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理財存在哪些誤區,會讓人“誤入歧途”?

凌小波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近年有一句話深入人心,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是實際上亂理財比不理財對我們的財富積累傷害更大,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必備條件。下面小編介紹一下常見的理財錯誤觀念:

缺乏風險意識

過去我們的理財渠道比較匱乏,不存銀行就買房,最後造成的結果是銀行躺著賺錢,房價漲上天。銀行背後有國家支撐,房地產經歷了黃金20年,基本不存在風險。

後來理財的渠道逐漸豐富,銀行理財、P2P產品、基金、信託、股票、債券等很多品種可以選擇,普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是銀行理財和P2P理財,這些產品都是存在風險的,但無論銀行和P2P平臺都不向投資者認真介紹風險,真出現問題時用自有資金保證剛性兌付,還是沒有培養起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銀行在前幾年實施了存款保險制度,並允許銀行破產;新發布的資管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泛亞、e租寶、錢寶等互聯網平臺跑路。風險已經不能再忽視了。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風險和收益之間確實是正比關係,但是不代表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就大於收益低的產品。一款理財產品的風險,要取決於發行方的資信水平,資金使用方向,是否有足額擔保等。

綜合來說,資產信用狀況良好,投資方向合理,產品有足額擔保的理財風險更小。

規模越大,風險越小

有些人迷信大公司的風險更小,相對來說大公司經營可能更穩定,但實際上風險與規模的關係並不是非常大。比如前段時間出事的錢寶、e租寶、泛亞的規模都在400-500億,最終還是倒下了。

相信隱性擔保

這種隱形擔保往往存在於國企或者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地方融資平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隱性擔保由於沒有明確的約束,是否存在很難說,但隱性擔保的存在決定了產品收益率不會很高。

最終的結果就是,有一個沒有明確承諾的擔保方,卻拿著超額擔保的收益率。

將過多精力放在理財上

雖然說理財確實很重要,不過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很多人沉迷於股票交易,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在股票市場上,但實際上投入到股票市場的錢也就只有幾個月工資,這時候勞心費力,在股市裡好不容易賺到了錢,但實際賺的錢非常少。

對於沒有積累到大量財富的人來說,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首席投資官


投資理財不但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風險很高的學問。我常說,低風險投資好比下河網魚,一般情況下也就溼溼鞋;高風險投資好比上山打獵,受輕傷是家常便飯,一旦“誤入歧途”,有可能“含恨終生”。

有的人深不以為然,在去剛兌沒有實施前尚可,去剛兌後就真的不行了。下面就說幾個常見的理財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投資的產品規模越大越安全

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投資的理財產品規模很大,不會出問題。其實這是典型的盲目投資,沒有對產品進行任何分析,認為只要投資的人多了就不會有事。

典型的例子就是餘額寶,天弘基金藉助餘額寶迅速成長為宇宙第一大基金,但是餘額寶的風險隨著規模增長風險逐步加大,因此監管部門要求其進行風險控制,才出現現在的“限額限購”現象。

很多人仍然認為這是監管部門對餘額寶的打擊,其實是對餘額寶的愛護,如果不進行適度的風險控制,餘額寶有可能因為更多的盲目投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那時投資者就悔之晚矣!

其他理財產品也是如此,比如資金蜂擁至股市、樓市、P2P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一旦出現失控,就會引發蝴蝶效應,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2、分散投資可以化解理財風險

分散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化解理財風險的作用,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並不是一定能夠化解風險,如果分散不得當,有可能加重風險。

對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分散其實沒有多大作用,比如銀行存款、貨幣基金、國債、國債逆回購等等,過多分散其實就是增加了投資者的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根本起不到化解風險的作用。

對於高風險理財產品,比如期貨、股票、P2P等,由於產品本身固有風險非常高,資金量如果不大,過於分散之後往往會出現頻繁的盈虧起落,讓投資者無法專注應對,不但起不到化解風險的作用,還容易造成判斷失誤,加重損失的風險。

分散投資要具體情況具體研究,千萬不要認為分散了就安全了。

3、“4321法則”是家庭資產配置的金標準

“4321法則”據說是標準普爾公司通過調研若干北美家庭資產配置做出的結論,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但是並沒有任何可以佐證的資料。儘管資產的四種分類方式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它幾乎涵蓋了所有家庭資產的種類。

但是“4321”的配置比例卻沒有任何道理,不同資產規模的家庭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區,根本不可能採用相同的比例去配置資產。如果都按照“4321法則”去配置,必然會造成資產配置的失衡。

所以不要盲目的迷信任何理論,所以的理論都是有侷限性的,按照理論投資就是現實版的“紙上談兵”。更不要盲目的相信任何明星,因為崇拜某個明星經理人就盲目跟風,最終結果也只能是“為人做嫁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投資理財也是如此。投資者既要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財技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高風險投資,一定要自己能夠把握風險,千萬不能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否則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互金直通車


