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呼喚民辦學校教師儘快融入民辦教育角色


呼喚民辦學校教師儘快融入民辦教育角色


宏觀而言,教育是一項強國富民的戰略決策工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相關規定條款,已客觀科學地闡明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及承擔的責任。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教育“創先爭優建高地”和“實施強師工程”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發展新目標,也是一重大國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強弱,充分體現著一個民族及國家的盛衰。從古至今,從教師職業行為本身來說,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一、為了生活和養家餬口而從事教育者是“功利”教師,他的教育行為再好也只是位責任型教師,因為他是為了報酬而工作,他更願意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二、為了混日子打發時間而從事教育者是“盲目”教師,他的教育行為再好也只是位被動型教師,因為他不知道教育目的所在,他更願意抱殘守缺;三、為了權威而從事教育者是“勢力”教師,他的教育行為再好也只是位政治型教師,因為他不甘心於做一位沒有權威而又沒有地位的教師,他更願意做一位政治型風雲人物;四、為理想而從事教育者則是“教育家型”教師,他的教育理念超前,任勞任怨、一絲不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因此,在民辦教育團隊管理建設中,注重對老師責任及主人翁意識的陶冶;同心協力見證民辦教育的春天更加輝煌璀璨。

從整個人類教育科學以及華夏民族發展趨勢而言:作為從事民辦教育第一線的教師能否真正領悟到:“你究竟為誰、為什麼”而教書?至今仍在探討……縱觀我國目前民辦教育發展客觀現狀,不容樂觀,甚是舉步艱難!

其一,做一位民辦學校教師相當辛酸和痛楚,未能享受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政治待遇和相關生活福利;二則,民辦教育團隊建設穩定性相當艱難,老師的流動性大,學校的培養成本高;三則,民辦學校有些學生的不文明行為陋習,養成教育,文化底蘊及人品素質參差不齊及逆叛心態相當強烈。尤其是初高中職校生,常常因其自控能力差,違紀違規,無心向學被受批評而與教師叫板動粗;此類事件一旦發生,而教師將面臨的是四面楚歌之境地……加之個別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又始終站在較高立場,用偏見有色眼光審度教師,並以“為人師表、人類靈魂工程師”之類的話語來嘲諷教師的人格及尊嚴,甚至還會遭到橫加指責及辱罵,導致許多師範類畢業生放棄教師職業生涯,寧可去企業公司尋求一位小職員,如此跡象,不發人深思擔憂麼?

從教育科學本身而言,教書育人是一種創造性傳奇事情,它的神聖是一般人所不能替代的;故此,在民辦學校日常管理中,做好一名教師不容易,做好一名班主任更不容易。因為民辦學校的事繁而雜(學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尤是頑皮伎倆沒有規律可遵循,更無法預測,只有一些不斷讓人探索成熟的機會),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教育管理是一件並不模糊陌生而又十分清晰的事情,事實而言:要想教好書,育好人,其本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它既沒有公式定律,也沒有固定模式模塊,更沒有捷徑可走;於是,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便一直在拷問自己:“究竟為誰,為什麼而教,屬於哪一類型教師?”,在每次拷問中,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偶爾間也會聽到極個別教師發出“選擇民辦教育,是選擇了教育痛苦,沒有成就感”之感概……客觀而言:種種現象表明,卻有許多默默耕耘奉獻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優秀教師,工作付出和回報的反差太大,有時也會使他們痛心疾首,沉浸在扭曲回味中……

著名英國科學史學家喬治·薩頓說:“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質的東西”,比如真、善、美。因此,科學所表現的教育功能,培養能力應體現在受教育者的人格力量,情感力量和知識力量的不斷提升上,體現在真、善、美協調上;北京師範大學校園裡,啟功先生所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八個漂亮大字所寓深意已遠遠超出了師範教育的意義,它表現著對教育者完美人格的期望;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也曾說過:“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結”;現代教育家也認為:教育不只是簡單地培養一些專業人才,不只是使人在事業上成功,更重要的是使新一代能生活,工作在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早在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將保護學生安全被首次列為其中,這充分說明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任重道遠,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法定職責;然而,作為一位有良智的管理者乃至每一位教職員工都知曉,當前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民辦學校)隊伍建設令人擔憂……不是教師欠缺敬業精神,也不是教師欠缺專業素養,而是教師的生存狀況,據初步調查顯示:超過80%的教師工作壓力較大,近30%的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35%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20%的中青年教師生理健康狀況出現不良,這些都是客觀事實;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都來關心關注每一位教師的身心健康!換言之:新型的教育觀念呼喚每位教師勇敢地接受時代的挑戰,自覺調整教書育人的心態,學會放鬆自我調節,端正權利和義務二者間辯證統一相互關係,做好本職工作,笑對人生,開心每一天!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子助曾說過“沒有自主性的態度和意識,只靠別人的力量或金錢買來的只是微弱的東西”。在當今教育產業競爭機制如此激烈的狀況下,教育人才及企業執行力和細節是企業取勝的保障,華夏民辦教育四十年的櫛風沐雨,四十年的春華秋實,舉國上下也大膽地推行了一系列舉措和賞識,同時也引進了國外先進教育產業的量化考核機制。儘管如此,但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仍然難以根除少數人的惰性思潮,又何能讓其真正融入到民辦學校各項管理行列呢?現實而言,面對民辦學校部分厭學、好動、貪玩的學生群體,若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以朽木不可雕及抱怨難管心態予以搪塞的話,只能說你是位不稱職不作為的教師,將面臨的是更換工作崗位。

