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過年有一些繁瑣的老風俗,直接取消,這種做法對嗎?

快樂在農村


農村過年,講的就是有風俗,沒風俗了,還過什麼年。由於人們生活都提高了,再不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了,過年吃穿用,和平時差不多。換句話說,就是“不再盼望過年吃好點穿好點”了。如果再不要那些風俗,就沒意思了,還不如不過年。

比如年前的臘月吃臘八粥,掃塵,打餈粑,過小年團年,大年三十除夕的貼春聯貼福,祭祖獻飯,燒紙,放鞭炮,放煙花,守歲等,年後的正月初一上墳祭拜,走人戶(走親戚),元宵“送年”等,都算得上是過年的風俗。這些風俗大多有幾百年,上千年,有的風俗更是有幾千年了,不是取消不取消的問題。

說句實話,風俗都是人們一代一代自發約定俗成的,談不上取消。天下朝代換了幾代,人們的風俗卻從未斷熄,所以,除非人們自願,還沒人有資格取消幾百上千年來的風俗。

近些年,倒是取消了放鞭炮和煙花,年味就淡多了。當然城市取消,也是迫於安全與環境的考慮吧,但是農村與小城鎮,還是需要的。很多人認為鞭炮煙花是在汙染環境,其實不放了,環境就好了?鞭炮裡有硫磺,而且帶來的響聲,本身也有一種對空氣殺毒的作用,也可以提神。再說,也不是每天這樣,只在大年三十夜和正月初一。


歸真的書畫與文字


在我們北方農村過年有一個風俗,就是大年初一這天,年輕的都要早早起床去給長輩拜年,也叫去磕頭,從我記事起,每年的春節都會去我們村的長輩家個個去磕頭,雖然磕頭這個風俗不知道開始那個年代,但這個風俗我感覺沒有取消的必要,必竟我們晚輩給長輩磕頭一是代表我們對每位老人的尊敬,也代表了中華美德的傳統,


跑堂的小二哥


大家好,我是鄉下曹十一。說實話現在社會在發展有些繁瑣的風俗取消是不對的。過年過年過的不就是那些繁瑣的風俗嗎。如果這些都取消了那也沒有什麼意思了,年也越來越遠。個別可以改革一下。但是取消是不對的。今年我們這邊過年不讓放炮了,大傢伙都感覺這不是過年而是和平常沒什麼區別。





鄉下曹十一


風俗都是所有人的老祖宗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既使是繁瑣,那也是繁瑣的有他的道理的,都過年了,那些老祖宗們傳承下來的老風俗,也是順其自然的,既然留下來的,那就有留下來的必要,那就讓那些老風俗自然而然的傳承下來,傳承下去,沒有取消的必要的,其實,過去農村過年老風俗,在全國各個地方都是不相同的,而那些沒有意義的,沒有影響的老風俗,有很多地方到現在也都自然而然的被取消了!



因此,對於農村的那些老風俗,有意義的,在民間有影響的,也都是被傳承下來了,而那些沒有意義的,沒有影響的,或者說有封建迷信思想色彩的,在年復一年的過年的過程中,也都是被遺忘了,被淘汰了,被取消了,而有的農村過年的老風俗,由於各個地方認知的不同,在有的地方被取消了,被淘汰了,但是,在有的地方還沒有取消,沒被淘汰的,還在繼續的傳承下去會,或者還會傳承的很久,很遠!



比如,過年上墳燒紙祭拜祖宗的習俗,雖然是老習俗,但是這是一種優良的傳統,讓我們不要忘本,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宗,不要忘記自己是中華民族的根,不要忘記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通過上墳燒紙,來祭拜列祖列宗,表達後代子孫們的對先祖的懷念之情;還有過年給長輩磕頭的習俗,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尊老敬老,孝敬老人,這樣優良傳統習俗,是不應當取消的,還應當繼續永遠的延續下去!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我認為,直接取消是不對的。這些風俗之所以能,傳承到如今,是經過時間考驗過的。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人生經驗中的精華,也是難以取消的。

關於年的風俗,以前也談過內似的內容,這裡不在重複。這裡想說一說,風俗的形成也有它的積極意義和合理的一面。

比如,年前家家戶戶磨豆腐 ,小時候是成群結隊的,生意很興隆。現在呢?多數都倒閉了,幾乎沒有一家磨豆腐了,那麼人們不吃豆腐嗎?吃呀!吃豆腐之類的豆製品,怎麼會取消呢?那時候的科學不發達,但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是對的,你繼續傳承下去!為什麼呢?因為最新科學,也證明了豆製品,是人類最容易吸收和消化的營養品。

那麼,同是豆製品,咱巢湖人也有自己的一絕!這就是在豆漿中,跳出紙一樣薄的皮子,這是大補的食品,用它包肉圓子,可以說是巢湖地方美食中的一絕,換成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吃到這麼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的!這也是風俗中的文化,是誰也沒有能力取消的!