大家好,這裡是一位金融理財愛好者,歡迎對理財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


1.投資自己完全不懂的理財產品無疑是在賭博

在購買各類理財產品的同時,不少年輕人把眼光移象了海外市場,但是海外市場的錢就真的那麼好掙嗎?不否認有人是在海外市場轉了錢的,但是成功沒有複製,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他人的成功,並不代表你也行。

2.投資自己難以承受風險的理財產品等於自殺

很多投資失敗的人都在抱怨理財就是一個坑,當你進去之後只會越陷越深。但是著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呢?其中有一點就是高估了自己的風險承擔力。

理財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你熟悉的產品入手,然後在慢慢的去學習去了解其他產品。切不可好高騖遠,需由簡入難循環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走。


完美並不美的人生


這可能是一些常見的錯誤的理財觀念

1、通過定投,一定能賺錢。

實際上,定投只是一種投資策略,但並不能改變基金本身的好壞。也並沒有考慮市場行情發生鉅變情況。

2、補倉,一定能賺錢

實際上,補倉雖然也是攤低購買成本的手段,但如果熊市初期你補倉看看,越補越跌,還需結合市場、所買的理財產品好壞來綜合分析

3、投資20多個基金一定能分散風險。

實際上,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波動率,每個產品和產品之間都有相關係數,當相關係數為正數時,會出現同漲同跌,你買再多也分散不了風險,更分散不了系統性風險

4、理財就是炒股

放在80年代末期,或許除了存定期、買國債、和炒股,我國就沒其他可選擇的理財產品,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理財產品也是很多的。

我國的散戶基數也是龐大的,但很少人會懂得看財務報表,分析股票優劣,總是跟風打聽各種內幕消息, 以為一定能賺錢,反而虧得多賺的少。

5、只看收益率,不看產品資金投向

很少有人注意到資金投向,實際上資金投向很大程度上會決定著該產品的風險有多大,為什麼同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有的相差1%,有的相差6%,你以為原因在哪,

信用好,給的利息低,信用不好,給的利息高,這很公平,但萬一真的是別人要你本金,不要自己利息,機構還能用利潤對損失類壞賬核銷,但個人只能自認倒黴。

6、不想承擔風險,但想要很高的年化收益率
騙子最喜歡下列這類人,只要打出該平臺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12%,相不相信很多人都會往這類平臺投錢?


羅元裳


在理財中掉進坑裡的人也不少,最後“誤入歧途”的人很多,總結處了三點,

第一、本金被吃。做投資,我們時刻要把風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要只盯著投資收益,因為資金的安全性永遠都比收益重要,只要本金在,永遠都有錢生錢的可能。估計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人親歷過P2P跑路、民間借貸沒法償還的案例吧。

第二、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做投資理財,我們時刻要講資產分散風險。

假如我們資金有限,只能押注買一隻或幾隻股票,有可能會錯過其他看中的股票的上漲機會。但基金不一樣,基金經理手裡資金多,他可以同時買數十隻股票,這樣我們抓住上漲的概率大一點。這算是一種分散風險。另一種分散風險,就是配置多種不同風險的產品。比如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股票、基金、國債、銀行理財等按百分比配置。總有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時候吧。比如今年股票基金不行,但債基收益不錯,也能為我們增加一部分收益。

第三、虧損後不能承擔後果。有一部分人做投資,存在著跟風現象,一聽周邊人說什麼好,也不考慮自己承受風險能力就跟著去買。一旦看到自己的股票、基金綠了,就揪心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天天祥林嫂似得見人就抱怨,講真,你是沒有選到適合自己風險的類型。所以,在做投資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評價自己的性格特點和風險偏好,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投資取向以及理財方式。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經歷呢,


喵叔喜思


理財誤區,誤區很多,陷井不少,五花八門。不僅僅是讓人誤入歧途,更為叫人受騙受災。

都市公園,馬路十字路口,步行街人聚人多公共場地,大多為剛畢業或暑寒假期學生樣兒青年手執廣告,笑笑臉,掛副眼鏡,打遠就注意到俺,象非洲獵豹慢慢迎面攔著我這走散野老牛。

夲人喜好玩樂下棋。交友,助人,對養生,長壽不感興趣,職業養成熬夜習慣,一副光頭和尚,三攴不定時,給人依老形象。

說那時,小眼鏡在我面前。遞給彩廣一張:叔叔,您看一看,理財產品,年收益…。我一楞,我怎成比他爹還小弟弟,我年青吆,摸摸怖滿縐紋老臉,我想討老棺材高興。

接話:叔叔,您投10萬元,三至六個月,一年理財。三個月8點,六個月12點全年18個點…不要走…不要…叔叔您聽我講完….

沒辦法站住。沙家浜:

甲(夲人):你是何人?

