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是一個放牛娃嗎?有什麼歷史依據?

鐵男春秋


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皇室背景的人朱元璋是怎麼從一個放牛娃做上皇帝的位置的,相信很多人多很想知道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聊聊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歷程。

朱元璋又叫朱重八,至於為什麼起這個名字,那是因為他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先看看明太祖出生的地方濠州鍾離,濠洲其實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具體位置就是現在的安徽鳳陽縣。

朱元璋能做到皇帝的位置不只是他個人的能力,當然要有成為皇帝的歷史背景。元末明初的時候我們漢人身份非常的低下,當時被蒙古人統治的中國被分為四個等級,而我們漢人是最低等的,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作為名字,可以說就是一個代號吧,而且據歷史記載當時如果殺了一個漢人只需要繳納很少的錢就行了,可想而知我們漢人當時是受了多大的委屈,而且那個時代多我們漢人又是實行特別沉重的賦役政策,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必然的。

大概在他十五歲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因為瘟疫相繼去世,然後就和兄弟家人分開了,迫於生活的壓力朱元璋出家做了和尚,相傳是在圓覺寺出家的。在寺院裡每天洗衣燒飯、撞鐘沏茶,這樣的生活過了幾十天當地又出現了饑荒,主持只好讓僧人們外出化緣度日,朱元璋因此開始了在外流浪的日子,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年,三年後的朱元璋又回到了圓覺寺,只是他已不再是三年前的他了,三年在外漂泊的經歷讓他接觸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由於在外面的艱苦生活讓他更加的獨立於堅毅。後來他收到了一封兒時小夥伴湯和的一封信,讓他參加郭子興的起義軍隊。

朱元璋入伍後驍勇善戰,深得郭子興的賞識,而且什麼大事都會找他商量,後來還將養女許配給了他,後來朱元璋回家招兵買馬,兒時的徐達等人聽說他現在已經是一個頭目,所以都參加了。郭子興死後,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為左副元帥,朱元璋心裡是不接受的,但自己勢單力薄,依靠一下這可大樹倒還是可以的,逐依次消滅陳友諒與張士誠等人,自封吳王。

後在朱元璋迎接小明王入應都時,小明王韓林兒途中覆舟而亡,一種說法是被朱元璋故意蓄意謀殺,此言論由後來朱元璋稱帝后肆意斬殺功臣而判斷的,這一點也是比較可信。在小明王死後,朱元璋再也沒有了什麼大的絆腳石,1356年攻下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一月二十三日,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明珠啟航


題主好,雖然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都是流傳的故事,但是從當時的“洪武通寶”可以看得出來朱元璋曾經小時候放牛也非常有可能的。

這枚明代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直徑為3.4釐米,正面為雄壯有力的“洪武通寶”四字,豎讀楷體,陽文。背面則為牧童騎牛圖,一個光頭牧牛娃,背挎斗笠,騎在牛背之上,那牛兒回頭望去,悠然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十分有趣,令人愛不釋手。關於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的爭議一直較多,它就是在大明建國之初,洪武通寶錢流通之後,官方所鑄的具有紀念意義的花錢。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以後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當這樣的貨幣制度成功實施之後,朱元璋開始以“洪武通寶”來鑄造紀念幣。為什麼紀念幣上會出現牧童騎牛的圖案呢?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明史》載:“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飢疫,太祖(即朱元璋)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又載“……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至於朱元璋在未入寺為僧以前,是否當過放牛娃,雖無從考證。但從朱元璋的出身貧苦,生活無著,幼年替人家放過牛,也有可能。朱元璋小的時候曾放牛,之後在花錢上鑄上牧童騎牛圖案,正表明了皇帝也出身困苦,與百姓同心相連、同甘共苦,由此激勵人民發展生產。

所以從當時錢幣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朱元璋小時候放過牛~

有不同觀點請留言指正~


有李行天下


朱元璋(洪武帝、明太祖,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天曆元年(1328)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桑。

