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放下是一種境界,你認同麼?

下海伴舞


要做到真正的放下是很不容易的,那種胸懷心境,非常人所能做到。從世間芸芸眾生來看,只有出家人看破了紅塵,似乎把一切執著放下了,但大多數人還在為生計而忙,為家累所拖,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這是正常的社會世相,不奇怪,很正常,大概誰也不能免俗。如世間個個都放下了,那反而是不正常的了,也不可出現這種狀況。眼下大多退休人士,辛苦了一輩子,自以為可以放下(指家庭事務)一切了,享受下晚年幸福了,可現實卻"粉碎"了他的理想安排,根本放不下,攜帶第三代的任務還未完成呢。所以說要做到放下,只能是指個人的某個單事單物,而不牽涉相關的人才可以說放下,或也可說放棄。反之,只能看是否有最大的可能,把事情安排得條理些,使自己活得消閒些(此處只指退休老人),放下不放下,就顯得無關緊要啦!


秋風秋雨聽秋聲


放下是一種境界,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放下,是真地能夠放下嗎?也許只是暫時地所謂放下,其實你根本沒有放下。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故事,有兩個和尚,路過一條小河,看到一個村婦因水流湍急而不敢過,師兄說我揹你過去吧,而後背村婦過河。師弟在路上嘮叨了一路,說出家之人不近女色,師兄破戒了等等。師兄對師弟說,在岸邊放下村婦地時候,我已經把她放下了,而你到現在還沒有把她放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真正放下地時候,心中不再去想,就真地放下了,這就是一種境界。

好多時候,生活中好多事情往往我們都是想放下而放不下,因為我們就像那個小和尚一樣,沒有達到那種境界。

當生意失敗時,是否也想過,從頭再來,過去地就讓它過去吧。

失戀時,是否也想放下一切,但是會時不時地想起對方。

工作時,遇到許多的挫折,別人的誤會,領導的不滿等等,是否也想放下。

好多的事情,我們都想放下,但是就是放不下,因此放下是一種境界,一種灑脫,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地磨鍊才能達到。


酒公社


放下是一種境界,那不放下呢?執著不也是一種境界?

堅持並得到成功,不是一種更好的結果?

說放下是一種境界的人,有些確實是人生達到了一定高度,不再計較下一層次的得失,當然放下了。

不過更多說這句話的人,連放下的資格都沒有。說說這句話安慰自己罷了。

人生向前,必須努力。我們憑什麼放下?

放下,你必須要擁有過。

我們要如何才能放下過去的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現在更好。

失戀了,最好的放下就是談個新的,女朋友、男朋友,比前任更漂亮、更溫柔、更有錢,自然把前面的事情放下得乾乾淨淨了。

你要是因為失戀了跑去出家,口口聲聲說自己放下了,誰信?

江湖恩仇,腥風血雨,職場詭譎,勾心鬥角。什麼時候才能“歷經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可能的,只有在更大的利益之下,才能暫時放下過往的不愉快,一起合作共贏。可是,事歸事,人歸人,事業上的合作不會升級到做人之間的投契,放下了只是一種假象,一旦共同的利益不再,立馬過河拆橋,背後捅刀。

這種叫放下?

我不否認有大德、高仙真正地放下了俗世塵緣,甚至可能放下了修道、證果的心靈羈絆。但是對於世俗之人,把放下掛在口上,是毫無意義的。

認真想一想,我們能放下什麼?我們什麼都放不下。

說放下,只是因為我們得不到而已。

就好像流行說“捨得”,到底什麼是“捨得”?到底是為了舍還是為了得?我們都說“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其實我們舍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得。

為得而舍,發心從惡,怎麼好意思把“捨得”和禪意掛鉤?

相比這種“捨得”,“放下”則更加無奈。

其實“捨得”的“得”並不是“得到”的意思,而是一個狀語副詞。“你捨不得,我捨得”,是這個意思。

這樣講起來,才和高層次的,主動的“放下”有些相似。

有人談“淡泊名利”,好像你得到名利一般了;有人談“傲視權貴”,好像你輕易能夠進入權貴階層;有人談“隱居情懷”,好像你在生活中前呼後擁似的。

做人啊,不帶這麼不老實的。

擁有過再談“放下”,才不會顯得那麼淺薄。

所以這種境界,不是談出來的,而是自身努力得來的。

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放下”這種看似風輕雲淡的境界,是不是悖論?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放下對每個人都是一種考驗,我理解為放下是指人生處於高峰或者活躍期時,面對如意的事,在生活中能夠放下也是一種境界。


仕途的平坦,是有些人站在高處,當上高級領導,不要高高在上,說話辦事感覺高人一等,要對待下級放下架子,這樣老百姓會覺得這樣的領導平易近人,最終會得到擁護。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自己覺得比別人高,做事不能禮讓別人,端起一副高傲自大的架子,孤芳自賞,讓人感覺到這樣的人是難以接近,若能放下架子,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生活的質量肯定會提高。


工作中,有一些業務技術全面的人,不要憑藉自己有技術方面的優勢,盛氣凌人,對待新人在技術方面不能真心傳授,要學會放下架子,真誠的對新人將技術循循善誘的講明白,這樣才會顯得你高風亮節,得到同事們的讚揚。


