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阿里當年50億美金估值收購UC,現在看這筆交易虧了還是賺了?

darva叫西林


2014年6月11日,阿里以50億美元收購UC,創造了當時中國互聯網併購新紀錄。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年半時間,有人說這筆交易不值得,因為沒有產生對應的利潤。這是從純財務角度來判斷的,但企業併購,往往不是隻考慮財務盈虧一個因素,而是需要從整體發展戰略來看。我個人很推崇阿里的收購,就像高手下圍棋,左一點右一點,不知不覺就奠定了勝局。50億美元收購UC,也是其中重要一步。

第一,UC的流量入口價值得到確認。

在收購的前一年,UC在手機瀏覽器市場佔有27.5%的份額,僅次於QQ瀏覽器的38.9%,遠高於百度手機瀏覽器12.4%的比例,其作為流量入口的價值很大。到2016年3季度,據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UC手機瀏覽器用戶活躍分佈佔比達57.3%,排名第一。QQ手機瀏覽器、360手機瀏覽器、百度手機瀏覽器已經排在後面,佔比為36.5%、16.8%、16.4%。2017年1季度,根據國內數據分析機構艾瑞最新調查,在手機瀏覽器中,UC以2.7億臺的月獨立訪問設備排在QQ的3.3億臺之後,遠高於360和百度手機瀏覽器。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UC的流量入口價值。

第二,UC的戰略衍生價值同樣很高。近幾年,搜索引擎、網絡文學、泛資訊應用、自媒體等內容,在阿里內部都與UC團隊有緊密聯繫,比如:神馬搜索、書旗小說、UC頭條、UC大魚號。這些從UC衍生而來的業務,保證阿里沒有在這些領域掉隊。

最後,我覺得,UC的價值目前仍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還要放眼看未來。


沉默的磚家


單從價值方面阿里花50億收購市值10億的公司肯定是虧了!

但是商人的目光都是長遠的,收購UC對於阿里打造他的商業帝國也是重要的一環,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和BAT有著分不開的關係,阿里通過收購,控制的方式將互聯網科技公司納入自己的阿里生態系統,可以說阿里生態系統中每一個公司都有著他的特殊使命,而不是通過單個子公司的虧損來衡量其價值。就好人手五指有高低長短,而你就不能認為最短的就是最沒有價值的,協同合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功能!

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一個通過自有電商平臺沉積,UC、高德地圖、企業微博等端口導流,圍繞電商核心業務及支撐電商體系的金融業務,以及配套的本地生活服務、健康醫療等,囊括遊戲、視頻、音樂等泛娛樂業務和智能終端業務的完整商業生態圈。這一商業生態圈的核心是數據及流量共享,基礎是營銷服務及雲服務,有效數據的整合抓手是支付寶。

有很多人說被阿里收購的公司最終都走向了下坡路,這裡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1,阿里收購手段是侵略性的,基本上都要取得收購公司的控制權,而這樣會打擊原團隊的積極性,而阿里是做電商起家,最擅長的還是電商服務。

2,雖然阿里收購的公司往往都會走下坡路,但是阿里的核心電商,支付寶卻是日益強大,這是不是遊戲裡“四保一”最強核心戰略,阿里的“保大哥戰略”,最終靠強大的大哥阿里帶領你們這些小弟開疆擴土呢?

以上個人見解,歡迎大家留意討論!


熱門笑話百科


這真心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單純從投資收益來看,按照當年阿里以50億美金高估值收購UC及如今UC的市場表現來看並不算高性價比的投資。但是,阿里收購UC並不僅僅在於財務投資,所以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要放在當時收購情境及雙方收購的目的來評價。

為了更好地分析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阿里UC收購案的始末:

  • 阿里完成收購UC優視

2014年6月11日,阿里全資收購UC,業內估值為50億美元,創造了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併購事件新紀錄。

整合完成後,UC全面融入阿里集團,變成阿里UC移動事業群,成為阿里電商事業群、雲計算大數據事業群之後的另一股力量。UC原董事長兼CEO俞永福擔任事業群總裁,並進入阿里集團戰略決策委員會。


  • 2014年的UC優視

UC優視成立於2004年,是國內佈局移動互聯網最早的企業,也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最早進行國際化探索的一批。當時旗下有UC瀏覽器、神馬搜索、UC九遊、PP助手等移動業務。其核心產品UC瀏覽器當時全球用戶超過5億,UC瀏覽器的海外用戶超過1億,在超過10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10%,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超過30%,為印度市場第一。


  • 解析收購完成的背後

1)對於UC優視:

