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为这条街的生命》

总是作为社会问题尖锐性和良心代表的窝窝台(WOWOW电视台)再次没有辜负忠粉们那句“窝窝出品必属精品”的赞誉,一部一百分钟的SP日剧《为这条街的生命》以一种冷峻的方式呈现了一份无可奈何的歉意与思考。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些煽情,其实虐到不行。几乎每部剧都走“致郁系”路线的窝窝剧,在将镜头对准印象里满满治愈能量的猫猫狗狗时,依然坚持自身的黑暗气质。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关于流浪动物,往往能看到从喂养者、领养者或者是公益收养机构者的角度进入议题,这部《为这条街的生命》则选取了一个最为残忍的视角——扑杀者。

在高知市的中央小动物管理中心,县、市政府委托企业工作人员用二氧化碳气体杀掉猫狗。到2019年为止在此工作了12年的野村笹乃因目睹猫狗痛苦死去的样子而抱有罪恶感,呼吁称“希望人们能体会到它们的心情”。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野村认为,要拯救猫狗的生命,关键在于喜爱动物的人们的行动。如果出于喜爱而给野猫喂食,它们不断繁殖,不满于野猫叫声及粪便的人们就会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喂猫的人却不照顾增多的猫以及清扫粪便。

野村离职后考取了小动物护士及训练师的资格。她表示“如果在各地开展清扫和绝育活动,就能拯救许多生命”,希望利用能很好地对待动物及饲养者这一自身的优势,来减少对猫狗的扑杀。

挂着“动物爱护中心”招牌的机构除了是流浪动物的收容所,同时也是流浪动物的“屠宰场”,一群本是爱动物的人来到这里,也不过成了“有些事必须有人要做”的公务员。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抓捕街上的流浪狗是为市民安全考虑的职责所在,主人无法继续饲养的动物被送来这里他们也没有权利拒收。被送来这里的动物会在网络上进行一轮公示,没人认领的话五天之后就会被“处理”掉。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狗狗们会被驱赶进一个小房间,闸门密闭。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处理完之后,公务员们要再一次确诊每一条狗是否都处理得彻底。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身为兽医,学的是如何拯救动物的亮叔陷入了深深的无助。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户田惠梨香和加濑亮的组合让这部剧自带几分“森”的气质,整部片子的节奏很清淡,没有刻意去煽动“处理”动物的残酷,也没有过多宣扬救助动物的爱心,人与动物,生与死,都像每天吃饭喝水睡觉一样的日常。然而也是这份日常,为剧集赋予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

日本环境省2014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国内每年有超过10万只猫狗被扑杀,人类社会的井然有序似乎与动物的天然繁衍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让剧中这位公务员崩溃的事情是,自己上班时间处理流浪动物,下班就撞见自己亲妈在喂野猫。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这种死循环真是让人心塞。

对于“动物爱护中心”的这些公务员们来说,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每天要接到无数市民电话的问询,有人质问他们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杀害动物,有的则抱怨说自己纳的税不是用来让他们养动物的。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每个人都得用“这份工作总得有人来做”这样的话来自我安慰和相互鼓励,但没有人真正因此良心安宁。不断有人离开,有人依赖着精神安定剂继续工作。

每天麻木的收容、饲养、处理动物,面对着各种电话解释、被责骂。如果邀请来电关心的市民来收养动物,则又会被冷漠的撂电话。换谁在这里工作都会抑郁。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这里插播一句,霓虹国流浪动物的颜值简直逆天!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简直要融化了有木有!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于是每天给这些家伙清理狗舍的清洁工终于有一天自己爬进了那个会释放二氧化碳的铁屋子。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整部剧前半部分密布压抑的镜头,虽然偶尔也有搞怪的BGM和一群人满大街追狗的搞笑画面调节气氛。日常外景生活的镜头用平稳的脚架、轨道,而进入收容所之后镜头就改用肩扛手持的方式,摇摇晃晃很不稳定,像是身处其中人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

除了展现动物爱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来这里“安放”宠物的人也被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与体恤,他们并不面目可憎,要离开自己的宠物大多也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还时不时穿插狗的视角,机位被放得很低,搜索或凝视这个属于人类的世界,导演还很有心地从狗是色盲的角度给画面颜色做了处理,狗眼看世界,带着一种无辜的期待和未知的绝望。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当然,这群人的生活终究会有点改变。有一天,中心迎来了新所长高野绫子。新所长曾经在这里工作,离开后再回到这里,她希望能够做点什么改变动物爱护中心的日常。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这位“认真对待”的方式包括起名字、给动物做美容。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给宠物建立档案,和志愿者们一起遛狗、训练狗,给它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且和人亲近。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带身边的野猫们来做绝育。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给市民开讲座,告诉大家收养动物的注意事项,例如老人就不建议养幼仔,养宠物一定要得到全家人的同意等问题。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即便没有权利拒收被送来的动物,让主人看看曾经陪伴自己的伙伴生命的最后一程,也许真的能够改变很多人挣扎着的那个“一念之间”。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高野所长的愿望是希望将“动物爱护中心”转型成领养中心。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于是他们办了一个宠物游园会。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看起来一切都在好转。这群负责“扑杀”的公务员们各自的病症也有了好转,生活有了阳光,脸上有有了笑容。一切看起来都进入了正轨。然而——

收容的动物越来越多,满满的占据了办公区域,动物繁衍和被抛弃的速度赶不上被领养的善意。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更加残忍的是,他们需要决定这些如今已经有了名字、互相建立起亲密关系、知道每一只性格脾性的狗,谁生谁死

果然“处理标准”是单一的,送来五天就该处理了。而现在问题则复杂得多——新来的狗没有那么深得感情,但还需要留更多的时间让主人们来寻找到它们;长得好看的狗被领养的几率更大,但这样“看脸”决定它们的生死又是多么的不公;也许应该让年长的狗死在前面……所有的讨论都让这些“软弱”的人无所适从。

付出了更多的爱,“必须有人做这份工作”这样苍白的话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一开始最冷漠的股长,最后在“处理”狗狗的时候哭得最难过。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和动物的故事吧。比如小时候你养过一只宠物,却因为妈妈不同意而放弃了它。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最终,剧集还是回到残酷的现实,窝窝剧没有把自己熬成一锅正能量拯救动物的心灵鸡汤,没有道德的至高点,只

从点滴小事做起,最终只能被所长总结为“珍惜人的那份软弱”,而这份软弱的善良却并不足以战胜残忍,这才是现实。

日本每年扑杀13万只猫狗 工作人员因负罪感离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