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故事:感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伯伯伯孃


故事:感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伯伯伯孃

說到感恩,人們一定首先考慮的是父母,可我們兄弟姐妹第一要感謝的是伯伯和伯孃,沒有他們,我們兄弟姐妹中一定有人活不到今天。

我有多少兄弟姐妹,說出來嚇死你——十個,整整十個。老天爺有時候實在是不公,我爸和我伯是雙胞胎,一個年尾結婚,一個第二年的年初結婚。我爸我媽生養我們十個,我伯和伯孃卻沒有生育,既然老天不公,那我們幫它弄公平吧,我伯和我爸一商量決定實行家庭責任制,一三五七九歸一家管,二四六(那時候還沒老十)歸另一家管,為了誰養五誰養四,我伯和我爸爭了很久。後來伯孃一句話定了乾坤,她說:“淑芬生了這麼多個孩子,身體差,還是我們養老五,兄弟你們養老四吧!”淑芬是我媽的名,其實我爸我媽就等伯孃這句話。還有一點我伯孃沒說,我伯孃生的高高大大,像機器一樣,不知疲倦,只要加滿油,哪個時候都可以工作。我媽是又細又瘦,像當地山坡上一種叫“桃金娘”的樹,又矮又小,每到農曆五六月份花開得漫山遍野,七八月果實累累,黑裡透紅吃的讓你心甜。田地承包的第二年,老十出生了,也就平均了。

其實父母伯父母這麼分只不過是一種形式,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是在伯父母家吃飯,回我家裡睡覺。因為伯伯家吃的比我家好,說來也好笑,記得有一次,我們兄弟姐妹九個人(老十還吃奶呢)吵著說:“伯,伯孃煮夜飯快點,吃完了我們好回去屋裡睡覺。”我伯孃用她那帶點壯語的腔調說:“受滅門的(一句髒話就不用翻譯了)幾個三子崽一講我手都軟了,哪還有心思煮飯?別人的孩子就是別人的孩子,還沒養大就想跑了。”我伯說:“孩子的話,你也放在心上,累不累,他們說的是實話,那邊家裡有地樓,兄弟姐妹睡在一起熱鬧,我們這屋沒有吧?”爸爸是個木匠,怕我們晚上睡覺跌下床,特地在一個房間全釘上木板,弄了個通鋪,我們這個地方叫地樓。九個兄弟姐妹睡在一起多熱鬧,誰還願意在伯孃那邊睡,冷冷清清的。

我歷來嘴快,藏不住事情,吃了夜飯回到家裡。我毫無保留,把伯父母的對話講給父母聽,我媽對我爸說:“孩他爸,我看我們乾脆把中間的隔牆拆了,這樣哥哥嫂嫂來看孩子不是容易些。”我爸說:“好呀!依我的意思,乾脆兩家合做一家,大家吃住一起多熱鬧?”

“哥哥嫂嫂同意嗎,我們家比不上他們家啊!我身體差,三天兩頭感冒發病,多是你一個人做,他們能幫我們負大部分責任,已經很難得了,再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得寸進尺了?”


故事:感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伯伯伯孃

“我知道,但你看孩子們大部分時間不是在我哥嫂那裡吃飯的嗎?”

“說的也是,嫂子身體好,人勤快,養雞養鴨生有蛋。哥哥又愛去弄魚蝦,當然是想吃蛋有蛋,想吃魚蝦有魚蝦了。哪像你,除了做木工,什麼都不管,就油鹽煮青菜,孩子們能不往那跑,還好意思說?”

“人家二個人,一天工作八小時呀,我白天做了十個小時,晚上有時還要加班,又不是機器,還能管什麼呀?”爸爸訴苦說,看著媽媽問:“你沒意見,我去和哥哥嫂嫂商量商量?”

