公元前1800年時已經大部分遷徙而去,很可能去東部的恆河平原了。


當雅利安人架著馬拉戰車來到西部印度河時,當地並沒有多少人口,滿眼都是廢墟城池。僅存的哈拉帕人在外圍城鎮和鄉村活著簡陋的生活;更遠處也是一些古老土著的原始村社。雅利安人可能在這裡居住了很久,甚至晚至公元前1000年才東進恆河平原。

此時的恆河平原,由哈拉帕遺民和當地的達羅毗荼人及一些南亞人共同棲居,發展出了一批原始邦國。雅利安人很輕易的就臣服了這些居民。

二,瓦爾那和迦提

根據各類實際調查或見聞,印度流傳的「瓦爾那」種姓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社群封建】體系。正如上述,雅利安人在印度體驗到的是一種「複雜性/多樣性」,他們感受到了極大的失望,也有深層的恐懼。因為這種景象屬於文明沒落後的衰敗和「費拉化」。

為了自我識別並遠離那種衰敗景象,雅利安人發明了一種巧妙的瓦爾那統治體系,實行有控制的「族群隔離自治」。它首先區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即「雅利安瓦爾那」和「達薩瓦爾那」;然後又在雅利安內部區分四種群體,分別是祭司、武士、工商、民奴,此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對「達薩瓦爾那」,他們主要是按文明程度高低和職業分工來劃分的,此即與瓦爾那制度共同存在的【迦提製度】,其對象就是被征服者,實際則包括哈拉帕人、達羅毗荼人、南亞人等。例如,搬運無親人屍體的「運屍工」是最為低賤的,是「不可接觸者」;其他如「伺候婦女者」也非常低賤。這類種姓非常多,主要是按職業的低賤程度來劃分,且只存在於被征服者族群之中。他們也就是當今印度「賤民」的祖先。

三,雅利安人成功統治的秘密

雅利安人之所以能征服和統治他們,主要後盾當然是武力。與許多傳言相反,雅利安人的文明並不比哈拉帕高,實際還低很多。但武力卻是壓倒性的,這點毫無疑問。雅利安人已經是成熟的軍事遊牧民族。

他們真正成功鞏固二千年統治,主要秘訣就是上述的「族群隔離自治」(種姓制度)。它有幾個要點:

第一,內婚制,即血統種姓制度。即上下種姓之間的絕對婚姻限制,它確保了各個族群僅在各自內部繁衍,實際上大家都相安無事。其中最嚴厲的是上等種姓婦女禁止下嫁,至今仍引發很多慘案。


第二,迦提製,即職業種姓制度。通過職業生計的歧視鏈,使得階層固化顯得更加自然而合理。

第三,風俗和宗教。雅利安人是極為沉迷宗教的民族,他們視宗教為頭等大事。在對土著的統治體系中,風俗就是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嚴厲的環節。因為嚴厲的風俗,才能確保兩大種姓制度真正得到落實。例如,偶然見到賤民就要用清水洗眼睛,踩到賤民的腳印就要把鞋子扔掉,等等。這類風俗才是真正有統治力的,可謂道日用而不知。

四,後世遺產

後世,隨著社會複雜性日益顯著,瓦爾那種姓制度有所鬆動,也無法完全執行。於是迦提種姓制度開始得到強化,因為血統畢竟是隱秘的,只能堅守婚姻限制,而職業卻是人人可以看到貴賤的。因此,後世的種姓傾向於職業劃分。

這套統治體系在歷史上受到的最大威脅,一是佛教,二是伊斯蘭教。二者都深入衝擊過瓦爾那和迦提。十八世紀英國人殖民印度後,進行了大規模的野蠻習俗調查,順勢而為,保留了其種姓制度的基本框架,廢除了其中最野蠻殘酷的部分習慣法(如焚燒寡婦的薩提製)。


世人都對種姓制度深惡痛絕,但英國人卻認為有其合理的地方,畢竟,這套體系是以族群/社群為單位的,各個族群之間存在道德習俗的差異,在各個種姓族群內部也存在各自的獨特秩序,其中很多並不野蠻,而是一種文化沉澱。所以,「齊俗」既無必要,也無可能。


歷史咖啡


約在公元前14世紀,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稱為印度雅利安人。初時定居在印度上游的七河流域,大部分以畜牧業為主。隨後征服當地土著人,逐漸擴張到南印度部分地區,當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驅散,他們隨之成為印度次大陸的主要居民。


隨著年代的過來,印度雅利安人一直沒有搞種族隔離,也沒有搞文化隔離,通婚通到最後,雅利安人自己都混成了巧克力。雅利安人的語言成了印度的語言,印度70%的人全部變成“雅利安人”了。


雖然種姓制度存在,但文化和習俗是相類似的。這過程印度雅利安人,並沒有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因為雅利安人把自己變成了印度人,也把印度人變成了雅利安人,通俗講是互相轉化過程。


