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研究表明,小行星撞击后,陨石坑内的微生物迎来了大发展


研究表明,小行星撞击后,陨石坑内的微生物迎来了大发展

科廷大学领导的研究首次详细介绍了在恐龙大规模灭绝事件后,微生物种群如何快速重建的新见解。

该研究发表在《地质学》上,分析了位于墨西哥湾深海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中心岩芯样品中的生物标记物,也称为分子化石。

研究结果表明,在6600万年前,巨大的小行星撞击造成恐龙灭绝之后,陆生植物、真菌和沿海微生物垫层等遗留物,如现代叠层石,在海啸活动期间通过波浪活动被运送到火山口。

主要作者博士 来自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WA-有机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心(WA-OIGC)的博士候选人Bettina Schaefer说,该研究提供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存在的多种形式的光合作用生命的第一个分子证据,表明了这些坚强的微生物在小行星撞击后经历的异常艰苦状态。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小行星撞击的尘埃沉淀下来并且阳光回到理想水平时,陆地植物、鞭毛藻、蓝细菌和各种形式的厌氧性光合硫细菌(包括火山口地区微生物垫层中的细菌)迅速复活。”,Schaefer女士说。

科廷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WA-OIGC创始主任John Curtin杰出教授Kliti Grice表示,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撞击陨石坑的浮游植物群落继续以“快速”速率产生和进化。

“浮游植物的发展和繁殖伴随着营养和氧气供应的重大转变,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命恢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这确实就像是末日后微生物的混乱正在发生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