移動互聯時代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3G、4G時代的到來,UC起家的低成本流量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換句話說,在移動互聯時代,單靠瀏覽器流量變現難以維繫,需要更多支撐,進而促進了本次收購事件。

UC搭乘順風車,完成曲線上市

當年UC已成立超過10年時間,創業團隊傾向於改善生活。正值當時阿里馬上就要整體上市,如果整體收購換股的話,UC也等於實現了曲線上市。

2)對於阿里:
  • 打通PC、電視、手機等平臺,完成移動電商的重要一步

自2009年6月起,UC曾獲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投資。此後,阿里對UC的“追求”腳步就沒有停止。當時UC旗下擁有UC瀏覽器、神馬搜索、UC九遊、PP助手等多個行業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及平臺。UC的跨屏戰略幫助阿里打通了PC、電視、手機等平臺,使淘寶可以全面滲透到移動和家庭終端,這是阿里在移動電商上的重要一步。

  • 阿里強化“雲+端”戰略的體現

2014年阿里巴巴流量入口的彌補是主旋律,尤其是對移動端流量入口的佈局。UC在全球擁有5億移動端用戶,移動端月搜索量達60億次,將給阿里提供穩定、持續的大入口,補完大流量入口的佈局,實現對阿里移動互聯網“端”的重要支撐和補充。

  • 搶佔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

阿里對UC的收購,也體現了BAT在手機瀏覽器這一重要移動互聯領域的競爭。截至2013年12月,QQ瀏覽器、UC瀏覽器及百度手機瀏覽器分別佔38.9%、27.5%及12.4%的比例。作為難得專注做手機瀏覽器的公司,UC受到BAT的激烈爭奪,阿里巴巴搶先一步搶佔了先機。

以上僅代表”創客幫”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歡迎隨時指點和評論,期待您的點贊哦,謝謝!


創客幫


如果單從經濟的角度,阿里這筆併購確實是賠了。回顧整個事件:

2013年3月,阿里向UC注資31.3億美元,2013年12月,阿里又用11億美元現金增持UC股份,阿里合理投入了42億美元,獲得了66%的UC股份。而UC當時估值僅為10億美金。

從當時看,這筆交易就已經賠了,花50億買了一個市值10億的公司確實阿里是當了冤大頭。

可從市場佈局的角度來說,阿里確實又贏得了這場投資。UC帶來的先進手機技術,全面的手機端戰略佈局,給阿里集團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給阿里提供了全新的動力。

打個比方來說吧,中國造了那麼多的高鐵掙錢了嗎?答案是不掙錢,而且賠錢,目前光是負債就有40000億,可為什麼還要建?因為這不光是經濟問題,這還關係國家安全,還關係國家的根本利益。

同樣的道理,阿里買下UC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是要完成他的戰略規劃,儘早佈局手機市場,搶佔未來市場的制高點。從這個角度講,看看現在的阿里集團,這筆投資無疑是值得的。


總之,綜合起來看,阿里是賠了當下,贏了未來。


看金庫的老喬


明顯是虧了

主要虧在當初收購UC的戰略意圖和戰略價值沒有體現出來。

和百度收購91一樣,阿里收購UC是同樣是要搶奪移動端入口,當時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前景,這個戰略意圖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確沒想到被蘋果推出的App Store以及其引發的移動端革命“升維打擊”了。

曾經的移動端最有可能的“獨角獸”

很多2006-2010年前後上大學的朋友對這個可愛的小狐狸不陌生,當時智能手機在國內還沒有普及,很多同學還是用著諾基亞、索愛、摩托的手機,當時上網用手機自帶的瀏覽器體驗很差,UC就是主要做手機端瀏覽器的,可以在手機上很好的調整字體和顯示問題,另外在當時3G、4G未普及的時代,網速非常有限,UC也解決了一些網頁解析速度的問題。

如果按照傳統手機向移動互聯發展的路子,UC必然成為手機端的百度,因為你要上網,就要用瀏覽器。這也是阿里收購UC,百度收購91的意圖所在。

如果這筆收購早5年,可能結果都好很多,但是BA都沒有想到喬布斯的蘋果手機引領的移動互聯網變革

升維打擊

如果按照“二維”的移動互聯,UC就是客廳,你要瀏覽的信息和各種內容網站就是臥室。

但是沒想到蘋果App Store直接開放接口成為了“三維”的引動互聯,讓各個垂直網站可以直接在手機端做一個App,這樣就不需要客廳了(瀏覽器),大家直接就可以進臥室。隨後安卓手機也開放App平臺,大幅提升了PC端網頁直接複製到手機上的觀感和體驗。

