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為這條街的生命》

總是作為社會問題尖銳性和良心代表的窩窩臺(WOWOW電視臺)再次沒有辜負忠粉們那句“窩窩出品必屬精品”的讚譽,一部一百分鐘的SP日劇《為這條街的生命》以一種冷峻的方式呈現了一份無可奈何的歉意與思考。

這個題目看起來有些煽情,其實虐到不行。幾乎每部劇都走“致鬱系”路線的窩窩劇,在將鏡頭對準印象裡滿滿治癒能量的貓貓狗狗時,依然堅持自身的黑暗氣質。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關於流浪動物,往往能看到從餵養者、領養者或者是公益收養機構者的角度進入議題,這部《為這條街的生命》則選取了一個最為殘忍的視角——撲殺者。

在高知市的中央小動物管理中心,縣、市政府委託企業工作人員用二氧化碳氣體殺掉貓狗。到2019年為止在此工作了12年的野村笹乃因目睹貓狗痛苦死去的樣子而抱有罪惡感,呼籲稱“希望人們能體會到它們的心情”。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野村認為,要拯救貓狗的生命,關鍵在於喜愛動物的人們的行動。如果出於喜愛而給野貓餵食,它們不斷繁殖,不滿於野貓叫聲及糞便的人們就會請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喂貓的人卻不照顧增多的貓以及清掃糞便。

野村離職後考取了小動物護士及訓練師的資格。她表示“如果在各地開展清掃和絕育活動,就能拯救許多生命”,希望利用能很好地對待動物及飼養者這一自身的優勢,來減少對貓狗的撲殺。

掛著“動物愛護中心”招牌的機構除了是流浪動物的收容所,同時也是流浪動物的“屠宰場”,一群本是愛動物的人來到這裡,也不過成了“有些事必須有人要做”的公務員。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抓捕街上的流浪狗是為市民安全考慮的職責所在,主人無法繼續飼養的動物被送來這裡他們也沒有權利拒收。被送來這裡的動物會在網絡上進行一輪公示,沒人認領的話五天之後就會被“處理”掉。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狗狗們會被驅趕進一個小房間,閘門密閉。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處理完之後,公務員們要再一次確診每一條狗是否都處理得徹底。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身為獸醫,學的是如何拯救動物的亮叔陷入了深深的無助。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戶田惠梨香和加瀨亮的組合讓這部劇自帶幾分“森”的氣質,整部片子的節奏很清淡,沒有刻意去煽動“處理”動物的殘酷,也沒有過多宣揚救助動物的愛心,人與動物,生與死,都像每天吃飯喝水睡覺一樣的日常。然而也是這份日常,為劇集賦予紀錄片般的真實質感。

日本環境省2014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國內每年有超過10萬隻貓狗被撲殺,人類社會的井然有序似乎與動物的天然繁衍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讓劇中這位公務員崩潰的事情是,自己上班時間處理流浪動物,下班就撞見自己親媽在喂野貓。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這種死循環真是讓人心塞。

對於“動物愛護中心”的這些公務員們來說,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每天要接到無數市民電話的問詢,有人質問他們怎麼可以這麼殘忍殺害動物,有的則抱怨說自己納的稅不是用來讓他們養動物的。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每個人都得用“這份工作總得有人來做”這樣的話來自我安慰和相互鼓勵,但沒有人真正因此良心安寧。不斷有人離開,有人依賴著精神安定劑繼續工作。

每天麻木的收容、飼養、處理動物,面對著各種電話解釋、被責罵。如果邀請來電關心的市民來收養動物,則又會被冷漠的撂電話。換誰在這裡工作都會抑鬱。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這裡插播一句,霓虹國流浪動物的顏值簡直逆天!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簡直要融化了有木有!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於是每天給這些傢伙清理狗舍的清潔工終於有一天自己爬進了那個會釋放二氧化碳的鐵屋子。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整部劇前半部分密佈壓抑的鏡頭,雖然偶爾也有搞怪的BGM和一群人滿大街追狗的搞笑畫面調節氣氛。日常外景生活的鏡頭用平穩的腳架、軌道,而進入收容所之後鏡頭就改用肩扛手持的方式,搖搖晃晃很不穩定,像是身處其中人的狀態,惶惶不可終日。

除了展現動物愛護中心工作人員的日常,來這裡“安放”寵物的人也被給予最大限度的寬容與體恤,他們並不面目可憎,要離開自己的寵物大多也都有著實實在在的無奈。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還時不時穿插狗的視角,機位被放得很低,搜索或凝視這個屬於人類的世界,導演還很有心地從狗是色盲的角度給畫面顏色做了處理,狗眼看世界,帶著一種無辜的期待和未知的絕望。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當然,這群人的生活終究會有點改變。有一天,中心迎來了新所長高野綾子。新所長曾經在這裡工作,離開後再回到這裡,她希望能夠做點什麼改變動物愛護中心的日常。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這位“認真對待”的方式包括起名字、給動物做美容。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給寵物建立檔案,和志願者們一起遛狗、訓練狗,給它們培養良好的習慣,並且和人親近。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帶身邊的野貓們來做絕育。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給市民開講座,告訴大家收養動物的注意事項,例如老人就不建議養幼仔,養寵物一定要得到全家人的同意等問題。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即便沒有權利拒收被送來的動物,讓主人看看曾經陪伴自己的夥伴生命的最後一程,也許真的能夠改變很多人掙扎著的那個“一念之間”。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高野所長的願望是希望將“動物愛護中心”轉型成領養中心。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於是他們辦了一個寵物遊園會。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看起來一切都在好轉。這群負責“撲殺”的公務員們各自的病症也有了好轉,生活有了陽光,臉上有有了笑容。一切看起來都進入了正軌。然而——

收容的動物越來越多,滿滿的佔據了辦公區域,動物繁衍和被拋棄的速度趕不上被領養的善意。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更加殘忍的是,他們需要決定這些如今已經有了名字、互相建立起親密關係、知道每一隻性格脾性的狗,誰生誰死

果然“處理標準”是單一的,送來五天就該處理了。而現在問題則複雜得多——新來的狗沒有那麼深得感情,但還需要留更多的時間讓主人們來尋找到它們;長得好看的狗被領養的幾率更大,但這樣“看臉”決定它們的生死又是多麼的不公;也許應該讓年長的狗死在前面……所有的討論都讓這些“軟弱”的人無所適從。

付出了更多的愛,“必須有人做這份工作”這樣蒼白的話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一開始最冷漠的股長,最後在“處理”狗狗的時候哭得最難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和動物的故事吧。比如小時候你養過一隻寵物,卻因為媽媽不同意而放棄了它。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最終,劇集還是回到殘酷的現實,窩窩劇沒有把自己熬成一鍋正能量拯救動物的心靈雞湯,沒有道德的至高點,只

從點滴小事做起,最終只能被所長總結為“珍惜人的那份軟弱”,而這份軟弱的善良卻並不足以戰勝殘忍,這才是現實。

日本每年撲殺13萬隻貓狗 工作人員因負罪感離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