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今年24歲,很怕死怎麼辦?一想到以後會死去會消失就感到害怕?

帥氣多斤陳大胖


人生就好像買了一張沒有回程的車票,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規律,24歲大好時光,應該好好考慮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不是無所事事的杞人憂天。


彩虹192078996696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看法:

1

過了年我也就24歲了,和你的年紀差不多。

同時,也和你一樣,覺得死亡很可怕,不敢想象自己死了之後,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會怎樣。

就拿現在剛剛發生的新型冠狀性病毒來說,我就在想,他們武漢人最好不要出來,而別的人也不要去武漢,不要把病毒擴散到全中國,更不要擴散到我生活的地方。

病毒如果擴散到我生活的地方,生活在農村的我,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那很有可能就會死亡。想想就有點兒害怕。

我才24歲,這麼年輕,還沒活夠呢。

2

  • 要敢於直面死亡。自古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可是,又沒有任何人能夠長生不老。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過客,誰也不能陪誰一輩子,早晚都得走向死亡,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讓自己在心靈上去接受這個現實。
  • 珍惜眼前。當我們明白了,人總歸有一天都是要死的。同時我們不能左右命運,不知道哪一天會走向死亡。就像這次的新型冠狀性病毒傳染一樣,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感染上病毒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還是在預防的同時,要準備年貨,吃好喝好玩好,開開心心地過年。先要過好當下,過一天算一天,因此你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要等真的來不及再後悔。
  • 立一個小目標。我是在上大學之後,有空閒時間了才想到死亡這件事情的,之前上學就是一心想考大學,沒有時間去想這件事。所以,立一個小目標,每天為那個小目標去奮鬥努力,讓自己的每天過的特別充實,讓自己有盼頭,有奔頭,每一天都過有意義。而且忙起來了,也就沒有時間去考慮死這件事了。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不讓自己白白在世上走一遭,也就不那麼怕死了,最起碼是沒有遺憾了。

希望我的經歷和回答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我的情感表達地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逃脫,所以,大家為了活著,就努力的工作,為了更好的活著,有的人不擇手段,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轟轟烈烈,你今年才24歲,這個年紀是黃金年紀,不應該想到死,就算今年疫情面前也不應該去想,活著一天就要過好一天 ,快樂面對,死,每個人都怕,我也怕,我還沒等到別人辛苦養的孩子叫我媽,我還沒好好孝順我媽,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我不捨得,所以我怕,但是我不去想,只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比如退休了我要如何過,就算那天真的不幸降臨,我也會坦然處之,因為我相信人的一切兼有定數,如果你怕消失那就做一些好事,可以去做消防員,可以做警察,也可以見義勇為,那樣就算你死了,也是死的轟轟烈烈,會有很多人記住你,歷史也會記住你,雖然你死了,但是你的事蹟還在,精神還在,像雷鋒,像董存磊,用不消失


卡木卡木卡


看到這個問題,很驚訝,哈哈,因為我以前也經常這樣,我都誇張到,以前念大學的時候一個人突然想到這些,想到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自己的思維也沒有了,身邊的一切都沒了,然後還要消失,就心裡心底,特別特別難受,我就去握住舍友的手,把他嚇一跳,現在偶爾想起也會難受,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覺得,我們人類不過是自然界的小小一份子,生老病死乃是世間規律,我們能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生命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護保護好自己身邊的愛人,親人,然後有時間有機會的話多去這個世界看看。我覺得生活就是如此。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就學會去享受他。我以前以為我這種只是少數人,原來大家都有呀,[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加油別亂想!!過好這一生!


機大師師哥


我十幾歲的時候,知道人固有一死,想到將來自己會死去,當時難過了一段時間。現在29歲的年紀,想起這個事情,會覺得好無知哦。活著,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生活裡的甜酸苦辣你都可以嚐個遍,你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可以選擇怎麼活著,或著怎樣活得會更有意義。


小黑莉


雖然題目問得有點籠統,但還是大概提到了那個具體的點:死亡只是形式,題主真正害怕的是消失。

一、分析原因

我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勸阻自殺的案例:一位美貌的女子要跳江自殺,警察在勸她時,沒有說什麼人生道理、家庭責任,而是說如果自殺了,面部就會毀容。顯然這個點“戳”中了這位貌美女子的內心,從而勸阻成功。

對於題主也一樣,關鍵是要看題主是如何理解消失的?消失對您而言意味著什麼?消失會帶來哪些損失?