情感中,有些人明知道對方不喜歡,但一直是在追求,對方表明態度後,還是不死心,其實只要心裡放下對方,追求自己喜歡的,這樣才是人生理智的選擇,也是放飛別人幸福的美事,只有這樣做到放下,這樣的人,才會讓人心裡油然尊敬。

總之,人生得意須盡歡,當處於人生一帆風順時,人的一生經歷中,學會放下,是人生一大快事,也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境界。


濱磊



小益鳥康樂韌掙


有人說放下是一種境界,你認同麼?答:認同。世上之人,都生活在凡世中。各種各樣的瑣事,煩事,惱心之事都會在你的身邊或者生存的環境中出現。使你在生活中,工作中不能靜下心來專心致志的去做事。那什麼樣的事情是需要堅持而正面相對的?而又有什麼樣的事情或者閒言話語是可以放下的。而聰明還智慧的人,會從中把真正需要面對的,需要不宜餘力的去做去幹去拼的事情勇敢的做下去。而把那看似烏雲密佈,殺氣騰騰的一些撓亂視聽心境的表面現像,無聊的話語而放下,而無視,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對症施藥。而那也會猶如太陽一出,而烏雲霧霾盡消一樣。所以人要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之路怎麼樣去走。只要明白了這些,而心中有了方向前進中的目標。就要在面對人生,面對目標中有所取捨。所以世上有句名言,捨得,捨得,不捨不得。所以名言中告訴你,告訴我要想有所得必須有所舍。而人只有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中要奮鬥前進的目標,認準了這個得,就要學會舍,學會把那幹繞你視線,撓亂你心境的亂七八糟的動西扔掉放下,而輕裝上陣。所以放下是一種心境,是一種人生的高度,是一種視野心胸的開闊。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的選擇。回答完畢。



木蘭香馨


《紅塵修行與結果標準》:

一切的待遇都不是求來的,是你自然達到那個境界與宇宙能量互動的結果。

你不曾享受奉獻的待遇是因為你人生中也不曾奉獻過!

窮人不合道,窮根難除;富人不合道,富不長久!

人生最爽的事情就是拿自己開刀!

一向著天心,用二玩轉陰陽,用三才度盡眾生

一就是道, 就是發心,二就是陰陽,具備點石成金、化腐朽為傳奇的能力!

人道圓滿,抬頭即是天地,俯首就是江山!

左手一二三, 右手三二一 , 啥都要有 ,啥都不要。

紅塵修心就要是有結果,在物質層面拿到強有力的結果。

對財富的駕馭能力要隨心所欲,讓靈魂找到歸宿!


陝西西安邢文宇


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對事物的追求中,該放下時才放下,不該放下時堅決不能放下,世界才會因此改變。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初心,不負使命。在對共產主義事業的追求中,我們共產黨人就有一種決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因此,共產黨人不敢放下,這個時候,如果放下,就不是一種境界了,而是一種潛逃了,是為人所唾棄的行為。

同樣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如果放下了,生活不但失去了色彩,也失去了鬥爭精神,這樣的人生也不是一種境界。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在這樣的追求中放下了,那麼整個社會就沒有進步,沒有科技,沒有愛情,沒有美好的環境。

當然在某種的精神的感召下,為了一種美好的生活,所做的一種讓步。這時的放下,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只有在這時,這種放下,才是一種境界。因為放下,是為了他人生活的更美好,也使自己換一種活法, 改變人生的進程。使自己和他人都受益,這種放下,當然是一種境界。


漢卿唐客


一個做好了人的人,談不上放下,談不上不放下。不該放下,人要放下,那是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事情,人能放下嗎?人要放下,自然是隻能放下了。放下了就是放下了嗎?這只是做不到,才要放下,事實上人是放不下的。該放下,實質是不該不放下,既然不該不放下,人為什麼又要放不下呢?放不下,就是無知,就是愚蠢,就是錯誤,錯誤的事情都放不下,人就融入了錯誤之中去了,人就成了錯誤的人。人要做錯誤的人嗎?人要做錯誤的人,人又還要做什麼人呢?

可見,不該放下的,是永遠也放不下,讓人放下,那不是真的放下,那只是種無奈的退讓,是種被逼的放下。人不要說人應該死也不要放下,人要死了還能不放下嗎?人只有活著,才能堅持永遠的不放下。該放下的,人是應該放下的,人是應該堅決放下的,人是下定死決心,也是要放下的。

這就是該放下和不該放下的關係。這就是人應守的本分和堅持。

人間,只有真正的人,只有美好的人,只有通透了的人,才會給這裡帶來美好,帶來童話一般的生活,帶來真正的人間希望和光明。





只想做成人


認同,放下確是一種境界。微信上心靈雞湯不少,喝得快要“撐”爆肚了。但真正領悟、看開、放下的有幾人?

所以說,商品經濟社會,人們忙碌地工作掙錢,沉重地想改變生活質量,面對無數現實而殘酷的競爭,也是一種無奈。

總聽人說,放下。但走出校門擇業,艱難地如“乞討”……怎麼放下?

大齡青年求婚、尋嫁,要有房、有車、有存款……這怎麼放下?難道一輩子打光棍?

到了退休了,該放下一切,享福了。兒女們要倆老照看孫輩……怎麼放下?

所以說,拋開一切經濟慾望,遠離喧囂的城市生活,一個人放下一切的去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生活,是多麼“高”的境界。

所以說,我敬佩真正過隱居生活,甚至出家為僧的選擇,哪才是真正的“放下”。可又有幾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