新型教育觀念告訴人們,智慧化管理源於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面對一位十七、八歲的高中或職校生,若不顧他們的自尊,隨意嘮叨,指責或批評,這隻會使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走向教師的對立面。筆者認為:面對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所犯下的大大小小錯誤,僅用粗暴簡單的方法去解決不是明智的選擇,往往對孩子不經意的犯錯或無心的過失,寬容比指責更容易取得有效結果,更不要拿學生一點小錯抓住不放,應積極採取鼓勵性語言正面疏導,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千萬不要和青春期的學生較真。假如你試著靜下心來,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與其溝通,引導孩子認識自已的過錯,當孩子對教師的善意批評心服口服時,你就會發現這樣更容易達到教育之目的;當然,寬容和諧並不等同於放縱,對平時違規違紀,屢教不改,影響極壞的問題生決不心慈手軟姑息,必須嚴格管理督導,要有一名教師的正義底氣和管理手段,我鄭重提醒:在教育疏導中學會把握自我保護意識,最終教育目的是能夠及時化解與孩子間的隔咳和矛盾,不要讓孩子帶著遺憾甚至悔恨離你而去……深刻領悟,辛辛苦苦培養了三年或六年、甚至十二年,留下的不是善緣而是惡果;那麼,這將是教育的悲哀,學校的悲哀,教師的悲哀!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思維不斷進化之期,在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上務必不斷更新,遵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古訓,注重教師自身修養,用每位教師的愛和責任、豐富的學識、高尚的情操、儒雅的人格魅力托起孩子幸福的明天和未來,贏得學生及家長和社會的擁戴;在日常教育教學生活管理中,我們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常常早起於孩子,晚寢於孩子,以校為家,與孩子朝夕相處,既做爹又做娘,一心撲在工作中,甚至雙休日,連給自己的孩子做頓飯有時都成奢望;孩子在校哪怕出現點點問題,首先趕到的是教師,孩子沒有及時到校或回家,最擔心的也是教師;在學習中出現困難,最著急的還是教師,孩子經常不交作業,上課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甚至極個別孩子無故曠課,逃課,上網吧,玩遊戲……針對這些,教師絕對會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予以批評教育,這一切都是為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心裡承受能力較差,加之個別家庭父母及爺爺奶奶的溺愛和袒護,使之很難接受教師對其的批評和教育,甚至有的孩子當場頂撞辱罵教師,並強辭奪理說出“我父母就不管我,要你管什麼”,甚至以此與教師為敵;此時此刻,作為一位教師,應理解讀懂孩子,他們正處在成長、為人處世賞識階段,免不了犯這毛病或那錯誤,如能將他們的犯錯,好動,貪玩,厭學看著是正常現象,理解他們讀書的困惑……換位思考,作為一位初高中職校生,少數學生連100個字的作文都不能完整表達,數學不能考二十分,英語幾乎零分……這叫他們每天坐在教室裡(白天七節課,晚自習三節課)什麼都聽不懂,勝似聽天書,卻叫他們真是倍受煎熬……我們應主動幫助孩子擺脫學習中的困苦及單調可憐的校園生活,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開設個性藝術特長課程(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球類等……),恪守以市場就業為導向,重點引導學生專心學好、掌握、熟悉一或兩門專業操作技能,使之成為企業的有用勞動人才,實現雙贏;更不能用一個成年人的思維標準來衡量要求孩子,這樣也許就不會存在對孩子過多的責備;現實中,許許多多校園傷害案例,就是因教師對孩子說服教育不當,家長不配合,最終讓孩子滑向深淵!強烈呼籲:務必加強加大家校溝通頻率,儘快跳出“學生狂、家長橫、老師慫”的怪圈,在各項工作管理中充分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慎重提醒諸位同仁,尤其青年教師,你們血氣方剛,滿腔熱忱,精神充沛,抱有恨鐵不成鋼之願望,有時面對學困生採取過急行為,結果給學校帶來不同程度上的負面影響;應學會換位思考,在具體說教管理中,面對個別學困生自己不學並嚴重干擾影響他人犯錯時,將他看成是一匹脫韁難馴的野馬,假如面對這匹脫韁受驚的“野馬”再抽一鞭,只會加快馬栽跟頭的速度,甚至會誤傷他人;或許將持住的韁繩半拉半放,實在拉不住,讓他“碰壁”又何嘗不可?讓其碰壁,可能會使反省得更快,這並不是對孩子的放棄,而是教育管理中的冷處理,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和底線;話又說回來,成長中的孩子就像瘋長的小樹,枝枝杈杈若無人修剪,就長不成參天大樹,故此,針對孩子的犯錯,我們應大膽去管,正確引導。

幾千年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間相融的適應性始終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加之青少年學生每時每刻都處在變化之中、是動態物,我們教育者必須做好各種預設和思想準備,理解青春期孩子特點:“自我認識超前,成人理解滯後,既想心裡斷乳,又想獲得認可,一會兒‘心比天高’,一會兒‘命比紙簿’,情緒變化大”;歸根結底一句話,使孩子懂得人類社會沒有聖人,現實生活中弘揚的聖人都是在刻苦中磨鍊,勤奮中鑄就輝煌!作為投身於民辦學校的教師來說,要學會換位思考,轉變觀念,調整心態,讀懂自我,既然選擇了民辦教育,就不要過多考慮患得患失,工作中必須擁有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合作意識,學習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進取意識及主人翁意識,自覺將個人與學校發展融為一體;既然選擇了民辦學校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就應把學校當成自己事業根基和歸宿。文章作者: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求實職業中專 朱漢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