種族制度並沒有妨礙他們融合成同一語言,同一文化習俗的同一民族。印度雅利安人,強有力的文化主宰力,才是使其得以立足延續幾千年的根本原因。


lcz678


這件事一點也不復雜,屠龍的戰士最後也變成了惡龍,於是印度的雅利安人發展到今天,與其說是一個種族不如說是一個階層。

雅利安人在3000多年前進入到印度之後,憑藉著他們遠超過當地土著的軍事能力,將這裡征服。當時他們有一個分支也來到了東亞地區,結果被武丁的妻子婦好殺敗,剩下的人被當做戰利品祭祀了。印度土著戰鬥力太差,結果變成了被統治階級。。

(雅利安人入侵)

為了便於統治這些土著,雅利安人將印度社會劃分了幾個階級,這就是著名的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結構)

有了種姓制度之後,也就失去了階級流動性,所以相對來說雅利安人就能夠一直處於統治地位,而當地的土著人卻處於被統治的地位。這種情況下,土著居民也就是低種姓的人,就必須依附於高種姓的雅利安人才能夠獲得較好的生存環境。

而那些沒有依附於雅利安人的族群,則被排擠在主流社會之外,成為不可接觸之人,這些人只能幹社會最低級最坑髒的工作,他們既得不到教育,又不會被組織起來,所以無論他們的人口有多少,面對於統治階級而言只是一盤散沙,根本就沒有辦法威脅到雅利安人的統治,甚至可以說他們由於他們常年居於底層,思想已經愚昧和麻木,早就沒有反抗思想了。

所以,即便是到了20世紀初期,印度地區掀起了反抗英國人統治的運動,處於主導的還是那些高種姓的階層。比如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人甘地,就是古吉拉特邦土邦首相的兒子。而印度最大的政黨國大黨,也是由受到良好教育的印度人所建立的,建立之初就已經將低種姓人排斥在外了。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的甘地)

所以 ,在整個印度獨立的過程中低種姓人大多這是充當看客或者被當做槍使,只有極少數人有幸被高種姓認可和他們一起統治印度。

雅利安人從一個種族逐漸變成了一個階級

印度地區的雅利安人雖然也來自於伊朗高原,他們和北歐人、高加索人有著非常近的血統關聯,但是隨著他們在印度地區與大陸當地土著混血,也讓他們的血統變得不那麼純正,逐漸由一個族群變成了一個階層的代稱。所以,今天印度地區的雅利安人,雖然從長相上和北歐人、高加索人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但是他們的皮膚黝黑,幾乎看不出白種人的膚色特點。

(高種姓家庭的長相已經和高加索人有很大差異)

印度地區雅利安人的這種變化,是因為高種姓的階層和低種姓之間並不是完全隔離的,他們之間也會出現一定的流動性,比如著名的孔雀王朝的建立者就不是高種姓人。

公元前四世紀後期,當亞歷山大大帝在印度旁遮普地區建立統治之後,並沒有徹底征服這裡的人民,後來有一個養孔雀的家族的年輕人,不甘受這些外來者的統治,帶領當地人民發動了大起義,把這些馬其頓人給打跑了。打跑完馬其頓人之後,他率領軍隊開始對周圍地區進行征服,很快建立起了一個人口達到1800萬人,國土面積400多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這個人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月護王。由於月護王家裡是養孔雀的,所以這個王朝也被稱為孔雀王朝。

在古代,孔雀曾經被認為是貴族食品,所以孔雀家族應該是給高種姓階層提供肉食的養殖大戶,算是典型的依附於高種姓生存的家族,由於和高種姓有很多交流,所以他們能接受到不錯的教育,有能力往高種姓階級衝刺。

月護王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他的家族也成了高種姓的階層。所以,屠龍的戰士趕走了惡龍,他自己也變成了惡龍。孔雀王朝前期統治極為殘暴,直到阿育王后期,由於接受了佛教的洗禮,才逐漸轉變過來。

(歷史上個阿育王是一個比較喜歡佛教的人,還派人到埃及傳教)

在低種姓族群的不斷加入之後,印度雅利安人的族群屬性其實就越來越低了,而它的階級屬性就變得越來越強了。

所以,雅利安人為什麼能夠一直統治著印度地區?

原因很簡單,即便是有一些低種姓的人成功的推翻了前朝的統治,但是並沒有改變低種姓的整體生存狀態。


歷史風暴


其實滿清統治中國三百年差不多:武力震懾加文化手段。

只不過印度的人文特性和地緣形勢和中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雅利安人能統治2000多年而沒被轟出去。

雅利安人統治印度的“法寶”是什麼呢?這就是現在仍然在荼毒印度的“種姓制度”,這種制度將印度社會各個階層的劃分以“神的旨意”固定,並將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求轉化為對來世的嚮往;極大消磨了下層的反抗意志。

這種制度對於統治自然是大大有利,但是也極大消耗了印度社會的凝聚力(類似中國後來的“程朱理學”,雖然利於統治但也使漢民族的民族精神受到很大禁錮),但印度這個地方又比較封閉,三面環海,北面又被青藏高原和塔爾沙漠隔離起來,基本不會受到大規模外部侵略。

那麼,凝聚力差點就差點也沒關係,所以這“種姓制度”就一直延續,一直到工業化後,才漸漸有些鬆動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