“不用和我們商量了,我們同意。”伯伯和伯孃笑盈盈走進屋,伯孃接著說:“我和他伯早把志書他們當自家的兒女了。”志書是我的名字,也不知道是順口還是怎麼的,伯孃每次開口都是先叫我的名字。我媽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嫂子,你可要想好了,這可是要吃飯大虧的呀?”我伯孃也用一種半認真半開玩笑的口吻說:“淑芬,嫂子和你哥是有條件的啊!”我媽忙問:“嫂子,什麼條件你說?”

“叫志書幾個喊我們做爸媽。”


“我當是什麼事呢?”我媽顯得很輕鬆,馬上對我說:“叫姐姐弟弟妹妹他們出來。”我進房把他們叫了出來,媽馬上下著命令:“都跪下。”我們老老實實跪下。

“從今夜起,不準叫伯伯伯孃了。”媽媽厲聲說。

“那叫什麼?”七弟問。

“叫爸,叫媽。”

“那你們都在一塊,怎麼分?”

“伯伯伯孃就叫大爸大媽,我們叫小爸小媽。”我媽想了一下說。

我和兩個姐姐大點,不由低聲發笑,我媽說:“笑什麼,不準笑,快叫大爸大媽。”我們馬上收笑,大聲叫:“大爸、大媽。”伯孃應著,惡了我媽一語:“淑芬你這人就這點不好,喊就喊,還叫孩子們跪著喊。”說完連忙和伯伯一個個抽我們起來,看見我們膝蓋有點灰,又一個個幫我們拍掉灰塵。

從此以後,兩家合做一家,我爸去做木工得錢交給我媽,我媽叫我爸拿錢去交給我伯孃。看我這張嘴,應該叫大媽了,大媽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大了,不管誰生病了,比我媽還著急,記得有一次我高燒變成了肺炎,那天我爸和伯伯都不在家,我媽要帶我下山去醫院,我伯孃說:“你力氣小,讓我來。”把我放到她的背上,一口氣跑了二十多里送到鄉醫院,醫生說:“送來得還算及時,晚點就難了。”這樣的事例多了,問遍我們十個兄弟姐妹,誰沒在我大媽的背上去過醫院?


我伯伯和伯孃對我們的奉獻實在太大太多了,一本書也寫不完,試想想,沒有伯孃和伯伯,光憑我爸我媽,我們十個兄弟姐妹個個能進大學門,又一個個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成為我們那地方“第一家”的?


故事:感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伯伯伯孃

所以每一年春節回家,大姐二姐在電話裡第一句話便是:“老三告訴弟弟妹妹回去要多買些東西給大爸大媽。”我答應著,趕快打電話問下面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各人說出自己買的禮物,我認為差不多了才開車去接大姐二姐弟弟妹妹們回家。伯伯和伯孃都含著熱淚說:“以後不許買這麼多禮物了,你們看大爸大媽吃不了穿不了的,多浪費。”


又是一年春節到了,手機一響,我打開一看,是大姐的,她還沒開口,我就說了:“禮品和紅包弟弟妹妹們都準備好了,明天我就開車去接他們。”我的話剛說到一半,就被大姐打斷了:“大姐知道,今天不想和你們說這些,我和你二姐商量了,通知你們一聲,回去過春節了,把大爸大媽小爸小媽接到城裡來,他們也該享享清福了。”我想了一下說:“有幾個弟弟妹妹才出來工作不久呢,特別是十妹自己都租房子,四個老人來了住哪?”電話那頭大姐說:“你和老四老五幾個的房子寬敞,還住不下四個老人?”

我應著:“行。”可回去過了春節,說什麼四個老人都不願意搬到城裡來,大媽拉著我的手說:“志書呀,你們兄弟姐妹有這份心,大媽就算沒白養你們了,一來我們住慣鄉下了,二來不想給你們增加負擔……”大媽的話還沒說完,我就打斷了:“大媽,說什麼呢,以前你們老的養我們不有負擔?”

“那是我們應該做的。”我還想說什麼,大媽生氣說:“又不聽話了是不是,回去吧,別管我們了。”

我不由得想喊:“天下的父母呀,實在是太偉大了,願他們身體安康永遠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