因為題主沒有具體描述,我只能根據我的經驗來判斷了(這只是可能性之一,請勿貼標籤):消失意味著關係的“斷裂”。這個關係,可以是和家人的、和自己的,或者是和這個世界的。心理諮詢的一種觀點認為,【關係】本身(不侷限於人際關係)就是人在這個社會生存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說,題主其實真正害怕的是關係的斷裂而不是死亡,死亡只是導致關係斷裂的原因。

二、解決方案

如果我的猜測正確,那麼解決方案也應該是圍繞關係來制定:

(一)找回信心

不知道您為什麼會聯想到死亡,是身體機能的病變或退化導致這樣的想法嗎?如果是這樣,那麼應對措施應該是:相信科學、相信醫療技術。不要盲目地去“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要以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囑為準。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評估建立在客觀、準確的基礎上,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主觀猜測(主觀猜測裡會包含大量自己對自己的不良暗示)。減少主觀猜測,相信醫療診斷,這樣就能找回身體健康的信心。

(二)找回溫度

無論是和家人、工作,或者是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本質上繞不開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因此想找回關係上的“溫度”時,可以試著給予自己溫度,以及給予別人(世界)溫度。具體做法就是尊重自己、對自己熱情、對自己真誠、感受自己的想法、感受自己的情緒、看到自己的優點,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尊重別人(世界)、對別人(世界)熱情、對別人(世界)真誠、感受別人的想法、感受別人的情緒、看到別人的優點。

有了溫度,就有了載體,有了載體,關係就容易被感知到,感知到了關係,我們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那麼害怕消失了。

以上觀點,建立在我對問題傳遞出的少量信息基礎上的判斷,如有偏頗,請以客觀事實為準。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評論,我會對每條評論進行回覆。

【心理PM】專注於提供心理層面的解決方案,敬請關注~~


心理PM


我到了35歲出現了類似的焦慮 整整一年多做了各種各玩各樣的檢查小到x光線 大到核磁 其中有無數次的b超等 怕死誰都怕 總結以下幾點 少看百度類似搜索 還有你一定是對自己很缺乏信任的人 一定要自信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身體 才24能這樣啊 必要時 看看心理醫生但是 不建議一對一除非你經濟實力雄厚 看看普通門診就成 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改變自己的認知 面對自己想法脫敏 也許這些你不太懂 最後教你個小方法 在自己手上 套個皮筋 一胡思亂想就使勁彈一下 這樣會好一些



京城藥香人


人和其它動物一樣,怕死是正常現象,但經常為這事而害怕說明心理有問題了,因為每天擺在人面前的是工作、吃飯、家務等等,最迫切的問題不咋關心,無緣無故的卻去想遙遙無期的“死”,我想這是沒事閒的。我24歲時正處在隨時可能死的的戰爭環境,要說沒想到“死”是假的,但是艱苦的環境、繁重的任務、危險的敵情,叫你第一位想的是如何消滅敵人、如何保存自己、如何生活下去,那有時間去想死後如何如何?第一想到的就是如何叫敵人死,自己如何竭力活下去……

24歲正是幹大事的時候,建議你到艱苦的環境,找份出大力或動全腦的工作,到大風大浪中拚一拚,可怕是解除你杞人憂天的“良藥”。


胡悅695


世界萬物都會死去,這是自然法則,沒有誰能逃脫!

怕死誰都怕,我自己也曾和你一樣想過這個問題,而且想過很多次,反正就想人都會死,再有錢有勢有能力的人都會有這麼一天,還怕啥,怕不怕有用嗎,人各有命,有的剛出生的寶寶都得重大疾病,那得多痛苦啊,我們健康的人就好好的活著,不僅要活出長度,而且要活出寬度,既然我們都會死,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就要活出質量,不枉費來世一趟。我們都是地球中的一粒塵埃,只有活著的人有思想,會想,會害怕,死了真的就沒有了,你才24歲,還這麼年輕,不要想這些沒有意義的事,好好活著,等到真有這麼一天也沒有什麼遺憾,就不會害怕了。


晨曦274371850


人人都害怕死亡。因為死亡後的世界誰也不知道。這是對未知的恐懼,常人都有的心態。

只是人跟人的恐懼程度不同。因為你才24歲,正直大好年華,無論是人情世故,還是對這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很多事很多情還沒有體會到,很不甘心,好多事情還沒有做,好多的願望還沒有實現。太多好想做的事情啦,太多的牽掛啦,都沒有完成。所以害怕死了就完不成啦,做不了了。所以害怕。

當你年過古稀的時候,大部分願望都實現了,心願也了了,一切都看開了,你就不害怕死亡啦。當看透紅塵,一切都放下的時候,死亡無疑不是一種解脫。好多老人,死去都是面帶微笑,一副超然解脫。

人生區區幾十年,死亡誰都無法預知,你也不用總是杞人憂天的過,看開點,做自己想做的事,談自己想談的戀愛,過好當下就好。趁現在年輕該闖就闖,該幹就幹吧,不要老後留下太多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