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白鰱和花鰱魚放魚塘餵養,總是白鰱長得快?

醜柑不知火


一般情況吧確實是白鰱長得快。因為白鰱和花鰱雖然都是濾食性魚類,我看過水產研究資料花鰱和白鰱作為濾食性魚類,主要通過鰓部濾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細菌團和腐屑進行消化生長。花白鰱在食物種類上並沒有絕對的不同,差別在於濾食粒徑大小。白鰱的濾食粒徑相對要小(10-60微米),花鰱的濾食粒徑相對要大(60微米以上)。這種濾食粒徑的差異歸根結底是兩種魚的鰓耙疏密程度不同造成的。



白鰱的魚鰓濾食徑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為食,屬於典型的食浮游植物的魚類。還喜歡吃一些魚糞便,和人工施放的雞糞豬糞腐屑類餌料以及酸味的糟食也非常喜歡。鰱魚喜歡生活在水質較肥的水區域。

花鰱的魚鰓濾食徑比白鰱大主要吃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如劍水蚤)等浮游動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飼料。花鰱從魚苗到成魚階段都是以浮游動物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在濾食蜉蝣植物方面魚鰓徑比白鰱大沒有優勢。



終上兩個不同的區別,結合魚塘肥水或者水體肥水光合作用之下,所先產生的是大量蜉蝣植物生物後,才產生出蜉蝣動物,白鰱魚鰓濾食徑得了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花鰱是長不過白鰱。

謝謝😜!


養鵝肥珠珠


白鰱和花鰱的生長速度存在差異,這點在池塘養殖中是很常見的現象。白鰱和花鰱都是濾食性魚類,都是以浮游生物為食。通過鰓過濾,白鰱鰓耙密,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就是藻類;花鰱的鰓較白鰱的鰓要稀疏,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也就是俗話講水中的小蟲子。學名是技角類、橈足類。在魚苗階段,兩種魚食性無區別,主要都是以輪蟲為食。

白鰱以浮游植物為食,水體中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藻類。藻類為自營養型,繁殖速度很快,水中氮磷鉀等養份足,藻類極短時間內,可以成幾何倍數增加。


花鰱以浮游動物為食,最常見的是枝角類,也就是紅蟲,或叫魚蟲。熱天時,我們會看到水裡面,有一團一團湧動的小蟲子,幼時白色,中期紅色,老時黑色。浮游動物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
從白鰱和花鰱的食性上,可以看出,白鰱的食物容易獲得,而白鰱的食物,藻類又是浮游動物的食物。池塘中,白鰱密度過高,不但白鰱長不大,還壓制花鰱的生長。這是在池塘養魚中,白鰱比花鰱長的快的主要原因。


池塘養魚,放養比例很重要,特別是白鰱和花鰱的比例搭配,輪捕輪放式養殖,花鰱的放養規格要大一點,放養比例要少一些,這樣,在捕撈時,花鰱和白鰱,才能達到商品魚同步銷售規格。


捕蛇者說335


對呀,之前也發現這個問題,後來猜想可能是一箱魚中白鰱密度小,需要的營養物質不同,白鰱就長得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