在2012年-2014年前後,基本所有主流的垂直電商全部完成App化,客戶的消費習慣也逐漸轉到移動端,這主要得益於蘋果手機的革命性創新,和3G、4G等移動通信技術對網速的提高。

在移動互聯上,BAT都看的很準,但是有時候真的人算不如天算。


十分有財


阿里收購UC並沒有賺虧之說,要用時間來驗證

UC當年可以說是佔據了搜索行業的半壁江山,但自從被阿里收購之後貌似一直不溫不火,沒有什麼起色,用戶量也在逐漸減少。

但是UC的一些業務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像UC大魚號、UC頭條、神馬搜索等等,雖然目前沒有做到行業內的數一數二,但是業務發展的速度並沒因此減慢。

阿里當初花費50億重金收購UC,就目前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麼起色,但是那是阿里並沒將自己淘寶、支付寶的用戶共享,只是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在謀求一席之地,而且UC也是阿里大文娛不可過或缺的一個環節,因此談不上虧損。

像當初李澤楷賣掉20%的騰訊股份,在當初看來已經是獲得了超額回報,沒有人知曉以後的路會如何,作為商人逐利是天性使然,因此在當初看來李澤楷是賺的,但是就現在而言原本一個可以超越老爹的財富被他賣掉了,肯定是虧得。

所以,對於阿里收購UC目前而言是不賺錢的,但是以後的路誰知道呢,或許能夠像騰訊那樣一鳴驚人,獲得超額回報。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不一樣的觀點,可以在下方評論分享。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和評論,你們的喜歡是最好的支持!風裡雨裡,俠夜陪你!

俠夜sir


大家好,我是閒逛的油條,勤能補拙,學無止境!

阿里當年50億美元估值收購UC,現在看這筆交易虧了還是賺了?

UC現在過的怎麼樣?

提這個問題的人感覺好像希望UC發展不好似的,那現在UC到底過的怎麼樣呢?我剛才去查了下。看下UC現在的市場份額如何

這個是第三方數據分析的,2017年中國移動搜索流量市場中UC的神馬搜索以18.5%的份額排名第二,神馬搜索連續三年位居第一集團,UC流浪器在移動搜索用戶的使用率最高,呈迅猛持續增長態勢。

可見UC最近幾年的發展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反而發展的挺不錯的。

阿里當年選擇了UC,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呢?

說到這個問題就要說說阿里收購UC的這個問題了,當年UC為什麼會選擇阿里,而不是更加迫切想收購UC的百度呢?

大家都知道,移動入口對現在移動市場的作用,當年百度就一個搜索就做到了中國第一,甚至打敗了谷歌大兄弟,進入移動時代,百度第一個就想更好的發展搜索瀏覽器市場,那UC就進入了百度的視野,但是經過幾輪談判後都沒有成功,原因是什麼呢?百度想左右UC的發展,想實際控制UC可能是個關鍵問題,UC老總一直想獨立發展,想獨立上市,不想有人過多的干預UC的決策以及發展,但是百度明顯做不到,而這個時候阿里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了,並且阿里一直有投資UC,以前就是UC的股東,並且阿里不會過多的干預UC的發展,允許UC獨立運作,這個也是UC最後進入阿里懷抱的重要原因。阿里當時迫切的需要一個移動入口的好牌,當時可以選擇的所剩不多,UC就是一個重要的牌,拿下他也是必須的。UC進入阿里家族對阿里打開移動入口有很大的幫助。

反過來說,如果UC被百度收購的話會怎麼樣,此消彼長,很明顯,百度的份額會越來越大,那也就導致阿里的入口更加的小,就算是為了打擊對手的角度來說,也需要收購UC,阿里是差錢的主嗎?不差錢,收購就是。並且UC在當時已經實現盈利,光遊戲一項就有幾千萬的收益,那對於一個優良的資產,為什麼要拱手讓人呢,這個人還是競爭對手。

阿里收購UC肯定是賺的,這個不需要懷疑!

大家不要懷疑馬爸爸的實力,你能想到的馬總早就想到了,不管是以後UC發展的好與不好,現在看來都是隻賺不賠的,更何況現在UC發展的也不錯,何來虧一說呢?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點贊加關注,謝謝支持!


閒逛的油條


50億美金貴嗎?貴!但是對阿里這樣的金主爸爸來說,看的從來都不是赤裸裸的金錢,而是企業生態的搭建,uc為阿里體系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導入,所以絕對不虧!

