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經過禮部的考核和舉薦,神童出身的王士嘉(今山東德州市武城縣人),由於學業優異,作為太學生的代表,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召見。明太祖對王士嘉的表現很滿意,親自任命王士嘉做了山西山陰縣(今山西朔州市山陰縣)知縣,王士嘉由此步入仕途。

王士嘉在山陰知縣的任上,勤政愛民,不辭勞苦,修建學校,鼓勵農桑,深得當地人們的愛戴。不僅如此,王士嘉還善於斷案,山陰縣此前累計的不清不楚的冤案錯案,王士嘉一一重新審理,讓蒙受冤屈的人得以恢復自由,很多人將王士嘉喊成“王青天”,認為他可以和宋朝的包拯相媲美。王士嘉在當地斷案無數,但是最為人所稱道的有兩件案子,今天筆者就將這兩件案子分享給大家。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第一件:巧審“樹妖”案

話說王士嘉做縣令時,有一個盲人,夏天帶著一百兩銀子趕路,因為走路累了,就在一棵大荊樹下,靠著樹幹休息。誰知因為走得太累,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等盲人醒來之後,大叫不妙,為何?原來他發現自己抱在懷裡的,裝著銀子的包袱不見了。

一百兩不是個小數目,盲人急得直跺腳,他知道這銀子肯定是被小偷,趁著自己睡著的時候,給偷走了,自己不該睡覺啊!沒辦法,盲人只好哭著進城去報官,附近一群閒人,跟著盲人去看熱鬧。王士嘉聽了盲人的講述之後,大聲對盲人說:“你的包袱不是小偷偷走的,這事是樹妖乾的!”

盲人和眾人聽了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王士嘉葫蘆裡買的是什麼藥,但是他們知道王士嘉斷案如神,他這麼說肯定是有原因的,難道荊樹成妖了?王士嘉說完,對衙役吩咐說:“你們幾個到城外盲人丟失銀子的荊樹下,給我把荊樹用鐵鏈鎖上,然後嚴加審問。”幾個衙役得令,帶著盲人出城審問荊樹去了。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眾人見狀,感覺很好奇,就跟著衙役去看究竟是怎麼個審法。王士嘉見眾人走遠,悄悄對心腹衙役說:“你去跟蹤監視一下,看看跟隨而來的眾人之中,有誰沒有跟著去的。一旦確定,馬上將此人擒獲。”衙役點頭而去,只見眾人都跟著前幾個衙役去看熱鬧,只有一個人沒跟著,而是驚慌失措地往回走。

心腹衙役馬上將此人擒獲,押解到了王士嘉面前,王士嘉看著此人說:“你就是偷銀子的賊,還不從實招來!”這個人不服,反駁說:“大人您怎能說是我偷了銀子,沒有證據您也不能冤枉小民啊!”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王士嘉笑說:“荊樹豈能成妖,本縣只是假借審問樹妖之名來觀看眾人的反映,問心無愧之人自然會去看熱鬧。而你做賊心虛,偷了銀子,怕被人舉報,所以來衙門看本縣如何審案。你又怕荊樹真的成了妖,會將你的惡行告訴衙役,所以才不敢去看審問荊樹,你說是也不是!”

說完王士嘉死死地盯著那個人,那人見狀心裡發虛,低頭認罪說:“大人您真是斷案如神,小民的確是一時起了貪念,偷了盲人的銀子放在家中,我認罪。”經此一案,王士嘉青天之名傳揚更廣!

第二件:智破王府離奇失竊案

此案發生不久之後,山西代王府發生了一件怪事,什麼怪事呢?王府的金幣和寶鈔連續幾天不翼而飛。代王派人查看,發現藏有財物的房間,門窗完好,外面的封條都沒有撕裂的跡象,按理說根本就不可能失竊啊,可是錢財卻偏偏被盜了,這可奇了怪了!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代王百思不得其解,他素聞王士嘉的大名,於是將王士嘉召到府上,讓王士嘉幫助破案。王士嘉來到王府,陪著王爺在在失竊的樓房中查看現場,他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樓頂的氣窗好像有物體進出的痕跡。

但是氣窗離地面比較高,而且很狹小,一個人是無法通過的。看到這裡,王士嘉回頭對王爺說:“王爺,依我看,這事根本不是人乾的。因為人無法在不破壞門窗的情況下進入房間偷走財物,我發現氣窗有動物出入痕跡,如果我沒有猜錯,這應該是一隻訓練有素的大猴子進入房間偷了錢鈔!您只需要命人去把全城耍猴的人帶過來,我自有辦法審訊出真正的盜賊!”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代王聽了感覺很有道理,馬上命人將全城耍猴的人帶著各自的猴子召集到王府,讓王士嘉審訊。王士嘉讓這些人把猴子放在各自面前,然後在每隻猴子面前扔下一沓寶鈔和幾枚金幣,其他猴子都無動於衷,只有一隻大猴子,飛快地俯身撿起了寶鈔和金幣,轉身遞給了主人。

明朝一盲人,睡了一覺丟失一百兩銀子,縣令:此乃樹妖所為

​王士嘉指著猴主人說:“他就是王府失竊案的幕後盜賊!”人證物證具在,猴主人當場認罪。原來此人專門訓練猴子偷東西,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沒想到這下遇到了王士嘉,栽了!代王從此對王士嘉拜服不已。王士嘉此後屢破奇案,不斷升遷,到了明英宗正統年間,明英宗任命王士嘉為禮部右侍郎,並誇讚他“才德老誠,清譽振世”。明代宗景泰年間,七朝元老王士嘉於87歲高齡善終於家。

參考資料:《明史》《元明事類鈔》《玉光劍氣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