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旺蒼縣:“米”字調解縫兄弟鬩牆


旺蒼縣:“米”字調解縫兄弟鬩牆


民主與法制四川新聞(記者 黎志飛口王攀)“疫情期間,到場的當事人和家屬請間隔1.5米以上”,旺蒼縣人民調解員熊連平反覆強調道。因新冠肺炎帶來的疫情影響,人員聚集會帶來感染風險,所以調解較難進行。但考慮到詹氏兄弟積怨較深,矛盾升級,不及時調節會有更大的糾紛產生,於是有了這個特別的“米”字調節現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詹氏兄弟比鄰而居又乃同胞兄弟,本該是“0米”的距離,但因爭執已久,詹老三在與詹老大兩家之間的院壩界線上用磚建起“幾米”的高牆,將兩家隔開,並放話永不與詹老大往來。

2月16 日下午1 時30分許,詹老大騎摩托車回家受阻無法通行,隨後詹氏兄弟兩家發生糾紛,致詹老三的妻子頭部受傷,小車損壞的結果。2月26日下午,旺蒼縣西城派出所將此案移交給東河鎮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員熊連平接案認真查閱案件相關材料後,迅速確定初步調解工作方案,並在接案後就通知雙方在村委會調解室進行了調處。

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基本框架“十”,正八是道德情理,倒八為技巧方法。十,其稃匯開而米見也;八八,米之形;故而為“米”。

調解過程中,熊連平詳細地給當事人宣傳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壞賠償和相鄰權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釋法析理,時而打親情牌緩和調解氣氛,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綜合運用“背靠背法”、“情理交融法”、“換位思考法”等調解技巧,不斷促進雙方當事人消除隔閡,定分止爭,握手言和。最終詹老大同意賠償詹老三妻子的全部醫藥費、車輛維修費,同時,詹老三同意拆除圍牆給詹老大讓出通行道路。雙方就支付方式也達成一致,並於當日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由此,詹氏兄弟之間“幾米”的距離因這“1.5米”的調解終於縮短了一點。

眾口難調,一些人礙於情面、費用、時間而排斥以訴的方式解決問題,此時,調解作為較為緩和、經濟、便捷的方式可助人們解決糾紛,也節省了司法資源。如果說訴的方式是解決糾紛的“面”,那麼調解就是定分止爭的“米”。當“面”不在你的選擇範圍之內,那麼“米”也未嘗不可飽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