我們來看看收購後,對阿里和UC分別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一、對於UC:從單一生態到阿里大文娛組成部分

雖然現在流量為王,但是對瀏覽器從來不是這麼一回事,瀏覽器的變現能力極低,而且無法長時間變現!所以在uc2014年被阿里巴巴收購前,uc一直是虧損的,不過當時瀏覽器被認為是互聯網入口,所以才相對被百度和阿里巴巴追捧。

阿里的收購,讓UC成功曲線上市,並且改善了核心員工的生活品質!


二、對於阿里:搶佔了流量入口,打擊了競爭對手

這樣看是不是從財務的角度來說,阿里虧了?是,但是也不虧,因為阿里獲得了他最想要的東西:打通PC、移動端平臺,完成移動電商的重要一步!之後更是將整個uc團隊融入阿里巴巴,俞永福也成功打造了阿里巴巴大文娛的生態。

阿里目前最缺的就是流量,但對電商來說流量是致命的!

收購UC,阿里就成功的搶佔了互聯網的流量大池子,這可不是45億美金可以換來的價值,而是10年的耕耘與發力才可以有的!

總而言之,用45億美金換人家10年的辛苦耕耘,還讓uc並未進入競爭對手懷抱,怎麼也不虧!


毛琳Michael


表面來看,這起當年刷新行業記錄的似乎性價比不那麼高,如今UC在商業化變現方面的表現顯然未達到預期,甚至經歷了一些動盪。不過,從阿里大文娛的完整性角度來說UC又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

要知道近幾年來,搜索引擎、網絡文學、泛資訊應用、自媒體……這些你方唱罷我方唱的風口陸續出現。而在阿里內部,這些業務都與UC團隊有緊密的聯繫:神馬搜索、書旗小說、UC頭條、UC大魚號,這些板塊阿里雖然沒有做到數一數二,卻也算是步步緊跟絲毫沒有掉隊。

退幾步說,當年UC還是一個以瀏覽器為主要產品形態的企業,當時幾大巨頭在移動入口方面的投資併購也是一個比一個狠,如果阿里不對UC出手,UC很有可能落入其它陣營。現在來看,手機瀏覽器份額幾乎都在百度騰訊和阿里手上,這一塊的業務不管估值高低,基本上誰都不會動“出售”的念頭。阿里如果當時沒有插手UC,可能現在想買也買不到更好的標的。

最壞的打算是,UC還可以作為牽制性籌碼。在一些純靠砸錢無法滲透的領域裡,這些雖然不溫不火卻始終佔有一塊地盤的UC系產品可以作為談判籌碼,讓阿里始終不錯過內容風口。

當然,這種可能性發生的概率很低,以阿里的野心來看,一定是要優先建立自己的內容生態,UC在垂直領域的表現力是否下降不是第一重點,關鍵還是在於大UC、大優酷、淘系電商、口碑餓了麼、高德地圖怎麼形成一個完整的數據閉環。有了這個,阿里在商業化方面的壁壘幾乎將無可撼動。

所以說,UC是虧是賺根本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問題是:UC何時才能夠成為阿里商業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形成上述的遠景?對阿里來說,最寶貴的不是UC當下的估值,而是時間。


首席科技官


阿里當年50億美金估值收購UC,按照現在UC的發展狀況,這筆交易阿里明顯是虧了,但是從阿里的生態圈建設方面考慮阿里並不虧。

還記得最早用UC瀏覽器的時候還在用諾基亞,當時的瀏覽器沒有現在這麼氾濫,看新聞主要通過UC瀏覽器,UC瀏覽器當年也是裝機必備軟件,現在想想已經好幾年不用UC瀏覽器了,目前可供選擇的瀏覽器和內容平臺太多了,競爭異常激烈,現在我看新聞主要用今日頭條了。



2014年UC併入阿里,截至2013年12月,QQ瀏覽器、UC瀏覽器及百度手機瀏覽器分別佔38.9%、27.5%及12.4%的比例,從當時的市場佔有率來說UC瀏覽器50億美元的估值雖然很高,但是也值了。估值高是由於當時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瀏覽器對於阿里來說是稀缺的,阿里欠缺移動端上非常強的底層平臺,UC有助於阿里進入移動互聯網業務,有利於打造阿里的生態圈。


阿里肯定不想UC落入騰訊或者百度手裡,那樣的話阿里現在的處境就會很尷尬了。阿里收購UC能加速阿里生態圈的建設,現在UC已經是阿里生態圈的重要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