還有醃製臘肉的習俗 ,臘肉中含有大量的鹽,現代醫學證明人體一天不能吃過多的鹽。吃鹽多了,容易得三高,那麼鹽臘肉的風俗會廢除嗎?肯定不會!只是會少鹽點,少吃一點。都是自願的,他人也無權干涉的。

那麼老祖宗傳下的這風俗,不是錯誤的?科學已經證明,多吃鹽對身體有害無益。取消不是“名正言順”嗎?非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來老祖宗傳承到五千多年下來,也有它的道理的。只是被你忽略,或者被你遺忘,亦或者沒有被你發現有益的一面。

我們知道老祖宗把一年分為四季也有道理的,這就是說,一年之中只有臘月天,鹽的肉製品最香!這也是“天人合一”,美食中的一絕,也是科學再發達,也沒法複製的?這也是鹽臘肉,能傳承到如今,最有價值的一面。這也是中華美食中的一絕呀!你怕多吃鹽,得三高,就要取消嗎?不可能的!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都在鑽天覓縫尋找美食,這樣獨特季節特有的美食,怎麼可能取消呢?

總之,我認為風俗是不會取消的,只是不好的習俗,會慢慢地被多人所摒棄的,直到後來消亡。都是自發的,也是干預不得的。但好的風俗,會與時俱進地傳承下去!


不信邪尹思


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體現。自西漢以來,過年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過年指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諸如貼春聯(年畫)、上墳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燃放爆竹、大拜年等固定的風俗習慣。其實人們早已心領神會,習以為常了,並沒有覺得有點“繁瑣”。

只是很遺憾,近幾年過年時,很多地方紛紛出臺禁令,劃定燃放鞭炮煙花的區域。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地“禁燃”區域有所擴大,似乎是在直接取消著。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做法是完全不對的。

過年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從古代一直留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新年的第一聲爆竹聲開啟了農曆新的一年,人們也將自己美好的願望寄託在新年的鞭炮聲中,而陣陣的爆竹聲和色彩絢麗的煙花,著實讓人感到濃濃的年味。

而專家表示,禁止煙花、爆竹的燃放,杜絕了因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減少了造成空氣的汙染。相關媒體報道,一些專家建議春節應該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包括農村,原因是農村燃放煙花爆竹同樣會造成非常大的空氣環境汙染,而且農村燃放的體量較大,造成的各種汙染也更大。

也是啊!還是說到做到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今年已經波及到了我們這僻遠的農村。過年的農村本來越來越冷清,少了煙花爆竹,還真的是“安安靜靜”過大年唄!不過,還是覺得這全面禁止的做法,是遺忘了傳統,足不可取。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之所以年味更濃,是因為農村還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在部分農村還存在著下跪拜年的習俗,對於這種傳統習俗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農村年輕人和農村老人的看法也不一樣。

1、農村年輕人大部分認為應該取消。

“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雖然拜年不會跪拜,其他一些習俗也被年輕人取消了。很多年輕人長期不在家,有些習俗無法執行,即使在家也會嫌棄老習俗的繁瑣。在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有些傳統慢慢被淡忘,有些傳統雖然知道但也不會實行。當地農村,過年就有這樣的習俗,哪家生小孩了,全村同宗同族的人都要端完雞湯給生小孩的家庭。在以前送雞湯給同宗同族的產婦家庭,就是齊心協力給產婦、小孩充足的營養,讓孩子健康成長。 叩首拜年

在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這些習俗就看起來多餘,這個習俗在10年已經取消了。很多農村習俗,在以前是很合理、很符合當時的環境,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人們思想的轉變,有些習俗不太適合現在,也就慢慢地被取消了。磕頭拜年,在以前很多農村都有這樣的習俗,是傳統的習俗之一,但現在還在磕頭拜年的農村就很少了,以後會越來越少。年輕人成家立業,他們思想轉變了,對於有些傳統,並不瞭解,也不會很少傳承下去,慢慢地取消了。