乙(青年).叔叔,我是銀行屬下金融投資公司,剛推出理財產品,受益很高。

甲:哪隻銀行,辦公在哪裡?

乙:人民銀行,辦公在豐和中大道,門牌號…叔叔我也忘了,這廣告上都有…

甲:… 無語 再見。你不和他相言幾句,很難脫身,看到小夥背影離去,心沉沉的:孩子,希望您找到更好工作…說不出心裡話,這孩是我在外兒孫嘞,這年頭,準也說不定。

前些年,在銀行,保險,證卷,三大巨頭捆在一起,在銀行裡外攬儲業務,都穿統一制服,都為銀行工作人員,象電影″鐵道游擊隊"電影一樣,鬼孑拌成游擊隊員進村掃蕩,把革命人民抓去,那時鬼子脫去軍裝,頭上扎條毛巾就成。現反了假的穿上真的製服,全國統一銀行製服,領結,胸牌。2010年把我老江湖,該死該埋老棺材,抓進新華保險當晚攴,10萬元在牢裡就關了五年顆粒未收,當時是拋出年八點收益,他們主要看到老頭銀行卡上有較多現金,怕轉行。當時全國整個金融行業風氣不好。

現今銀行理財透明度很高,保險業也改進不少,但百姓錢袋子好象都給年青人,控制著,因為現科技大發展,你把銀行卡抱在懷裡。準也沒動,錢也會給飛掉,又沒去理財,說實話如把錢放到銀行理財,錢還不會跑掉,它倒成定期,不到時,拿不出,黑客,白客都沒辦法。

理財,是人與單位較量,人與人,人與單位協議以誠信,公平,合理相待。

老話一句:禍兮福所伏 福兮禍所依。大家部懂,有錢理財同志更懂,財爺。智者。


易家巷


個人投資理財存在的誤區個人投資理財,簡單地說就是開源節流、管理好自己的錢財,理清楚自己錢的用途,有效發揮它的作用。當今社會,理財顯得極為重要,通常我們經常遇到的,如:結婚、購房、汽車、教育、各類保險、看病、養老、債務管理等。成功的個人理財不但可以使其資產增值保值,增加收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還可以改善個人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因此個人理財不只是為了生錢,也是為了提高個人生活品質,這才是個人投資理財應有的正確心態。然而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人們的理財觀念還存在種種誤區,具體表現為:方法/步驟

  1. 第一,存在貪念。經濟學說上講到,每個人都是經濟人,都是自私的,都想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我們來說,每個人都想擁有更多的錢財,並且可以讓現有的財產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了財產的增值和保值,人們有可能會做些不理智的舉措,如非法借貸、非法集資等,這些一招不慎,就會傾家蕩產。

  2. 第二,喜歡廣撒網。一些投資者本身並沒有太多的餘錢,但只要遇到覺得可以掙錢的機會都會參與其中。於是房地產、股票、期貨、基金、收藏統統拿來做,但由於財力和精力有限,很多的投資理財方式都會收效甚微,甚至虧本。第三,過分自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有些人只要瞭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財信息,都會不假思索的去盲目投入,不能做到 “三思而後行”,拍腦袋就輕易的做了不理智的舉動。還有的人,毫無主見,不加分析,一味的去聽從理財專家的知道,說到哪就打到哪,人云亦云,不考慮自身實際,實行不切實際的理財行為。

  3. 三、個人投資理財的技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也是增長迅速,在個人財產增加的基礎上,如何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已經擺在老百姓的面前,可以說也困擾著不少人。人人都想讓現有的財產發揮應有的作用,都想讓財產在安全的環境下有個好的去處,這就造成在市場上個人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更為突出。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面對眾多的社會問題,老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在就業、住房、教育和醫療上的不安全因素,都激其老百姓必須理財,並且要實現錢能生錢。個人為了防範風險,實現財產的最大化,就要求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投資理財的方法和技巧。

  4.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要想實現資產的值和保值,實現有效的個人投資理財,就必須擁有一定的理財習慣。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是理財的基本要求,這久需要每個人做好財產登記,如果對自己的財務情況模模糊糊,一無所知的話就不可能做到高效的理財。制定理財所要達到的目標,為目標制定詳細可行的計劃,使其理財具有現實性和操作性;掌握自身的產出和花費,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的信息,個人才能針對性的依據自身實際,做好投資理財工作;做好自己的預算,按照預算,做事情要切合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

  5. 總之,對於所有人來說,理財都是必須的。投資理財沒有聖經可以遵循,關鍵在於每個人從小就應該樹立理財意識,理性消費,理性儲蓄,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客觀的分析自己的財富狀況,理性的樹立理財目標,一旦制定理財計劃,要持之以恆,不能一時興起,一日曝十日寒,如此這般,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理財專家。對於個人來講,更新投資理財思想,與時俱進,採用一定的技巧,一定會實現資產收益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