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山農村民笑哈哈


1.糧食價格低,化肥,農資,人工費用高,不掙錢,種一畝三分地還不如工地搬磚強。

2.土地碎片化,東一塊西一塊,機械化程度低,費時費工,經濟效益低。

3.水利設施滯後,農村中大部分水利設施都是毛澤東時代修建的,損毀嚴重,無人維修,各地水利部門成為擺設,農田基本上無水可用。

4.即使有部分農民想耕種土地,現有家庭承包制嚴重製約土地成片化經營,從經濟層面算,划不來。

大概是這幾種原因吧。


18971775590


我們村每人才半畝地,三口之家1.5畝地!我一年種下來,要去成本掙600元!再去人工費:安10個工每個工安農村的工資(70元)。算下來(600-700二於-100)種一年地還賠100元錢!要是你你還來種地啊!要是在外打工,一天300元十個工就是3000元!在家種上地等於賠了3100元!請大家來算!


用戶王瑞


農村荒地現在是越來越多了,為什麼呢?我說說我的看法。 1,這幾年天災多。去年玉米到了開花授粉的時後,卻接連一個多月不下雨,把玉米都旱乾了。旱地只有300斤的產量 ,真氣人。 2,前年是澇災。玉收回來後,一直下雨,下了一個月 ,玉米都長出了芽,玉米黴變嚴重 真是不好賣呀,愁死人了。有的家由於沒有及時收回來,玉米在地裡一個月。等天晴了去弄的時候,松鼠,老鼠給他家的啃的亂七八糟,氣死人,乾脆荒了算了 。 3,糧食降價。由前幾年的1.2元降的現在的0.85元每斤。鄰居都生氣了,說:寧肯地裡荒長草 ,也不種了。關鍵是除去種子,化肥,犁地。辛辛苦苦白忙活 。 4,一家都是三畝,二畝地,種地費工費時,也不賺錢,乾脆出去打工算了。即使種也是種一畝,夠吃算了。男人們不在家,媳婦,老爹老媽也能收回家。

所以越來越多的土地成了荒地。 我是海底的魚鷹,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海底的魚鷹


土地是農民的根,農民對土地有感情,土地比生命重要,以前人寸土必爭,覺得把金子般的土地撂荒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看看一望無際的關中平原也有土地荒蕪,就不由得心裡沉重!其實最關鍵的是農民朋友種地得不到足夠的銀子!傻子都不會做出力不討好的事。

那如何讓農民得到實惠?你有沒有覺得這裡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邊是我國糧食大量進口,2020年我國決定從美國進口400億美元的農產品,其中40萬噸糧食。而另一邊是農民撂荒!那能不能讓農民種地彌補糧食進口,讓農民得到足夠實惠?答案沒有條件達到,不可能。

糧食進口是為了解決結構性短缺,我國小麥缺少高筋和高蛋白的小麥。玉米和大豆明顯不足,大豆缺口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質優價廉的東西平什麼不進口?

那如何讓農民朋友在土地上玩出實惠?這個問題是很難的問題,農民朋友玩不好,就放棄了。不如找一個更簡單好玩的_打工,就扔下土地,一個勞動日也掙幾百塊。

那在土地上如何玩?怎樣玩?才能玩出精彩?

看世界背景,國際四大跨國糧商,控制著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糧食交易量,糧食的定價權被他們操控。他們正在逐步滲透到中國,進一步控制中國的糧食價格,我國農業成本高,再加上我國對主要糧食品種實行政策性保護價收購,導致我國農產品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這是我國農業競爭力不足的重要體現。農民們成了被宰的羔羊。

國家也是沒有辦法,一再調整糧食最低收購價,2017年的最低保護價格是1.18元每斤,2018年的價格是1.15元每斤,2019年的價格是1.12元每斤!糧食補貼越來越少,那矛盾來了,就讓農民繼續撂荒土地?那肯定不是,誰也不願意這樣。

再來看看國內農業狀況,承包責任制後,東一片西一片,不成塊,面積小,分到有的農戶的土地有4畝多地,就有五小塊,我家就是。

地塊小,機械化程度難以提高,每100公頃拖拉機是美國三分之一。不光是機械化難以提高,獨戶的種田效率也難以提高,每天掙幾百元,乾脆就掙錢去了,農村苦力和城市苦力價值不一樣,就去了城市裡,種地收入不高,種地髒累,就在城市不回農村了。

農民們那還有心情玩耕地,農業基礎設施許多已經老舊,許多損壞了,有時候就是想回家種地,也因種地風險增大,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而作罷!