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LHC否極泰來


朱元璋是否放過牛?那麼我們要從他生活的時代環境去看。

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社會矛盾普遍激化的年代裡。當時元朝統治者在征服廣大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過程中,把全國各族人民劃分為蒙古、色目(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漢人(包括原先金朝統治下的各族和較早被征服的四川、雲南各族,除漢族外,還有契丹、女真等族)、南人(包括原先南宋統治下的漢族和南方少數民族)。四個等級的政治地位各不相同,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和南人的地位最為低下,也最受歧視,被蔑稱為“漢兒”“漢子”和“蠻子”。

朱元璋祖籍原在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西北)後來,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帶著兩個兒子朱五一、朱五四北渡長江,來到泗州北邊的孫家崗墾荒。

然而好景不長,朱初一去世後,“家道日替”(郎瑛:《七修類稿》卷七,《朱氏世德碑》),生活又變得艱難了。朱家兩兄弟先後遷移到淮河南岸的盱眙津律鎮(又稱津裡鎮),並在那裡娶妻,生兒育女。由於生活艱難,他們又再次搬家。哥哥朱五一遷到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弟弟朱五四先遷到靈璧,再遷到虹縣,後來也來到鍾離東鄉,與先前遷居於此的朱五一家住在一起,以便互相照應。


大約在離開盱眙之後,朱五四開始給地主當佃戶,有時也出外打工。他“勤儉忠實”(《明太祖實錄》卷一),全家佃種地主的幾十畝地,拼死拼活地幹活,打下的糧食有一多半得給地主交租,剩下的往往不夠一家餬口,遇到災荒年月,生活就更加困苦。有時年景稍好,地主就要加租,如不同意,即被奪佃,只好搬家另租地種。所以,他在一個地方往往住不長久,過段時間就得搬一次家。搬到鍾離東鄉不久,朱五四已育有三男一女(大女兒在津律鎮已經送人,但朱五四遷到東鄉又生下二女兒佛女),長子朱重四又娶了媳婦,加上朱五四夫妻兩口,共七口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朱元璋十一歲時,朱五四便領著自己的兒女,遷居到人煙稀少的太平鄉孤莊村,租種地主劉德的田地。由於多次搬家,加上二姊出嫁,大哥娶親,花了些錢,日子越發不濟,經常“取草之可茹者雜米以炊”(《明太祖實錄》卷四〇)。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二哥和三哥分別到唐家、劉家當了上門女婿。

至正四年(1344年)春,江淮大地相繼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大哥朱重四及其長子聖保、母親陳氏先後染疾而亡。此時,家徒四壁,連塊埋葬的墳地都沒有,朱元璋在《皇陵碑》裡曾不無傷感地回憶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淹三尺,奠何餚漿!”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以當時朱元璋的生活環境來看,幫助家裡給地主放牛,放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懦殺


您好,我也有同樣的問題。

明史沒有任何關於太祖放牛的記載;《明朝那些事兒》倒是提過,但並沒有標記出處。

還有一本王文祿寫的《龍興慈記》,裡邊對朱元璋偷牛經過描繪得栩栩如生,簡直就是在說評書;而王文祿本人生活在嘉靖時期,他自己都說《龍》一書中所記均來自祖母口傳,據此看來不是野史就是傳說。

本人比較喜歡研究歷史,雖然離專業差著八百里,但覺得既然研究就得力求嚴謹,所以拜請高人示下:到底哪本史冊記錄了朱元璋放過牛?



關東一棵蔥


我們這流傳一個古亊。朱元璋放牛。放牛姓吃不到肉,朱元璋說咱們殺東家的牛吃,他人說,不行,東家會殺了我們,元璋說,沒亊。牛肉吃了,朱元章把牛頭按在山前,牛尾按在山後,回家和東家說,咱的牛鑽山一頭。我趕不出來,東家去看,拉牛尾。牛在山前叫喚。


老侯


雖然正史沒有確切的記載朱元璋曾經放過牛,但是朱元璋年幼時家境貧寒整天忍飢挨餓,給地主放牛也是有可能的,為了能吃飽飯,民間關於朱元璋小時候放牛的故事也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