2、很多農村老人,更希望把傳統習俗傳承下去。

農村之所以年味更濃,是因為農村還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是要去給村裡同宗同族的人拜年。每年拜年都是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去拜年,父母留著家中接待客人。以前是不喜歡去拜年的,但父母要求一定要去,這是當地農村過年的傳統習俗。現在很多年輕人成家後,就不願意挨家挨戶拜年了,現在過年的年味淡了很多,來拜年的人也少了很多,更沒有以前熱鬧了。磕頭拜年是有些農村的傳統習俗,磕頭拜年在文史中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宋代,磕頭拜年傳承幾千年也是有它的道理的。跪拜天地、跪拜父母長輩是傳統的習俗。很多農村老人不希望傳統習俗在他手裡取消了,其實很多老人也厭煩了這種習俗,但他們並不想做第一個破壞規矩的人,老人會教育子孫繼續傳承,這也是磕頭拜年能傳承這麼久的原因。在以前磕頭拜年有很多種,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禮儀。一拜一叩,是成年人對長輩的禮儀。一拜三叩,是對德高望重,對祖宗等行的大禮,新過門的媳婦對公公婆婆和其他長輩也要行這樣的大禮。叩首的禮儀這麼講究,現在的年輕人又有幾個真正瞭解,也願意一直傳承呢?





三農小軍


城市人特別嚮往農村過大年的熱鬧氣氛。現在的農村人又經常回味以前春節的濃濃年味。如果現在再把農村過年的一些繁瑣的老風俗直接取消,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不妥。

一、取消後我們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會遭受巨大損失。過年曆史悠久,春節的風俗習慣更是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l

二、取消後不能突顯春節在眾多節日中獨佔鰲頭的地位。如果過年沒有了老風俗,就會和普通的小長假沒有什麼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也會大大減輕。

三、取消後大多數人會感到日子過得索然無味。中國人愛熱鬧,過年的老習慣在勞動人民的觀念中已根深蒂固,難以割捨。許多人把過年當做一個盼頭。

四、取消後春節的假日經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與春節相關的節日產品銷售、交通運輸業、餐飲業等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言廣


在農村,對於繁瑣的老風俗,是去掉,還是保留,我個人的意見是絕對保留,不但保留,而且還要隨時代而變化。

在農村,磕頭拜年是最常見的一種老風俗了。如果直接取消,久而久之就會淡化人與人之間的熟悉度,再熟悉的人,經過時間的淡化,最終也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所以直接取消拜年,絕對不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隨時代而變化,用視頻網絡來拜年,即解決了繁瑣,又增加了親情和友情。

在農村過年時,上墳祭恩也是一種常見的老風俗了。如果直接取消,就隔斷了親人與親人之間恩情的表達方式,久而久之過多的恩情留在心中,最終會變成心裡的不高興。所以直接取消,很不實際,最好的辦法就是快步地適應新時代,用現代文明的方式來祭恩,即解決了繁瑣,又表達了恩情。

等等老風俗,適應新時代,適應的越快越好,適應後即解決了繁瑣,又增加了友誼,更增加了親情。

我是谷點農村實生活,謝謝觀讀、分享。





谷點農村實生活


我不知道你是哪裡的農村,每個地區的過年習俗都各有不同,我是南方的,我們這的過年30前一天殺雞,雞與吉諧音,因此農村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殺雞,寓意“吉祥”。大年三十那天貼對聯,晚上祭祖,並不是為了請先人回家過年,而是為了表達後人對先人的尊敬和懷念,時刻會記得先人對自家的厚愛。除夕夜,全家團聚,一起圍著吃年夜飯,一起守歲,聽著屋外的鞭炮聲,室內圍在一起看著春晚,聊聊天。大年初一就是鄰居左右相互登門拜年,初二以後基本都是提著禮品走親戚了,並沒有很特別的。

有的農村過年期間的風俗就更是獨特了。有的地方除夕夜要請祖-安祖-供祖-祭祖,禮畢才能開始年夜飯,初一要行跪拜之禮拜年等等,太繁瑣了。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持續進步,好的習俗可以保留,有些陋習應該完全摒棄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