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型肺炎發燒無法正常用藥降體溫?還有什麼其他症?

Mr王獨秀


部分新型冠狀肺炎發熱是可以用藥物降溫的。除發熱外,還可能伴有乏力、乾咳、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會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可死亡。


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為輕症患者,會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呼吸不暢等症狀,如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也沒有出現呼吸困難,可暫時居家隔離治療,發熱超過38.5攝氏度伴有不適,可服用退熱藥物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居家隔離時如有條件應單獨房間居住,房間及用品均應注意及時消毒,不與家人共餐。隔離期間,適當飲水。患者和照顧者均應戴口罩,並及時洗手。房間注意通風,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餐具應單獨消毒。


如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伴有慢性疾病、孕婦等特殊人群,應及時就醫治療。就醫時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百科名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熱確實不能用退燒藥降體溫,而應該靠以下治療來控制和穩定提問:

•一般治療:臥床休息,支持治療,保證充分熱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

•氧療:包括鼻導管、面罩給氧,必要時經鼻高流量氧療、無創或有創機械通等。

•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可試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α-干擾素霧化吸入, 治療。

•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胸部影像學進展情況,酌情短期內(3~5天)使用糖皮質激素。

實際上,最好的控制體溫和症狀的辦法就是:中醫藥治療。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有較長的潛伏期(大約兩週左右),常規患者主要症狀是發熱、咳嗽、胸悶、憋氣、乏力。

全國各地我們臨床一線的大夫,包括呼吸科、發熱門診、ICU等,包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在診治新型肺炎過程中,迄今已發現許多“無症狀”、“不典型症狀”病例,並可以傳染他人。

如何判斷是否患了無症狀和不典型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呢?以下五條是接診過這樣患者的臨床醫生總結出來的,請大家對照。

1) 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食慾不振、飯量減少)、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

2) 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頭暈;

3) 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胸痛等;

4) 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

5) 僅有乏力和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

上述以非呼吸系統為首發表現的患者,易至相關科室就診(如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特別是消化內科、肛腸外科接診患者較多。

所以要想確診,特別強調不建議拍胸片檢查,會漏診難以發現的早期病變。

直接進行胸部CT檢查!

由於這部分患者缺乏明顯的特異性臨床表現,容易造成漏診或者誤診,增加傳染的機會。因此,對此類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廣大老百姓應加強認識,加強識別與防護。


菊一刀李醫生


新型冠狀肺炎的到來,清洗了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倘若物種在漫長的進化中,存在著某種病毒的洗禮,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物種可以避免一切病毒而可存活?

現代科技水平狀態下對於一種新型病毒,人類一時也是束手無策。更何況千萬年來,對於其他物種又如何在這個宇宙中得到生存。如果說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種,都與人類一樣皆是出於偶然。那顯然這個偶然的理論又太出於十分常有,那又覺得有些何處不偶然?

一個新型冠狀的病毒又如何撞入人類生存的視野裡?現代人類對事物各種表象的認知,似乎遠遠不能滿足人類對這個宇宙的看法。人類的起源也許是各種病菌的集聚,而這些病菌又有它生存在人體中運行規律,一旦遇到新型病毒的入侵,與人類人體中的其他病菌互相殘殺抗衡,導致人體內部運行系統十分緒亂。

這宇宙中很多秘密人類幾乎一無所知,不僅僅是一個宇宙的起源,就是現在這個宇宙是靠什麼來產生明天的一切變化。也就是說這個新型病毒為什麼會在此時來臨。難道一切都是人類認知的所謂出於偶然?然而人類千萬年來幾乎都存在對野生動物經常獵食的事實,為何現代人類反而會不斷的受其病毒所感染?難道進化就是病毒的洗禮?

一個病毒在人類人體中能夠存活並且又能夠和諧相處,久而久之改變了

DNA的序列,促進物種不同的生命延伸。人類好愛獵物也屬於一個雜食物種,所以人類人體有今天的DNA進化歷程。一個新型病毒的到來無疑是可怕的,一個新型的DNA的生命序列也許就是這些衝擊下的考驗成果。

一個物種想要在這個宇宙中得到生存,肯定是要經受這個宇宙中各種事物萬變的考驗。不是今天一個新型的病毒,而是有億萬個不同的將來都會有不可遇知的風險在等待。


Ncz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必須用特定藥物治療,目前還在邊治療邊摸索中。

建議:

1) 儘量少接觸一切未知來源的動物,不要捕食、販賣、購買野味;

2) 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患者近距離接觸;

3) 加強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環境清潔;

4) 勤洗手:洗手時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沒有條件時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

6) 打噴嚏、咳嗽要避開他人,用紙巾、手肘等部位遮擋,痰液也要用紙巾包好,用過的紙巾要丟棄至垃圾桶,並清潔雙手;

7) 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別是小孩、老年人、孕婦及基礎病患者。

8)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必要時外出佩戴口罩。注意口罩要定期更換,一次性使用,一般不超過4小時。

9) 一旦發生發熱、乏力,出現乾咳等症狀,或者近期有接觸相關野生動物,應該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