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下降,留在家裡的老人沒有辦法,還在家裡堅守崗位。這些老人習慣於老傳統,種地只是重於施肥,種地每100公頃化肥是美國用量的3.7倍,產量還不如美國。農業技術不足,許多人不會種地了,地板結硬化,產量下降,也不去找原因。

農民剛開始對土地情有獨鍾,隨著農產品沒有人要爛在地裡,新科技推廣讓農民受騙等等,才讓許多農民喪失了對土地的期望。

如何讓農民不荒蕪土地,得到實惠?國家需要重視,疫情期間我們感到吃不上自己種的糧食有多害怕?補貼農業,制定保護價,不是唯一的辦法,出臺惠民政策,農民的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的矛盾一直也沒有得到緩解。

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國家補貼農業加大力度,調整優化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加速流轉土地,加快走向農場化,規模化,要走西方的機械化和生物技術兼顧的模式,讓循環農業、低碳農業成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高科技農業。到那時,撂荒土地的農民才是傻子!


崇尚自然農家樂


讓我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現在的農村,荒地越來越多。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為什麼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以前農村農民出去打工的人非常少,就業的機會很較少。不管是年輕的,年老的中年人都在家裡,那麼他們都是依靠種地養家餬口。所以家家戶戶都以種地為生,一般的他都以種地越多越好。誰能成為荒地都比較少,一般的地都開墾出來,種莊稼,種糧食,種蔬菜。

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條件越來越多,這給農村的能勞動力提供了方便和就業的機會。為大批的青少年農民工進城,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和就業的崗位。

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就放棄了在農村種地。他們都進城市,進工廠,進超市。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了進城打工,而家裡的土地都沒有人中了,長久以往,所以農村的耕地就變成了荒地。

其次,現在在農村,改變了以前的各種方式以前有牛耕,人耕,變成了現在的大型的機械化耕作。機械化工作就需要所有的土地出現連片連塊才能耕種。一些小塊的,零星的土地就不能正常的耕作。長久以來,農村的零星分散的土地就荒蕪了。

再者,隨著農村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需要相應的精神生活。而農村的精神生活和健康設施跟不上步伐。這樣有經濟條件的農村人就搬到城裡去居住。在城裡買房,居住得農村人,就選擇就進在城市就業。自然而然就放棄農村土地,房屋。使自家土地變的荒蕪。

以上僅作為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發表不同意見!謝謝





秦巴客


丘陵地區撂荒多的原因是包產到戶,田土大變小,機械化沒有,耕牛養不起,老中青的勞動力配合不起沒活躍力,左右牽扯別人的田地,自已房前房後是人家的荒地。三十年不變,比如五人田地兩個人,兩人田地五個人,想種地的地是人家,有田有地的人不在農村,他有承包權。如丘陵地區要解決撂荒田地,國家要改革,要根據不同農村的改革,特別最基礎設施,水利,路,耕牛,田地管理。


森林之王3252


一畝水田,犁田請人300元,水稻種子160元,請人種植4人,每人150,就600元。收割請人又600元,運費100元。育苗,打藥,鋤草還自已幹,最後收了1000斤水稻,市場收購價1.7元/斤。請問一年下來賺了多少錢???[捂臉][捂臉][捂臉]


用戶1559444448720


比慌地更浪費的是城市裡吃油像喝水一樣,問問城裡人有多少不便秘的,別的國家從我們國家近口地溝油,那個小區沒一二百條狗,這些是糧食不,現在不是享受生活是浪費生活,農民要不打工,除非病了不看不供孩子上學,也別給兒子娶媳婦,



武學民


是因為農村人在家務農的效益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了。而且收益消耗的時間漫長。農村人在家的衣食住行,醫療開支,供書教學等已經進入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了。所以只能迫使一部分村民外出務工賺取一些血汗錢來維持家計。只能留下老人及婦女留守鄉村。造成種地人手緊缺而荒廢。


新生活趣事


很正常,原因是我國可耕地平均太少,並且不連片,造成成本過高。糧價下跌,造成荒地很多,可怕嗎?非也。人類正是在出現矛盾解決矛盾中前進,自已單打獨鬥賠錢,集中起來呢?成本下降……集團盈利個人盈利,所以:正是大集團進住的時機,不要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